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大军阀 >

第808部分

辛亥大军阀-第808部分

小说: 辛亥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正想着事的时候,山子就是道:“看,连长回来了!”
    李上士转过头看去,也是点头道:“看样子命令总算是下来了!”
    果然不多时,李上士就是被喊了过去,这一个坦克连一共也就十七辆坦克,因此坦克连的指挥官在部署战术的时候,往往会直接把所有的坦克车长都叫过来,然后集中开会,李上士作为车长也是被叫了过去开会。
    “营部给我们的任务是支援431团作战,而现在431团就在我们的左翼位置上,在这里他们的4312营进攻受阻,根据空中侦查得到的情报上现实,那边的曰军兵力虽然不的多,但是部署有多门火炮以及机枪阵地,属于堡垒阵地,单纯的步兵进攻极为困难,而且师属炮兵团的火炮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密集炮火轰炸后,该地区的曰军依旧没有被重创,反击火力非常猛烈!”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支援4312营突破当面曰军的堡垒阵地,为步兵撕开一个缺口!”坦克连长没有太多的废话,而是快速传达了命令后就是让个人前往准备。
    不用多久,这个坦克连的坦克就是陆续被启动,李上士在坦克里探出了身子一边观察着地形和周围的友军坦克位置,一边下面的驾驶员进行相关的机动。在没有战斗任务的时候,尤其是现在这种起步编队的情况下,他可不想坐在车里依靠潜望镜和狭小的窗口视线来指挥,一个搞不好就会撞上友军坦克,那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很快,这个坦克连的坦克们陆续上路,然后冒着淡淡的白烟向南方驶去,在南方是传来隆隆炮声的战区,此时后方的各炮兵团们正在用155毫米和105毫米的火炮朝着新加坡方向开火,猛烈的炮击几乎让新加坡里的曰军阵地化为一片废墟。
    第十二军的火炮可不少,有三个师的师属炮兵团,另外还有一个读力炮兵团。师属炮兵团拥有三十六门105毫米榴弹炮,十二门155毫米榴弹炮。读力炮兵团则是辖有二十四门155毫米榴弹炮,十二门155毫米加农炮。
    单单是远程支援火炮就是达到了一百多门的105毫米榴弹炮和七十门155口径火炮,而除了师属和军属火炮外,团级部队里还有七十五毫米的轻型榴弹炮以及大量迫击炮。
    可以说在火力密度以及威力上完爆当面曰‘本陆军,实际上这个地球上能够和中国陆军比拼火炮数量和威力的也只有美国陆军了,其他的苏俄和德国可比不了。
    中国由于属于大陆国家,哪怕是花费了大量军费扩张空军和海军,但是陆军依旧是中国过去数十年里的立国支柱和根本,这从中国现役上将里头陆军就占据了一半多就可以看的出来。推行大陆军国策的中国陆军对火力的推崇是无需置疑的,从列装105毫米榴弹炮再到给师属炮兵团配属155毫米榴弹炮都可以看的出来中国陆军一直都在持续加强炮兵力量。
    陆军方面为了加强火炮力量,甚至计划着把一营十二门火炮的编制改为十八门,之所以有这个计划,那是因为自从三十年代末期的大扩军在俄罗斯战争结束后就停止了,目前中国陆军的师级部队番号依旧保持了俄罗斯战争时期的九十九步兵师、一个警卫师、十五个装甲师、三个骑兵师总共一百一十八个师。经过这么多年的陆续换装,基本上这些部队都已经用上了全制式装备,但是中国陆军又没有停止采购武器啊,众多火炮和坦克还在陆续不断的被生产出来,为了解决这些装备的安置,陆军被迫成立了大量的读力部队,也就是读力坦克营、读力炮兵团等部队,而这些读力部队的番号用起来也麻烦,所以陆军干脆就想着扩大师属炮兵团的编制,加强师属炮兵的力量。
    毕竟中国陆军走的是优势火力的路子,不是说和苏俄那样步兵师只有那么可怜的十几门炮,但是又把大量的火炮集中起来作为炮兵师甚至炮兵军来使用以加强某个战线的火炮强度。不是说谁好谁坏,而是传统问题,中国陆军更倾向于把火炮大量配属给各步兵师,是把一个师就当成了战略级的部队来使用。
    因为别看中国有一百多个师了,但中国需要控制的地区那么多,中亚需要驻军,西伯利亚需要驻军、然后朝鲜和东北也得诸君,华南沿海也得驻军,再加上台湾、新占领的俄罗斯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这一百个多师分下来后,实际上到具体一条战线上也凑不出来几个师。
    现在进攻新加坡的就只有三个师而已!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战斗力有时候不是这么计算的,因为中国的千万陆军当中,实际一线野战兵力是没有多少的,这一百一十八个师加起来才一百八十多万人呢,就算而加上其他的一些读力级的野战部队,满打满算也就两百多万出头。
    既然一线野战兵力就只有这么一点,那么千万陆军的人员都用在那里去了呢?答案就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是后勤系统,一部分是新兵训练营里头的新兵,因为如今士兵只需要服役三年,三年后就会退役,也就是说维持现有的部分就必须保持大量的新兵处以训练当中,以随时替换那些退役士兵的缺口,然而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地方守备部队,包括国内本土的守备部队,新占领区的守备部队等,然后还有大量的文职雇员。
    这一千万人里头,绝大部分都是在后方呆着,真正能够上前线打仗的实际上也就那么两百多万人而已,当然了其他国家也都差不多,别看各国都是号称千万陆军之类的,但是一线战斗兵员是远远没有这么多的。
    正是因为一线部队人数不多,基本上没一个师的调动都是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也就导致了陆军极为热衷加强一线部队的火力,尤其是火炮。
    进攻多时的4312营打了半天也没能够攻克下来,虽然上头追得急,但是早已经习惯了呼叫各种支援的步兵大爷们却是没有发挥出内战以及建国初期的那种艰苦奋战精神,而是进攻受阻后就是立即呼叫了火炮和空中支援。
    就算有着师属炮兵的支持,也有十几架飞机临时赶来投下了炸弹,但是也没能够减弱当面曰军的反击火力,于是乎又是直接向上级请求坦克支援。
    当李上士所在地坦克连抵达了4312营后,原本以为此地战况激烈的他有些纳闷了,步兵们都躲在工事里头,就看见苦逼的炮兵不断的搬炮弹然后开炮,但是半天也没有看见有步兵进攻的样子,李上士还看见了好几个步兵聚在一起抽烟,曰军的炮弹就落在十多米外,震的几个人身子连晃但是也没见他们挪动身子,继续咬着烟头摇头晃脑!
    “这些步兵真当自己是大爷了,外头炮弹乱飞也不怕抽烟把自己给呛着!”李上士心里头嘀咕着:“怪不得要叫自己这些人过来帮忙,就这副步兵大爷的样子,能打过去才是怪事了!”
    李上士心中嘀咕着,但是也见怪不怪了,这几年来步兵们是越来越懒,一遇上敌人个个步兵军官们都是拿着电话大喊:“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然后那些苦逼的炮兵就不停的搬炮弹累的半死为他们提供支援,那些坦克兵们也得坐进能把人焖熟的坦克里急速赶往为步兵部队提供支援,最苦逼的就是空军的飞行员了,一遇上请求支援的情况就是立即驾驶飞机飞往敌人阵地上空扫射投弹什么的,但是这个时候那些步兵们很有可能还没有和敌人开打,优哉游哉的观看敌人阵地爆炸的火焰呢。
    李上士让驾驶员停下了车,然后跳出了坦克,这个时候这个小小的坦克连已经抵达,坦克连的连长已经去营部协商协同作战的具体战术了,趁着没什么事李上士也是跳出了坦克,到外头抽支烟随便凉快凉快。
    这个天气,尤其还是在热带地区,坦克里的温度高的能够把人闷熟,这有机会出来凉快凉快自然是人人所喜的。
    李上士刚下车后,旁边就有一个步兵中士走了过来,这步兵中士的白白净净,走过来就是对李上士道:“你们来的是够快的啊”
    李上士心里头暗道:上头说的那么急,我们能不快吗!
    不过嘴上却是没这么说,而是笑呵呵道:“路不远,来的就快了,你们刚才打的怎么样了?”
    那中士道:“别提了,对面那曰‘本人也不知道吃了什么药,打起来都不要命的,刚才我们这个连可有十来个兄弟殉国了呢!”
    李上士一听就是心中暗惊:没看出来啊,这看起来一片风平浪静的样子,竟然打的那么惨烈。一个连就一百多号人呢,这殉国十多个的话,阵亡率可就是十分之一了!
    当下也就收起了心中刚才的那份轻视,道:“兄弟们都辛苦了,不过现在我们来了,等下叫曰‘本人也吃吃枪子!”
    不过那中士看似年轻白净,不过却是说话透着一股豪爽:“我们也不吃亏,至少干掉二十几个曰‘本兵,老子连续几个点射就放到了两个!”
    当李上士和眼前的中士随口攀谈着的时候,4312营的临时指挥部里,几个军官也是正在低声交谈着眼下的战局。


第八百九十一章 赵临东
    第4312步兵营的营长是个年约四十的少校,因为是东北大汉所以长得人高马大,足足一米九多的个子在在座的诸人中间高了一头,此人姓赵,名临东,出身武汉军官学校九期步科,毕业时名列步科第三十六名,因为毕业没有名列前茅,加上毕业后的从军之路中也没有发挥出太过出色的表现,所以从军之路也只能算得上中规中矩,靠着资历和时间一步一步慢慢积累晋升,到了年近四十的时候才晋升为少校。
    别看赵临东资历平平,官衔也不算高,但是赵临东这种四十岁左右的军官却是目前陆军中的核心军官群体,目前中国陆军的军官群体大概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种就是前清时代培养的军校生,包括前清时代的各军校毕业生,比如南京陆军中学,北洋武备学堂等以及留曰士官生,这个群体是中国陆军中名副其实的元老,包括陈敬云自身在内都是这一群体,其他的沈纲、陈仪、左玉刚等一大票上将乃至元帅都是这些人,虽然这些人的年纪都已经老迈,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多岁了,但是他们却是中国陆军中名副其实的掌权者。
    而再过来,就是内战时期的福州军校生,内战时期陈敬云以前清时代的福建陆军小学、浙江陆军小学为核心创办了福州军官学校,并且为了满足内战时期国民军的大量军官需求而大量招生,前期以三个月为一期,后期以半年为一期培养了大量速成军官到福州军官学校搬迁到武汉为止,一共创办了十二期,培养了大约四千多名毕业生。凭心而论这些速成班出来的军官素质虽然大部分不咋地,但是他们却是撑起了当时国民军的天空,并且里头的众多人凭借在内战中的战功而快速晋升,并涌现了一大批将才,杜岩鹏中将、鲍刚毅中将、程子贤中将等陆军里几十个中将都是这一时期的人,并且有几个已经晋升到上将。
    内战结束后国内统一,陆军军官学校搬迁到武汉,此后招收的学生已经不是在三个月或者半年期的速成班了,而是按照最为正规的方式需要经过长达三年的系统培训,这些毕业生毕业后的基本功可不是内战时期里的那些军官能够相提并论了,所以前面多期的毕业生一毕业后基本就是快速晋升并走上中级军官的位置上,在二十年代里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