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红颜国相 >

第34部分

红颜国相-第34部分

小说: 红颜国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又命小玉取了十贯钱交给婶子,说道:“这里十贯钱尽够给叔婶堂兄堂姐添几身新衣裳了。现在正是三伏天,细葛布做衣裳最凉快不过。便是我,在家的时候也是穿麻葛的衣裙。”婶子的盘算虽然落空,但见着了现钱,又立时眉开眼笑,连忙去接。

    1

第四十六回 大手笔筹建庄园() 
手里既有了田地,吴青就想着把庄园置起来。

    话说那一日制些‘卫生巾’预备着,吴青特意在街市上买了两匹白叠布。会账的时候让她吃了一惊。问过才知,大兴朝尚无成熟的棉纺织技术。棉布都是从西域高昌国进口,运到中原后的价格堪比绢缎。

    从那时起,吴青便萌生了建一个庄园,将自己知晓的棉纺织技术琢磨成熟了,再向全国推广。现在万事具备了,吴青就赶紧把手头的事安排好,只等着旬休那日出城看一看自己的田地,计划着把庄园和工场建起来。

    等到旬休日,吴青领着以前在书肆干过活的砖瓦匠、木匠以及叔婶二人,浩浩荡荡地赶往南郊。约行了一个时辰,终于到达自己田地所在的村庄。

    唤来里正问明了田地方位,吴青放眼一望,但见田地里都种着小米。吴青细细一问才知,这些小米八月末就可收获,田地翻整后,十月左右种上冬小麦,来年五月收获。紧接着再种小米,田地和人一点都不闲着。吴青不禁感叹,自古至今,中原的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田地里劳作人感佩。

    大兴朝十顷地即为五百市亩,约合333330平方米,对吴青来说,面积很可观了。这块田地背靠几座矮山冈,山脚下住着人家。田地当中有一条小河从中流过。田地旁都修了水渠,从小河中引水灌溉。每块田地都打理得清清爽爽,想必这些佃农都是勤劳肯干的老实庄户人。

    吴青又问了里正一些关于佃户的问题,大概知道了这里五百亩田地共有近五十户佃客在耕种。以前的主人是个侯爷,后来不知何事被抄没了家产。此后,这里便一直由吏部当做公廨田直接。

    每年岁末,吏部会派胥吏前来收取租银,其他时间也无人来过问。至于租银,已经好几年未曾变动,一直是每亩收取四斗米,折钱三百二十文,至于田地里收获多少吏部一概不管。若一户人家以十亩地算,年底交上三贯二百文即可。而这里整整五百亩地一年的租金也只不过一百六十贯,难怪吏部从不加以重视,除了收租,从来不派人经营。

    大致了解了情况,吴青又请里正将众佃户的户主集中到一处,准备和大家签订劳动合同。里正虽听着‘劳动合同’一词暗自纳罕,却也不敢多言。急急唤来几个在田地里劳作的佃农分头去叫人。

    不多时,四十几个户主齐齐聚首,将里正家的小院挤得满满当当。里正先向大家介绍了吴青的身份,众人听说眼前这个小娘子是位正四品的郡君,这块田地的新主人时,都大吃一惊。不过,很快他们就想通了,有几个头脑灵活,在城里打过短工的佃农悄悄同旁边的人说,这个小娘子要么是大官的女儿,要么是皇上的亲戚,总之一定大有来头,不可小瞧了。

    吴青听到他们的议论哭笑不得,也不辩解,只等他们静下来才接着说道:“现如今既由我接管了这些田地,我便改一改规矩……”

    话未说完,就有人打断道:“莫不是要涨租子,这可让人怎么活啊!”

    这话一说就似捅开了马蜂窝,人人坐立不安,急躁喧闹起来。

    庄六一拍桌子大声喝道:“都静一静,听官人说话,再有聒噪的立时绑了。”众人被这一声惊到,一个个似被捏住了脖颈的鸭鹅,张着嘴再不敢说话。

    吴青咳了一声,对大伙温和地说道:“大家放心,我不但不涨租,而且从今以后一文钱的田租都不再收。不仅如此,我每个月还发给每个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劳力一人两贯钱。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女劳力每人每月一贯钱。十八岁以下孩童可以入学读书。在册佃农不论年龄,不分男女,若有疾病都能医治。”

    说到这里,满院子又沸腾起来,人人欢喜若狂。要知道,他们一年辛辛苦苦在地里刨食,除了挣下一年一家人的口粮外,只能剩下些种子。年景好的时候尚能节余几石粮食,拉到城里也只能换个三四贯钱。若是年景不好,可能连饭都吃不饱。

    现在听官人的意思,每人每月能拿两贯钱,这一年下来,一个人便能挣到四五个人的口粮。再加上家里其他人的收入,那就更可观了。更的是,自家孩子还能上学认字,每个人都能医病。这样的好事真是想都不敢想,人人都兴奋地议论着,掰着手指计算着。

    吴青等他们声音低下来接着说道:“过几天,我便要请人动工,开始修建庄园、学堂、医馆和纺织工场。纺织工场开工后,凡是到工场做工的佃农,不论男女,每月的工钱都是两贯。我刚刚已经看过这块田地了,西边那块紧挨着山脚,地势最高的田地是谁在耕种?我想把庄园学堂和工场建在那里。”

    话一问完,一个三十来岁,面庞黑红的粗壮大汉走了出来,瓮声瓮气地说道:“小的李大,那块地是小的一家在种。官人,您若是在那里建宅子,小的一家四口可怎么过活啊!”

    吴青笑道:“莫急,宅子建的时候,你们家的劳力都可在工地上做工。宅子建成后,你们便在工场做工,每月不论男女都可领两贯钱。你看这样可行?”李大一寻思觉得可行,连忙点头答应。

    商议好以后,吴青和众户主都签了劳动合同。吴青一一问明户主姓名和家庭成员,在合同上仔细注明,又把工钱待遇填注好户主们画了押,最后里正也在每份合同书上签了名,算作中间人及见证人。

    签约完毕,吴青将佃农统计了一下,登记造册。此次统计的在册佃农共四十六户,二百三十八人。其中男劳力八十一人,女劳力八十九人,五十岁以上老者二十二人,其余四十六人皆为孩童。

    照此算来,一个月只这些劳力就得分发二百五十一贯钱。吴青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一年多没有收益的打算。幸而书肆的生意渐好,可以补贴这边。

    登记好之后,吴青又交待,八月底小米收割后,把土地耕作平整,接着再播种大蒜。来年春末种棉花。吴青准备将大蒜和棉花套种,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佃农们虽不懂吴青的打算,倒也不敢多问,想着反正有钱拿,都一个个欣然同意了。

    紧接着,吴青领着众工匠来到那处选定的宅基地实地丈量。几个师傅拿着叉尺在这块地比划了一圈,量得这块地共五亩六分。整块地呈凸字形,比旁边的地高出四尺。李大说,这块地原是一个小土坡,经过几年慢慢修整削平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因为地势高,浇灌起来也比别家辛苦得多。吴青点点头,深觉这块地种庄稼不合适,但做宅基地却是再好不过了。

    实地考察后,吴青决定,北边窄些的地方修宅院,中间宽一些的地方造工场,剩下南边窄些的地方建学堂和医馆。吴青和工人师傅们约定在八月三十开工那日。开工之前,吴青会把自己的设计草图绘制好送到书肆。工人师傅根据草图计算一下用料和工钱,吴青再将一部分工程款先支付给他们,其余等开工后分期结算。

    一切安排妥当后,吴青领着众人回城。一路上婶子都在马车里埋怨嘀咕,直说这么多地好好的租子不收,还要给佃农发工钱,一定是吴青中了邪了,才会这样瞎胡闹。

    吴青听到不耐烦,皱着眉说道:“便是我瞎胡闹又如何,这地是皇上赏我的,今后就算是赔了本也不会让婶子掏钱出来填。你要是有心,等宅子修好了就和叔叔搬过来帮我照管着。要是怕麻烦,就只管在家待着享清福。”

    婶子最近有些忌惮吴青,听了这席话也就只敢坐在一旁生闷气翻白眼。叔叔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青儿呀,不是做叔叔的要说你,而是这普天之下,从没有过给佃农发工钱的理,你便是钱再多也不能这样撒啊!我也是做过买卖的,今日我冷眼一瞧,你这一年光发工钱就得花上三千来贯。这可不是小数目,便是大富人家也不是能轻易拿得出来的。”

    婶子在一旁惊呼道:“三千来贯,竟要这么多,你可是疯了!”

    吴青斥道:“你便住嘴吧!我自有我的打算,左右不会让你饿了肚子。”说完也不再理他们,只管闭上眼睛靠在车壁上盘算起今后的计划。

第四十七回 千秋寿宴献贺礼() 
很快就要到七月二十七千秋节了。从二十五日起,京城便开始禁止屠宰,衙门里也不再受理刑名,大街小巷、各家各户亦是悬挂彩旗彩画装饰一新。

    千秋节当日,文德殿举行大朝会。文武百官皆着朝服向皇帝朝贺,外国使臣也都来向皇帝庆贺并敬献礼物。

    吴青一眼就看见了身着紫袍站立在前排的忠亲王。远处的忠亲王一脸风尘仆仆的样子,面庞也晒黑了些,不过还是那么潇洒。吴青一脸花痴的看着,真希望他也能转头看自己一眼。

    站在空旷毫无遮挡的殿前广场,不一会儿的功夫,吴青便已汗流浃背。此时,敬献礼物的外国使臣还在一个接一个的向皇帝行礼致贺。这次来的使臣比元旦时的还要多,就连占城国也派人来了。

    吴青听到宣庆使唱报‘占城国贺寿使觐见’,不禁心中一动。据她所知,历史上占城国的水稻在唐末时传入FJ沿海。到了北宋年间,宋真宗曾遣使就FJ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种江淮两浙民田。后来占城稻逐渐在南方推广开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粮食压力,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而在大兴朝,吴青从未在人口中听说过占城稻,就连各种史籍也都未记载。而就现在的米价一石八百文来说,算是很昂贵了,相当于一斤大米合五块多人民币。若是大兴朝也能引进一年两熟的占城稻,米价就会降下来,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大好事。想到这里,吴青心下有了主意。

    朝贺之后,众臣和使节在集英殿参加寿宴。以吴青的品级,她只能坐在偏殿。此时的集英殿主殿热闹非凡,勋贵众臣们正按照亲疏尊卑一一向皇帝敬献礼物。正殿的长案上已经堆满了寿礼,有合浦的珍珠珊瑚,工巧至极的金玉马鞍,珍贵的南番香料,无一不是稀世珍宝。

    吴青所在的偏殿,众臣工也是手捧名贵精致的珠玉珍玩,只等着进献。只有吴青端着几册新出的画谱和连环画,看上去十分寒酸朴陋。

    等到旁边的大臣们送礼送的差不多了,吴青端着画册从容地走向正殿的皇帝宝座。皇帝从周大监手中接过画册,略略翻看了几下,笑道:“吴卿这份礼物十分有趣,朕很喜欢。赐御酒一杯,宫花一对。”旁边就有内侍端上美酒,替吴青簪上宫花。

    吴青谢了恩,说了一些祝寿的吉利话。饮罢美酒,复又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份大礼未送。容臣禀告。”

    皇帝捻须一笑道:“吴卿只管说来。”

    吴青郑重地说道:“启禀陛下,臣今日听闻占城国也派使臣来贺。占城国臣略有耳闻,其地所出稻禾,可一年两熟。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问肥瘠皆可种植,且得米多。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