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终有时-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唉,这才在哪里啊!许正扬心想。
第二十七章 大厨王贵和()
德义和饭庄的大厨王贵和人实诚,平时很少说话,即便没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德义和兄弟四个拉拉家常,逗逗乐子,他也只是随声附和地笑笑。除了干活和吸烟之外,贵和便是捧一本岳飞全传、杨家将及其他的评书和各种菜谱之类的书看地不亦乐乎,除了看书与做菜之外,再无其他的爱好。许正扬对王贵和很是尊敬,称之为大哥。平时做事,只要许正扬把活安排完就不用管了,贵和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按时完成。
以前在瑞致的时候,贵和有时用拳头不停地捶打腰部,说是腰疼。每到这时,许正扬就赶紧上前帮他揉一揉,贵和便感觉轻快多了。自从德义和饭庄开业之后,几乎是天天顾客盈门,贵和更是一坐下再站起来就很困难。许正扬问他这腰究竟是咋的了?是不是以前受过伤?
贵和说,前些年,在老家瓜田里,晚上在露天地里睡觉,让露水打了,之后就落下个腰疼的病根。不要紧,暖和一下就好。许正扬劝他去医院查一查。贵和不好意思的说,现在店里这么忙,等有时间再说吧。许正扬便给贵和买来了电褥子,贵和晚上睡觉舒服多了,可毕竟是活儿忙不得歇。
许正扬的母亲走后,一天快中午的时候,王贵和突然左手捂着腰,疼地满头大汗,许正扬硬是夺下他手中的炒勺,把他送进了医院。
经医生诊断,贵和的腰疼是受凉受潮湿所致,另加中度的腰肌劳损,需要住院治疗静养。
贵和一听就急了。“饭馆里这么忙,哪有工夫住院啊!”
许正扬说,“贵和大哥,进了医院,就得听大夫的,德义和的活儿再忙,也比不得咱人重要,如果你要有什么闪失,咱德义和还叫什么德义和呀。身体是主要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什么都免谈。你好好住院治疗,费用全部是德义和的。也不用挂着店里,有我、庆辉和小三呢。”
贵和嘴唇哆嗦着,激动地说不出一句话。
在那段日子里,许正扬是德义和、医院两头跑。江海宁来到了德义和,仔细地上下打量了许正扬一番,说他苗条了。许正扬不相信,在磅上一称,体重竟然轻了八斤!
“人家当老板的都是大腹便便,你却是一个劲的跌膘,你如果累病了,德义和可咋办啊!”江海宁心疼地埋怨许正扬。
许正扬说,“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再说贵和是德义和的一员,他有病我当老板的责无旁贷。”
江海宁说,“许正扬,你这个人太实在太讲义气了,可再怎么着,也得注意身体啊!”
许正扬说,“没办法,想改都改不了。”
半月后,王贵和出院了。张晓峰说,“贵和大哥,你好了,扬哥差点累趴下!”
于庆辉轻轻拍了张晓峰的脑袋一下,数落道,“小三儿,怎么讲话呢,尽说些不吉利的。”
面对德义和饭庄的三兄弟,贵和又一次哽咽了。
许正扬抽空陪着贵和到津城第二人民医院复查了一下,贵和的腰痛病已基本康复。大夫叮嘱说,以后切不可劳累过度,要注意休息。
贵和在回来的路上满是内疚。
“老板,现在生意好了,本应该多干点活儿,可这不争气的腰。”
“贵和大哥,还是那句话,身体重要,以后啊,你就多动嘴,少动手,指点指点就行了,让小三儿掌勺,他光看也看会了。”
“唉!”贵和叹了一口气。“这厨艺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学成的,小三儿倒是肯学,但肯学还不够,还需要有悟性,能否学好,这要看小三儿的造化了。”
许正扬不住地点头。
自贵和医院复查后,许正扬就让张晓峰尝试着担当起德义和大厨的角儿。张晓峰有点害怕,不敢下手。许正扬在一边给他打气,怕什么,咱德义和饭庄就是一名不见转的小饭馆,又不是招待外国友人的国宾馆,菜做砸了也不会丢国人的脸。
在许正扬的鼓励下,张晓峰终于有模有样的煎炒烹炸起来。不过,像糖酥鲤鱼、拔丝山药之类的功夫菜,还得贵和亲自动手,那可是德义和的招牌菜。就是这样,贵和也轻松了许多,毕竟德义和是小饭馆,能来这里舍得吃喝的人还是少数。
第二十八章 闲暇其乐融()
时节已到了农历腊月,这天是腊八,昨天还是阳光明媚,一大早竟下起了密如针尖的小雨,夹杂着零星的雪花。
因为是腊八,德义和的早餐增加了免费的腊八粥。来坐吃早餐的人们少了一些,多半是让张晓峰烙了煎饼果子带走。
几个熟面孔的民工的要了碗云吞,两个火烧,在屋内坐下来,慢慢的吃,也许是辣子搁多了的缘故,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于庆辉没有忘记给吃饭的每人盛上一碗腊八粥,说是免费赠送的,那几个人像沾了多大的光似得,高兴地咧着嘴直乐。
虽然贵和的腰疼比以前好多了,但一到阴雨天,还是不好受。看着许正扬、于庆辉、张晓峰忙活着,贵和只好躺在床上,插上电褥子,摘摘菜,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二哥,听送菜的小成子说,你家里给你找媳妇了,是不是有这档子事啊!这事儿你还瞒着哥儿几个,不够意思啊!”张晓峰煞有介事地说。
“还没有影儿的事儿,我早早地跟你们都说了,倘若成不了,你们还不埋汰死我。所以,为了我的名声,我宁可闷在心里,没想到小六子倒把我卖了。”于庆辉开始埋怨起小六子来。
“这有啥,当今时代,婚姻自由,谁保准一找上媳妇来板上钉钉儿就铁定了,是男儿就应该拿得起放得下。二哥,据说,你那位是东北角一卖服装的。”张晓峰看样子还知根知底。
“家里给找的,才见了两面,还没有感觉。”
“不忙的时候,给你点自由时间,去找找人家,多沟通沟通。”许正扬接过话来。“婚姻是人生大事,切不可等闲视之。”
“扬哥,你都很少有时间去津城纺院见江大姐,我哪好意思呀!”于庆辉说道。
“我们是朋友,正常交往,哪像庆辉你们是家中举手表决一致通过的。”
“朋友?哪有这样的朋友!竟然能慷慨解囊,一掷千金。”于庆辉对江海宁的壮举一直是不可思议。
“那纯粹是出于江湖道义。”许正扬搪塞道。
“庆辉,说你的事儿呢,你又扯到扬哥和江大姐他们那儿去了。再说,这是人家的家事,咱们不便多言。”
张晓峰这一句话更让许正扬算是说不清了。干脆沉默是金,许正扬不再言语了。
“哎!小三儿,怎么说话呢,你应该称呼我二哥,连送菜的小成子都管我叫二叔呢!”于庆辉冲张晓峰大嚷道。
“谁让你们都是姓于的人呢,你还不是人不大,长辈上了。要这么着,小六子还管我叫三叔呢,谁让咱们是兄弟们来着。”张晓峰到挺能整词儿。
“得!咱俩谁也别沾谁的光,倒是小成子成了低三下四的人了!”于庆辉撇了撇嘴。
“你俩啊,那个嘴皮子是甭提了,要在过去,可真是屈了才了,我保准送你俩跟侯宝林学徒去。”许正扬奚落着于庆辉和张晓峰。
“扬哥,那你还得上京城,我没多大的奢望,不出津城,你能托托人,给我找个给常宝华拎马褂的活儿,我就知足了!”于庆辉开着玩笑说道。
“哈哈,”几位老顾客听了于庆辉和张晓峰好似相声的对话,哄然大笑起来。
不知何时,外边的雨雪停了,太阳在乌云的云隙中露出了笑脸。
第二十九章 春节一家亲()
随着学校学生陆续放寒假,附近工地农民工回家过春节,德义和饭庄的生意日渐冷淡下来。
许正扬给兄弟三人下了放假通知:争取回家过小年,假期为腊月二十至来年正月十六。年底每人发奖金五百元,可以利用这两天的时间置办一下年货,顺便给家人带去新年祝福。弟兄三个欢呼雀跃,因为在刘伍的瑞致时代,年底奖金也不过二百元钱。
许正强、江海宁他们已经放寒假走了,许正扬最后一个离开德义和饭庄。走时,他嘱咐家住津城郊区的张晓峰,春节有时间过来瞧一瞧饭庄,别忘了过年时把福字和对联贴上。
对联上联是: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是: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江海宁寒假回到家中,先去看望了去二叔家过年的爷爷奶奶。之后的每天晚上,母亲王素云总是给女儿做些好吃的饭菜,像招待贵宾一样。
父亲江奉国见状,不耐烦地说,“现在宁宁是上学,又不是像当年我们上山下乡。听说津城纺院是一所条件极为不错的院校,何况咱们家的条件还算可以,女儿还能难为着?”
“虽说食堂里的饭菜花样挺多,可就是不如妈做的饭菜好吃,你说是吧,妈!”江海宁撒娇地搂着母亲的脖子。
“就是!学校食堂里做的那些菜,看着挺鲜亮,实际上都使了一些皮油,中看不中吃,没啥营养。女儿放假回来了,吃点好的补一补,饭菜还是老妈做的香。”母亲好像对学校食堂里的饭食里很了解的样子。
“行了,你呀,就是听不了半句好话,别人一夸奖,你就腾云驾雾了。“父亲略带批评地说。
“腾云驾雾怎么!老江,哪像你呀,别人说你好话,你还要谦虚一下,用你的话怎么说来着,‘我虽然做得比较不错,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请批评指正’,多假呀!”母亲说得绘声绘色。
“妈,你少说两句不行吗,爸之所以这么说你,那是在心疼你。你在医院里忙了一天了,晚上还要回来做这么一桌子菜,怕你累着。”江海宁给父亲打圆场。
“妈,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以后这做饭的任务就交给我了,保证让二老看着放心,吃着顺心。恳请老爸批准!”
“同意!”父亲当即拍板。“素云啊,女儿长大了,我们就不要事事地给孩子考虑地那么周到。孩子就像小鸟一样,长大需要独立了,就让他们自由地飞翔!”
“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当妈的心就是小,不像你们当爸的,孩子的事不往心上拾。”母亲无奈地说道。
“爸妈,刚才哥打来电话,明天就回来了,我去接他。”江海宁打断父母的争论。
“好吧,要不要让你孙叔开车一块去?”父亲把电视换到中央一台,整点新闻正在播放。
“不用了,我骑自行车去,大不了打车回来。
“好女儿,有性格,就像我们当年上山下乡那时你妈一样有股闯劲。”父亲赞同女儿的行为。
“老江,当着孩子就别提那些老黄历了。”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
“妈,啥老黄历啊?说来听听。”江海宁好奇地问道。
“还是我说吧。”父亲咂了一口咖啡。“那是六五年我和你妈在浙省海宁农村的时候,你妈为了争当生产队的劳动模范,晚上在别人熟睡的时候,独自一个人起来,用独轮车往地里运粪,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那股干劲儿,让男子汉大丈夫也汗颜啊。劳模当上了,人却累倒了,还不是亏我跑前跑后地照顾着”
“你那还不是别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