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山水-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座小山似的,别人看着都很重的样子,但他依然步履轻松地走在前面带路,而且丫的依然还穿着拖鞋……
就这样,大家跟着拖鞋哥走上了归程。
如果按照正常路线走,从这里走到开发区的入口的确差不多有一天****的路程,不过张贤可不想在山林里耗费那么多时间,要知道这可是带着二十个人的队伍,光吃喝拉撒就够他头痛的了,因此不走寻常路自然就成了合适的选择。
好在这里还算外围,没有到那种举步维艰需要自己劈出一条路的境地,因此在张贤丰富的经验下,一行人绕过了导致他们最开始迷失方向的某个迷林子,穿过了某个因生长着许多落叶乔木而导致众人差点陷入“落叶沼泽”的落叶林,在中午时分,来到了一个被张贤称为“白水涧”的地方。
只不过众人瞪着眼睛看着前面的悬崖峭壁,哪里是不走寻常路,完全就没有路好吧!
“谁说没有路的?那不是有两条溜索嘛,溜过去就行了。”张贤随口反驳着大家关于没有路可走的言论。
可惜看看那不懂靠不靠谱的绳子,再看看悬崖下面湍急的河流,大家都不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特别是队伍里大部分都是女生……
溜索这个玩意,看上去还是比较危险的,这又不是游乐园里有各种保护措施的过山车,大家心里的感觉张贤自然清楚,所以他当先给大家做了做示范。
背着比自己还大的行李,张贤扯过溜索的滑绳和挂绳,滑绳连着滑动的吊柄,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用来滑动的,挂绳类似于安全绳,围在腰间及大腿后,主要用于防止意外以及分担溜索的称重,而滑绳跟挂绳是一体的,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吊篮的框架。
张贤一边讲解一边往自己身上套着这些东西,准备妥当后,向众人示意了一下,然后微微退后两步,在几个胆小的女生的惊叫声中,小跑两步一跃而下,只听“哧溜”一声,背着一大坨行李的张贤就到了悬崖半空中,再几个眨眼间,就顺势溜到了对面的山头去了。
站在对面,张贤遥遥挥了挥手,然后解下绳套,示意对面用溜索的副绳把滑绳和挂绳拉过去,副绳要比溜索细很多,是可以活动的,其中一个主要作用就是把对面的挂绳给拉回去,要不然下一个人过不来。
考虑到这帮娇生贵养的祖国花朵以前肯定没玩过这么刺激的极限运动,张贤放下行李,顺手解下了三角翼的活动安全扣,然后从另外一条溜索上又溜了回去,悬崖上两根溜索,按照两端不同的高度差,一条来,一条回。
等张贤再次轻松惬意地落地,这边他们才刚刚把滑绳和挂绳拉了回来,为了节约时间,张贤也懒得多说,直接把最重的朱重阳揪了出来,让他来开个好头,为了增加大家的安全感,张贤还特意把带过来的三角翼安全扣带同样接到了挂绳上。
等帮忙把朱重阳该系的该绑的全部弄好,张贤让他缩腿,然后在他那战战兢兢的抗议声中,从后面猛推了一把他那比身高还重的身体,等他闭着眼睛瞎喊的惊叫声过后,就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对面,手脚微微颤抖地解开伸缩,然后就向对面兴奋地挥手,仿佛完成了某种壮举似的。
有了第一个榜样大家果然放心多了,张贤按照同样的办法,把一个个同学“推向了悬崖”,二十个左右的人就这样一溜溜地溜到了对面,不过中间也出现了一些小意外,就是某个女同学溜到一半时,突然停了下来,这种情况,通过身体摆动就能重新获得动能,但由于没有经验,愣是被吓着没敢动,无奈这边的张贤只好爬上旁边的一块大岩石,把这边端的溜索拉起来举过了头顶,然后微微一抖,通过提高相对高度差和施加外力的方式,把这个女同学给送了过去。
大家都安全到达对面,张贤就轻松多了,拉过滑绳过来后,也不系挂绳了,直接扯着滑绳就这样溜了过来,重新背起行李,张贤拍拍手,说道:“走,中午了,跟哥吃大餐去~”
ps1:感谢书友“低调~炫耀”和“低调———”的打赏……话说这是一个人的两个马甲呢还是两个人的账号,长得有点像的说……
ps2:稍后作品相关里面会有重磅消息发布,不过可能比较晚,大家早上起床后可以看看,不看肯定会后悔哦,嘿嘿嘿……
第一百六十五章 山中族群()
人迹罕至的山林里有大餐吗?之前大家都是不相信的,然而昨晚的烤羊大餐证明了还是存在这样的可能的,所以一众同学都以为张贤要再去弄个什么大型猎物作为午餐,不过很快就发现张贤的打算并不是这样。
从白水涧的悬崖边离开后,众人跟着张贤翻越了某个山头,然后就看见山脚下,有一些木屋或竹屋的边边角角从丛林里探了出来,那阵势,很明显是人工建筑。
咋一看到人迹,大家又惊又喜,虽然脑子快的人在悬崖边发现有溜索时就猜到附近很有可能存在人类活动的迹象,但真正看到时还是很激动的,大家都忍不住想,是不是意味着距离走出山林里不远了呢?
不过张贤给出的答复并不是这样,虽然带着大家抄了近路,但这只是走了一半的路程而已,毕竟这又不是用三角翼飞行,可以从空中走直线距离,在山林里行进翻山越岭绕路实在太平常不过了,而这里就是张贤选择的作为半途休整的地点,因为这里有一个山族的小群落。
所谓山族,是当地人对居住在山林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称呼,当然,这称呼是用方言说的,翻译成华夏普通话就是山族,意思是居住在山林里的族群,相对于镇上或是县里的人把山水村这样的村民称为山民,张贤口中的这些个山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民”,因为山水村早已经跟外界融为一体了,而这些山族依然过着真正的与世隔绝的山林生活。
张贤不知道当年少数民族划分时,有没有把这些山族划分到某个少数民族。或者可能进行少数民族划分的人并不知道茫茫的山林里还有这么一个原始民族,而在张贤的记忆中。这样的山族群落应该还有四到五个,隐藏在面积广阔的山林中。只有经验最为丰富、足迹最为广阔的老猎手才会零星到访过这种群落那么几次,而这些山族互相之间有着通婚、简单的交易等交流活动,老猎手们对这些山族以地名区别,比如,这里的山族就叫做白水涧山族。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贤曾经跟着外公徐在良到过这里,他知道山族由于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远来即客”的习俗,外来的人就是群落的贵客。当年的张贤正是跟着徐在良就在这里蹭过饭,所以他才有把握说带着大家去吃大餐。
到了山脚下,大家就才发现这里是一个地势相对平坦的小山谷,还有一些稀稀落落种着不知名的的青菜或者谷类作物的田地,正好有一个穿着明显跟外面不一样的人在那打理田地。从长相、穿着、肤色来看,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果然跟外面的世界不是一个画风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原始民族。
一行二十余人,就是不说话,也有一种浩浩荡荡的声势。所以那人自然也发现了这一大帮“不速之客”,只见他扔下了手里的工具,大叫了一声不知道什么话,就跑回了屋子那边。
大家摸不着头脑。问张贤什么意思,不过他也不太懂山族的语言,毕竟接触得少。这些山林里的人又不说万山县或者漓水地区的方言,更不可能会说华夏普通话。而对于少数民族语言,张贤懂得最多的是壮语。能听懂,还能简单说几句,因为奶奶刘阿中那边就是壮族的,其他的少数民族语言只能靠连蒙带猜瞎比划了,在他的印象中,山族的语言发音有点接近壮语,但又有很大不同,所以,按照刚才的情形,琢磨了一下,张贤给大家的回答是那个人应该喊的是类似于“啊,有人来了”的话。
穿过一道简易的篱笆,大家来到了木屋竹屋构成的寨子前,这个时候屋前已经聚集了乌拉拉的一帮人,根据张贤的记忆,白水涧山族应该不超过二十户人家,看这阵势,肯定是整个群落的人都出动了。
青壮年簇拥着老人,妇女和孩子在后面偷偷地好奇打望,这让外来的一群人有点紧张,毕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好在张贤还是比较淡定的,他还记得为首的那个老人是这里的族长,当时跟外公徐在良到这里时就是这个老人接待的,只不过过去了这么多年,外公已过世,张贤也年长了几岁,这个族长看上去更显得“老态龙钟”了。
不过张贤知道,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山族人的平均寿命并没有外面的人长,族长的实际年龄甚至还没当年的外公高,只是看上去显得过于苍老而已。
正像张贤还记得族长那样,族长也还记得张贤,毕竟这里来个外人基本都是稀罕事,所以族长对张贤留有印象很正常,也有可能是张贤的相貌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以还能被认出来。
由于语言不通,所以张贤只能硬着头皮用一些壮语的简单发音跟手势配合来跟族长交流,大意解释了一下大家要在这里休息一下蹭个饭什么的,也不懂咧着嘴一直笑的族长听没听懂。
不管张贤跟族长的交流有没有成功,反正蹭饭是肯定成功了的,因为随着族长老人的大手一挥,热情好客的山族群众就散去回了屋子,等再出来时,每个人都拿着各种吃的喝的到了屋落中间的空地上,眨眼睛众人见过没见过的山珍野味就堆成了小山。
族长热情地邀请大家到了空地上席地而坐,其他山族群众也围拢过来坐成了一圈,很快一口大铁锅和几个火堆就架了起来,张贤记得这铁锅好像是当年外公送给他们的礼物,虽然张贤只是跟着来过一次,但徐在良可不止一次两次来过这里,事实上,这里一多半的铁器都是徐在良给他们的,为的是跟他们换某个偏方的草药,而对于与世隔绝的山族来说,衣服有手工纺织的麻布可以做,吃的有自耕自种的谷类以及山林里各种资源,油盐酱醋茶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动植物甚至矿物代替,唯一比较难得的就是作为工具的各种铁器,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当年的外公徐在良确确实实是贵客。
需要煮的扔进锅里,需要烤的架到火堆上,可以直接吃的喝的被周围的山族群众塞到了大家的嘴里,一场声势浩大的聚众就这样开始了,刚喝完一口甜甜的糯米酒或是清凉的茶水,又被塞了一块不知名的糕点,才吞下,散发着喷香的野味又被递到了嘴边,一行人总算是体会到之前张贤说的吃大餐是怎么回事了,这根本就是停不下来的节奏嘛……
ps1:感谢炎峥童鞋的打赏~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章 山凤凰()
在山族群众的热情招待下,一行人吃得肚子浑圆,强烈要求张贤延长了一些休息时间以消化消化,这倒是出乎了张贤的意料,多休息一段时间会让后面的行程更加紧张,不过看大家那样子,确实是都吃多了的表现,他也只能顺应民意以免被集体吐槽批判。
等大家稍微再休息了一下,张贤就带着大家离开了,为了感谢山族群众,在张贤的建议下,大家把各自的手电筒、电瓶灯等照明设备全部给了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