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他对画根本不感兴趣,并将画退回来。
他展开长卷,心绪难平,一气之下,将自己呕心沥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时抢出一半。
沉痛的打击下,不久张择端忧郁而死。两次献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是否真实无法考证,但民间也开始流传一个秘密。
清明上河图其实是张藏宝图!
第212章 命真好()
当年宋徽宗密令张择端把这个秘密变成画,隐藏着关于北宋王朝宝藏的秘密!
史书记载,北宋的经济实力相当雄厚,是典型的国穷民富,在宋徽宗当朝的宣和年间向百姓搜刮的民脂民膏不计其数,还有各种珍奇异玩,书画走兽,每一件都是稀世奇珍。
我爱张文友,新图妙入神。尺缣该众艺,采笔尽黎民,始事青青蚤,成年白首新,古今披阅此,如在上河春。
流传证据就这首诗里,千古以来这位才子皇帝和后人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将那首诗以不规则的方式,每句话挑出一个字来,最后可以组成,文图尺尽,事成古河八个字!
从末尾两句再挑出两个字来,就是——上阅,说明宋徽宗已经知道这件事情,而且非常高兴,所以它不仅仅是千古名画,还隐藏天大秘密。
意思是图形与尺寸都在画中,大功告成,在于古河,古河就是早已经消失的古代汴河,那个传说宝藏的秘密应该与汴河有极深的关系。
这个传闻流传千年,一直没有得到认证,就算真有宝藏也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不过鲁善工有个想法,有机会去亲手接触一下真迹,说不定……
其实清明上河图也是当年的东北货之一,它的命运十分曲折,堪称百转千回!
元朝统治者到处搜刮财宝,宋室皇宫内的金银珠宝、名贵文物几乎席卷一空,清明上河图也不例外,再次被收入宫廷,但元宫却一直倍受冷落。
1 2 6 0年被收入元朝秘书监,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贵官得画不久却被派往外地驻守。贵官府内负责保管此画的人,又趁机将画盗出,卖给西湖陈彦廉。
陈怕事败,又急于用钱,打算卖掉,以免惹祸。正好遇见古董商杨准,惊为天人,高价收购后,称图是稀世珍玩,要后代世世珍藏。
之后几百年有几次转手,明朝嘉靖时被大收藏家陆完收藏。当年大奸臣严嵩位高权重,得知清明上河图乃无上神品,就派人到处搜寻。
陆完死后由夫人保管,她也非常珍重宝爱,就把画缝在一个绣花枕头中,坐着还是睡着,都随身带着,寸步不离身,即使是亲生的儿子,也不能看到。
夫人有一个外甥,姓王,善绘画,而且很乖巧,会说话,很是得夫人的欢心。趁夫人高兴的时候,就提出要求借看。
夫人被他伶牙俐齿一说,不好不借,只有加以严格限制,不准携带笔砚,只能坐在小阁中观赏,也不许有其他人在场。
这样王书生往来两三个月,凡十数次观赏,逐渐将构图布局、位置暗暗记在心里,回去以后就把全图复制临仿下来。
当时都御史王忬为迎合严嵩,正在用高价悬赏寻觅此图,王生拿自己的临摹本出售给王忬,获利八百两银子。王忬不知是赝本,就去献给严嵩。
严嵩获此重宝,十分高兴。这时严嵩家里有个装裱匠姓汤,在装裱时发现画是赝品,就跑到王忬那里索贿,说是只要给四十两银子,就把事情隐瞒下来,王忬不予理会。
汤姓裱画师怀恨在心,回去以后便把作旧的颜色冲洗干净,将新画露出,使严嵩大为难堪。认为王忬是有意欺骗戏弄自己,就借着蓟辽事件,把王忬陷害至死。王生也因这事受牵连,饿死在监狱里。
鲁善工查完资料,有种奇妙的既视感,难道姓汤的祖祖辈辈都是玩字画的?
严嵩倒台后,家产被抄入宫中,清明上河图又回到紫禁城中。到明穆宗时,不喜欢书画,就常常将宫中所藏的名家名作高价卖给皇亲国戚。
成国公朱希忠趁机向皇上上奏要求把《清明上河图》赐赏给他,正在这笔生意要成交时,清明上河图却不翼而飞。
相传一个小太监将《清明上河图》从内府中偷出来,怀揣着画卷走在紫禁城中,由于做贼心虚,慌忙之中将画卷藏在宫殿阶梯中的一个排水孔里以便日后再取,可是天不遂人愿,在当夜就下起飘泼大雨,一下就是三天三夜。
几天后太监再来取画卷,那画卷已是破旧不堪,画面已模糊不清。当然此事无实据可查,但清明上河图失踪案从此不了了之。渐渐地远离人们的视线,销声匿迹,不知所踪。
又过两百多年,因为乾隆去世,权臣和杆俦话獾埂T诩吻於耆ナ赖暮阕芏奖香洌蛭徊槌鲇薪唤岷瞳|的行为,身后被抄家。
清明上河图奇迹般又一次出现在查抄物品中,嘉庆皇帝为表示对父亲心爱之物的珍重和缅怀,将乾隆平时珍玩的书画器物全部封存。
珍重地存放在延春阁,乾隆皇帝在有生之年的收藏几乎囊括天下收藏的最精华部分,可惜也由于各种版本清明上河图鱼目混珠,毕生热衷于书画的他,最终没能在有生之年一睹张择端的真迹,真乃讽刺。
再后来就是溥仪盗宝,带着真迹跑到伪满政府,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度过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
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伪皇宫后面的小白楼里,战败后急匆匆精选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珍宝被一些侍卫哄抢。
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彻底流落民间,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无意间临时库房里发现一卷残破的画卷,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都是古老的绘画法式,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而复杂。
最后清明上河图才得以重见天日,再次回到故宫。就这样还不得安生,文化浩劫中,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其强行从故宫借出,据为己有。林将军倒台以后,才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看完画上长达十几页的提拔,真真切切感受到一张纸能流传千年的艰辛苦难,说白了就是三个字:
命真好!
第213章 文物大搬家()
吸收完经验,暂时放下宋徽宗,花鸟所用的都是绢,比纸还更少见,只能等机会寻找。
按理说故宫肯定有修复字画用的原材料,毕竟很多破损太严重,或是大部分缺失的可以用来修复之用。不过外人看起来毫无用处的垃圾,对于匠人来说反而是无价之宝。
别说古代名家留下的墨宝,就是一张空白宋纸,能流传千年来到今天也是种奇迹,自然重要价值。
所以博物馆渠道难度很大,以前曾经试探过梁海生的口风,听说从库房借老纸老墨都要层层审批,明纸已经就连故宫都没有太多存货,更不用说宋纸宋绢。
没办法,只能靠自己,好在宋徽宗作品破损不严重,少量的材料就能重新装裱完成。这几天没白忙活,最少把唐伯虎和徐渭搞定,也算心满意足。
休息一天,正好是周末,打电话约耿宝昌和梁海生吃饭,两人都有空,鲁善工专门约到京城出名的私房菜,享受一下美食。
“杨梅紫红?”
三人来到包间坐下,不一会先上来一大盘时令水果,梁海生眼前一亮,拿起一颗杨梅道:“在水果里面,我一向喜欢杨梅这名字,觉得它同湿润的江南很有渊源牵连。后来才知道,古时誉称杨梅为吴越佳果。”
鲁善工笑着拿出高价买来的雨前碧螺春,亲手给两位老爷子泡上,一个是国内仅存的瓷器鉴定泰斗,另一位是故宫大管家,无论经验还是阅历都是值得尊敬。
耿宝昌也拿起一颗杨梅,果肉如丝,呈放射状包紧果核,看起来就像一颗血丹,煞是诱人。
“都说余姚、仙居、常熟和萧山的杨梅最好,又大又紫,拈一颗放入口中,轻轻咬开内里红嫩的果肉,一股酸甜的梅汁,就立即把你包围住。”
耿宝昌吃下笑道:“还记得我年轻的时候,专门不眼馋鲜红的杨梅,只挑那些乌紫但依然硬扎的往嘴里投,牙齿一磕剔下果肉,扪嘴啜足一口甜味,吐出核,另一果随之纳入,一颗接一颗,不须消停,直到吃倒牙才过瘾。”
众人哈哈大笑,鲁善工也吃一颗道:“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刚才听服务员说,这是专门从上虞千里迢迢送来的二都杨梅,说是市场上罕见的水晶杨梅。”
“果大而色白,晶莹如玉,味清香鲜甜,肉脆爽无渣,是闻名遐迩的珍品。难怪当年苏东坡品赏之后要留下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二都杨梅的感慨。”
“不光是杨梅,这里还有五月黄!”
梁海生好像对吃挺有研究,随手拿起盘子里的杏,介绍道:“比一般杏子都要娇小可爱,先诸果而熟,繁星一般缀满枝间,洒洒洋洋,妩媚而又淳朴,谁见都忍不住诱惑。”
“撕去果皮,含在嘴中,牙齿轻轻叩开果肉,再以舌尖抿住,剔出小小的果核,清清爽爽的甜,平平缓缓的微酸,在口中漾开,真的是美极了……”
“仿佛就是早年邻家的小妹妹咬住你的耳朵,哧哧地笑着说悄悄话,那种滋味很难向外人道出。”
鲁善工一愣,随即忍不住大笑起来,没想到堂堂故宫大管家也有幽默的时候?
耿宝昌指着梁海生笑骂道:“你别看他平时一本正经,到哪里都板着脸,其实私下很活泼,用现在年轻人的话叫什么……对,搞笑!”
梁海生放下杏核,擦擦手道:“今天没有外人,搞那么严肃干什么?难得有口福品尝鼎鼎大名的私房菜,先说好,我可不会客气。”
鲁善工一摆手,随便点,哥不差钱!
当然都是玩笑话,梁海生随手点了几个特色菜,素食为主,考虑到耿老爷子的口味,服务员下去准备,大家边喝茶边聊天。
“当年文物南迁的事?”
梁海生接过鲁善工的茶,好奇问道:“打听这个干什么?”
鲁善工笑道:“好容易遇见五代掌管紫禁城的大管家,不打听点内幕岂不是抱憾终身?”
“你小子!”梁海生哈哈大笑,换成其他人谁敢跟自己这样说话?不过自己对鲁善工很欣赏,难得一见的手艺人,虽年纪轻,但有礼有节,前途无量的潜力股。
“哎,说起当年的文物大迁移,绝对是步步惊心,比刀尖上跳舞还凶险!”
耿宝昌放下茶杯,回忆起当年,仍然心有余悸道:“战争爆发后,故宫专家们认为京城难免有战事,加上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文物安全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早做准备,找个安全地带保存。但是当时关于文物是否要搬迁,意见并不统一。”
“是啊,我当时还小,那段时间父亲基本不回家,整天都在工作。”梁海生接话道:“京城各阶层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对南迁,甚至上街游行,打出文物南迁就是逃跑的横幅。”
“就连文学院院长的胡适也不赞成南迁,认为在国际人士监视之下,未必有人敢于在京城破坏古物,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