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三十年-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味道好,才慢慢吃,不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口一个都不知道什么味道嘛!”李建国说着笑话,随手又给李一鸣添了块肉。
“一鸣,不急,慢慢吃,有的是时间,人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对吧!”李建国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李一鸣默默点了点头。
刚才他在观察那三盘红烧肉,其实是在心里估算着一个叫利润率的东西。
但好像利润率有很多种,故事中有提到过,按成本和按销售是不一样的,按成本算会高一点,按销售会少一点。
按成本算就有可能超过百分百,按销售永远也超不过,马克思说的那句话应该是指成本利润率,大家好像也习惯用这个算法。
如果这一盘用了一斤五花肉,连酱油柴火什么的加起来成本两块钱,加工之后两块五,毛利是五毛,成本利润率百分二十五。
故事里说餐饮业利润率是很高的,但人们很多钱是投入在种种硬件设备上,因为淘汰率也高,如果总是换装修,那就会拉资本利润率。
现在这样的小店,应该都是拿的二手物品,也许就是从家里搬来的东西。
如果按着现在国家规定说不能超过国营的两成,那么是不是指允许三成的利润?
李一鸣看看坐在一边的老杨,如果是百分之三十的利润,那这盘红烧肉的成本应该是一块九毛三,差不多正好是一斤。
这有点儿像是数学的应用题,绕来绕去的,李一鸣回想着自己那些课本,好像题目都没这个有意思。
但如果减少肉量,或是买更便宜的肉,又或者提高价格,那利润就更高,马克思不是也说过利润超过百分百之后资本就会发狂了么。。。。。。
接下来往后,人们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富起来,现在或许他们还保持着纯朴的习惯,但十年之后这习惯会被丢进下水道,三十年后一盘家常菜也可以卖出几百块,真是难以想像。
前三年严打,李一鸣亲眼看到很多人插着牌子站在卡车后面被带去打靶,之后整个社会的治安一下好了许多。
三十年后那样的人如果在这个时代,坟头草应该得长三茬了吧。
但那些人现在应该还是小小的孩子,他们怎么会变成那个样子了呢?
李一鸣看向张伍深和老杨,这样的两人,在未来的几年内,不出意外能积累出不小的财富,至少几万元这样的资产是少不了的。
而十年后三十年后,最有钱的,其实是那个老头老九,那家伙估计平时就在收各种旧货,李一鸣可以想像那破屋里应该有不少古董。
当然,三十年之后,也许他已经死了。
这个老杨,或许也不在了。
父亲会变老,张叔叔也会变老。
自己会长成像父亲这个样子。。。。。
我有的是时间么?
李一鸣打量着这饭店里里外外,桌子椅子墙壁贴画,仿佛看到了随着时光的流动,它们变得越来越陈旧。
而眼前的这些人越来越老,终于消失,门外车行人过,喧闹也在光阴中化作一段哀伤的旋律。。。。。。
“一鸣怎么又不吃啊?”张叔叔夹了块红烧肉放在他碗里,“多吃点,长点肉!”
李一鸣嗯了一声,就着这肉扒了两口饭,碗里已经堆了好几块了。
“一鸣这孩子吃饭真秀气,我看那别人家的孩子那简直,唉,吃东西像打仗一样,你刚给他添完饭他就敢递碗了,跟洗过似的!更不用说是吃肉了,不过也没办法,日子穷,肚子里没油水,闻见这猪肉香哪受得了,那过年时要敢上一盘肉,灶王爷都会抢着吃。”张伍深笑呵呵地说道。
“哪是灶王爷抢,是烧肉的人偷吃的吧。。。。。我们当年下乡插队大锅饭不也是,大家那个抢,不过反正里头菜叶地瓜多,但不顶饿啊,唉。。。。。。”
说着这话,李建国扭头看看儿子,点点头:“儿子,你多吃点,不够再要。”
李一鸣点点头,很想指着碗里的肉对父亲说:爸,机会并不是你碗里的肉,而是大家锅里的。。。。。。全村人都围着一锅肉,想想那场面吧!
美国人,英国人,曰本人,还有很多很多人,哪个不像恶狼一样?
我们不能慢慢吃,别人多吃一口你就少一口,何况他们不见得用筷子,他们会用叉子,用刀子,用大勺子,。。。。。。
不但会抢会吞还会屯,他们还会心分两用双手互搏,你眼睛敢眨一下,他们还可能连锅都给你抢走。。。。。。用的都是几百年实战训练出来的顶级手速!
对了,还有,他们有可能根本不让你知道有肉,自己关起门来偷偷就吃光了,然后让你洗碗背锅!
我要做的那些事,都很需要钱,而钱是真正可以缩短做事的时间的,一个时代的机会只有回头看才知道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多,优势是会累积的,想要弯道超车也要看别人有没有那么高尚的风格让你超。
美国人肯么?
英国人愿意么?
曰本人情愿么?
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澳大利亚人,还有韩国人印度人越南人印尼人,他们会开心地看着中国变得强大,国人变得富裕,生活得幸福么?
在三十年前,主席说过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三十年后还是那样!
时间可以带来改变,但也有改变不了的东西。
第64章 用钱()
一大堆话堵在嗓子眼里,他却没法说出口,因为父亲又和张叔叔聊起来了。
他们更多讲的是现在那些知青回城之后的各种就业问题。
现在就业确实是个问题,因为很多工厂都开始变得不景气,或许是因为生产线老化,产品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这个时代其实是很需要先进的生产线,所以对外汇才如此渴求。
而同样是在这个时代,为什么会有人对有钱人既羡慕又愤恨,李一鸣觉得不只是什么人性的原因。
有些人有钱之后马上会用于“改善生活”,那可不是给自己多吃几碗肉菜。
而是在别人还只能挑担走路时他们就开上小汽车,别人吃着咸菜下饭时他们就已经吃起特供食品,别人还拿着粮票排队买东西时,他们就已经出入只用外汇券的商场,别人还一家几口挤在小单间里时,他们就已经住上小洋楼。
而这些财富不见得是正当的劳动回报,更像是自己这种,利用机会捡来的横财。
这种行为放到那些故事里会被称为“拉仇恨”和“作死”。
所以那些主角才会在国内那么低调,然后想方设法给自己弄个国外的身份,因为侨胞再纸醉金迷国家也管不了,这不就是挟洋自重么?
李一鸣看看眼前的几盘菜,他如果愿意,也可以天天这么吃,还可以吃得更好,把黄金变卖了,吃好穿好完全没问题,收点东西安安稳稳等几年,或者去国外买股票,接着再买房子买地,就这么躺在哪个角落里,十几年后肯定是个首富。
只是他不愿意而已。
其实整个时代的纠结正是缘于这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分享与独享、思想与人性的博弈。
李一鸣也是不停地在思考着这些,虽然这些观念在他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脑子里转是一件很荒谬的事,但偏偏就是这么发生了。
李一鸣知道自己已经成功走出了第二步,第一步是提起笔开始写文章投稿,第二步就是找到这些黄金,因为黄金天然是货币,到哪都可以用。
第一步是证明自己可以创作,可以用这个来赚钱,而第二步是证明自己脑子里有一些资料是真实可信的,虽然父亲对这一点还有疑虑,李一鸣自己也不确信哪些是错的,但他肯定这里头一定有对的。
父亲的谨慎并没有错,那泥像里有金条并不代表着那些网络小说中的数据都是对的,万一错了呢?
一买一卖要赚钱,不但是数字要准,时间点也得准,把钱投入到那金融市场,也许真就赔光了。。。。。。
他能听懂父亲话中的深意,甚至父亲要这么带着他见识社会,就是担心他的心智匹配不上他追求的远大目标。
李一鸣心中也很纠结,短短时间之内,没有证明,他其实根本无法取信于国家,但他慢不下来。
因为很多事就发生在这个月,而现在光是寄信到达首都可能都要十几天,父亲在车上和程叔叔聊天说的那些事他都听到了。
这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大家要处理的事太多了,一封孩子的信,又算得了什么?
而事情被验证之后,其实机会也就失去了,知道而不做,就是辜负了一整个时代,。。。。。。
李一鸣长长吐了口气,至少一年时间内,我得自己做这些事,这,也算是弯道超车吧,个人的那种。
李一鸣看向谈兴正浓的两个长辈,友谊或许是因为同样的知青身份,也因为李建国的社交技巧,但如果身无分文,能这么开心点这么多菜吃得这么黑皮?
父亲又和杨伯伯问起乡下养猪场事了,大家都没听说过养猪场,都是各家自己养几头,到两百斤就卖给收购站,也有留到过年杀了卖的,养得多了喂不起,猪太能吃了,而且光吃地瓜秧子长得也不快。
。。。。。。
父亲是替自己在打听事情,李一鸣很清楚。
他轻轻嚼着一块肉,感觉着嘴里的美味,这样的食物,如果要让每个人想吃就得吃得上,那至少得建上万个大型养猪场。
养猪,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李一鸣还真知道怎么建养猪场,有资料的,虽然现在感觉也不是那么靠谱。
所以他就更要有钱来请技术人员,他稍稍一算,那些黄金虽然不知道多少重,但如果全都是和卖出去那种纯度一样,大概能有二十五万块,不知道能建几个养猪场。
但如果是一万个养猪场,这点钱还真是完全不够用,而且自己也不能光建猪场,是要立体养殖,最重要的是种苗,种苗的培育要有技术有资金投入。
可如果只是缺钱,那国家多印点钱不就好了?书里说这没用,只会让物价飞涨,三年后好像价格就飞涨了,叫什么价格闯关,后果很可怕。
不能印人民币,那一定得拿外币来用,感觉好奇怪,这里头是什么原理呢?
李一鸣不太清楚,故事书里没有一本把这事说透的。
不过好像有外币可以买来好多国外的东西,放在国内派上用场。
要快,要多地赚外汇。。。。。。
最近的机会,就是广场协议了。
这四个字带着那一连串的数字在李一鸣脑子里翻腾跳跃。
可爸爸,很反对。。。。。。
我该怎么办?
他是对的么?
“怎么不吃?”
李一鸣缓过神来,自己的碗里已经堆了好几块肉,不用问都是他们给夹过来的。
“一会你张叔还要去摆个摊,我们先去招待所,”李建国转头向着张伍深,“地方你知道,晚上要没啥事过来一起吃个饭。”
“行,回头你要的那双肩的包我带过去。我见过哪有卖的。我拿货肯定最低价。”
“那就麻烦你了。”李建国摸出二十块钱塞给张伍深,“你先拿着,不够晚上再给你。过些天,我找你要点衣服,带家里送几个朋友的孩子。”
张伍深也没客气,他现在还得去摆个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