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三十年-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回到城里。
现在是八五年,还有五年九零年高考,还没有实行双轨制,读完大学出来是九五年,那时的大学生还值点钱。
这些小伙伴们或许是天各一方,也可能若干年后各自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慢慢变老。
叶开叶冰,江南,刘大平,自己所知道的故事里没有提到这些人的名字,或许他们就是三十年后十七亿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
扶着窗沿,李一鸣愣了好一会,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汗珠折射出晶莹的光芒。
他们的命运,也会改变的,应该会更好。
…。。。
如果那些故事里说得没错,双轨制之后为了减轻就业压力通过让更多人上大学的办法,结果最后弄出本科满地走博士多如狗的局面。
上大学成为了很多人一辈子的痛,花了钱浪费了时间,学了过期的知识,最后投入的时间与金钱永远也赚不回来,真是悲哀。
主要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步落后就步步被动。
想产业化可以,那应该引入信用考评体系,就像那什么淘宝一样,学生给老师学校打分,学费打进支付宝,找到工作才支付,哼!
李一鸣被自己脱线乱飘的想法给逗笑了。
不过如果真这样,资本家们又不乐意了,他们可是杀头生意可以做,不赚钱是打死也不做的。
资本,还真是个复杂的东西。
想到资本,李一鸣就想到第一桶金,想到了自己一脑子的长篇网文。
这眼下就是自己唯一的资本了。
…。。。
满脑子的故事,李一鸣却一个都没法抄出来,这样的书字量太多,而且内容写出来也太奇怪了,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回到八十年代的很多都写得似是而非,或许三十年之后这资料也不会很全。
如果只会写东西,那就成为一个知名作家,最多就是鲁迅,但我更想当一个图书馆的管理员。
李一鸣撑着下巴看着窗外,琢磨了一会,还是摘选吧!
先挑着,一会父亲就会拿纸回来。
果然没一会,李一鸣就看到了李建国的高大身影,小跑着。
三两步上楼。
“拿好,看还差什么?”李建国匆匆把信纸和信封拿给李一鸣,还随手拿了一些旧报纸。
李一鸣看看:“不差了。”
“有事就去单位叫我。”李建国匆匆而去。
李一鸣独自一人,关上门,坐在桌前,铺开纸,拿起笔。
刚才父亲还带着一些报纸,这让他心里突然想到一个故事,好像是美国的谁,老板安排他做一件事,他特别有前瞻性地连做了七八件,后来就走上人生巅峰了。
李一鸣觉得这个故事很好,决定把它写下来投稿,不过要写哪个国家呢?
对于这个他显得很谨慎,因为现在的一句话,就好像论文一样,未来有可能会被引用到各处,区别是论文参考文献你得写出处,别人话的引用就很随意了,想用就用,想改就改。
引用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说话者的本意,所以很多名人名言被节选了之后挂在墙上以教后人,但根本不是原话的重点,这很不好。
而且小短篇比不上系列,这个时候系列文章还是很能吸晴的。
既然是系列,那就得用同一个设定,就像童话连载一样。。
李一鸣决定还以是动物世界观为主,他并不介意以这种心灵小鸡汤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内容。
动物多可爱啊,对了,干脆直接就弄个《喵喵小店》,一群猫咪来到镇上,然后开了一个小店,服务人类!
可惜那个歌剧猫是三年前已经上演了,但就算没有,自己这也没本事编歌剧,虽然好多歌词自己脑子里都有,但还是那个问题,没曲啊!
以后一定要想办法弄出有声书来,必须带歌的!
李一鸣和所有的小朋友一样,都喜欢听周一到周六晚上八点的《小喇叭》节目,但不是每一家都有收音机,有时候就会到楼里有收音机的人家里搬个小板凳坐着听。
当然必须是做完作业之后,那真是快乐的半个小时。
听完了之后,李一鸣晚上还经常会做梦梦到自己在听节目,随着“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的开始曲,一个温柔的女声开始说故事。
自己坐在小板凳上托着下巴,听着《西游记》、《高玉宝的故事》、《老革命家小时候的故事》…
李一鸣突然微微一顿,那个大家都熟悉的开始曲,好像是歌唱家蔡国庆小时候给录的,现在这事可真没几个人知道。
李建国好像说过要给家里买一台,但没说什么时候。
如果我这些作品写好了,应该能上《小喇叭》里放给全国听众吧,想到这个,李一鸣心中一阵激动。
一定要写好啊!
不让能别的小朋友骂我。
…。。。
或许多年之后,我的那些同龄人看到我时会冲上来双手握紧,深情地对着我唱道: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我也唱: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带给我惊喜,情不自己。。。
呃。。。可这歌应该怎么唱来着?
李一鸣又傻了,讨厌,这些作者怎么不把歌谱写进书里,这么长的书,难道还差这点字?
让读者看着文字诗朗诵么?
过分!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第23章 断更的黑猫警长()
李一鸣落笔写下喵喵小店几个字…猫咪是主角,反派可以是老鼠,人类是居民,猫咪们卖什么呢?
卖萌?
多钱一斤?
拿老鼠换,…
好吧,猫不自己捉老鼠,反而让人去抓,这妥妥的资本家作风地主的派头,国人会不会接受不能啊?
李一鸣皱着眉头琢磨着受众的接受度。
现在大家会喜欢的是警匪剧,《黑猫警长》已经在去年上电视了,李一鸣也看过,很是喜欢。
不过他家没电视,是去别人家里看的。
每一集最后,黑猫警长总是利落地拨枪四射,于是屏幕上就会出现“请看下集”,小朋友们唉声遗憾中,李一鸣感觉到了那其中深深的讽刺,因为他知道这部片子过两年放完第五集之后,再过三十年都没人能等得到第六集。
然后《葫芦兄弟》来了,孩子们开始跟着电视欢唱“一根藤上七个娃,风吹雨打都不怕”。
相对于猫抓老鼠,一个老头种出七个男娃的故事莫名暗合了中国老百姓对多子多福开枝散叶幸福生活的向往。
也不知道后来那个著名的猫论提出来之后,为什么没有促成黑猫警长继续拍下去。
然后,更多更好看的国外动画片进来了,搞笑的迪斯尼动画,热血的曰本动画,甚至《鼹鼠的故事》、《巴巴爸爸》这样的温情动画,都盖过了国产动画的风头。
这个年代的孩子长大后又有了自己的孩子,回顾少年时的欢乐中的缺憾时总会想起那个永不更新的《黑猫警长》。
李一鸣甚至知道,三十年后,会突然有很多人追问“为什么黑猫警长只有五集”。
这个问题拨动了无数人的情怀,媒体也顺势跟进,来个查案式的报道。
拍摄这部动画片的导演戴铁郎没有接受采访,相关的知情人各持一词,有说是因为版权的,有说是因为人事的,有说是因为导演本人做得不开心就不想继续了……
或许是因为当时没人给导演寄刀片?
李一鸣抓抓下巴,有些茫然。
后年是八七年,谁会寄刀片给导演,寄信还差不多,也必须是言辞恳切的那种,大概不会是破口大骂。
中国的工业技术能力现在离着国际先进水平中间还差着一万套机床。
刀片虽然是小东西,但好的也不便宜。
李一鸣不知道三十年后读者寄的是什么样的刀片,但听说刀片要做好并不简单,材料配方,冶金技术,生产线,小小刀片里头也是有大学问的,只不过少有作者会把书写得这么干硬,他们更喜欢写日常剧情。
少,但不是没有,李一鸣得慢慢找,总会有的。
实在没有,那就赚了钱之后去找人来研究。
那些故事里的现实人物并不算少,但主要都是些商业奇才和明星,也许技术人才太低调作者都查不到资料。
可李一鸣觉得这类对自己计划最有用的人,偏偏在书里写得太少了。
大多数的重生都市小说,主角都是到处去占便宜,靠着眼光赚钱,至于钱赚了之后或是自己享受,或是带着别人一起享受,享受方面的描写很多,李一鸣也不知道那些对不对,只知道自己想要的实现过程资料太模糊了。
到了九十年代,邓爷爷的猫论提出之后,大家都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李一鸣就已经提前感觉到“摸着石头”的滋味,这几百本百万字量级的网文里头可全是水。
这成分太复杂了!
李一鸣感觉自己的头上的血管在膨胀。
要是能有人帮着自己分析下就好了,假资料如果当成真的,那给国家造成损失怎么办,李一鸣想到这里,也是满心的担忧。
远处隐约传来播放广播体操的声音,他心里咯噔一下。
昨天那不好的回忆又上来了,那浓浓的恐惧感现在还未褪去,脸上当然也还有些痛。
现在这么一想自己就肯定不是什么网文主角,不然现在作者一定已经安排让自己去装逼打脸羞辱“欺辱”自己的大人们,而不是自己坐在家里默默写东西。
…。。。
托着下巴又开始发呆,没一会就被太阳晒得两眼发黑,他站起来去给自己倒了杯水,一口气灌了下去。
看看桌上几乎是空白的纸,李一鸣皱起眉头,怎么了,难道昨天的激情褪去了?!
突然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我这是想得太多,卡文了?!”
书塞得太多在脑子里,他的思路有点乱,而且特别容易跳着跳着就飞开老远,不时还得扯回来。
开卷有益,但一口气看太多却是浪费时间。
毕竟他只是才上了初二,所谓的见识也不过是脑子里塞满了网文,这与系统学过的知识,通过实践掌握的能力还不一样,开局一封信,变成自己上,这落差好大。
工作要抓重点,重点是什么?
钱!
也不光是钱,还得赚影响力,还得普及知识,对!
现在写这个就是为了赚钱赚影响力还要普及知识。
先把书里的干货知识都找出来。
。。。。。。
但李一鸣不整理也不行,毕竟他不是重生的,只是一个脑洞里塞满无数重生故事,离着精神分裂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千头万绪乱麻的感觉,处处都要补强,整个国家才能强大,这也绝对不是一个人可以作的,需要很多人的努力。
他们。。。是谁呢?
李一鸣拿着笔,悬在纸上,在脑子里翻着一本本书。
效率有点低,他轻轻在纸上写下“搜索”两字,这代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