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田-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种神奇的事情不可能落到所有人头上。
对自己这届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更可能像是堕入一场噩梦。
找工作本来就不容易,好的单位更是难进,只怕这次错过就真没机会再进去了,这对他的影响只怕难以估算了,真的可能影响他一辈子。
这样悲催的事情,光自己班里就有几个人。对他们来说,一颗马蹄钉亡了一个帝国也真的发生了。
毕竟也许本来刚好有机会能进三甲,结果这下被规培,协议作废,可能这机会也就彻底失去了。
自己班里甚至还有个小伙子,原本签的就是省医院,这下规培了,他咬咬牙决定回老家的县医院,他老家还没推行规培,所以还可以上班。
他说家里不算富裕,自己还有个在读高中的弟弟,再规陪三年,父母的负担太重了。
可是他的女友却觉得他选择不对,劝他在省城咬咬牙撑三年,自己也能帮衬一二,这样规培结束,怎么也能找个比县医院更好的工作,最终的收益也肯定比在县医院强。
不过这伙子也硬不下心来,更觉得这样没名没份就花女人的钱是吃软饭,抬不起头。等着看到规培补贴标准出来后,更是毅然决然地签了就业协议寄回了老家的县医院。
两个人的矛盾至此激化,为了这个吵了几次,最终只能无奈地分手了。
也不怪姑娘现实,有情饮水饱一顿当减肥,要是每天喝水顶饿,甚至西北风都喝不起,那还爱尼玛比?
虽然,这规培对就业影响挺大的,但是对于宋本立寄希望于社会招聘,徐毅却也觉得他有些想当然了。
社会招聘的确是条路子,急缺人才引进这编制和待遇问题肯定能够解决。
但是,这也只能说有一点希望,可全指望这个,希望也挺渺茫。
尽管这些年医疗市场放开,国家出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办医。在这样的背景下,普田系的民营医院广告更是各种途径铺天盖地。
不过普田系给医疗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却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民营医院想要有真正的未来,显然不是捞一票走人就能达到的。
毕竟作为一种关系千家万户的健康问题
在目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公立医疗体系仍然是保障社会医疗的最主要体系。
现在的医疗问题,很多并不是医疗本身的问题。
可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寿命延长,外加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得医疗供需矛盾被凸显出来而已。
比如,放在几十年前,可能头疼脑热咬咬牙就忍过去了,当然如果运气不好,这人就没了。
但是到了今天,很多人就会选择去医院。
以前得了慢性病,有可能就只能在无望中慢慢挣扎着,等待末日的降临。
而现在,不管治疗效果和结果如何,但凡有着一线希望,总是会想方设法求医问诊。
放在以前,可能县里这三家医院就差不多能满足全县人民的医疗需求了。
但是,到了现在,这供需矛盾就出现并且被迅速放大了。
当然像医保覆盖人群不足,卫生资源不足,看病价格增长太快等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导致各种医疗矛盾的出现。
不过作为业内人士,徐毅还是得说——单就同等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国内卫生保障事业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只要在后继的发展中,国家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受益人群范围,提高普通民众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就医难度。那么当下的问题,在发展中也许就一点点地解决了。
当然,不要总弄类似规培这些幺蛾子就好了,毕竟长远来看似乎是打通了从学院到临床的最后一段关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规培的影响远不如看起来那么美好。
本来学医就难,即便是本科也比别的行业多出一年,这再加上三年规培,加起来足足八年,省里几家规培基地的补贴已经出来了,就算最高的二院,也不超过一千块一个月。
这点钱,只怕医院雇清洁工的工资都比这个高,说来应该算是一种变相的吸血。
外加着医患关系紧张,只怕肯学医,就算学医肯当医生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了。
人家读一个大学,换成医科院校,八年读个本科,这样的成本已经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得起的。
如果就业了,工资收入比别的行业高也还算了,可实际上医疗行业收入并不算高。
这样看,有些医务人员收受红包什么的,就不奇怪了。
可以说,规培的出台,必将对整个医疗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公立医疗单位人员的薪资待遇从来都是财政部门定的,同地区同级别的医院只算工资这一块的话,差别不算太大。
真正造成收入差别的,主要在绩效奖金这一块。
如果绩效达到财政部门的指标,那么做再多的工作,也不允许发放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那所有的医院,就连绩效这一块也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绩效跟科室收入等密切相关。
除了地区差异以外,从三级到一级医院,同样学历、同样工种并且有同样工龄的医生,薪资收入水平却是递减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完全是三级医院业务量更大这么简单的问题。
公立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是财政部门制定的,而且根据不同的医院等级进行调整。
同样的检查和治疗,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收费标准也是前者远高于后者。干一样多的活儿,三级医院可能这绩效就超过上限,而二级医院绩效就会差了一大截。
再加上三级医院的病员量更多,自然是拿得到上限,可是下面的医院,很多科室就面临着病员不足,自然也就拿不到那么多的绩效。
所以只要是从业者,除非工作以外的原因,没多少人会主动从大医院往小医院跑。
那些大型的三甲医院也从来用不到担心招不到人,毕竟除了儿科等少数科室以外,他们大部分科室的绩效收入远远高于财政部门的指标,奖金发放完全没问题。
即便是儿科,大医院的儿科医生收入也绝对比小医院的儿科医生收入高。
在全面规培的前提下,很多三级医院都有规培基地,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对于招聘自然不急,哪怕同样是有招聘的需求,也同样可以靠着社会招聘,人才引进来解决。
可是下面的一二级医院,原本招聘可能就不容易,现在又一下子強直性地搞三年规培,只怕这几年的招聘就更有难度了。
事实上,一个人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在哪里工作,除了知识等个人因素以外,同样受着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
比如说求职地点的经济发展程度,比如说当地的医疗条件。
客观地讲,县里面的医疗资源明显不足,或者比起某些更加偏远落后地区而言,已经相当不错了,不过总体来看,医疗条件并不算特别的好。
县里面大一些的医疗机构主要有这么几家: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这么三家,县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院是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至于妇保院则是二级乙等专科医院。
剩下小一些的卫生单位主要是原来的镇医院解体改制,形成的社区卫生中心。
这样的数据看起来还算不错,不过却也远远不能满足本地的医疗需求。
县里尚且如此,下面的医疗条件就更差了。
除了零散分布的一些私人诊所以及牙医诊所以外,各个村里也就像徐毅老家一样。最多也就是有个村卫生站,没有常驻的医疗人员——这玩意儿说起来是应付检查的意义更大一些。
毕竟不是哪个村子都有徐毅这样,没编制没工资地给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执业是需要注册执业的,徐毅之前的中医执业证书是注册在中医院,并没有注册在村里的卫生站。
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他连中医的执业证书都没有。
就这一点而言,他其实已经违反执业医师法,涉嫌非法行医了。
不过,谁在乎呢,卫生局真不知道徐毅在家给村里人帮村民看病什么的?
这事儿前前后后也不是一年半载,村里人不管是到县医院、中医院还是药店买药也都是徐毅签名的处方——当然,有些非处方药倒是真的不用处方。
这几年到处都在抓非法行医,无证行医。
卫生局真要说对这样的情况一点都不知道,那得说领导无能还是失明失聪呢?
究其根本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毕竟能让一个原本只是为了政绩,最多也就是每年医疗下乡体检能用一次的卫生站真能运转起来,不用增加一分财政支出,还提高了当地百姓的健康服务水平,哪个领导会傻到去讨各个方面的不满,上门来找徐毅麻烦,这不是自找不自在么?
当然这种脆弱的平衡维持也有前提,这只能建立在卫生站几年下来也没出医疗事故,徐毅也没做什么太超出自己执业范围的基础之上。
万一真出点什么事情,这卫生局第一个就带队下来找徐毅麻烦,他也妥妥地跑不掉。
各个村里的卫生站如此,各个乡里的卫生院也没好到哪儿去。好一些的乡里可能会有兼职的化验人员,至于专职的化验员,哪儿来的钱发工资,又上哪儿去招人?
即便开展,往往这些卫生院的检查项目也没多少,最多也就是三大常规做做,再好点的能查个血糖什么的,至于生化、免疫这些就不用想了。放射、超声、心电图这些项目基本都没开展,有两个乡有心电图,也都是卫生院的内科或者全科医生兼职的。
这样的医疗配置跟省城对比一下,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省城光是省医院、省中医院、市一医院等等省市级的三级甲等医院就有数家,外加红会医院以及邮电、建工这些企业医院也都是三级综合医院。还有皮肤医院、省精神病院、省肿瘤医院、传染病院等不下十家的三级专科医院。各个区还有自己的区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中医院这些都是二级医院。
省城这里的社区卫生,已经覆盖了省城以及下面的乡镇和村落。
甚至有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留观床位,医疗设备配置都比县里离着覆盖全县城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了好多。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上都配置了放射、超声和检验科室,甚至好一些的社区连生化系列都能做。
这样的条件,单从科室配置而言,比起十几年前的中医院都不差太多。
但是,这样的医疗条件放在省会一级的城市比起来,就已经很一般了,各个省会城市大抵如此,再对比北上广,那又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甚至一半以上的百强医院都扎堆在京沪两地。
医疗如此,教育如此,社会福利同样如此。
这也不难想象为什么一线城市人口扎堆,房价也愈加难以控制了。
前天晚上出去锻炼,徐毅还听肖璃说过,她家里的那套老房子,因为正好划在魔都的一所重点小学边上,现在房价差不多都要十万八万一平米了。
在徐毅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