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第4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吕布则是欲言又止。
“些许乌桓叛乱,必然马到成功,何须伯进随行?”公孙珣停下脚步,不以为意。“再说了,昔日我在孟津曾立誓,迟早要回中枢做一番大事,大丈夫生平誓言,岂是虚妄?等我平定辽西,便会立即归来。”
徐荣、吕布等人俱皆松了一口气。
公孙珣缓缓颔首,复又前行,但来到营帐门边上的时候,却又不禁主动对着一人驻足:“相识一场,前路漫漫,文和难道没有话对我说吗?”
“将来的事情,谁能知道结果呢?”贾诩更加努力躬身道。“属下试言……”
“你说。”
“若君侯回来的晚,自然可以从幽州入冀州转河内;但若来得早,不妨走并州。”贾诩头也不抬的言道。
“这倒是有意思。”公孙珣半是失望,半是随性叹道。
然后,其人到底是出帐而去了。
众人追出帐外,见到韩当引三百义从,却从军中调度了足足千余白色战马,俨然是一人四骑还不止,而且早已收拾妥当、牵系完毕……戏忠昏昏沉沉,最后一个上马,然后这千余白马便在初春的阳光之下,沿着渭水,缓缓而走。
此时是不能起速的,因为渭水畔血迹未干,尸首未焚,刀兵未收。而行了数里,走出战场范围后,全军方才起速,却是一路狂奔不止,到了傍晚天黑之前,更是在美阳转向北面,以至于偏离了渭水。
“君侯!”晚间宿营,刚一下马,戏忠便不顾两股战战,勉力询问。“这是要往何处去?”
“黄河正在冰汛。”公孙珣回头扶住对方,从容而答。“为防万一,咱们须从蒲津过浮桥而走。”
“真的是幽州有事?”戏忠满头大汗。“我还以为君侯是戏言,乃是洛中天子已死,借此脱身……”
“真是幽州有事。”公孙珣轻笑道。“不过你也无须在意,乌桓人不足唯虑,只是碍于辽东辽西交通隔断,不得不回去疏通一二……至于说天子,我现在倒是盼着他晚死几日才好。”
戏志才当即长叹一声。
“本初就这么断定公孙文琪会回去?”同一时刻的轘辕关外,一处亭舍之内,许攸难掩好奇之色。
“公孙文琪必然会走!”几案对面的袁绍捧着酒杯略带醉意,闻言微微叹道。“因为他与我不同……我的根基是家声、是名声,这些都根植于洛阳,他的根基却是兵马、是钱财,这些又都在地方,故此其人一定会即刻返乡处置乌桓、鲜卑的叛乱,正如我一定要回洛阳,去完成我辛苦谋划数年的事物一般。”
“汝南那边,我们本来做的不错的。”许攸无奈摇头。“多待一段时日,未必不能收地方势力为己用。”
“公孙珣在关中做的也不错。”袁绍轻松答道。“若非是此番突然后方起火,其人必然能大获全胜,然后名望日盛……我不能再拖了!”
“可是怕就怕,公孙珣善于用兵,此去幽州,轻松便能复返,而天子却还在支撑中……”许攸摊手言道。“届时又该如何?”
“所以说,彼辈独夫,如何还不死?”袁绍终于愤然作色,将酒杯摔在了几案之上。“他难道不知道,天下人想他死很久了吗?!”
————我是一事无成的分割线————
“幽州既乱,太祖欲归平乱,遂属全军于左将军皇甫嵩。未走,卓于军中闻之,卑辞怯意,恭谨相送。隔日,待探太祖出蒲津,乃大喜作色,疾召旧部李傕等,分营自立,不与嵩制。”——《旧燕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ps:感谢新盟主寂寞。。好了……第十八个盟主……万分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十二章 青草覆宗庙()
“朕还不能死!”
上午时分,洛阳北宫濯龙园,已经瘦削到不行的天子坐在摆放着蒲团的太尉椅上,探着脖子,一路目送着自己两个儿子模糊的身影在宫女与内侍的护送下转身消失在宫墙拐角处,这才微微坐直,扭头去与身边最信任的内侍们说话。
他的身侧,整体枯黄的花园已经开始渐渐返青。
“陛下自有皇天后土庇佑,何谈生死?”张让的腰弯的特别厉害。
“朕的身体朕心里清楚。”天子茫然摇头。“不然何出此言?只是如今局势着实险恶,朕心中越来越放不下这两个儿子……尤其是幼子,没了朕,他到底该如何保全?”
“陛下勿忧。”张让继续躬身言道。“宫中内外皆知,两位皇子相互友爱……”
“朕自然欣慰于此。”天子打断对方,情绪愈发失态。“可朝局险恶,哪里是他们说了算的?”
“其实……”张让微微抬头,恳切言道。“大将军与皇后未必就真的对董侯(刘协别名,因为董太后所养)心怀恶意,他们种种作为,包括之前董侯初生时所为,也不过只是求皇长子皇位安稳而已,若能早早封王,已定名分,两位自然不会轻举妄动。”
“朕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天子也难得恳切起来。“可是张常侍,事关天下权威,便是大将军和皇后也身不由己吧?大将军和皇后固然已经一再答应朕,要保全朕的两子,可朕一死,他身后的趋炎附势之徒就不会自作主张吗?当日王甫何以杀渤海王?而且再说了,便是不论此事,只说朕一死,党人就能饶过你们?崩乱之中,谁能保证朕的两个孩子无忧?尤其是朕的幼子!所以朕才给蹇硕兵权,让他替我保全幼子!”
旁边蹇硕闻言登时伏地而拜,张让也无奈低头。
天子说了好多话,一时气喘吁吁,但还是强行撑着继续言道:“不过,朕现在担心的已经不是党人与你们的争执了,党人固然视你们如仇眦,可有张常侍你们在北宫,蹇硕领兵在西园,或许有惊无险,因为朕不信他们敢以刀兵对北宫。但有人……”
“陛下所言,可是卫将军?”旁边一直没吭声的赵忠忽然抬头,双目通红含泪。
“正是此人。”天子微微叹气道。“也不止是此人,外地握有兵权之人,皆要小心。不过,卫将军公孙珣领五万兵在关中,又与大将军相善,而且他这个人因为刘师的事情,因为郭典和司马直还有傅南容的事情,对朕素来心怀怨望……所以是最须小心之人罢了。你们想想,赵延一个两千石他说杀就杀,难道不是心中早已经视朕为无物,难道不是就在等朕去死?张常侍、赵常侍,之前的那个两宫流血的谣言,如今看来,并没有被阅兵所厌胜掉!”
“如此,臣等如之奈何啊?”张让等人闻言,一时泪流满脸,然后不由跪地询问。“若真如此,臣等万死不足一哂,唯恐董侯年幼……”
“我也不知道。”天子再度缓缓摇头。“我之前只以为,这些人再有怨气,也不会对两宫有所冒犯,但这些天我越想越觉得他们早已经怨气冲天,更兼大军在手,愈发无所顾忌……所以有所防备之前,朕万万不能死!”
“能否诏书与军中忠义之士,夺其兵权,猝然杀于营中?”赵忠试探性的抬头询问。
“若卫将军至北宫,你们还能二者择其一,猜钱活命。”天子瞥了自己这位赵‘阿母’一眼,愈发失望摇头。“可若是凉州叛贼到了此间,你们怕是全要变成王甫那个下场,汉室亦将不存……”
“那……?”
“朕在等公孙珣自请回幽州平叛。”天子缓缓言道。“幽州叛乱消息一出来,朕就急速让人送去关中了……其实,彼处为乱并不严重,只不过是乌桓、鲜卑联手反叛隔断辽西通道而已,但公孙珣乡梓所在,他必然不能忍,所以必然会走。届时,让皇甫嵩领兵为关中事,公孙珣为幽州事,天下方可安定。”
言至此处,天子只觉得自己口渴难耐,旁边自有人奉上温开水,他喝了好几口方才继续言道:“不过,等公孙珣回幽州后,我须再与他上几道锁,将他困在幽州,然后再助蹇硕尽量多握有一些西园军,最好等北军平叛回来后,再亲自出面予以清洗、替换,让你们握住部分北军,如此朕、朕才能放心。只是,只是……真的未必能撑到那一日了!”
张赵蹇等人前面听得极为认真,心中俱皆信服,但听到最后,却又不免和天子一样悲戚难忍。
然而,就在天子与自己生平最信任的三个内宦感时伤怀,悲戚局势之时,却忽然有一位不速之客请见……此人地位特殊,便是天子和内宦也不得不暂时收起哀容,放其入内。
“陛下,大喜!”
话说,作为天子选定的宗室托孤之臣,宗正刘虞已经是第二次参与尚书台政事了,应该早有一番气度,但其人远远见到天子,却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态,行礼之后便匆匆出言恭贺。
“何事大喜?”天子刚才还在感慨于自己这段时间的煎熬,而且放眼过去,处处皆是危殆,哪里能想到什么大喜,难免一时茫然。
“卫将军自关中连发数封奏报。”刘虞兴奋难耐,上前细细说道。“一封昨日送到了大将军府,一封昨晚封门后送到了尚书台,俱言已破当面之贼,杀王国、李相如、黄衍,获首万余,俘三万,缴获战马、辎重无数,贼人仅有韩遂、马腾二人领不足万数残兵逃回到了凉州……而听报奏之人说道,这还只是以当日战局论,如叛军留在陈仓的兵马、民夫,亦有半数直接降服……陛下,无论如何,此战后关西数年间可无忧了!”
天子先是恍然若失,但醒悟之后却是既惊且喜,但惊喜之后却又悚然而惊。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旁边赵忠哆嗦着嘴唇上前询问道,他身为大长秋、黄门监,即便是被何进撵出了尚书台,也自然有资格问及军政。
“正月初十。”刘虞收起笑意,坦然答道。“按照军报,正月初三,卫将军忽然合并三军,正月初六、初七渡过汧水立营,与贼众精锐五万相隔十余里立营,待到正月初十那日,卫将军忽然下令全军出战,连阵十五里,一日尽破叛军,又于晚间十一抽杀,刑杀叛军三千,渭水为之赤,而余者皆服。”
赵忠张口欲言,却诺诺无声。
“这自然是难得的上好消息。”就在此时,天子也勉强回过神来,然后尽量笑问道。“卫将军可还有别的话说?”
刘虞当即肃容,却是躬身一礼后方才正色作答:“陛下,卫将军还有一封专门的奏疏,乃是以幽州动乱,乡梓受袭为由上疏请辞……若据他这封奏疏中所言,正月十一那日他便应该已经将节杖、军权委以了左将军皇甫嵩,自己领家兵快马回幽州去了,算算日子,此时说不定已经在河东或者河内,又或者上党某处了……臣实在是不知道卫将军从哪条路走的。”
“意料之中。”天子干笑一声,却是忽然迫不及待起来。“关中暂且平安,幽州却又动乱,正该卫将军这种名将回去安抚平叛……速召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三公九卿、诸尚书、常侍嘉德殿议事。”
刘虞躬身趋步而退,只留下天子再度忍耐不住,接着旁边张让捧起的温水连喝数口,然后又在上午阳光下沉默许久,直到实在是忍耐不住,方才由内侍搀扶着去了厕所,再回来却又亲自抱着病躯上了步撵,自北宫西园出发,往南宫嘉德殿缓缓而去。
嘉德殿内,自大将军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