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逍遥大亨 >

第49部分

逍遥大亨-第49部分

小说: 逍遥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子一边比划一边说道:“这本书虽然是本明刻本,还是少见的瘦金体明刻本,不过就这品相的,一万块不值啊!这本书最多也就是四千块。”

    得,老爷子这又把七八年前的价格给套上了,七八年前的一本明刻本,品相能达到八品的也不过才两三千块,这本是虽然比较少见的瘦金体,但毕竟保存的不好,四千块就是比较合适的价格了。

    不过杨靖没敢反驳老爷子,在这方面老爷子有着他的骄傲,杨靖这个做晚辈的要是敢瞎比比,老爷子绝对会教训人的。

    外公看的很仔细,也很慢,不过即便是他老人家,在看到第六页的时候,也不过是多看了一小会儿,然后就很自然的翻过了这一页。

    “唉,看样子连姥爷都没有看出来那一页的不同之处啊。”杨靖暗自摇头。

    不过当老爷子翻到第十一页的时候,他突然发出了一声轻咦声。

    随即老爷子就停止了翻动,而是低头想了想,然后小心翼翼的把书页又重新翻回到了第六页。

    “这才对嘛!我说刚才我怎么瞅着这一页就感觉有点不一样呢!”老爷子自言自语的说道,脸上露出了笑容。

    杨靖立刻把准备好的放大镜递给了外公,外公满意的露出了一副“孺子可教”的神色。

    外公拿着放大镜开始仔细观察起第六页,连着看了好几个地方之后,这才神色肃穆的对老舅说道:“小龙,你到我书架去拿本书,嗯,是书架从上向下的第二层,靠右边的位置,就我自己做的那套书的第三册,都是牛皮纸封页,在书脊上有我亲笔写的‘纸张批注第三册’七个字。快点!”

    看到老爷子神色不对,老舅一溜烟的走到了外公所说的那个书架跟前开始寻找起来。。。。。。

    ps:鞠躬感谢“紫炎天骄”100的打赏。

第八十四章 赝品() 
老舅在书架上找了一会儿,然后就从上面抽出了一本相当厚重的书,抱着就走了过来。

    这本书杨进认得,这是外公用了很长时间才自己做出来的一套书。没错,这书不是买的,是外公他老人家一点一点的做出来的。

    这套书一共有五册,全都是有关于纸张方面的内容,杨靖小的时候没少看,不过那时候这套书还只有三册,后面这两册是外公病之前的那两年做出来的。

    也幸亏杨靖小时候经常看这些书,否则今天他也看不出来《花间集》中夹杂的那五页宋蜀刻。

    这五册书全都是对我国古时候出现的纸张的介绍和分析。书里的内容除了照片和一些纸张的样品之外,就是外公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些纸张的特点以及细微的差距之处。

    据外公自己讲,之所以耗费了二十多年年的时间制作出了这五册书,其根源就是因为外公在八十年代的某一天去天衢最早出现的堤岭鬼市的时候,打眼吃药买了一幅赝品画。

    那副画杨靖也见过,而且那副画一直就挂在这间屋里。

    杨靖不由自主的抬头看了看那副一直挂在书架旁边的那副画。

    那画是一幅水墨画,两根交叉的树枝上站立着两只小鸟,一只鸟昂头在观看什么,另外一只鸟则在低头用喙整理羽毛。

    画面虽然很简单,可杨靖知道这幅画并不简单。如果这幅画是真迹的话,那价值就大了去了。

    这幅画在历史上是八大山人朱耷的画作。而朱耷的画,现在在拍卖会上的平均拍卖价一平尺已经超过了四百万国币!

    可惜的是,这幅画虽然看起来惟妙惟肖,但却是一副赝品。

    这幅名字叫做《枯木来禽图》的画,曾经被著名书画篆刻家、收藏家冯康侯收藏,后又被著名书画家、收藏家王季迁收藏,一直不曾流落在民间。

    《枯木来禽图》的真迹上,有冯康侯先生的旧题:“八大山人鸲鸪来桐图”,将二禽误认为八哥,枯木误以为桐树,目不见八大自题之名,前人所知亦有限矣。

    意思是说,当年他收藏了这幅画之后,误将画中的两只鸟当成了八哥,把那两根枯枝误当做了梧桐树,结果就给这幅画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后来这幅画被王季迁先生收藏之后,王先生给这幅画做了题签条和边跋,并在画上加印了鉴藏印。

    外公当年买这幅赝品的时候,是在八六年。据外公讲,他当时在天衢最早出现的那个鬼市,也就是堤岭鬼市上遇到了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老头儿,那老头岁数得有六十多岁了,穿着的很体面,再加上那一口港岛普通话,一看就知道这老头应该是港岛同胞。

    当时外公很好奇,就问这老头来这种鬼市干什么?老头说他是港岛人,准备进京办事,但因为贪嘴,慕名天衢的扒鸡,就在天衢停留了两天。又听说这里有鬼市,他就一大早的来鬼市逛一逛。

    八六年的外公也有五十岁了,两个人的岁数相差不大,然后就聊了起来,结果在聊天之中,老头无意中说出了自己手里有一幅朱耷的《枯木来禽图》,是家里的老人去世之后遗留下来的,他这次进京除了办事之外,就是要把这幅画卖出去。

    外公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来兴致了,再一聊,这才得知这老头竟然是八三年去世的港岛著名书画篆刻家冯康侯的长子,那副《枯木来禽图》就是冯康侯先生去世后留给儿子的一幅画。

    老爷子很喜欢书画,就央求着那老头说要见识一下那副画。

    在那个八十年代,华夏大地刚刚经历完了动乱,很多珍贵的古书画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中被付之一炬,现在老爷子有机会见到朱耷的画,他哪儿还能忍得住。

    本来那老头不同意,结果外公求人家,那老头才不情愿的答应了下来。最后那天外公连班也不上了,就跟着那老头去了天衢市委招待所。

    其实一开始外公是有点怀疑这老头的身份的,毕竟外公小时候也是经常跟着家里的长辈逛四九城的鬼市,一些猫腻他很清楚。结果一看人家住在这里,心中的怀疑也就立刻去了九分。

    那年头,能住市委招待所的人可不是一般人,普通老百姓别说住了,就连大门也进不去啊,门口真有武警战士站岗呢。这老先生能在这里住,最起码他的身份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宾馆的房间里,外公见到了那幅《枯木来禽图》。

    因为心中对这位老头的身份不怎么怀疑了,再加上这幅画画的确实是无可挑剔,外公看了好几遍也没有挑出什么毛病来,就相中这幅画了,提出要买下这幅画。

    可这幅画的价格即便是在八十年代也是相当昂贵的,那老头说外公买不起这幅画,而外公那时候确实也没这么多钱,毕竟即便是在那个时代,这幅画最少也得百万港币,外公就一普通工人,他怎么可能买得起这幅画?

    结果外公被那老头给激出火来了,当即就把他爷爷留给他的一块和田玉玉牌摘了下来。

    据外公后来讲,那块玉牌可是正儿八经的和田玉,虽然还达不到籽玉的级别,但也是正儿八经的山流水料子。而且最关键的是,那块玉牌可是他老李家的传家宝,从他爷爷的那辈就传下来的,光是盘这块玉牌就已经盘了上百年。

    文盘出来的这种玉牌,价值极高,或许不值百万港币,但估计也差不到哪儿去。

    在那个年代,和田玉虽然也比较值钱,但更值钱的是盘出来的玉器,尤其是文盘盘出来的玉器就更值钱了。

    要不是外公真的很喜欢那副画,他也不会拿出这个传家宝来。

    这块玉牌果然打动了那个老头的心,于是最终外公用那块玉牌换回了这幅画。

    如果这幅画是朱耷的真迹,那么这么交换也算公平合适,可问题是这幅画却是一副赝品。

    外公兴高采烈的抱着这幅画回家之后,欣赏了好几天,结果在某一天忽然觉得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可偏偏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于是外公就找了一个老友帮忙看看这幅画,结果外公的那位老友在看了这幅画之后,也说有点不对劲。

    最终外公找到了天衢博物馆的老馆长帮忙掌眼,那位老馆长也是圈子里的大拿,在检查了好久之后才判定这幅画是一幅赝品。

    画本身画的非常棒,根本找不出什么瑕疵来,那位老馆长是在画纸上看出问题来的。

    ps:鞠躬感谢“冰镇八度”500的打赏。

第八十五章 眉州纸和夹江纸() 
原来这位老馆长精通书画,所以对书画用纸也是比较有研究的。

    那位老馆长说,这幅画所用的纸张是清雍乾年间才出现在北方的一种皮纸。而朱耷是明末清初年间的人,尤其是朱耷一生都在南方渡过,很少来北方。最关键的是,朱耷死的时候,康熙还没死呢,他怎么又能使用这种在雍乾年间才出现的皮纸作画呢?

    最终这位老馆长判定,这幅画是一幅做的非常棒的高仿,如果不是在画纸上出现了问题,很难辨别出这幅画的真伪来。

    外公一开始还不死心,又带着画去了老家一趟,托人请了故宫博物院的一位专家给掌眼,结果一开始那位专家竟然也没有看出这幅画的真伪来,当外公说这幅画的画纸可能有问题之后,这位专家又找了他的一位专门研究纸张的朋友来看了看,结果那人说出的答案和老馆长的话是一样。

    不过那个专家也说了,能把朱耷的画仿的如此以假乱真,估计也是某个大师的手笔,要不是世上还有相同的一幅真迹在,这幅画的价格也绝对低不到哪儿去。

    至此,外公这才死心。不过那幅画外公却是从来不让外人动,所以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到底是谁仿的。

    一块家传的传世玉牌就换了这么一副赝品,这个药吃的,让外公也是无话可说。

    外公以前不是没有打眼吃药过,实在是这次的药吃的太厉害了。那块家传的玉牌价值先不说,关键是这块玉牌是老爷子准备留着给儿子李龙的。结果就因为一次打眼,这块传了三代的玉牌就这么没了。。。。。。

    外公因为这件事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甚至连鬼市都不去了。

    不过外婆很好,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外公,最终外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走出那次的阴影。

    外公痛定思痛,决定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重新站起来,开始琢磨起纸张来。

    他花钱买了一架相机,然后每次逛鬼市的时候,都带着相机,看到古籍古画就对着纸拍下来,然后再研究那些古籍古画所用的纸张。后来天衢有了自己的古玩市场,更多的人汇聚到古玩市场,外公就有更多的机会拍照了。有的时候外公还会买下一些古籍残页,当做样品。

    就这样,从上世纪的八七年开始,一直到新世纪的2010年外公病之前,外公一共积攒了五大本这样的古籍古画纸张相片和样品,里面足有上千张不同时代不同地方出产的纸张照片和样品,杨靖从小就被外公勒令勤看这五本书,看了也不知道多少遍了。

    说个毫不夸张的话,外公的这五册书籍要是让行里的人看到,绝对会开出大价钱购买的。

    就是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最专业的有关于古籍古画纸张的书籍,都没有外公自己做的这五册书更细致更全面。

    外公打眼吃药的那件事,杨靖小时候听外公讲过无数次。

    杨靖清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