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似锦 >

第319部分

似锦-第319部分

小说: 似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手及赈灾银等物资源源不断流向闹灾的各处,眼看着国库以令他心惊肉跳的速度空了下去。

    焦虑、郁闷,就是景明帝这些日子的主要心情。

    那放在角落里而忘了拣起的话本子已经蒙尘。

    一阵脚步声传来。

    景明帝抬起眼帘看了潘海一眼。

    潘海立刻轻轻退了出去,不多时捧着一封急报快步走进来。

    “哪里的奏报?”景明帝问。

    潘海扫了信封一眼,回道:“钱河县那边的”

    景明帝把手中折子放下:“拿过来。”

    钱河县的奏报近来每日早晨都会出现在他的龙案上,已算是形成了定例,今日的奏报他已经看过,为何入夜又有奏报传来?

    凭经验,景明帝料定不是好事。

    接过来自钱河县的奏报,景明帝缓了缓才打开,匆匆扫到钱河县锦鲤镇地动的内容,手登时一颤,匆匆往下看去。

    急报讲究言简意赅,内容都很短,景明帝很快就看完了。

    看完后,他有些茫然。

    潘海见景明帝如此反应,一颗心提着,小心翼翼喊道:“皇上——”

    景明帝看了潘海一眼,捏紧了手中奏报,道:“钱河县下辖的锦鲤镇地动了。”

    潘海神情一震,不由道:“那人员伤亡——”

    景明帝面上露出古怪来:“信中说锦鲤镇成了废墟一片,而镇上百姓因为提前几日撤离,最终仅有数十人伤亡,具体伤亡人数正在统计,待明日或后日会有更准确的结果送来”

    “这怎么可能?”潘海脱口而出。

    景明帝把急报往案上一放,语气沉沉:“是啊,这怎么可能!钱河县城屋舍倒塌十之有三,尚且伤亡了万余人,占钱河县城人口的十二。而锦鲤镇成了一片废墟,如何只伤亡数十人?莫非锦鲤镇是个只有百余人的小镇?”

    潘海道:“钱河县发生地动后,奴婢曾翻阅了一下资料,记得锦鲤镇算是钱河县下辖最热闹的一个镇,人口有一千多人”

    一千多人,在房屋尽数倒塌的情况下只伤亡数十人,太离奇了。

    景明帝拍了拍桌案:“这个赵如庆,急报上也不说个清楚,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潘海不接话了。

    急报关键在一个“急”字,往往是匆匆写就,只要写出最重要的事情就可,至于更详细的要等到之后整理好再奏报。

    翌日上朝,景明帝摸了摸手中信件,等大臣们禀报完各项事宜,沉声道:“钱河县的锦鲤镇昨日发生了地动。”

    此话一出,群臣皆惊。

    又地动了?

    如果说先前钱河县的地动让众臣觉得离之尚远,太庙前那一场小小的地动却吓破了这些人的胆。

    今年是怎么了,竟连京城都发生了地动。而今锦鲤镇又地动,莫非地动之患没完没了了?

    地动可比水患要可怕,水患好歹不是一日造成,若是防范得当甚至能避免,而地动却避无可避,发生之时只能听天由命。

    “朕昨晚收到了赵侍郎的急报,说锦鲤镇屋舍几乎全部倒塌,上千百姓流离失所,急需拨款安置百姓”

    “不可能!”户部左侍郎脱口而出。

    户部尚书已到了致仕的年龄,户部左侍郎与右侍郎同为户部副官,都瞄着户部尚书的位置,二人间的较量已经持续多时。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这种关键时候左侍郎可顾不上讲同僚之情了。

    景明帝看向户部左侍郎。

    “皇上,锦鲤镇总共一千多人,在屋舍全部倒塌的情况下,又怎么谈得上上千百姓流离失所?以微臣来看,定然是赵大人夸大其词,想让朝廷多拨银钱!”

    户部尚书定定看户部左侍郎一眼,重新垂下满是褶皱的眼皮。

    倘若他再年轻几岁,左侍郎是不会如此迫不及待攻击同部官员的,让别的衙门看户部的笑话他第一个就忍不了。

    如今他马上要致仕,能理解左侍郎与右侍郎之间的争锋。

    也罢,由着他们去争吧。

    户部左侍郎都这么说了,与赵侍郎素有嫌隙的大臣当然不会落后,立刻附和起来。

    景明帝十分沉得住气,等这些人攻击完,淡淡道:“赵侍郎急报中提到锦鲤镇仅伤亡数十人,具体人数这两日应该能报来。”

    “什么?仅伤亡了数十人?”

    刚刚还算秩序不错的大殿登时变成了菜市场,乱哄哄一片。

    景明帝并不反感这样的热闹。

    许多大事就是在这样的反复争执、议论中定下来的,这样的热闹至少比一言堂令他安心。

    众臣议论不休,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此事定有蹊跷。

    景明帝看向老神在在的户部尚书:“爱卿怎么看?”

    户部尚书虽然要致仕,可现在毕竟还在这个位置上,景明帝自然要问一问。

    户部尚书眼睛睁开了些,缓缓道:“钱河县距京城不远,若是快马加鞭,用不了两日就到了。既然大家都觉得事有蹊跷,皇上何不派人去看看?”

    景明帝一听,不由点头。

    他正有此意。

    加之太子与燕王都在那边,离地动如此近,安全上他也不大放心。

    至于太子此次赈灾的表现——景明帝好奇且期待。

    正这般想,就有大臣道:“皇上,太子乃国之储君,千金之躯,不该以身涉险。锦鲤镇继钱河县之后发生了地动,焉知别处不会发生?臣以为应该召太子回京。”

    “臣等附议。”

    景明帝沉吟片刻,道:“派监察御史一名前往钱河县探查此事,至于召太子回京一事待监察御史奏报之后再定。”

    于私,他是太子的父亲,当然不愿儿子涉险。于公,正是因为太子是储君,他才想让太子多些磨炼,将来才能管理好这偌大江山。

    有这么个嫡子,景明帝稍微多想想就头疼,这番心塞不足为外人道。

    很快监察御史与潘海的徒弟就一同奉皇命出京,匆匆赶往钱河县。

    

第562章 偷腥() 
锦鲤镇地动一发生,有大量事务要做,由赵侍郎至下边每一个小吏都忙得不可开交。

    郁谨深得锦鲤镇百姓的爱戴与信任,许多事由他出面会好推动许多,因而不比官吏们清闲。

    只有太子成了彻彻底底的闲人。

    自从那晚太子随口许诺了大把银钱出去,坑惨了这些官员,众人为了避免太子再出去添乱,特意挑了个机灵的小吏陪太子在乌鸡镇游玩。

    乌鸡镇自然没什么好玩的,太子又不敢去别处乱晃,唯恐如锦鲤镇那般发生地动,百无聊赖之下吩咐内侍:“让小吏带你去一趟锦鲤镇百姓的落脚处。昨日本宫在那里讲话时,发现有个穿青衣的小娘子,长得还挺水灵”

    内侍为难道:“殿下,那位小娘子昨日穿着青衣,今日不一定还穿着青衣啊,奴婢怕领错了人”

    在这方面太子脑子就灵活多了,白了一眼内侍,骂道:“蠢材,你不想想,那些都是灾民,家都成了一片废墟,还能有换洗的衣裳?昨日那小娘子穿着青衣,今日必然还穿着青衣的。”

    “殿下英明!”。

    唯恐内侍领错了人坏了兴致,太子想了想道:“那小娘子腮边有一粒小痣,记住了。”

    “奴婢记住了。不过——”

    “不过什么?”

    “殿下,万一那小娘子不从怎么办?如今毕竟是在外边——”

    太子不以为然笑起来:“就是在外边才好办。本宫是太子,想睡个山野村姑难不成还有人敢多嘴?小娘子若是不愿意,你就多给些银钱,拿银钱砸到她愿意为止。”

    “奴婢知道了。”

    内侍叫来小吏,低声提起此事。

    小吏稍稍惊讶了一下就恢复如常。

    太子离开京城繁华来到这小地方,想找个乐子太寻常了。

    嗯,比起金光闪闪的燕王,这位太子才是他想象中贵人该有的样子嘛。

    小吏没有犹豫就领着内侍悄悄往锦鲤镇百姓落脚处去了。

    水灵灵的青衣小娘子——

    内侍一双眼滴溜溜转,但凡是梳着少女发髻的女子都扫了一圈,穿青衣的倒是不少,可水灵真谈不上啊。

    到最后他连十二三岁的女童都没放过,愣是找不出个水灵的来。

    这下子内侍犯了愁。

    小吏眼看耽误的时间不少了,忍不住问:“公公究竟要找什么样的啊?”

    内侍有气无力道:“穿青衣的,水灵的,腮边有痣的。”

    小吏伸手一指:“公公,您瞧瞧溪边洗衣的那名妇人,是不是您要找的人?”

    妇人?

    内侍第一反应是否定,视线下意识随着小吏手指的方向望过去。

    溪边不少女子正在浣衣。

    往日里,女子聚在一起浣衣定会说说笑笑,热闹不已。可是如今家园被毁令她们再笑不出来,大多沉默搓洗着手中衣裳,有说话的也只是低语。

    内侍的目光落在一名青衣妇人身上。

    妇人瞧着二十出头的模样,身姿窈窕,脸蛋白皙,漂亮当然谈不上,但比起那些肌肤粗糙的妇人,确实称得上水灵了。

    更重要的,年轻妇人腮边赫然有一粒黑痣。

    这是太子要找的人!

    内侍先是松了一口气,而后又傻了眼。

    这,这是个已婚妇人呐

    小吏见内侍愣神,十分善解人意道:“公公莫要担心,已婚妇人比小娘子还要好办些。”

    “嗯?”

    “殿下将来定不会带这女子回京吧?”

    内侍脸一板:“这是自然。”

    这等姿色的女子连宫女都远远不如,不过是穷乡僻壤聊胜于无罢了,殿下当然不会带走。

    再者说,殿下是来抚慰灾民的,真带一名女子回去,定会被皇上训斥。

    小吏笑笑:“这不就是了。若殿下看中的是未出阁的小娘子,回头想要把人撇下,恐怕还要费些力气呢,毕竟小娘子以后还要嫁人,没了处子之身总是个麻烦。已婚妇人就不同了,到时候只要好处给足,风过不留痕”

    内侍笑起来,重重拍了拍小吏肩头:“你是个好的,回头咱家会跟殿下说的。”

    “多谢公公美言。”

    “那就去办吧。”内侍努努嘴。

    这种事,自然由当地人出面最好。

    小吏并不急,先找别人打听了青衣妇人是谁家的,也不去找妇人谈,直接找上了妇人的男人。

    男人一听就急了:“这怎么行!”

    小吏把一个小荷包塞入男人手中。

    男人摸出来看,脸色登时变了:“这,这是金子?”

    荷包里赫然是一些金叶子。

    小吏笑了:“没见过吧,让你的婆娘陪贵人几日,有你享不尽的好处。”

    望着晃花人眼的金叶子,男人迟疑了。

    见男人迟疑,小吏立刻道:“兄弟,哥哥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么多金叶子你就是买个天仙都够了吧?何况回头贵人还会有重赏。你拿了这些银钱,等你婆娘回来是继续过日子也好,或是换个更年轻漂亮的婆娘也行,只有赚的没有亏的,我说你还犹豫什么呢?”

    男人越发心动。

    小吏继续劝道:“我还打听了,你们成亲好些年了你那婆娘都没给你生下一儿半女,说难听些就是不下蛋的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