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神级渔夫 >

第545部分

神级渔夫-第545部分

小说: 神级渔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整体打捞并保存’呢?还是‘原地打捞保存’。”

    “这两者哪里不一样?”王馆长对文物内行,对海底打捞就不懂了。

    萧鹏答到“所谓整体打捞并保存呢,就像当年打捞‘南海一号’那样,制造一个特制的沉箱,用于将船体整体打捞出水,连着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这样的好处是对船体整体保护更好,减少文物遗失。缺点么,自然是花钱多了。最简单,满载后的沉箱重达三千吨以上,要用多少打捞助浮气囊?而且打捞船要用钱,沉箱需要用钱、水下设施、船舶、人工都是钱,算下来的话,打捞那么一艘船,起码要七千万到一亿打捞费用吧。那七八艘加起来至少需要五亿六亿的才能玩得转。”

    王馆长听了一惊“那么多?那‘原地打捞保存’呢?”

    萧鹏笑道“那就简单多了,下水只捞东西不要船,好处是价格便宜,但是容易遗漏文物。毕竟海底工作,谁也做不了那么仔细。这样打捞一艘船,几百万就可以搞定。具体采用那种方法需要你们自己去协商了。反正我可以保证你们绝不会空手而回,不过只有一点需要注意。”

    王馆长急忙问道“萧老板你请讲。”

    萧鹏道“这些沉船的分布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位置大多靠近西沙和南沙那几个被别国控制的岛屿,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孙老一听,反倒脸上挂着喜悦之色“啊哈!我说你小子怎么那么好心,把沉船地点贡献出来,原来是因为这点啊?你是怕打捞上东西来被别的国家抢走,所以才借助国家的力量来打捞这批船呗?嘿嘿,你小子这样还有底气要三成半?两成!不能再多了!”孙老说完,乐呵呵的看着萧鹏。

    哪知道萧鹏看着孙老,眼神中却带着一丝怜悯之色,啥意思?

    “你小子怎么这么看我?”连孙老也不解起来。

    萧鹏叹了口气“孙爷爷,都说岁数大了的人更像孩子了,这个我理解。可是你这也有点太像孩子了吧?难道让我吃瘪你就开心了?”

    孙老听后却点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看到你吃瘪我就开心,不过这事还真不是让你吃瘪这么简单,十五个百分点啊!那是多少钱?少给你一些,国家就多收入一些!”

    萧鹏摇了摇头“孙老,你好像忘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孙老一脸玩味的看着萧鹏。萧鹏苦笑着摇了摇头“我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大金鱼的弄出来,我弄不出那几艘沉船?我不去打捞它们,不是因为我打捞不出来,而是因为东西太多了,运回来麻烦,所有人都知道我这个人懒怕麻烦。不过既然你们这么不舍得花钱,那行,我自己打捞去把。”

    听了萧鹏的话,最先傻眼的不是孙老,而是王馆长。他倒不知道什么大金鱼是怎么回事,但是可知道萧鹏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我不跟你们玩了,我自己玩去。

    王馆长急忙满脸焦急求助之色看着孙老。

    孙老一听,也有点着急“你小子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如果那些沉船真的如你所说有那么多财富,你知道那是多少钱么?”

    萧鹏皱起眉头“我凭我自己本事挣钱哪里错了?你说我钱多,我钱真多么?马富豪两千多亿,我连他零头都不够!可你怎么就盯上我了?我是少纳税了还是少捐钱了?我是违法了还是乱纪了?孙爷爷,你知道我这人年轻气盛脾气急,最受不得别人挤兑,你们非要觉得我年轻好欺负?那行,我回我的千里岩,玛德我原来看不上海底那些盘子碗的,现在想想,我岛上那么多人,食堂里面用那些玩意倒也能省下不少买碗买盘子的钱!你们不是嫌花钱多么?没关系,赶明我就回去自己捞,放心,我会依法纳税的。”

    孙老愣在原地“你小子真的属狗脸的?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啊?你还依法纳税,真照你的说法,把那些瓷器放你们食堂里当碗盘,还交什么税?”

    萧鹏道“渔业公司的印花税么。行了,你们慢慢玩,我走了。明天还要去捞船。”

    陆雅急忙拉住萧鹏,她可不想看到事情闹得这么僵“萧鹏,你这到底怎么了?难道看不出孙爷爷这是跟开玩笑么?”王馆长听了,也在一旁点头,还直对孙老挤眉弄眼。孙老也气,萧鹏胆也太肥了!就敢这么给自己甩脸子?是不是太纵容他了?

    孙老想到这,干脆一歪头不看萧鹏,萧鹏微微一笑“陆雅,我真的看不出孙老这是开玩笑,我做人有个座右铭‘愚我一次,其错在你;愚我两次,其错在我’,不管什么事,一次可以允许,两次么?呵呵,孙老已经提了两次这钱的事情,这是开玩笑?我萧鹏虽说有点钱,但是也不是土豪,不用分田地。不是我的,我分文不取,是我的,一分不让!如果要让,也是我自己说了算!”

    孙老干咳两声“我说你小子这狗脾气什么时候能改改?”

    萧鹏摇摇头“孙老,你觉得这是我的脾气问题么?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

    孙老狡狯一笑“如果是我,我肯定是一心为国了。”

    萧鹏嗯了一声“所以我不是你,行了,孙老,我走了。你们慢慢玩着。”说完萧鹏背着手二话不说,溜溜达达的往外走去。

    王馆长赶紧跑了出来“萧老板,别着急么。咱可以再谈谈!”

    “还谈什么?”萧鹏心情明显不是很爽,事实上,萧鹏对物质并没有太高需求,钱够用就行,奢求的越多,人越容易迷失自己,而且,萧鹏也根本不差钱,现在的钱够他活几辈子了。

    更何况,美女、房子、车子这些东西,除了那些真正骨子里热爱这些东西的人,其他大部分人只是通过这些东西当做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东西。

    那些真正站在最顶级层面的大富豪们,他们虽然也追求这些东西,但是从不刻意追求,大多数还是怎么舒服怎么来,萧鹏虽说钱赶不上他们,但是觉得自己的思想境界基本上已经到达了这些顶级富豪的境界。

    但是!这绝不代表萧鹏就要每次做活雷锋!

    如果这是萧鹏的主动意愿,萧鹏不拿钱都行,这次拿出来这些宝藏不就是让国家占便宜么?这都要宰自己?这不有点过分了?

    王馆长眼珠一转“萧老板,你今天是来逛故宫的不是么?后面那里有一些刚整理出来的清朝文物,萧老板,你看你也整天和古物打交道,学习一下知识也好么。”

    听到王馆长这么说,萧鹏倒停下了脚步“那个。孙老不会再跟着吧?”

    “肯定不会了。”陆雅走了出来“你都把孙爷爷气的跺脚了。”

    萧鹏耸耸肩“明明是他欺负我,什么叫我把他气得跺脚?王馆长,那就麻烦你带路看看了。”

    王馆长带着萧鹏走进一个房间,首先映入萧鹏眼前的,就是一副字画,密封在玻璃柜里,那字写的倒不错,可是这内容么。。。。。。好吧,那是一首七律诗,是这么写的识路牛羊不用牵,下来群饮碧溪泉,儿童骑马寻亡牯,只在东沟西谷边。

    萧鹏由衷的想骂一句p,这尼玛算什么玩意?小学生的诗?还有比这更烂的么?

    不过现实马上又抽了萧鹏一个巴掌,旁边那首诗更绝小儿五岁会骑驼,乳饼为粮乐则那,忽落轻莎翻得意,揶揄学父舞天魔。

    ‘乐则那’是什么鬼?就算‘那’字这里念‘ne’,那也是纯粹为了押韵的存在,这尼玛还挂在这里?不嫌丢人的?

    事实证明,还真不嫌丢人,整个房间里摆满的都是诗,还都是这种让人无语的烂诗。

    萧鹏满脸埋怨之色看着王馆长“王馆长,我这人没什么文化,可是我也知道,这样的诗句放在古代,学几年私塾做出来的也比他好,你们这里还摆了这么一房间,这不嫌丢故宫的脸?”

    王馆长笑了“正是因为怕丢脸,所以才没摆出去么。不过有一点你倒说错了,这些还真是好东西。能在这个房间里摆着的,都是乾隆亲笔所书的诗句。”

    “你是说?这些都是乾隆做的诗?”萧鹏觉得有点毁三观。

    。

第六百六十四章 不一样的历史人物() 
王馆长点头道:“恩,这些都是乾隆亲笔写的诗句,所以才能在这里收藏。话说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当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太上皇,这是华夏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而年寿最高的皇帝。同时,他还保持着一项第一,那就是华夏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一位皇帝,哦不,应该说是写诗最多的那个人,他一辈子写了四万三千多首诗,比《全唐诗》所有的诗人加起来都多。”

    “不过你也看到了,这乾隆作诗的天赋么。。。。。。就有点那个了。乾隆诗歌产量堪称史上之最,却没有一首进入华夏古代诗歌的任何选本,几乎没有一首像样的诗歌流传。唯一一首让大家知道的《咏雪》还是因为电视剧的缘故,哦,就是那首‘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那首’!而且这首诗到底是不是乾隆作品还另说,还有一说是这首诗最早是明朝徐文长所做。比乾隆早了二百年呢。”王馆长说道。

    萧鹏点点头:“我说么,这乾隆书法倒也不错可为什么你们不拿出去展览。这诗句内容也忒丢份了,让人看了丢人啊!额,这些是什么?”萧鹏好奇指着旁边的一摞类似于书本的东西问道。

    “哦,那都是当年的奏折。”王馆长解释道。

    萧鹏笑着拿起一本来:“这倒可以看看古人的书法水平了。哇偶,这字倒真不错。”萧鹏随手打开一本奏折看到。

    王馆长凑近一瞧:“那是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傅吴六奇的奏折,吴六奇幼读诗书,广涉经史,书法水平自然不错的。”

    萧鹏一听:“吴六奇?大力将军?”

    王馆长一愣:“哦,萧老板听说过吴六奇?”

    陆雅插嘴道:“不就是《聊斋志异》里面的大力将军么?”

    萧鹏则道:“不就是《鹿鼎记》中的天地会洪顺堂红旗香主,雪中奇丐么?那可是个宇内奇男子,天地会骨干,地位仅次于陈近南,而且还是清朝大力将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反清义士!”

    王馆长苦笑着摇摇头:“电视剧和历史可真不一样,真实历史中的吴六奇跟反清义士可扯不上半毛钱关系。而且用现在人的观点看,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

    “啊咧?”萧鹏和陆雅都听了王馆长的话,都愣住了。

    王馆长解释道:“在没有投降清朝之前,吴六奇是被永历皇帝封的总兵,后来清兵南下,吴六奇率部投降,开始在潮汕等地区实行禁海策,‘片帆不得下海’,大肆屠戮潮汕海民,死难者数万不止,这让清朝顺治皇帝非常赏识他,死后他被朝廷赠与太子太傅的称号,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在抵御郑成功,并且举荐降将施琅大败郑成功,从而收复宝岛。而他自己并没有任何反清复明的行为,也没有参加过天地会。”

    得,又一个被电视误导的形象。

    萧鹏皱眉道:“不是我国是从明朝开始一直都禁海么?怎么吴六奇却再次施行禁海策?”

    王馆长笑道:“谁让历史都是掌握在国家政权手中呢?其实说起来,明朝海上丝绸之路,是咱们华夏古代最繁荣的时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