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眼光放远点-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个纵字,不知道这位祖宗肚子又卖的是什么药?本想借着选秀的事情叫政和帝的注意力转移几分,没想到反而适得其反,官员们想到政和帝可能的翻脸,就觉得胃抽抽地疼。他们之所以只敢暗地里弹劾贾珍,不仅是顾忌着贾珍那能颠倒黑白的口才,更是怕这位主子一时喜怒无常,把自己给搭进去,但愿他们这次没捅什么马蜂窝。
“回圣上的话,眼下正是春耕之时,百姓正在田间忙碌,圣上体恤百姓,去年下令免除百姓赋税三年,眼下正是第二年,臣记得圣上还曾说过要亲自体察民情。”户部尚书出列,淡淡地说道。“朕是说过这话,前儿也派人安排下去了。俗话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朕居庙堂之高,难免对下情不甚清楚,众位爱卿怕也是如此。”政和帝笑得一脸和煦,语气亲切,道。“圣上说的极是,臣等愿与圣上一同前往。”柳鸿飞站了出来,随即跪下道,接着又是一众官员应和,这可是在圣上面前表现得机会,况且以前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一众官员哪有不心动的。贾珍与胡济站得极近,眼神交流,露出了狐狸般的笑容来。
政和帝除了带了各部的尚书侍郎外,还允了每处办事的机构各有两个名额,最让国子监那群老家伙高兴的是皇帝特旨要国子监祭酒带着所有的教席们一起出行,看来圣上有把他们的话听进去,不然也不会如此看重国子监,这明显意在安抚。这般想法之下,国子监以及部分礼部的老顽固们倒也不在乎选秀这件事情,反倒对这件事情格外看重。
很快,随驾的官员名单便敲定了下来。“感觉那群老东西跟花孔雀似的。”李安有些厌恶地看了那群老儒生一眼,转而和自己身边的兵部侍郎说话。贾珍对农桑一事还算熟悉,只是到底不如工部尚书这次特地带来的一个主事,眼下这位主事正和政和帝讲这些东西,政和帝听得格外认真,而他们这些人因离得近,也听在耳朵里,偶尔还有小声地交谈。“你瞧见没,这些老家伙还等着插话呢?可惜工部尚书这次竟真的带来个行家,咱们这些人也只能听个热闹了。”胡济装作抱怨的模样,实际上却暗自偷乐,等会还有叫这些人好受的。
看过田地之后,政和帝又特意见了这些日夜在田间劳作的百姓,这些百姓们还是第一次得见天颜,还有这么多的大官们,一时间难免忍不住激动,说话便有些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政和帝却听得耐心,没有丝毫不满,叫这些百姓们更为感激。至于用饭,便是在这处皇庄用饭,因着政和帝的事先命令,官吏们虽然有心奉承,但是却不敢拿自己脑袋往铡刀上撞,因此席面比起以往的花团锦簇来,倒是朴素了很多,味道还是比贾珍当日尝过的要好吃得多,但是按照官吏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显然还是比较糟糕的。政和帝倒是动筷动得勤快,但是好多官吏的脸色已经有些难看,只是碍在政和帝的面前,仍装出一副吃得尽兴的样子,还多有奉承之语。
用完午膳,政和帝却下了道命令,让官员们跟着老农下田干活,若是有做得好的,便有嘉奖。政和帝这命令把那些百姓给吓了一大跳,连呼不敢,政和帝乃是天子,天子金口玉言,便是官吏不愿,百姓为难,但是大家还是照做了。阳光虽然并不毒辣,但是要给一块土地松土,犁地,再要播种还是相当累人的。因着官吏多,便分成了几拨人,各负责一块田埂,边有老农指教帮忙,政和帝则在旁边看着。
“朕这些官吏们有会办事的,也有只会打嘴仗的。”政和帝一派悠闲,倒是服侍着政和帝的岑太监有些忍不住眼角跳动,士农工商,没有想到政和帝居然会让这些官吏们去种田耕地。官员们本来就各自有各自的圈子,这自发地分组有时候也能够体会出圈子的不同来,比如六部的官吏们已经开始麻利地动作起来,其他组的官吏们不管心里怎么想,可手上的动作一点都不慢,还是挽起袖子,准备干活,为了自己的仕途,种地算什么,拼了,而至今迟迟没有动作的便是国子监的那些官吏们,而负责那块田埂的老农没好意思去打扰那些官大爷们,比起面前这样官老爷,还是旁边的那些个大人更好些。
贾珍有种回到读书年代的感觉,当然不是这一辈子,而是上辈子学农的时候,重新体会一下这般经历也是极其难得的。六部的各位官员虽然平时都不怎么体会这生活,刚做事的时候也是手忙脚乱,但是效率还不错,贾珍和胡济把着犁头,□□土里,工部的两位主事在前面赶牛,后面翻松的地还有别的官吏在重新翻松,碾碎大块的土块。
“这种田是门学问啊,我以为读五柳先生的诗赋的时候,可觉得这是美差,现在可不这么觉得了。”礼部侍郎的官袍都脏了,头上已经渗出汗珠来,不忘自嘲一番。“草盛豆苗稀,若是都如五柳先生那般,可有得愁了。”户部尚书是个最为实在的人。“说你呢,俗人,简直俗不可耐,人家种得是心境。”刑部尚书一向爱和户部尚书抬杠,开玩笑道,“你打理户部打理得都一身铜臭味了。”“没有咱们这一身铜臭味,你还能好好地呆在这儿。”云尚书直接瞪了刑部尚书一眼,继续手里的活计。
“老大爷,这是什么?”柳鸿飞翻土地时候翻出好几条虫子模样的东西来。“回大人的话,这是蚯蚓,这可是松土的好家伙。”老农忙跑了过来,恭敬地答道。“啧啧,尚书大人,咱们这也算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了吧,方才我可是错把青虫当成蚯蚓了。”礼部曹侍郎笑着凑了上来,道。“大人们都是做大事的,这些事情就是不知道也是无妨的,小民我们就指着这地,这天吃饭呢。”老农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道。
“你说咱们换身打扮,再唱几句歌,是不是就成了老农了。”胡济跟贾珍说话,他们俩人为了方便,顾不上什么大老爷们的形象,干脆地脱了鞋,赤着脚在地里走,官袍的下摆也都收拾起来绑在腰间。“我觉得你打个赤膊,也差不离。”贾珍瞥了眼胡济,没好气地说了声,仍专注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第94章 朝拜()
“意外地觉得有些高兴,不用和那些老头子扯皮,不要和那些公务打交道,甚至不要理会那些复杂的关系,就辛辛苦苦出一身汗,然后睡个安稳觉。”胡济忍不住感慨道。“呵呵呵,你还真是理想,只可惜我一直很实在,烦恼不是你换种活法就能避开的,我只努力地活下去,比昨天活得更好就可以了。”贾珍叹了口气,忍不住笑道。
“看来我的眼光果然没错。”政和帝同样站在太阳底下,看着自己这些平时打扮地极为妥当的大臣们,再看看他们办事的效率,忍不住扬了扬眉,果然自己的心腹们表现得就是不一般,尤其是在国子监那群老家伙们的对比下,道,“今日回去我怕是能多几碗饭了。”岑太监其实也很想笑,尤其是看到国子监那些官吏们的模样,这地不仅没整平,整松不说,反而变得坑坑洼洼,再看看那群家伙的模样,衣服,脸上,胡子,头发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土,汗水滑下来,又冲掉些泥土,这个脸上黑一道白一道,委实太可笑了。况且,这些国子监的官吏们一向看不起他们这些做太监的,总觉得要高人一等,岑太监自己当然也是万分乐意看着笑话,就是人家农家的几岁娃娃怕是都要比这些老家伙能干些。
“你说这些国子监的官吏们,朕该怎么罚呢?上次已经罚他们背书了,眼看就快要考核了吧。”政和帝淡淡一下,问道。“圣上的意思是?”岑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这背书不成,就罚种地吧,反正若是不能叫朕满意,便摘了乌纱帽。”政和帝说道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眼睛一下子眯了起来,透出了些威势来。
待到贾珍他们把自己的那块地收拾得差不多了之后,政和帝干干脆脆地走下了田,问了问在一旁的老农,将早就准备好的菜籽,均匀地撒在已经挖好坑的田地里,众位官吏们忙放下手中的活,围了上来,甚至有人为了争取表现,想代政和帝撒这些种子,却被政和帝拒绝了。老农胆子已经大了不少,甚至还指点了一番政和帝,政和帝也一一照做,将这片地撒了一半,这才交给了六部的官吏们,叫他们继续,这次表现极佳的六部官吏们每人都赏上等绸缎十匹,政和帝甚至还夸了夸工部的两个主事,叫他们激动非常。本来有话要说的国子监的官吏们却被政和帝新的旨意给弄懵了,在背那些大逆不道的书籍之后,政和帝竟是罚他们与老农为伍,务必亲自照看这田地,若是今年颗粒无收,便叫他们引咎自退,这简直就是荒谬啊,但是政和帝天子之威甚重,又有贾珍等一派官吏虎视眈眈,他们只好低头应是。
政和帝看着那群只知道填堵的官吏们萎靡的神情就忍不住心情愉悦,至于贾珍他们其实也很想笑,只可惜却只能暂时憋在肚子里,倒是刑部尚书忍不住去和李祭酒勾肩搭背一番,嘲弄嘲弄李祭酒难得的形象问题。
不过,第二日上朝很多参与这次随行的官员脸色都不是很好看,再仔细一看,身体僵硬,动作机械,神情肃穆,一看就是知道昨天劳动过度,肌肉疲劳,产生大量乳酸,导致各种酸疼。贾珍忍不住想起自己当初体育理论考的那些内容,他倒是因为一直保持锻炼,整体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与胡济等一小撮人便成为众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了,这几个家伙还要不要脸了,昨天得了政和帝的夸奖和赏赐,今日还这般精神抖擞,神清气爽,简直是不能忍啊,就是户部尚书云尚书都忍不住暗暗瞪他们几人几眼。其实,这些官员家境都是不错的,有着丫鬟婢女服侍,想来其实没多么严重,只是平日养尊处优惯了,又或者是上年纪而已,难免吃不消。
政和帝以一种出乎众人意料的方式来好好修理一些不够进步的大臣之后,不得不说朝廷的空气都要清新很多了。而政和帝的注意力暂时先从吏部转移,而是放在了礼部,兵部和工部上,工部尚书这些日子尤其地忙,就是贾珍都不得不说工部尚书瘦了不少。至于贾珍手上的烦心事也不少,本来想对地方郡县吏治动刀的,可是人才储备实在是不充足,还要拟定新的国子监的章程,还有打理那些进士们的课业,更要挤出时间给自己充电,家里的亲子时间也是必须的,贾珍自觉地自己跟转圈了陀螺没啥差别。
三个月一晃眼就过去了,而这八十八进士的考核成绩都是相当不错,并没有出现落选的情况。想想也是,这好不容易就要熬出头了,是谁都不会在这个关头放弃。贾珍对于他们的表现还是相当的满意,而之前未定的十六人,贾珍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分给了礼部以及工部还有刑部。让贾珍高兴的是,这八十八人表现得相当不错,虽然还是有人犯错,但是明显比之前的那些人要好得多,而经历过那次人员荒的各部官吏们宽容度和容忍度都上升了不少,这两两相加下,收效相当地不错,就是政和帝对这般情况都很满意,这样培训比扔到翰林院的成效实在是好太多了,如今朝廷虽然还欠缺人手,但是勉强可以忍受,他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实干型的人才,来顶替出现问题的地方官吏,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