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权道同谋 >

第728部分

权道同谋-第728部分

小说: 权道同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对于仲葳的表演能力,他一点儿也不怀疑。

    这位与众不同的绝美之人,早就将“胸大无脑”的定律抛在了九霄云外,从她第一次认识自己开始,在“梨花湾”的酒宴上,全文背诵了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绝对的美轮美奂人目眩神迷。

    也正是那一天,她让男人都着了迷。当然,着迷是一样的,但是能不能持续拥有和近距离享受这种着迷,那就要看男人自己的实力了。

    那天去“梨花湾”的男人之中,自己的实力最强,而且自己还兼任新闻科长,掌控着她们是否能顺利通过考试的生杀大权。所以,她与其余四美一起,受了霍震岳的点拨,心甘情愿地躺在了自己的套房里。而第一个拥住自己的,就是她。

    当然了,那天因为老霍好心办坏事,给自己酒里加了鹿血,所以迷迷糊糊的,就在她汹涌的怀里汹涌而出,然后昏昏睡去,啥好事儿也没办成,就更别提那四美了。

    第二天起来,他也并没有行使所谓让她们五美直接通关的“生杀大权”,只是旁敲侧击地提醒了她们一下,既然想考西京电视台的,那就应该对西京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要说这五美也确实够聪明,只是这么轻轻一点拨,就迅速会意,最终纷纷脱颖而出,成为美中之美。

    而其中最出人意料却又是意料之中的,就是这个仲葳,本来预设只是排在“探花”的位置,却在那场电视直播大赛上大放异彩,逆袭夺魁。

    这次直播,也让西京人都记住了这位时而率性、时而温婉、生性开朗却又秀外慧中的佳丽之人,其中与作为评委的郁景问答场面最是经典!

    本书来自  /b/hl/31/31483/ndx。hl,。请:

第九百二十九章 美轮美奂亮相() 
要说也是有趣,统领西京佳人榜多年的“西京之花”郁景,坐在评委席上,用一种极其优雅的姿势与语调,静静地问着这个“初出茅庐”的仲葳问题。请大家看最全!更新最快的而就是这个仲葳,既没有慌张,也没有谄媚,而是静静地回答。

    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角来反怕狼。

    那一幕,至今为止让人津津乐道。这二美同为之最,只是年岁相差一些,或许代表着不同时代,但因为相差并不太多,所以不论是“初出茅庐”的仲葳,还是“芳名长驻”的郁景,皆是别具风情,各有千秋,绝对的美轮美奂。

    也正是从那次开始,她赢得了“新西京之花”的美名,开始接过郁景的接力棒。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仲葳之艳,更在郁景之上。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对于这场直播,他虽然没看上,看是后来应观众要求,实况在西京电视台反复重播,他也得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也就是在这会儿,他牢牢记住了这位貌美如花、火辣,而且才气十足的绝色佳人,也暗自感叹,原来这个世界上真有集才、色、艺于一身的人。

    这样的女子,古人称之为尤物,还真是一点儿都没错。

    在这之后,仲葳越来越为人所知,她自己也把握得很好,不但没有沾沾自喜,反而突飞猛进,大有全面取代郁景之势。

    到了庆贺副处级考试结束的那天,老霍宴请自己和王家良等“八大金刚”来了世姐前十强作陪,因为其中一位生病,所以临时找了当时电视转播与她们熟稔的仲葳作陪,充当末位的“第十名”。

    却没想到,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即便这些绝色美人都顶着世界小姐的名头,她却不卑不亢,毫无怯色,在这些习惯了各大舞台展示才艺的世姐面前,别出心裁地背诵了自己原创的一首长诗《雨仪》。

    此诗一出世姐们相形见绌,在场人,包括这些世姐们本身也认为,仲葳虽然只是一市之花,位列“十名之末”,但展现出来的才艺,令她们这些世姐们也自叹不如。她也就是没有报名参加世姐竞赛而已,如果报了名,那绝对是当仁不让的魁首!

    连世姐们都自惭形秽,在这样的场合,那更是没问题了!

    而唐卡,这会儿之所以扬了扬眉毛,是心里有这么一些小惊奇。今天这样的庆功宴,照理说唱个歌,跳个舞,是很容易过关的,可她为何还要背诵一首诗歌呢?

    她会背什么诗?

    以自己对她的了解,是肯定不会重复的。所以,绝对不会再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那首由她自身原创的《雨仪》。

    那又会是什么呢?

    对了,她刚才自己说了,是一种反映古代军旅沙场的诗词。

    会是什么?

    他知道,自从自己受了路老爷子、王亦选和路晴的影响,越来越喜欢诗词之后,自己身边的人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比如说这个仲葳、骆青,还有一度失去联系又重新回来的郁景,都开始对诗词歌赋和文史典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特别是仲葳,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日益精进,虽说及不上路晴的家学渊源,但历无止境、学在当下,只要她以这样的强势劲头学习,成就很快就能超过自己去。

    反映古沙场的诗词?

    一般来说,比较出名的,大家时常挂在嘴边的也就那么几首。

    一首是唐朝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位王昌龄还有一首《从军行》,也很是出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另一首是唐朝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还有一首也是《凉州词》,是唐朝另一位诗人王之涣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会是这几首么?要不然,会是岳飞那首《满江红》?

    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别的了。要说把仲葳换成自己,也就会这么几首了。

    但是,他隐隐有一种感觉,对于一贯推陈出新的仲葳来说,很可能背诵的不是这几首,而是别的诗词。

    那会是什么呢?

    只在这一瞬间,现场已经安静了下来。大伙儿似乎都屏住了呼吸,准备听这位立了大功的“新西京之花”背诵一首怎样的古诗词。

    轻然之间,只见仲葳微启朱唇,口中念出了这样一首诗来:“《望蓟门》,唐,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念到了这儿,众人纷纷叫好。

    按说这是一首纯粹描写沙场风光的诗词,应该是绝对的男性雄风,感觉由她这么一位柔弱女子来背诵,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是,这位“新西京之花”很巧妙地采用了拖长尾音的诵念方式,再加上她此时表现出来的,很有那么一丝英武之气。

    于是,这首纯雄风的诗,通过她的口中唱诵出来,竟然有了那么一丝贴近却又别样的味道,还真是有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感觉。

    而在这当中,最为吃惊的,莫过于唐卡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预料竟然成现实。她果然没有选自己想到的一首,而是挑了这么一首似乎很是“冷门”的诗词。

    这是哪首诗?

    祖咏?也是唐朝的?

    怎么好象都没怎么听过!

    但是她刚才背诵出来那四句,他是每个字都听清楚了。

    这首诗写得很好啊,只前两句的“燕台一望”和“笳鼓喧喧”,就将整个沙场的一片荒凉却杀气重重的气氛烘托了出来,而后来的“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更是把那种纵横边疆,捭阖阵前的感觉表达无疑。

    这是唐朝哪位大神写的,怎么好象不太出名呢?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首诗连自己都没听过。仲葳这小妮子又是从哪个故纸堆翻出来的,而且一下翻得这么准,找到一首用词和意境都这么好的诗?

    正在惊讶之时,他不禁向王亦选投去了一丝目光。只见王亦选也是略感诧异,但只一会儿,就坦然了神情,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哎呀!看来大老板听过这首诗!略感诧异,说明和自己差不多,没想到仲葳会背出这首诗来,但迅速坦然神情,又赞许而笑,说明大老板原来知道这首诗,而且对于其中的意境颇为赞赏。

    呀呀的!看来还是自己孤陋寡闻,学艺不深,自认为通过这段时间的好学强记,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却不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自己肚子里那些墨水,与实力深不可测的王亦选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看来,自己今后还得更加努力才行。要不然,躺在所谓的“西京第一才子”名头上睡大觉,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后来的仲葳等人超过,更别提追上博学多才的王亦选了。

    正想着的时候,看见仲葳微微一笑,竟然诵念了下去。

    原来,刚刚她念的只是上半片,现在这是下半片。

    这竟然是一首七律,而不是七绝,是八句,而不是四句。

    人都是一怔,既而鼓掌叫好。

    同样惊讶的唐卡,再去看王亦选,发现这位大老板虽然也在鼓着掌,却是一种不住点头的状态。很明显,王亦选知道这首诗还有四半片,而且了解后四句更为。因此,已经可以板上钉钉地确定,大老板果然熟读这首诗,而且深解其中之义。

    很是心惊之时,他不禁敛了敛心神,静静地听着仲葳诵念。

    只听仲葳放缓了语速,用着一种略带悲凉却逐渐广阔的音色,念出一句。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唐卡听到这儿,越发暗自心惊,因为刚才上半片那四句,可以说他是从未听过,包括这个诗人祖咏的名字,也没有印象。可是,为何这一句听上去,感觉有些耳熟呢?

    尤其是那一句“沙场烽火连胡月”,这一片沙场,既是己方的沙场,更是对方的沙场,双方生死相搏,虽然同一个月亮,但在他们那边,则把月亮称为胡月。

    听过的,绝对是听过的。

    是在哪儿听过呢?

    还真是想不起来了!

    正在这时,仲葳开始用一个非常清亮的声音结了尾,念出最后一句。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只这一句,还未念完,他已是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禁不住狠狠拍了自己的大腿一下,“原来是这一首!”

    最后这一句,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

    忘了是在大学里教古文的老师提过,还是参加诗词社的时候讨论过,印象最是深刻的,就是这一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记得当时提及这一句的时候,还很有年轻人的热血豪情,壮怀激烈,义愤填膺的。

    这当中有一个典故。

    所谓“投笔吏”,其实指的是东汉名将班超。

    本书来自  /b/hl/31/31483/ndx。hl的!

第九百三十章 万里封侯之将() 
要说这位班超,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请大家看最全!更新最快的他的一生,堪称传奇。现今经常使用的成语典故,有好几个与他有关。

    第一,投笔从戎。

    这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