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尤氏三姐-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病,暂时便只有她一个人先跟着先生学,待到默玉病好了回家,自然就是要一道儿学习了。
这一位先生,据说是上一科的新科进士,原来放过知府的,学问上还是有的,恰好近来到淮扬地界游历,闲着无事,便到林家坐馆,教黛玉学习。
姚珊听着黛玉信中的介绍,便猜到了这位“贾先生”,便是贾雨村了。只不过这次来了林府,因着事情繁多,倒也没机会拜见。没想到,临走临走,倒还是碰见了。
她远远看着这位人模人样的“先生”,已经猜到了是他,不过旁边引路的小厮早就打了个招呼,她这才确定。本来想要回避,人家却直接颔了颔首,先让她过去了。
等她去了林如海的书房,才知道,林如海为了表示对她的感谢,和关心照顾之意,便把也恰好挑了这个时候来辞行的贾雨村跟她“送做了堆”。
共同选定了次月初二,启程前往都中。
姚珊恭敬地道了谢,顺便辞了行,然后便回房去收拾行装。黛玉陪在她身边,眼圈儿早红了,就连默玉也有些发蔫。小孩子,一起玩儿几个月总是有感情的,姚珊心里也有些不舍,便笑着安慰他们道:“都别哭啦,尽可以来都中找我,世叔青云正健,说不准哪日便又擢升,回到都中来呢。”
黛玉红着眼睛笑着捶了她几下子道:“三姐姐又在混说了,叫姨娘听见,定是又会说你了。”
姚珊知道她说的是谢姨娘,这也是现今林府里除了她们俩唯一一个女眷了。这几个月以来,姚珊发现她这位表姨母是愈发往着端庄范儿走了,倒也不由得暗暗敬佩起她来。此刻听见黛玉这么说,便也赔着笑凑趣了几句。
定下了归期,日子便过得飞快,一晃儿便到了初二的正日子。
姚珊挥别了依依不舍的林家几口子,登上了林家派的大船,同贾雨村一起,朝着都中进发。
未料到还没走出去多远,便又遇到了一件稀奇事儿。
第36章 三十六偶遇()
姚珊和贾雨村走的是水路官道,故此,一路上倒也清静,偶尔有几艘船只驶过,也都是些官眷商船,端的是十分安全无扰。
因着已经两次往返扬州与都中,姚珊想着熟门熟路,本不会有什么节外生枝的事儿。谁料到这一日,她用过了晚饭,在甲板上溜达了两圈儿之后,方自回了自己的舱房,随意倚在舱中翻着几本医书典籍打发打发睡前的光阴之时,竟忽然听得旁边传来一阵低低的哭声。
她本来没太当回事儿,然则翻了几页书之后,却仍听得那哭声时断时续,到了睡觉时都没停下,几乎整整持续了一晚,弄得她都没怎么睡好,如此心中便有些在意。因着是晚上,不太好大刺刺地出去查探,待到次日起来,她便专门留意了一下舱外,这才发现,昨夜竟是有一艘大船停泊在她们这船的旁边,看那船上的字号,却像是个商船。
瞧见那迎风招展的旗子上斗大的个“薛”字,姚珊心中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莫非,这次居然遇到他了?那可真是……
姚珊一念未了,已经听见前面有些喧哗,打发小桃去看时,她很快便回来禀报,却是那薛家的船不小心蹭到了贾雨村的船,因两边下人一时言语不和,争吵了几句。
姚珊听着那动静,觉得不只是争吵那么简单,若真是那位呆霸王,恐怕贾雨村他们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毕竟那位是一言不合,就要动手群殴的主啊。
想到这里,她便赶紧叫了小桃服侍她穿了斗篷,带了笠帽,径直上了甲板,朝着事故发生地走去。
一上了甲板,她才发现,那边儿吵得正热闹呢。就见贾雨村站在船头上,被气得脸都红了。冷不丁看到她来了,他便连忙出声招呼道:“姑娘您怎么出来了。”
姚珊笑了笑道:“我在里头听着说先生这里出了点儿小事故,故此,便来看看,到底是怎么着了。”
贾雨村便有些汗颜地道:“想是太过吵闹,烦着姑娘了,些许小事,何劳姑娘亲自出来一趟。”
看着他毕恭毕敬的模样,姚珊忍不住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其实她老爹尤老爷不过是个六品的道录司演法,宁国府也罢、林如海也罢,虽然来头都不小,但是坦白讲,跟她都是至少绕了一个弯儿以上的亲戚,这位雨村老爷真是犯不着如此客套。
想来所谓的“狐假虎威”大抵该是如此,不过,她这还没“假”呢,他怎么就自动被威慑住了呢?看来是这次被罢官,给他上了好大一课,倒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从刚刚启程的时候她就发现了这一点,但是委婉地提了两次,发现他依然故我之后,姚珊便也就放弃了劝说他的想法。只是为了避免大家别扭,减少了出来乱晃,刷存在感的行为而已。
故而,此刻见到她出来,贾雨村倒是真心有些着急,不管怎么说,被人家的奴才指着鼻子骂也太丢人了。即便不是她,换了别人,他也不会想自己这种囧样子被人看到的。
想到这里,姚珊微微一笑,走上前了两步,柔声道:“先生太过客套了,此番本就是因着林世伯的面子,叨扰先生稍带我们回都中,一路已添了不少麻烦。现下既然是先生这里有事,那我们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了。何况,若只是些许磕碰,不过小事,何至于闹得如此之大,是否有所误会?”
说来也奇怪,自她出来之后,原本闹得正凶的两班伙计下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放低了声音。等到她开始说话,他们的争吵便也渐渐停了下来。待到听到她说“是不是有所误会?”,两班人马又要争抢着发言,正是要重新混乱的时候,却忽然听得那船上有个粗大的嗓门骂道:“一群蠢货!一点儿小事儿都办不好!怎么弄了半天还是这么吵?不知道太太跟姑娘都在里头用早膳么?”
那人一厢骂一厢走,速度还挺快,片刻间就站到了甲板前。那边船上众家奴们立刻如潮水般退开,露出里面一个颇威武雄壮的汉子来。
姚珊定睛一看,却见他膀大腰圆,偏偏还穿了一件鹅黄的罩衫,映衬得他那张脸更像一团才从面盆里发出来的馒头面——还是不小心碱大了的那种。五官虽然看起来还端正,但是那副趾高气扬、鼻孔朝天的表情,就完全破坏了其本来该有的气质和风度,实在让人想上去抽他两耳光。
这么一位爷往那条船的船头一站,活脱脱就是一尊丧门神的派头。早有家奴上前禀告,他冷哼了一声,傲然道:“就是这个不长眼的撞了咱们的船么?”
他那一对牛眼往姚珊贾雨村这边一瞪,倒也十分有震慑力。贾雨村本来还挺窝火,看了这个样子,也就不太敢说啥了。姚珊却不管那么多,只继续心平气和地道:“这位公子,船行水上,你来我往,难免有些擦碰,既然双方也没甚么大的损毁,不如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罢。我看您这商船颇有规模,想必并非寻常商家,还是大家各退一步,和气生财的好罢。”
听了她这话,那汉子愣了愣,忽然痴笑着道:“哟,原来是位小娘子,方才可吓着了你没有?”他一面说,一面已经一脚把方才那个回禀的家奴踹翻在地,狠狠骂道:“糊涂东西,没见人家船上有姑娘么,怎么如此聒噪,让人看了笑话。”
变脸之快,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姚珊这一边几乎是两船的人都已经石化了。特别是贾雨村,那脸色实在是太好看,让人不忍直视。
那汉子的表演却还在继续,但见他转过头来,又是一副笑得嘴巴都要咧到后脑勺的样子,凑前了一步,涎着脸道:“在下姓薛名蟠,表字文起。方才是在下的家奴鲁莽了,冲撞了姑娘,不知道姑娘芳名?丫头便有此等姿色,想必姑娘更非人间凡品,不知道姑娘可否将面纱取下来,大家认识认识?”
他的目光相当热切,先恣意把跟着姚珊身边的小桃上上下下看了个遍,又死死盯着姚珊不错下眼珠,直直把个色中饿鬼的姿态做了个十足十。
果然正是呆霸王薛大傻子的正体。
虽然姚珊带着面纱,但在他如此急色的目光里,也不由得立刻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小桃自小儿跟姚珊,平日里除了呆在尤府就是张友士那座药山,哪里曾受过这种调戏,气得几乎要疯,方待发飙痛骂这个登徒浪子一番,姚珊却拉了她一把,示意她稍安勿躁,自己却微笑着道:“原来是薛公子,久闻薛家世代皇商、家传渊源,自紫薇舍人起便是恭谨有礼的君子。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同公子一见,倒是当真令咱们大开眼界。”
她这一番话明褒暗讽,就差没指着鼻子说薛蟠是丢尽了老祖宗脸面的不孝子了。众人都是一副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偏偏薛蟠居然一点儿都没有听出来,还在那里傻笑着道:“姑娘说话声音甚美,可惜也跟我妹妹那样文绉绉的,有些半懂不懂的。”
他话还没有说完,便听得那边船舱里面传出一个娇柔的女声叹息道:“罢了,又来迟了一步,此番哥哥又惹了什么事儿了?”
第37章 三十七会晤()
这声音轻柔娇美,十分动人。然则薛蟠一听,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垂首道:“妹妹说哪里话,我并未惹甚么事,这里正与人好好说话呢。”
他这话说得极其没底气,那姑娘却并不拆穿,只叹息着,转换了话头儿,竟似朝着姚珊道:“姑娘有礼。我家兄长方才有所冒犯,还请姑娘莫怪。方才之事,原本错在我家,倒是让姑娘见笑了,不知道姑娘可否赏面,过船一晤,容我当面同姑娘赔礼?”
姚珊听着这话头儿,已经猜出了这姑娘约莫是宝钗。她见她只是隔着舱门说话,并未露面,便知道她大约是碍着礼法,不好如此大刺刺见外男。
只是这种事原本用丫头仆妇传话便可,她非要自己来,莫非只是为了尊重之意?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姚珊只不过略想了片刻,便笑道:“这位想必是薛家姐姐罢?姐姐言重了,我方才言语也有不妥之处,况且这左右不过只是小事,何至于如此客套。再者,我观薛姐姐一家似急着赶路,恐不便叨扰。若是两家的船都无事,便就此作罢,各自开拔,也就是了。”
那姑娘叹息了一声道:“妹妹看着年纪似不大,见识倒是极好的,姐姐自叹弗如。既然妹妹如此说,那便依着妹妹所言行事罢。”
姚珊笑道:“姐姐过誉了,此事原是误会,大家既然都平安无事,便无须太过介怀。”
宝钗深以为然,薛蟠自然也不敢有什么意见,贾雨村最是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之人,更是欣然同意,完全看不出方才那种窘迫的样子。于是两边便心平气和地解决了这个两船擦挂问题,很快地便各自重整船只,重新出发。
只不过,因着大家的目的地相同,所以自然还是同路的。船只大小规模也相类似,船速也是差不多,当然就只有并肩同行。
那薛蟠是个直性子,脾气来得快去得更快,见到大家同路这么有缘,很快地便把之前那点儿不愉快抛到了脑后,热情地请了贾雨村上船,开怀畅饮。而姚珊,自然也收到了薛宝钗的再次邀约,终究还是上了薛家的船,同她进行了亲切的会晤。
这宝钗年约十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