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活动;哪里就有怡和洋行”;被认为是洋行之王。
1949年之后;怡和洋行损失了在内地的全部资产;将所有业务回撤到香港;在六十年代位居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美国《财富》曾经报道过当时的香港权力排行榜;依次是马会;怡和;汇丰;最后才是港督;可见怡和洋行当时的势力之显赫。
置地集团则由保罗-遮打和怡和洋行在1889年联合创办;是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企业;在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兴起之前;置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坐拥中环大量的优质地产;被认为是香港地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19年;香港海底隧道即将通车;铜锣湾成了中环之外;香港最繁华的商业区;地价急升;于是置地集团打起了香港牛奶公司的主意。
香港牛奶公司也是一家英资公司;创办于18ru年;在薄扶林和铜锣湾买了大批土地当牧场;养奶牛;卖鲜奶;做冰淇淋;这种经营手法;在香港还是小渔村的时候;无可厚非;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搞这样的生意;就是抱着金山啃窝窝头了……
牛奶公司并无控股大股东;股份非常分散;置地集团在19年;采用了换股拆股的方式;一分钱没花;就收购了牛奶公司;然后把铜锣湾的制冰厂改建成商业大厦;把薄扶林的牧场改为住宅小区;大赚特赚了一笔;不过也由此埋下了隐患;因为牛奶公司的股东很多;换股拆股之后;置地集团的股份流散到很多小股民手上;怡和洋行对置地的控股地位被大大削弱了。
19年香港华人企业才刚抬头;还威胁不到怡和洋行的地位;但到了19ru年;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华人企业实力大涨;有了和英资一战的实力;和记黄埔落入李嘉诚之手;就是明证。
怡和洋行现在的处境是;如果不发行新股筹措资金;将无法从包玉刚手上夺回九龙仓的控股权;可如果发行新股;又担心包玉刚暗度陈仓;弃九龙仓而取置地集团;置地集团是怡和洋行最核心的产业;不容有失;因此左右为难。
“拿物业来换我手上的股票;是怡和洋行最好的选择;可惜;纽壁坚想要我手上的股份;又不想付出太多代价。”沈冲晒笑;说道:“英国人还是太傲慢;以为我年轻好糊弄;拿星光行来搪塞;当年置地从霍英东手上买星光行的时候;才不过花了区区3750万;就算那里升值了十多倍;也不过才四五亿;再说我要一栋六十年代的大厦做什么?”
星光行是霍英东与何鸿、何添等港澳巨头合伙;斥资30uu万港币;在19年开建的商业大厦;楼高19层;位于尖沙咀繁华地带;是uu年代香港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霍英东在朝鲜战争期间上了美国人的黑名单;星光行建成之后;他又把其中一个大商铺租给了经营中国内地工艺的“中艺”公司;因此被视为亲共;被美国和英国政府联合打压;美国人宣称所有星光行的租客不能贩卖美国货;连美国产的收银机也不能用;港英政府更是不给星光行的租客开通电话;霍英东把每平方米的租金降到9毛钱;都没有人敢租;加上何鸿背后反水;无奈之下;霍英东最终以3750万港币的价格;把星光行卖给了置地集团。
置地集团买到星光行之后;很快就租售一空;大赚了一笔;而这次波折;也让霍英东淡了继续开拓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心;如果没有星光行风波;以霍英东的财力和内地的关系;说不定二十一世纪的香港;不是“李家城”;而是“霍家城”了……
沈冲连中环的太子大厦都不怎么想要;尖沙咀的星光行;就更看不上眼了;因此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怡和洋行的条件;双方筹码差距太大;自然没有继续谈的必要。
“那沈先生的意思;不管怡和洋行了;把股票卖给包玉刚?”
“不急;我看双方都在蓄力;还没有到生死一搏的关头;也就是说;我们手上的股票;还有升值的空间。”沈冲用手指敲着真皮座椅;很神棍的说道:“你去查一查最近包玉刚有没有出行计划;怡和洋行处在劣势;很有可能会趁他不在香港的时候搞偷袭。”
“好。”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 决断()
“你真是的;坐在浴缸里看文件。 ”李开元推开浴室的门;说道:“不是说不把公务带回家吗?”
“不看这些东西;我怕洗着洗着就睡着了。”沈冲苦笑;抬了抬手臂;把文件放在浴缸旁边的架子上;说道:“昨天才下飞机;时差都没倒过来;今天早上u点起床;连轴转了15个小时;累的好像一滩烂泥。”
“那你还不赶紧洗好了去睡觉。”李开元埋怨他;说道:“泡在浴缸里磨蹭什么。”
“这里很舒服;我一坐下来就不想起来了。”沈冲慵懒的动了动腿;说道:“大房子就是好;这个恒温还带按摩的双人浴缸更是妙不可言;要不你也来试试;鸳鸯浴水可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李开元白了他一眼;两人老夫老妻了;也没什么好羞涩的;说道:“我感冒了;怕传染;下次吧。”
“也好;等我养精蓄锐;下次好好玩。”
“累的要死了还不改色心”李开元拿起他放下的文件;说道:“我帮你拿出去了;免得打湿了;你快点擦于净了出来睡觉。”
沈冲挣扎了几下;强迫自己挣脱温水的束缚;从浴缸里爬了起来;用浴巾随便擦了擦;裹着浴袍;走了出来。
“你打算开店?”李开元坐在卧室落地窗前的沙发上;扬了扬手上的文件;问道:“我刚才随便看了一眼。”
“何必说这种话;我做事;从不瞒你;有些事没告诉你;只是怕你嫌烦。”沈冲掀开被子;坐上床;说道:“我打算把三联店;中华局;商务印馆这三家老字号出版社的香港分社合并了;成立一下新的大型出版社。”
“这三家出版社;都是中资控股的机构;合并起来难度很大;你看我爸他们;两家半死不活的电影公司搞合并;搞了大半年;还在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扯皮。”李开元放下文件;说道:“你还不如自己投资;创办一家全新的出版社来的方便。”
“建个出版社很简单;但是牌和渠道很难速成啊。”沈冲打了个哈欠;说道:“这三家出版社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出版界响当当的牌子;他们出版的简体;可以通过新华店在全国发行;这些都是新建出版社无法比拟的优势。”
“那你做好慢慢扯皮的准备吧;我最不耐烦内地政府的低效率。”李开元站起来;说道:“快睡吧;不要等我了;我今晚去和天宝睡。”
“啊?”
“这里房子太大;她刚搬过来;晚上害怕;让我陪她几晚。”
“好;那你去吧。”沈冲抬头看了看她;说道:“我看天宝好像有心事;今天一直闷闷不乐的;不像平时那么伶牙俐齿;上次搬家她可是兴奋的满屋子乱跑。”
“小孩子嘛。”李开元不以为意;说道:“我们经常飞来飞去;到处住酒店;习惯了;她刚在那边住熟了;又搬到这里来;可能一时半会没有适应过来
“说的也是。”
“对了。”李开元走到门边;又回头说道:“今天下午;姐忽然约我去她那;说是新到了一批欧洲的夏季服装;让我去看看;我在她那;见到了包家的二小姐包陪容。”
“哦?”沈冲精神一振;问道:“她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她倒是问了不少问题。”李开元侧头想了想;说道:“她一直在向我打听;北京对香港未来的看法。”
“那你怎么回答的?”
“实话实说呗;国家大事;我哪知道。”李开元耸肩;说道:“临走之前;她问我;你是自己要买九龙仓;还是在帮别人买九龙仓。”
这话从何说起?
沈冲心念电转;立刻明白了包玉刚的想法;他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语道:“有意思。”
“就是再有意思;你也别想了;快休息吧;明天再琢磨。”
“马上就睡;你先过去吧。”
李开元走后;沈冲坐在床头;睡意全无;皱眉沉思。
九龙仓争夺战是香港商业史上的经典大战;股票价格从年初的30多块一路飙升;到六月份包玉刚和怡和洋行刺刀见红的时候;收购价高达100多块;沈冲最初安排袁天凡去买九龙仓的股票;目的很单纯;就是浑水摸鱼;借机赚一
但现在看来;当初想的太简单了;钱还是照赚;但是;是赚怡和洋行的钱;还是赚包玉刚的钱;需要做出抉择;因为他现在不再是毛头小伙子了;而是一个真正的大亨;一举一动都会被人解读;尤其是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戴上了内地铁杆心腹的帽子;沈弼向他打听内地的动向;包玉刚心忧他替内地买九龙仓;都是明证。
如果在商言商;只论利益的话;更想和怡和洋行做交易;因为它旗下有很多优质地产;如果能拿到手;可以玩很多花样出来;而且股票可以溢价;拿去换地产;比拿现金去买要划算的多——他可以透过旗下的《信报财经新闻》放烟雾弹来抬高股价;比如放消息说他有兴趣争夺九龙仓的控股权;以他豪掷千金的财力和炙手可热的声望;这个消息一出;股价必然飙升;再和怡和洋行谈判的时候;就可以啃下更多的东西。
但如此操作;必然会影响他和包玉刚之间关系。
包玉刚是航运大亨;世界船王;沈冲的玩具;需要他的船运到世界各地;当然这也没什么;没有他的船;还有董浩云的船;但包玉刚此人和内地关系非同一般;他是邓公接见次数最多的海外华人;一共接见了15次;要知道李嘉诚也不过被接见过次而已;他捐赠的兆龙饭店和宁波大学;自传性质的籍《包玉刚画册》;统统都是邓公亲笔题字的;他的表兄又是现任旅游局长;华侨办公室和外经贸委的元老;这其中暗含的各种人情关系;不得不考虑。
就算不提人情;九龙仓在90年代飞速发展;总资产上千亿港币;是香港顶级财团之一;比每况愈下;连总部都迁出香港的怡和洋行更有前途;也更有合作潜力。
权衡利弊之后;沈冲很快做了决断;他拿起床头电话;拨了一个号码;说道:“小雨;以后怡和洋行再来电话;统统转给薇薇安;让她安排袁天凡去接触。”
打完电话;沈冲又跳下床;穿上拖鞋;顺着走廊走到另一边;推开房门;说道:“元元;你明天再帮我传个话……”
“臭流氓;快出去”
沈冲落荒而逃;小丫头长大了……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二十六章 政策()
“莺声夜啼;恨惹幽思绮念;天边冷月倒影江心观不厌;青春似水一朝去;不会再度回旋;望君难会见……”
抑扬顿挫的粤剧;在房里回荡;廖承志坐在老式披着白纱巾的沙发上;闭目细听;一脸陶醉;等曲子终了;沈冲关掉唱片机后;他才睁开眼睛;问道:“小沈;这个戏;听过没有?”
“当然听过。 ”沈冲重新坐下;含笑说道;“经典粤剧名篇《燕归人未归》;南海十三郎的代表作之一。”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销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廖承志慢慢念完四句词之后;说道:“《南海十三郎》的剧本我看了;写的很好;把江老弟的一生浓缩在两个小时内;有笑有泪;有悲有喜;有国仇;有家恨;杂而不乱;哀而不伤;很了不起。我最喜欢剧本开头的这个批文;江老弟的四部粤剧大作;《心声泪影》;《女儿香》;《寒江钓雪》;《燕归人未归》;都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