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技艺天王 >

第171部分

技艺天王-第171部分

小说: 技艺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特殊性无法解释,只能用并非地球文明来搪塞。

    秦淮摇了摇头:

    “对于三星堆遗址究竟来自于何处,世界考古界一直争论不休。

    有中国学者说它们来自于西亚,因此推断中国的青铜器文明起源于西方,有人说三星堆是犹太人文明,说华夏是犹太人后裔。其实这些都是胡说八道。”

    说到这里,秦淮露出鄙夷的神色。

    自民国那批学者认为要****后,后面全是尊西方的言论。

    中国人是起源于西方。

    中国的文化也是起源于西方。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丝自信。

    秦淮最厌恶这些软骨头的理论,以为这样就能给脸上贴金,殊不知出尽了洋相。

    说起这些,秦淮的声音都冰冷了几分:

    “在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玉琮,玉器,这些都是非常传统的东方文化代表。所以,何来西方起源一说?

    再说了,还有一个更早的中原二里头青铜器文明在上面压着,西方起源理论根本站不住脚。”

    秦淮手指抵住下颌,略带几分思索的眼神中有光芒闪过:

    “如果说三星堆为什么如此截然不同。这一点同样必须从环境说起。

    古蜀川地区在四千年前生长有巨木,巨蛇,巨兽,大的生物最是强悍最是危险,所以人类部落中潜意识推崇敬畏‘大’这一属性。

    于是三星堆文明产生了巨物崇拜。

    为了寄托变‘大’的美好愿景,他们塑造出凸出眼球和巨耳的青铜面具,目的就是观察远方的风吹草动和听到可能隐匿在暗处的猛兽巨蛇。

    这种巨物崇拜,中原没有过,世界上也没有。

    所以你看,它们就非常像外星来的文明了。”

    秦淮将自己的推论娓娓道来。

    在他的理念中,一种文明的艺术发展规律,绝对跟起源地的环境息息相关,当初在央美讲座时,秦淮也是凭借该分析方法技惊四座。

    这种分析方法,绝对是有科学依据的。

    听得秦淮的话,商雅莞尔,虽然没有全部理解,但大概意思都懂。

    而且,秦淮小哥哥的科普,哪怕听不懂一个字,都能满心愉悦!

    不过。

    旁边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爷子却是错愕的扭过脑袋。

    “年轻人你刚才的理论是自己想的?”

    “对。”

    秦淮不假思索。

    “巨物崇拜……你这个理论,非常独特而且站得住脚跟,经你提醒,我似乎有了很多想法!”

    老者面色红润,突然对秦淮青睐有加。

    见状,秦淮脸色略窘,颇有些措手不及。

    “年轻人叫什么名字?”

    “秦淮。”

    “是相关专业的在读学生来参观学习吗?”

    老先生嘘寒问暖。

    “不是。”

    “那你是出于爱好才来参观?”

    老先生继续纠缠,整个三星堆博物馆游客并不多,能来博物院参观的,而且能有如此奇特的见解,应该不是一般的年轻人。

    “我大概是出于爱好罢……”

    秦淮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其实是出于研究才来,但并非学生。

    “我很喜欢你的巨物崇拜理论。

    环境与周围天敌,往往影响人类部落的原始信仰、生存信仰。因为崇拜巨木,巨兽,巨蛇,才有了三星堆的独特青铜器造型,这的确是一个逻辑自洽的解释!

    如果写成论文,就能一票否决‘西方传入论’了。肯定是轰动性的。

    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研究?论文的第一署名权肯定交给你。”

    秦淮一脸茫然,傻夫夫的望着老爷子。

    怕不是说笑话罢?

    只是随口分析了一下好吗?

    但老爷子一本正经,好像不是在消遣秦淮。

    “看来我需要自我介绍啊。

    老头子我姓燕,1929年,我的曾爷爷第一次发现了三星堆遗迹,我的爷爷,父亲,都将一生献给了三星堆遗址。

    而1986年,已经二十八岁的我参与了三星堆规模最大一次的发掘,这些展览出来的青铜面具、青铜立人……都是我所在的考古小组发掘的!”

    老爷子精神矍铄,讲起曾经的辉煌事迹,便昂首挺胸满脸傲然,大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做派。

    秦淮微微一笑,面露敬佩。

    四代考古,近六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让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莅临世间。

    值得骄傲,更值得尊敬。

    “嘿嘿,知道老爷子的厉害罢?”

    “老爷子厉害!”

    秦淮随手吹了一句,对于这种小老头,秦淮能吹爆。

    “在那一次挖掘中,我们挖出了无数神品。其中最震撼的莫过于这一件了。还是禁止出国展览的第六十四件文物之一呢!”

    老爷子拉着秦淮的手,大步绕过回廊。过分的自来熟让秦淮脸色微窘,为什么画风突然变成了爷爷带着孙儿出来玩?

    看到秦淮小表情的商雅在一旁掩嘴偷笑

    秦美人果然名不虚传,连老男人都不放过。

    

第二百四十七节 先生;您被逮捕了 上() 
“看到没,三星堆青铜神树。

    高三百九十六厘米,近四米高!树上开有十个枝桠,每一个枝桠上面都栖息着一只神态肃穆的金乌。

    树底还有一条青铜巨龙缠绕,塑造精美,栩栩如生,同时代最为先进的青铜塑造技艺。其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让三星堆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一直有文字记载,故而缺少了一丝神秘性,但三星堆文化没有文字,而且突然消失,这一神秘的遗址给中华家的文化带来了一丝神秘,让中华文化的起源更加多元化。

    这株青铜神树,也顺理成章的列入了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年轻人感觉到震惊了吗?”

    老爷子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

    秦淮微微勾了勾唇角,露出难以启齿的笑意

    其实我秦某人也有一件作品在那个行列。

    不过秦淮并未贸然说出来,而是低调的听小老头侃侃而谈。

    低调。

    低调。

    秦某人从不装逼。

    见秦淮没有表露出一丝半点所谓震惊的神态,老爷子心中好像空了一块……

    ‘可能小年轻人根本不知道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有什么重要意义。

    不过没关系,我可以用更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小年轻人震惊一把。’

    小老头锲而不舍将秦淮推到另一处橱窗:

    “它名为小青铜人面具,身价昂贵。无论哪个国家邀请它出国展览,都必须先缴七千万美元,无条件的,等到真正展出时,还必须得支付七千万美元当做展出费用。尽管如此,还是有几十个国家排着队交钱。”

    小老头红光满面,眼露骄傲,望向秦淮。

    不过秦淮置若罔闻。

    “你……再看这一件!它的全名叫青铜大立人像,高262。8厘米,重约180公斤,两手不对称举起,似握祭祀工具………

    ……

    这座铜像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也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当初英国要出价十亿英镑买下来,被我们给拒绝了。”

    老爷子带着秦淮一座座铜像看过去,每看一件,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青铜器的高度,宽度,底座面积,何时出土,当初碎成了多少片……

    不过,小老头讲述的神情却像极了炫耀自家财宝的老乡绅。

    ‘怎么样?七千万美元,十亿英镑,有没有给你的三观带来如洪水猛兽般的冲击?’

    老爷子胜券在握,都说到这种地步了,想必秦淮无论如何也会发出一声惊呼。

    然而秦淮依旧是无动于衷,仿佛小老头一直在对牛弹琴。

    燕老先生备受挫折,这位年轻人怎么油盐不进呢?

    “诶,难道不值得震惊吗?当初我带着一尊小青铜人在全世界展览时,外国专家可全是一脸震惊,没有第二种表情。”

    原来你是想看震惊的表情……

    早说嘛。

    “哇,真是厉害啊,好厉害。”

    秦淮配合演出,不断拍掌。

    见秦淮终于震惊了,老爷子心满意足,开怀大笑。

    笑了一段时间,方才想起重点,一拍后脑勺:

    “哎呀,一激动忘记正事了。你的巨物崇拜理论,若加以润色,绝对可以写出轰动性的研究论文。

    如果你要研究,我可以给你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不过一个人工作量比较大,建议你找两位学者合作……”

    “老先生,我并不想写论文。”

    秦淮扬了扬手,拒绝了老先生的建议。

    燕老先生满脸费解,表情缓缓凝固。

    “为什么不写?这可是能够在考古界引起轰动的观点啊!

    你看这尊青铜大立人像,它的手也是巨大化过后的形象,这就是印证。

    还有你说的蜀地多巨蛇、巨兽,我才发现面具青铜像的凸出眼睛就很像蛇类的眼睛,它两片薄薄的嘴唇,且嘴部线条蔓延到两颌也酷似蛇嘴……

    你看,一切推论都有理有据,倘若这篇论文继续拓深,你将会声名鹊起,一跃成为扛起中国考古界的男人。”

    老爷子鼓舞的拍了拍秦淮的肩膀。

    如果写出来,以秦淮第一署名的身份,肯定能跻身一线研究学者,直接走向人生巅峰。

    多少人考古学家对此梦寐以求?

    “抱歉,我嫌麻烦。”

    秦淮腹诽不已,他哪有时间扛什么考古界啊。

    “怎么能嫌麻烦呢?这么好的研究内容!”

    小老头恨铁不成钢的瞪了秦淮一眼,但秦淮实在是油盐不进,怎么劝都不改口,老爷子只能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不如让我的学生来写这篇论文,第一署名权还是你的。”

    “随意。”

    秦淮对论文没有太多兴趣,轻飘飘的答应了一句,便转身往回走了一段路,仰头盯着青铜神树。

    迄今为止,三星堆遗址一共出土了八棵青铜神树。

    最高最完整的便是展厅中心的一棵。

    树底端缠绕着一条青铜神龙,从树干蜿蜒而下,龙体曼妙多姿,表情生动活泼。

    整株神树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栩栩如生。

    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九只。

    《山海经》中有一段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墨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意思就是说,在东海汤谷,生长着一棵名叫扶桑的神树,树上居住了十个太阳鸟,十只金乌轮流值日,每当一个太阳升起,其他九只就在神树上休息。

    这株青铜神树完美的符合山海经中的描述。

    缺少的那只金乌就是‘一日居上枝’,但青铜神树的树顶被毁坏了,所以如今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残缺的青铜神树。

    不过纵然是残树,也不影响其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

    ……

    秦淮围绕着四发掘遗迹看了许久。

    “或许神树顶端的金乌飞到了天上。不然为何其它七棵青铜神树,也残缺了顶部呢?”

    看的过程中,秦淮又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