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技艺天王 >

第165部分

技艺天王-第165部分

小说: 技艺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苏东坡所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万物生灵所共适。”

    秦淮讲到深处,情不自禁就甩出各种理论与典故,堪称口若悬河,同时,画风亦越来越惊艳。

    然而台下的学生却一脸懵逼。

    上理论课的正常画风就是如此若没有切身体验,只会觉得理论空洞无物,无聊透顶,毕竟是抽象的东西。

    见状,秦淮略一沉吟。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大英博物馆用3d技术呈现的明朝山水画‘秋林读书图’呢?”

    秦淮突然想起一段曾经偶然遇到过的视频。

    可惜……

    他并未提前备课,讲课靠强大知识储备随性而来。

    若提前备课的话,就能生动形象的解释郭河阳的山水画理论,并且感受一下何为国画的精髓!

    ……

    “秦淮小哥哥,我看过那则视频,我还保存下来了呢。”

    听到秦淮的叹息,有一位女学生激动的从座位上站起来。

    “是吗?请到讲台前来,把它放到投影仪上。”

    秦淮惊讶的挑了挑眉,连忙让这位学生。

    “我能先抱一下你吗?抱一下我就给视频。”

    秦淮:“……”

    终于还是简单抱了一下,随即,女学生带着得意的笑容,迅速将视频传上来。

    几分钟后,大英博物馆用3d技术展示的‘秋林读书图’在屏幕上缓缓铺开。

    一卷古典图轴,缓缓铺开。

    素雅的笔墨勾勒出一株枝繁叶茂的古树。

    百年生机,跃然纸上。

    镜头缓缓在林间穿梭,

    只见落入眼前的是一片秋林,秋林绕水而生,林中有几株红枫。

    一群野鸭从水面飞过,落叶萧萧而下。

    一位书生结庐在小桥流水边,樵夫在山间砍柴,老者于水边垂钓,一只肥硕鳜鱼被钓离水面。

    每一处景,都好像在动,每一个人,都好像在一幅画卷中悠闲的生活着。

    图轴中每一处都有神韵,树仿佛是真的树,人是真的在生活……

    台下的学生默默品鉴着,蓦然生出一种‘在山中傍水处结一茅庐,庐边侍蔬,松下抚琴,溪边啸月,静观山中四季变迁,品味天人合一’的愿景。

    这种愿景正应了秦淮刚才所说的理念‘山水画最好的境界,便是可以观,可以游,和可以居。’

    这就是中华家发展了两千年的艺术理念。

    不再局限于单独个体,不再局限基本几何结构,不再注重光影对比。

    而是把精气神融入自然之中,追逐更高层次的道,力求创作一片可以居住的独立空间。

    如同神明一般,用笔墨和才情造物。

    ……

    惊了。

    山水画最好的境界是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

    单独看这句话可能平平无奇。

    可是配合视频一起观看,则有种惊为天人的感觉。

    原来中国画是这样的!

    秦淮平静环视一周。

    惊讶吗?

    还有更惊讶的呢。

    等我娓娓道来罢。

    秦淮酝酿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喉结滚动,声音有磁性,配合着神情……

    这画风简直连男性都会晃神:

    “众所周知,中国画没有立体构图,没有透视,无法细分其角度,也不能从固定角度看……”

    秦淮指着投影仪上的秋林读书图。

    学生们纷纷点头,神情中略带无奈。

    正因为中国画没有系统透视法,故而一直饱受诟病。

    很多画家都拿这个来抨击中国画,说中国画的技法和理念太落后,只有用西方的理念革新才能拯救国画!

    虽然这种论调非常可气,但一直找不到理由反驳。

    我们确实是只用散点透视法的!

    秦淮小哥哥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反驳呢?

    如果真的能站稳脚跟,国画也不会饱受诟病了!

    想到这里,学生们带着浓浓的期盼,盯住秦淮。

    “中华艺术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在山水画中,画家想要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度,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山川河流中,把自己变成神。那么……神的视角是什么样的呢?”

    秦淮的话如一道惊雷炸开。

    原来如此神的视角就是俯视一切,随心所欲?

    秦淮小哥哥的这个解释略强啊!

    中华家文化的根源便是如此,神并非高高在上,人立下功绩就能成神。

    所以古人绘画时应该是把自己当神明,站在造物的高度,凭借才情和格局,创造一片能人观赏者生出在里面定居冲动的山水画。

    “在我看来,中国画其实像航拍,俯瞰是主体视角,平视、仰视是特写。

    中国画的技法和理念落后吗?事实上,在我看来,国画竟然尝试把一卷平面的图轴变成一段视频,变成一片独立的空间,这不是超前吗?”

    秦淮的话音落下,掌声哗然而起。

    他们已经入了秦核舟邪教。

    每一个理论的逻辑都是如此严密,解释得密不透风。

    现在不入教,更待何时?

    秦淮抬手压了压,示意同学们不必鼓掌。

    “我都说到这一步了,你们现在知道国画应该怎么欣赏吗?”

    额。

    额。

    “站在山神的角度,俯瞰。”

    一位男学生站起来,情绪有些激动。

    今天这堂课刷新了太多固有认知,是以这位男学生忍不住声音颤抖,心脏跳动得非常快。

    “回答的不错,但还有一个更贴切的词神游。”

    秦淮夸了一句,随即更精简的说出两个字。

    神游……

    神游……

    果然贴切且寓意深刻!

    中国国画,没有一幅是只用眼睛就能看懂的,必须神游方能感知其奥妙。

    正如沈复在《浮生六记》中的记述:‘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故时有物外之趣。’

    神游山水画,可知河山之瑰丽。

    神游人物画,可窥先辈之哲思。

    神游花鸟画,可晓生灵之灵趣。

    这理论绝了!

    ……

    “不行,让我好好捋一捋……”

    “对我来说,秦淮小哥哥的观点有些颠覆了以往的认知……”

    有些学生心乱如麻,被冲击到了。

    这一百多年来,由于革新的影响,中国画以笔墨为核心的技法语言和审美意识,已经越来越边缘化,甚至有出现了断代。

    中国画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传神、写意、自然、节奏,韵律,骨法,轻重,阴阳,明晦……

    一直强调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理论被西方的的形体结构和阴影色彩所取代。

    这一百多年来,有太多中国画画家为了迎合西方主流审美,不惜毁掉民族的文脉。

    而秦淮却是一股逆流。

    在此之前,无人提出神游的观点,但秦淮一提,他们顿时恍然大悟,曾经的困扰豁然开朗。

    甚至引发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仿佛这两个字一直藏在血液中,从未消失殆尽……

    神游二字真是精髓!

    

第二百三十九节 单院长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啊() 
“最后总结一下,革新不过是笑话。中华家的就是中华家的,画家可以学贯中西,但不能乱改。

    迎合西方就能成大师?

    殊不知印象派一开始被主流审美嘲讽羞辱。

    结果莫奈等画家开宗立派,那些只会嘲讽的家伙却籍籍无名,被青史烧成灰烬。

    在我们东方,虽然上一代画家才过去二三十年,但名盖画坛成就最高的,无疑是白石老人了。

    一时迎合或许可以炒作得名噪一时,却绝不会流传百世。”

    秦淮还是那么的态度鲜明,褒贬直接。

    对于民族最根本的东西,不存在中庸之道。

    该坚守的。

    寸步不移!

    “如若有人不信,我也可以从另一个简单暴力的角度再分析一次百年纷争。”

    秦淮润了润嗓。

    闻言。

    在场学生们满腹狐疑的望着秦淮。

    刚才的分析不是已经面面俱到了吗……还能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等于是翻来覆去都能讲出花来吗?

    听起来就很嚣张啊。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艺术家因何能够被推崇备至,青史留名?”

    秦淮右手握拳,放在腰间:

    “因为他们的作品能替时代发声,所以能被时代记住。”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这是基本常识,一般教授讲课都会提到。

    秦淮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忍不住扬了扬嘴角,直接接过话茬:

    “对,西方要冲破教廷的阻碍,于是雕塑家、画家都为那个时代发声。故而有人成了大师。

    米国需要打破文化荒漠的论调,于是有人成了‘现代艺术大师’。

    在中华想要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一个出生于中华本土的艺术从业者,却想通过迎合西方主流审美成为一代大师,可能吗?”

    轻飘飘一个问句,让得学生们的表情好像台风过境一样,崩得一塌糊涂。

    好简单粗暴的逻辑啊……

    但竟然……找不到对立观点来反驳!

    强悍。

    这段话最为致命。

    干脆,犀利,直指本质。

    嚷嚷着革新前,请睁开眼睛预判一下时代。

    鼓掌!

    鼓掌!

    男学生们疯狂拍手。

    观点鲜明,褒贬明确,直扼咽喉……

    这些特点就好像一幅张力极强的作品,让得秦淮的分析环环相扣、鞭辟入里。

    勾起我的极大的好奇心。

    学生们兴致高涨的望着秦淮,期待下文。

    然而。

    秦淮的讲课戛然而止:

    “既然你们都懂了。那么……下课!”

    说罢,秦淮也不留给学生们多余的反应时间,快步走向前门。

    秦淮不仅没有拖堂,还少上了三十分钟。

    想必学生们都会喜欢的。

    不是说学生都喜欢不拖堂的老师吗?

    谁知下面的学生们先是一片错愕,随即哀嚎四起。

    “还没到下课时间!你就不能学学别人家的老师,敬职敬业的拖他一个小时堂?”

    学生们高声抗议。

    虽说他们对拖堂深恶痛绝,但秦淮小哥哥的拖堂她们却能甘之若饴。

    “求求你拖会儿堂行不行?”

    “起码把两节课的时间凑够再走啊……”

    尽管身后响起此起彼伏的哀嚎,但秦淮还是面色平静的离开。

    拖堂是不可能拖堂的,我秦某人不仅不拖堂,还要早退。

    就这样了,再讲些废话毫无意义。

    “自由活动。”

    说罢,秦淮不为所动的走出教室,顺手把教室门带上,任由学生们在里面哀嚎悲鸣。

    秦淮讲课非常有意思,全是新奇的观点,而且有理有据,井井有条。

    突然插播讲理论,也能找出实例,把一个枯燥的理念讲得妙趣横生。

    虽说一个话题、一个理念已经讲得非常透彻了,可竟然有种意犹未尽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