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技艺天王 >

第164部分

技艺天王-第164部分

小说: 技艺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境。

    而且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西方绘画日渐难懂,不正是国画曾经走过的发展规矩吗?”

    “好像真的是这样!”

    台下的学生眼前一亮,秦淮的这个理论,貌似无可辩驳。

    翻开艺术史,便会发现,西方艺术发展直到十四世纪还停滞不前。

    当他们征服了自然,开始安定之后,才开始文艺复兴。

    而他们由写实具象走向抽象、走向把个体融入自然……这一条路,中华家早已走了整整两千年。

    所以到底要革新什么呢?

    “当然,学一些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立体构图还是可以的,中华民族一向包容。

    但要说用西方的艺术理念改革国画,把国画的精髓改得面目全非,抱歉,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秦淮观点鲜明,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生活的年代和一百年前截然不同,故而态度也与前人天差地别。

    就好像曾经伏尔泰在著作中写道:中国的政治体系是世界上最完备的体系。

    然而伏尔泰之后,西方迅速崛起,中华没落,这套政体在其它思想家的著作中就成了最黑暗的体系,被贬得一文不值。

    同理,今天有人自豪的说:联合国报告书最薄的一本就是中国的。

    这是自豪自信。

    但一百年前,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必须废除汉字,只有使用英文才能救国。

    拳头即是真理这句话完全正确。

    秦淮回头看了一眼黑板,他要讲的东西都差不多了。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各位,文化自信不能丢,但也请睁开眼睛看世界,今天我们可以学习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

    爱默生曾经在论艺术一书中说过:尽管我们要到全世界寻找美,但你必须身上带着美,否则你就找不到美。

    所以不管未来你们将走到哪个国度,走到世界的哪一座山,你们身上带着的美其实就是中华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请务必将这份积淀……自信满满的保管好!”

    秦淮表情凝肃,一字一顿,铿锵有力。

    听得这话,学生们面有感动。

    “你们身上带着的美,其实就是中华家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积淀。”

    这句话真好啊。

    学生们一脸遐想,他们看到讲台上的秦淮身上粲然发光,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可却莫名耀眼的风采。

    

今天改不完了明天一起发。() 
“既然谈到了中华五千年的积淀,那我也顺带讲一点我对中国画的理解。以表现五千年积淀之美。”

    秦淮把上述的话题稍作延伸。

    一堂课,多多少少也讲一点理念。这样授课内容才够丰满。

    而一旦决定开始讲专业的艺术理念。秦淮的画风从满脸严肃变得眉飞色舞起来。

    叮,您的画风已经上线,请开始您的表演。

    讲台下的奇行种们心花怒放,秦淮小哥哥突然高帅啊!

    教室内一片低声惊呼,而秦淮只是手心朝下压了压:

    “安静,最主要的事听课,不是看我。请听我慢慢讲。宋人郭河阳曾论山水画,他说山水画最登峰造极的境界,便是可以观,可以游,和可以居。同理,人物画和花鸟画,便是可交谈,可一起共享天地自然。

    正如苏东坡所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万物生灵所共适。”

    秦淮讲到深处,情不自禁就甩出各种理论与典故,堪称口若悬河,同时,画风亦越来越惊艳。

    然而台下的学生却一脸懵逼。

    上理论课的正常画风就是这样。

    若没有切身体验,只会觉得空洞无物,无聊透顶。

    秦淮略一沉吟。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大英博物馆用3d技术呈现的明朝山水画秋林读书图呢?”

    秦淮突然想起一段曾经偶然遇到过的视频。

    可惜……

    他并未提前备课,不然可以让学生们感受一下什么叫中华家的山水画。

    如果能找到那视频,就能生动形象的解释郭河阳的山水画理论。

    ……

    “秦淮小哥哥,我看过那则视频,我还保存下来了呢。”

    听到秦淮的叹息,有一位女学生激动的从座位上站起来。

    “请到讲台前来,把它放到投影仪上。”

    秦淮连忙招手。

    几分钟后。

    大英博物馆用3d技术展示的秋林读书图缓缓铺开。

    一卷古典图轴,缓缓铺开。

    素雅的笔墨勾勒出一株枝繁叶茂的古树。

    百年生机,跃然纸上。

    镜头缓缓在林间穿梭,

    只见落入眼前的是一片秋林,秋林绕水而生,林中有几株红枫。

    一群野鸭从水面飞过,落叶萧萧而下。

    一位书生结庐在小桥流水边,樵夫在山间砍柴,老者于水边垂钓,一只肥硕鳜鱼被钓离水面。

    每一处景,都好像在动,每一个人,都好像在一幅画卷中悠闲的生活着。

    图轴中每一处都有神韵,树仿佛是真的树,人是真的在生活……

    台下的学生默默品鉴着,蓦然生出一种在山中傍水处结一茅庐,庐边侍蔬,松下抚琴,溪边啸月,静观山中四季变迁,品味天人合一的愿景。

    这种愿景正应了秦淮刚才所说的理念山水画最好的境界,便是可以观,可以游,和可以居。

    这就是中华家发展了两千年的艺术理念。

    不再局限于单独个体,不再局限基本几何结构,不再注重光影对比。

    而是把精气神融入自然之中,追逐更高层次的道,力求创作一片可以居住的独立空间。

    如同神明一般,用笔墨和才情造物。

    ……

    惊了。

    山水画最好的境界,是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

    单独看这句话可能平平无奇。

    可是配合视频一起观看,则有种惊为天人的感觉。

    原来中国画是这样的!

    秦淮平静环视一周。

    惊讶吗?

    还有更惊讶的呢。

    等我娓娓道来罢。

    秦淮酝酿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很好听,喉结滚动,配合着神态,这画风简直连男性都会晃神:

    “众所周知,中国画没有立体构图,没有透视,无法细分其角度,也不能从固定角度看……”

    秦淮指着投影仪上的秋林读书图。

    学生们纷纷点头,神情中略带无奈。

    正因为中国画没有系统透视法,故而一直饱受诟病。

    很多画家都拿这个来抨击中国画,说中国画的技法和理念太落后,只有用西方的理念革新才能拯救国画!

    虽然这种论调非常可气,但一直找不到理由反驳。

    我们确实是只用散点透视法的!

    秦淮小哥哥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反驳呢?

    如果真的能站稳脚跟,国画也不会饱受诟病了!

    想到这里,学生们带着浓浓的期盼,盯住秦淮。

    “中华艺术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在山水画中,画家想要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度,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山川河流中,把自己变成神。那么……神的视角是什么样的呢?”

    秦淮的话如一道惊雷炸开。

    原来如此神的视角就是俯视一切,随心所欲?

    秦淮小哥哥的这个解释略强啊!

    中华家文化的根源便是如此,神并非高高在上,人立下功绩就能成神。

    所以古人绘画时应该是把自己当神明,站在造物的高度,凭借才情和格局,创造一片能人观赏者生出在里面定居冲动的山水画。

    “在我看来,中国画其实像航拍,俯瞰是主体视角,平视、仰视是特写。

    中国画的技法和理念落后吗?事实上,在我看来,国画竟然尝试把一卷平面的图轴变成一段视频,变成一片独立的空间,这不是超前吗?”

    秦淮的话音落下,掌声哗然而起。

    他们已经入了秦核舟邪教。

    每一个理论的逻辑都是如此严密,解释得密不透风。

    现在不入教,更待何时?

    秦淮抬手压了压,示意同学们不必鼓掌。

    “我都说到这一步了,你们现在知道国画应该怎么欣赏吗?”

    额。

    额。

    “站在山神的角度,俯瞰。”

    一位男学生站起来,情绪有些激动。

    今天这堂课刷新了太多固有认知,是以这位男学生忍不住声音颤抖,心脏跳动得非常快。

    “回答的不错,但还有一个更贴切的词神游。”

    秦淮夸了一句,随即更精简的说出两个字。

    神游……

    神游……

    果然贴切且寓意深刻!

    中国国画,没有一幅是只用眼睛就能看懂的。

    必须神游,方能感知其奥妙。

    正如沈复在浮生六记中的记述: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故时有物外之趣。

    神游山水画,可知河山之瑰丽。

    神游人物画,可窥先辈之哲思。

    神游花鸟画,可晓生灵之灵趣。

    ……

    “不行,让我好好捋一捋……”

    “对我来说,秦淮小哥哥的观点有些颠覆了以往的认知……”

    这一百多年来,由于革新的影响,中国画以笔墨为核心的技法语言和审美意识,已经越来越边缘化,甚至有出现了断代。

    中国画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传神、写意、自然、节奏,韵律,骨法,轻重,阴阳,明晦……

    一直强调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理论被西方的的形体结构和阴影色彩所取代。

    这一百多年来,有太多中国画画家为了迎合西方主流审美,不惜毁掉民族的文脉。

    秦淮却是一股逆流。

    在此之前,无人提出神游的观点,但秦淮一提,他们顿时恍然大悟,曾经的困扰豁然开朗。

    甚至引发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共鸣,仿佛这两个字一直藏在血液中,从未消失殆尽……

    神游二字真是精髓!

    

第二百三十八节 神游() 
“既然谈到了中华五千年的积淀,那我也顺带讲一点我对中国画的理解。x23u更新最快以表现五千年积淀之美。”

    秦淮把上述的话题稍作延伸。

    一堂课,多多少少也讲一点理念。这样授课内容才够丰满。

    而一旦决定开始讲专业的艺术理念。秦淮的画风从满脸严肃变得眉飞色舞起来。

    叮,您的画风已经上线,请开始您的表演。

    讲台下的奇行种们心花怒放,秦淮小哥哥突然高帅啊!

    教室内一片低声惊呼,而秦淮只是手心朝下压了压:

    “安静,最主要的事听课,不是看我。请听我慢慢讲。宋人郭河阳曾论山水画,他说山水画最登峰造极的境界,便是可以观,可以游,和可以居。同理,人物画和花鸟画,便是可交谈,可一起共享天地自然。

    正如苏东坡所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万物生灵所共适。”

    秦淮讲到深处,情不自禁就甩出各种理论与典故,堪称口若悬河,同时,画风亦越来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