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名门女帝 >

第273部分

名门女帝-第273部分

小说: 名门女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苏和徐六,都是她的人,这亲事,自然是她张罗,“一会你出宫,顺便去告诉沈高,让他开始张罗吧,紫苏和徐六的亲事,由他亲自操办。”

    瞥了一眼外面的热闹,赵瑜幽幽补充一句,“不要办的太热闹了,毕竟眼下父皇被劫持,九死一生。”

    吉月会意,点头应了,“说起沈高,奴婢才想起一事,昨儿沈高还和奴婢说,也不知道宋嬷嬷整日琢磨些什么,她的病,明明都要好了,现在又恶化了。”

    赵瑜哼了一声,没说话。

    真病假病,一会等胡集回来,就知道了。

    正说话,外面一个宫婢来回禀,“公主殿下,王大人家的小姐求见。”

    王大人家的小姐?赵瑜愣了一瞬,才反应过来是王渊鹤的小孙女王幼仪,顿时嘴角漫上笑容,“让她进来吧。”

    依旧如那日相见,王幼仪还是一身红裙,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红裙让人看着格外舒心。

    行过礼,王幼仪大大方方呈上一份文函,“这是臣女写的,请公主过目。”

    吉月递了上来。

    赵瑜没有看内容,只翻了翻她的字,端正而不失霸气,虽是临摹名家,却也自成一体,这份功力,没有八九年的练习,是达不到的。

    “你的字倒是写的好。”

    “自会写字,祖父便每日要求三百大字。”王幼仪落落大方一笑,“寒冬屋里不燃火,酷暑屋里不加冰,祖父说,这样写字,才能写出心性。”

    王渊鹤果然是王渊鹤,教导一个小孙女儿都这么狠,可见族中那些男子。

    偏偏,这些年,王家就是不出人才。

    是不出人才呢,还是人才不出呢!

    “你写的,是什么?”赵瑜将王幼仪的文函转手递给吉月,选择听她自述。

    王幼仪看了一眼自己的的文函,大方道:“臣女写的是,为何当今朝廷尸位素餐者多,勤勉为工者少。”

    “哦?”赵瑜饶有兴趣看着王幼仪,不自觉的扬起笑容。

    写这个内容,倒是应了她眼下要处理的问题。

    就是不知道,这是她自己想的,还是王渊鹤素日感慨的,亦或者,是族中学里男子平日里议论的。

    

第五百一十八章 敲定() 
王幼仪将自己写的内容,侃侃而谈,声情并茂。

    她的主要观点就是,导致这样的结果,归咎于十二年前的那次大规模的买官卖官。

    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的人,只要出钱够高,就能得到相应的官位,哪怕是六部之首,尚书一职,也是能用银子买到的。

    当时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是因为内忧外患。

    边境战事不断,镇宁军威远军秦军全部奔赴战场,秦军的军需,一直是秦铭自负盈亏,他从不向朝廷伸手要银子军饷,当然,就算他要了,朝廷也不给,当然,他也不会向朝廷缴纳他每次战役的缴获品。

    但是镇宁军和威远军出征,都是需要朝廷鼎力支持的。

    那时候,正值国内瘟疫肆意,三年大旱,颗粒无收。

    朝廷积蓄,在先帝时期,就不充盈,听孙蔚尚和宋嬷嬷的意思,还是她母亲秦婠婠出了什么主意,才让朝廷的国库略微好看些,但是到底不足。

    等到了本朝,赶上那些天灾人祸,国库就被掏空了。

    后来之所以能很快补上,就是因为这样一场由上而下的集体买官卖官。

    虽然国家闹饥荒,可有钱人多得是。

    有钱人,更想变成有权人,这个政策一出,一时间朝中各个职位被一窝蜂涌抢。

    最激烈的时候,听说,就连一个县令,都需要五千两银子。

    朝廷明文规定了价码,不论地方官员如何贪,但是这明码标价的银子,必须交上去。

    大约用了一年的功夫,朝廷的国库,就又充盈起来,然而,这一年,也随最民不聊生的一年。

    凡是拿钱买官的人,当时出了多少钱,日后势必是要讨回来的,不仅要讨回来,而且要加倍的讨回来。

    吃苦受罪的,就是老百姓。

    好在皇上此举,也是无奈之举,等到国库充足了,立刻又开始整顿官场,重新开设科考,并且在科考的最后一轮,亲自把关。

    就是如此,那些中选的考生,十有八九也是花钱疏通了关系上来的,个别几个实在才高的,别人就是想要挤也挤不掉的,才保住了名额。

    然后在最后一轮,皇上亲自出题,将那些靠着疏通关系上来的,全部打回原籍,不予任何录用,只留下凭着真才实学上来的几个。

    然后,重点培养这几个,再靠着这几个人,发展另外一批人。

    每一年,就这样不断的洗朝廷臃肿而杂乱的官员,直到五六年后,才颇有成效。

    可到底,当年的祸根,还是没有被清除。

    王幼仪分析的,正是这些,她所言的,和赵瑜所想所知的,没有太多出入。

    虽然有些观点颇为幼稚,可她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见解,已经不易。

    “这些,都是你自己的观点?”赵瑜笑意盈盈问王幼仪。

    王幼仪点头,“是臣女自己的观点。”

    “难道不是族中男子素日的议论?”

    王幼仪摇头,“族中学里,是不许公开议论这些的。”

    “哦?”赵瑜有些好奇,“那他们公开议论什么?”

    王幼仪思忖一瞬,道:“王家族学,这些年,师傅教导,并非针对科考,而是教导了他们别的一些知识。”

    “别的?”

    王幼仪点头,“祖父让他们各自填选了志愿,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然后分门别类的选择学习。”

    赵瑜更糊涂了。

    她原以为王家不出人才,是王渊鹤顾忌什么,不让王家人出仕,可现在看来,似乎她想错了。

    “比如,族中有对水利感兴趣的,祖父就专门从江浙湖广一带聘请了师傅过来,教习他们水利知识,甚至师傅还专门带着他们去实地考察学习。”

    “再比如,族中有对行军打仗感兴趣的,祖父就聘请了师傅来教习他们如何排兵布阵,然后把人直接交给镇宁侯府安排。”

    镇宁侯府,无疑是三叔苏恪了。

    “总而言之,祖父没有要求大家必须学习科考,必须入仕途,而这些年,族中学里的子弟,似乎除了我意外,大家都对仕途没有什么兴趣,他们更喜欢修建桥梁,整治河道,行军打仗,矿石采冶这些,甚至有人喜欢经商,祖父也找了人带他们,唯独我,我就喜欢仕途,喜欢官场。”

    赵瑜深思之余,有些忍俊不禁。

    家里的男子都想往外跑,唯独一个小孙女儿,想要在险恶的官场打拼,而官场偏偏不容女子。

    “你该知道,自古官场并无什么女子。”

    王幼仪笑道:“虽然并无什么女子,但也并非绝对没有,远一点讲,武瞾皇帝就是女帝,近一点讲,公主殿下就是女尚义,所以,臣女入仕,也非破例。”

    “你祖父知道吗?”

    王幼仪点头,“知道,臣女今日来,就是祖父亲自送的臣女,祖父说了,公主若是不肯留臣女,祖父就不肯帮公主的忙!”

    赵瑜顿时大笑起来。

    王渊鹤这算是威胁?

    “这么看来,我是非得留你不可了!”

    王幼仪道:“其实公主留下奴婢,也不算公主吃亏,眼下公主在朝廷,并无什么真正属于公主的人,如果臣女做了尚义,臣女就是公主的人,而且,臣女背后有王家做支撑,臣女不是无依无靠,最起码,公主在朝中宣布决案而无人应和的时候,还有臣女。另外,臣女还能端茶倒水,磨墨铺纸。”

    “磨墨铺纸倒是不用你,不过,你说的,在朝中替我做个应和你今年才多大?”

    “臣女今年十四。”

    “十四,还未及笄,我就这样把你摆到朝中,只怕你还未站稳,就被口水淹没了。不仅淹没你,也淹没我。”

    眼见赵瑜不肯答应,王幼仪立刻就要开口。

    却被赵瑜拦下,“这样吧,你且跟在我身边吧,也不必端茶递水,且先见见场面历练历练,至于官职嘛,尚义肯定是不行的,不如且先做个管事,暂时打理宫中琐事。”

    类似于胡集,这个职位,赵瑜原本是要给紫苏的,只是一则紫苏还未回来,二则她还要成亲,总不能刚刚成亲就把人叫来做事,三则王幼仪虽然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可做事,到底还是要看心性的。

    如果连宫里这些宫人都无法操控摆平,官场上,她就更无法胜任了。

    更何况,心气太高,也不是好事。

    “你愿意吗?”

    。

    

第五百二十章 筹建() 
早在胡巍耘生母生辰宴之后大约十来日的时候,胡巍耘就向赵瑜求情,说郭启辉能力显著,如今朝廷六部,礼部和兵部又尚书一职空缺,不如把郭启辉留京任职,另外从云南本地官员再择总督一职代替。

    胡巍耘替郭启辉求情,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和郭启辉相谈甚欢。

    此次郭启辉从云南特意赶来参加胡巍耘母亲的生辰宴,可是给胡巍耘带来了相当丰厚的贺礼。

    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何况郭启辉给胡巍耘的,可不仅仅是钱财。

    郭启辉不过是新官上任,哪有什么财力物力。

    他没有,可赵瑜有,秦铭有,苏恪有。

    为了能让胡巍耘主动想要捆绑郭启辉这条大鱼,他们可是下了血本。

    反正不管胡巍耘收了什么,到时候一个江湖打劫,就连本带利的回来了。

    胡巍耘得了郭启辉的好处,又想要在云南这个地界安插进自己的人手,不知道秦铭就是赵瑜亲舅舅的胡巍耘甚至还想和秦铭搭上话,如此,他当然乐于把郭启辉留在京都。

    留下郭启辉,就相当于留下一部分云南人脉!

    原本,郭启辉作为地方总督,无召入京,是重罪,可胡巍耘找了各种理由在赵瑜面前给他开脱,而赵瑜,自然也“不情不愿”的卖了胡巍耘的帐。

    胡巍耘给郭启辉求的,是兵部尚书一职,赵瑜却并没有立刻就同意,只说同意郭启辉在京任职,至于何职,且先观察观察再说,职位定下之前,他先正常上朝。

    反倒是云南那边,赵瑜立刻将郭启辉之前推举的人定位新任云南总督,料理那边的事。

    早朝之上,御史一提发现有许多擅长水上作业的人在湖广一带水面活动,郭启辉便立刻接了话音。

    “启禀公主殿下,臣在年前上京的时候,也发现了湖广甚至云南一带水面上,出现了大批量的水上作业者,他们并不干扰普通民众,但是对水面上的船只,似乎很感兴趣,经常上前套话。”

    郭启辉所言的事,之前并未同胡巍耘提起过,胡巍耘蹙眉朝郭启辉看过去,“是郭大人进京的路上见到的吗?”

    郭启辉笑道:“是,之前也没当回事,现在听御史大人提起,便想起我也见过。”

    胡巍耘会心点点头。

    郭启辉说罢,转头看赵瑜:“规模似乎还不小,正如御史大人所言,有组织有纪律。”

    赵瑜若有所思一瞬,道:“他们只是对水上的船只感兴趣,却并不惊扰四下百姓,倒是有些意思,各位大人,怎么看?”

    赵瑜问出,便有一个官员道:“启禀公主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