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大兴朝驸马须知 >

第144部分

大兴朝驸马须知-第144部分

小说: 大兴朝驸马须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察觉到抵在身下的那处滚烫微微跳动了两下,勃勃生机,且极有侵略性,她终于后知后觉地明白了什么。

    *

    牵涉到卖官鬻爵一案中的几位大臣被抄了家,所抄家资尽数收归户部。怕百姓心有不满,当年的税便减了一成,百姓纷纷额手称庆。

    太子此举让不少老臣安分了,却也寒了心。吏部尚书身为三朝元老,与他们同朝为官几十年,老来晚节不保,散尽家财不说,一辈子博下的好名声也毁了,着实惹人唏嘘。

    这些年世家一直对太子重用寒门不满,虚与委蛇步步退避,如今被逼到如此地步,自然心中恨恨。

    文宣帝刚理了几日朝事,又觉得头疼,胸口也沉闷气滞,唯有清晨最凉爽的时候能舒服些。太医说他这病还没养好,不能费心神,劝他多休养。

    文宣帝细细琢磨两日,此时离承昭及冠还有大半年,也是时候放手让他去做了。便又称病不朝,仍是由太子代为监国。

    他的病情瞒得死死的,除了身边近侍,朝中无人知晓陛下的病情究竟如何,是以文武百官都在暗中揣摩:到底太子这监国一职会做多久?更有甚者,揣测陛下这病还会不会好?

    如今文宣帝连着十几日不朝,竟有几位老臣上书言太子于朝事上尚显稚嫩,奏请陛下允两位亲王入京主持大局。

    盛亲王与废太子同为先太后养大,裕亲王又是一向死性不改,如何能放他们入京?岂不是纵虎入山林?

    文宣帝自是怒极,严辞训斥了如此提议的几位老臣,怕出了大乱子,只能撑着病体处理朝事,请亲王入京的事遂压下不提。

    *

    承熹这日出了宫,她打小学习古琴,教她的女先生性情温和,两人成了忘年交。这日正是那女先生的五十华诞,承熹便出宫为她贺寿。

    这女先生性情淡泊,不爱权谋,这些年来只在民间教书。她家中都是规矩人,知道面前的人是公主,跪伏于地行了大礼。承熹推辞不过,只好受了。

    虽那女先生留了膳,承熹却不敢再留,她的家人碍着承熹的身份各个唯唯诺诺。把人家的寿辰弄成了这般严肃的模样,承熹过意不去,不好久留,与女先生贺过寿,敬过三巡酒水,留下贺礼后便告辞了。

    这一条街是秀水街,京城的富商新贵多居此处,街上遍是敞亮的店堂铺面,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大兴民风开放,路上好些年轻妇人都与夫君并肩而行,有几对不怕人说闲话的小两口还手挽着手,十分恩爱的模样。

    承熹侧头瞧了瞧江俨,也默默把手挽了上去。

    江俨身子一僵,同手同脚地走了几步,总算恢复常态,却仍是心生荡漾。方才公主在那女先生家中喝了几杯水酒,如今双颊微粉,她又容貌姣好,街上好些路过的百姓都若有若无地看上一眼。

    江俨不想她这模样被别人瞧见,看见前头的一家酒楼,便问:“公主可要尝尝这家的挂炉烤鸭?”

    承熹抬头一看,这家酒楼外头挂着一个红字招牌,上头“百味斋”三个大字十分显眼。承熹小时候吃多了药膳,身子养好了以后,比常人更看重口腹之欲,看到这“百味”两字便心中一动。

    跑堂的小二眼招子极亮,吆喝一声:“客官,您里边请!”连问都没问,径直把二人往顶楼雅间请,天字间已经被占了,便把两人迎到了地字号。

    江俨没扫一眼菜谱,嘴皮子不停,一连点了十几道菜。小二脑子不够使,连忙掏出纸笔来记,临走还得了江俨小半块银子,咧嘴笑说:“好嘞,客官您稍等!保准给您先上!”

    承熹瞧江俨似乎驾轻就熟的样子,便笑问:“你怎的这般熟悉?”

    江俨敛袖给她倒了一杯茶水润口,“我娘极喜欢这家的挂炉烤鸭,我月底回家的时候常常包上一桌酒席送到家里。她的口味又与公主差不多。”

    此时酒楼中人不多,菜上得挺快,最大的盘子里头那烤鸭片成薄片,整整齐齐码在精致的盘中,蘸着秘制酱汁入口,酥嫩鲜香,果然十分美味。

    这百味斋是个三层的小楼,顶层视角最好,可以远远望到圃田泽上的渔船。只是却也很小,天地玄黄四间雅间一分,顶层就没什么空当了。

    隔壁的天字号雅间大约是坐了许多人,他二人这里却安静,更显隔壁嘈杂,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声音乱成一片。

    承熹耳力不佳,也没有听人说话的习惯,便没有在意。却见江俨神情一滞,停了筷子,凝神去听隔壁间说话,承熹忙问:“怎么了?”

    江俨一向神情寡淡,若是没什么大事,不会神情这样凝重。

    江俨没答话,内力凝成一线侧耳去听隔壁的动静。承熹也努力去听,只能勉强听清几个字,只好耐着性子等。

    耳力极佳的江俨能轻易分辨出说话者的音色、年纪,甚至能从说话人的语气猜测出那人的表情。听了几句,略略把隔壁间的座位图在脑中勾勒了出来。

    主座的人面朝南,声线风流,约莫是哪家的富贵公子在酒楼请客会友。他语气难掩惊讶:“……还有这等事?”

    另一人大着舌头,估摸是喝了不少酒,可还留有半分理智,压低了声音说:“可不是?前日地龙翻身,襄城山崩地裂,死了好几十人呐!”

    “嗤,我老子就在钦天监做事,还有那什么地动仪的玩意,怎么没听说?前日才发生的事你小子怎么就知道了?这等大事可容不得你妖言惑众!”席间一人嘲讽,其余人只觉他在胡吹乱侃,只当笑话来听。

    醉酒的那人重重一拍桌子:“爱信不信!小爷看你们是兄弟,这么大的秘密也没藏着掖着,你们还不信!哼,那小爷就不说了!”说罢推开椅子就要走。

    他态度放肆,这般喧宾夺主,主座的公子不高兴了,语气淡淡道:“坐下!继续讲,我这人最爱听故事。”

    醉酒的那人看席上身份最高的公子冷了脸,只好悻悻坐下,接着讲道:“那地龙一翻身啊,那可是山崩地裂地动山摇血流成河啊。”他压低了声音:“可你们知道这襄城是谁的封地吗?”

    席上众人沉默不语,只有主座的公子淡声道:“是承熹公主的封地。”

    襄城距离京城不远,快马加鞭不足两日功夫就能赶到帝京,物产富饶,民风淳朴。因为承熹公主是圣上唯一的掌上明珠,所以特赐襄城为承熹公主的封地。

    那人拊掌大声道:“对呀!襄城那座公主府金碧辉煌,可这次地龙翻身竟然把那么大的府邸震塌了!没错!震塌了!”

    众人都是半信半疑,又听他说:“正是大晌午的时候,大太阳一照,有人瞧见公主府破了的砖墙底下有什么东西露出来了,金灿灿的闪瞎人眼。走近了一看,墙角下满满的全是金条啊!”

    他夹了一筷子菜,咂巴咂巴嘴等着席上众人反应过来,慢条斯理接着说:“好些百姓一拥而上把那块墙拆了,光是那一面墙

    作者有话要说:  他夹了一筷子菜,咂巴咂巴嘴等着席上众人反应过来,慢条斯理接着说:“好些百姓一拥而上把那块墙拆了,光是那一面墙里头就足足有数百根金条啊。原来那不是砖墙,而是金墙!”

    “正当此时,城里的卫兵全部出动,把所有抢到了金条的人都抓起来押进了大牢,说是什么‘聚众作乱’!审都没审直接押大牢里头了!你们说这是什么理儿啊?”

    众人又是沉默,这次却连举筷落杯的声音都没了。

    作者有话说:正文里,大皇子就讲到这里,再有就是番外了。

第131章 叵测() 
一室静寂中,只有醉酒的那人仍喋喋不休:“据说这襄城是咱大兴龙脉的始源之地,山脉多起伏逶迤,潜藏剥换,紫气升腾比京城还旺。圣上把承熹公主的封地封在那里,就是为了让这天家血脉去护持龙脉。”

    “皆言龙脉须缠护周密,护卫有情而不斜飞逆转。可公主一直在京城呆着,去年年底还被休回了娘家。襄城久无祥瑞之气守着,如今又紫色大损,这不就生了灾祸嘛!”

    说了这番话,那人总算清醒了两分,似乎察觉自己说得太多了,连忙扇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干笑道:“诸位兄弟当个故事听听就算了,我也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当不得真当不得真哈!”

    而这厢,承熹因江俨越来越凝重的表情而心神不宁,彻底没了吃饭的心思。

    好一会儿,江俨声音低沉地唤了一声“公主”。语气沉郁,和往常寡淡的声音大有不同。

    承熹心里一咯噔,听他缓缓道:“襄城怕是出事了。”

    他做了一个手势,雅间中不知从何处走出了两个黑衣侍卫,朝着公主拱了拱手,一个纵身飞出了后窗,另一个攀上房檐,去隔壁雅间的上方守着了。

    *

    钟粹宫里,承熹难得跟弟弟讨论国事。大兴国泰民安,自有无数饱学之士为朝廷建言献策。承熹身为女子,也没有参议朝政的大抱负,与承昭讨论国事这还是第一次。

    承昭也是今日晌午才得知襄城地龙翻身的消息,而晌午她和江俨在酒楼那时就已经听人这么说了。

    醉酒说了这番话的那人已经被拿住,也不知他是从何处听得的消息,此时正在审问中。席间十几个公子也被一一交待过此事定不可外传。

    桌上的茶水从热放到凉,也没宫人来换。承熹的手心汗涔涔的,晌午听了这话便匆匆回了宫,哪还有用膳的心思?江俨却留了个心,唤婢子呈来一盘精致点心,让她垫垫肚子。

    很快,又有黑衣侍卫脚不沾地匆匆行来,跪下朗声回道:“殿下,已连收到襄城六封加急信函,目前死一十三人,伤者过百,房屋损失数十。襄城周边的鄂城、应城、柳城,也先后来信说‘有微弱震感’。襄城地龙翻身并非虚言。”

    承昭缓缓吸了一口气,挥手叫他退下了。

    承熹心中也是一沉,从古至今,任何的天灾都是皇家的大忌讳。若是旱涝这般常见的还好些,这地龙翻身的事却是讲不清楚的。说轻点是天降灾害,警示治者,帝王指个大臣出来认罪,然后亲自祭祀向上天祈福也就是了。

    可即便承熹书读得多,明白这天灾与人无干,却也防不住百姓往皇室无德不仁这上头想。轻者会有皇帝亲下罪己诏,严重的甚至百姓暴/乱,惹来更严重的**。

    前朝末代哀帝在位后期,江南水患接连三年不断,多少流民无家可归,竟成了小股反贼,抢了府衙的粮仓。朝廷轻易压制,却激起了民愤,无数流民竟组成了起义军。

    那时候,一句“民无食用,国无贤能。修法禁言,国之将亡”甚至被当成了幼童学话时所唱儿歌之词。

    只短短四年时间,大兴开国帝王兵临皇城,逼得前朝哀帝退位自缢,改朝换代也不过短短四年时间。

    这一切,说到底不能全算作江南水患的原因,可那场持续三年的天灾却是最直接的原因。

    承昭垂着眼,盯着虚空出神。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他心中冷冷一笑。所谓的老天爷发怒,根本就是个笑话里有数百年前就留下来的西洋学者手札,上面写明了各种天灾的产生原因。

    可那一类书自前朝起就被列入禁/书,因为一旦让百姓知道了天灾不是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