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小户人家 >

第102部分

小户人家-第102部分

小说: 小户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氏自然是感动的,道谢了一番,又说很不必她操心,她会好生备下东西的。

    红珠跟着也谢了,这才和李氏一道离去。

    下午食铺那儿还是少人来,偶尔一二还是紧着拿几个包子就走的。若是往常铺子里这般冷清,钟氏怕是早就着急了,只今儿出了这几样事,她心里着慌,便连生意也顾不得了,只坐立不安地张望着。

    李氏红珠回来见了,先问了两句,钟氏又摇摇头。红珠想了想进去后厨张罗,李氏转了一回又被红珠赶着出来,看着无事便去和钟氏说说话。

    “嫂子怎地了?”李氏问,“可是哪里不适?”

    钟氏苦笑道:“我也不知怎地了,想着城里的病症,又想着南兴,心里就觉得慌。”

    李氏只好说:“南兴在山上好好的,嫂子快别多想了。”

    钟氏叹一口气,只道:“明早让你二哥送文涵上山去,也好去看他一眼。再把药材带上些,我们在城里,便是累了病了也有法子,没有办不成的事。他在山上却不知如何呢。”

    “正该如此。”李氏道。

    钟氏又道:“你想他落地这十多年,哪儿有离我的时候,他也是个没良心的,不说回来看我,就是信也不写,话也不让人带……晓得他是为了上进读书,可他独个在山上受累,熬得不知如何,叫我怎么放心。”

    说起儿女来,李氏这儿也多得话说,便劝她道:“嫂子的话我都晓得。文涵回来了,我也舍不得他。也就是红珠劝住了我罢了。”顿了顿又道:“有句话我不敢说,先前三宝病了,大嫂那儿忙不过来喊我和红珠回去帮把手,我是应了,可心里也悬乎着。我去便罢了,可红珠两头转,我就怕连累她也病了……偏这事实在也没法推。”

    “可不是么。”钟氏深深一叹,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若不是南兴有志气,愿意去博个前程出来,我也不想逼着他如何,跑到山上去苦读。我只这么个孩子,心里也是愿意他平安快活,一生顺遂的。说句大白话,如今你二哥有些手艺,又好歹置下了这小店,到底也不至于生计无着。只想着我与你二哥再忙活上几年,给他挣个房子讨个媳妇。待他成了家,往后的也不过是挣些生计零花罢了,这日子也就顺顺当当过下去了。”

    李氏道:“嫂子说的是。”

    钟氏开了这个头,只觉心里泛着各样苦涩欣喜,一时有些忍不住,抓了李氏的手又道:“他想读书,我这个做人亲娘的,总也不好拖着他不让去,只好拼了自个一番力气,起早贪黑地多挣些钱银,供他上进去。”说着又是一叹,“他是我儿子,我如何不懂他。我知他是念了几年书,又进了西山书院,心气比原先高了,恨不得立时就去攀那登天梯……你二哥总说他不妥,得好生敲打一番。可我就是拦着他。我跟李二说,他有这心,我就想着不论如何也万事如他的愿,好叫他离了这泥潭地。若连自家父母也不看重他,也敲打他,岂不是打碎了他的腰脊,硬要他一辈子也做个小商贾忙活摊子食铺……”

    李氏没成想还从钟氏这儿听得这番话,她自个是个见识少的,行事也喜踏实稳妥,多少觉得这话有些异样。

    钟氏瞧出了一二分,苦笑了笑,叹气道:“我晓得,你二哥不时也说我心高。”

    李氏也不晓得如何去说,又佩服钟氏为母之心,当下只是感慨地点头赞同,“不过是望子成龙,哪个不这样,嫂子是个有成算的。我如今却是想不了太远,红珠姐弟两个都念书识字,比我还有计较呢,我只想着他们平安便罢了。”

    钟氏沉默了一会儿,忽道:“我当初被他家嫌弃,后来跟他离乡背井来到这儿,心里实是憋住一口气。若就为了这般就说心高,我也认了。”

    李氏略有动容,伸手轻拍了拍她的手。

    这食铺就这么点大小,红珠在后厨也听得了一二句,倒奇怪钟氏怎么忽的说起这些来。只感慨钟氏看着精明能干,一遇上儿子的事,也慌了手脚。

    她正想不理会,程文涵却悄悄进了来凑到她旁边,还伸手掐了她手臂一下。

    红珠一惊,她转头去看,却瞧着程文涵对着她使了个眼色,一脸暗暗偷笑的样子。红珠不由也觉得好笑,怕程文涵弄出动静来叫钟氏听见尴尬,便瞪了弟弟一眼,拉住他往更里头去了。

    红珠低声问他:“使什么坏呢?”

    程文涵只是笑,摇着头不肯说。

    红珠不知道他弄什么鬼,“怎么,早上的事我还没收拾你呢,现在又来闹,胆子肥了啊。”

    程文涵受她威胁,瘪了瘪嘴,才道:“方才你和娘走后,二舅娘跟我聊了几句,又问起贺鸣衡的事了。”

    红珠闻言不解,“他有什么事?方才她不是还见着么,有什么不好问的,人都走了倒来问你。”

    程文涵认真盯着红珠看了会儿,一本正经地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胡说什么!”红珠被他吓得不清,伸手就狠狠打了他头一下。

    程文涵惊叫一声,好在红珠及时给他捂住了嘴。

    程文涵瞪着眼一脸控诉。

    红珠放开手,恶狠狠说:“你还敢委屈,也不想想你说得什么话?你才几岁,到了书院不学好,还给我弄这些!”

    程文涵低声解释说:“姐,这是诗经,也是书院里正经要读的书,我可没有不学好。”想了想还是壮着胆子说:“而且我现在也不小了。”

    红珠闻言不由一愣,忽而认真看了看她弟弟,一面感慨不知不觉,她弟弟也到了懵懂知晓这些的时候,一面又忍不住生气他装老成来打趣她。

    至于他读不读诗经这话红珠是不听的,板着脸又伸手打了他一下,叫他往后不可胡说。

    程文涵摸着头,叹气道:“真是没法子讲理了。”

    红珠忍不住笑了笑,想起来才又问他:“你方才忽然念诗是什么意思?”

    程文涵不想挨打,也不想多跟她纠缠诗的事,便飞快说:“二舅娘觉得那贺鸣衡近来跟我们也太好了些,说往常虽说两家是熟识,他人也好,可求他办事让他帮忙,也是跟旁人一般的,得备着钱银礼物认真去请。只我们搬去与他做了邻居之后,才亲近起来。”顿了顿又说:“她疑心他有什么念头,问我是打听我知不知道呢。”

    红珠很是疑惑,一想心里一跳,这事其实她心里也有些疑惑,只近来这事情一桩接一桩的,她哪有这时间去深想,有时她也忧心她的想法与这时候的人不一样,说不得就错了,便也只是糊涂着。听完程文涵的话,她当下只说:“她也晓得这是因为我们成了邻居,远亲不如近邻,两家相互帮衬着,也是寻常吧。”

    这话程文涵听了却是撇了撇嘴,道:“那他实在是个好人啊。”

    红珠跟弟弟说这些话心里总有些不得劲,只问他:“那二舅娘说了什么?”

    程文涵这时却摇摇头,理所当然地说:“我不过是个孩子,她哪会跟我说什么?只她问我许多话,我一边应她,一边就觉得有些不对,猜到了她的想法。”

    红珠一想也是,只怪程文涵太伶俐了些,钟氏想套他的话没成,倒还被他察觉了。红珠瞪了他一眼,“叫你精怪。”

    程文涵笑着做了个鬼脸。

    红珠估摸着这事钟氏还会去跟她娘说,心里七上八下的,警告了程文涵不准多事,她便又靠近了前边,隐住身形想要偷听一二。

    正好钟氏两人还在聊着儿女,钟氏正说:“如今南兴入了书院,我只想着他认真读几年书,旁的也不去想了。文涵到底比南兴还小了几岁,眼下也是读书,这就很够了,往后的事还远了些。只红珠这儿,你可得打算起来了。”

    这话说得李氏一愣,红珠的事?一想才明白过来,可不就是红珠的婚事么。李氏瞅了瞅钟氏神色,也不知该如何接这个话。

第124章() 
通安城南这边的姑娘家,大多都是及笄之后就论嫁成亲,最晚也拖不过十七八去。那讲究些的大户人家,更是从姑娘满了十岁起,长辈们就领着姑娘往亲友家中交际,一为显示吾家有女初长成,二也是暗中相看合适的人家。

    到了姑娘十二三岁长成了,品性都定了,有意的人家也私下里问询过,这就有媒人上门了。婚事一定,家里给姑娘备嫁妆,三书六礼一套下来,离姑娘及笄也差不离了。

    如今过了个年,红珠又除了丧,这年岁开始相看人家是正当时。这事不必钟氏来提,李氏也明白。

    早些年程桂棠还在,身上好歹有个秀才功名,又开着个私塾做着夫子,在城南这一片也算得上是个体面的读书人家。在通安这儿,秀才家的嫡女即便不能嫁到名门大户去,也多得是小有资财的人家来求。

    程桂棠自个出身商户,能凭着自个上进得了功名,他也不是那等看不起商贾的人。他也没到要拿闺女去攀高,依他看来,若是有那男子品性好,家中和睦、小有家财的,红珠嫁去了说不得比嫁到官宦人家还自在些。

    只有一样事情他心里有些计较,闺女自幼被他抱在手上,跟着他读书练字的,早学了不少诗书在肚里,便是称不得一声才女,也是聪颖出众得很。若回头找个了女婿目不识丁的,岂不是还委屈了。

    那能不能上进、有没有功名,他觉得这是求不来的,终究还有运道在呢。可这人认不认字、念没念过书就不同了。他家女婿最好是稍有些才学的,这样跟他翁婿相得,跟他闺女也能琴瑟和谐。

    这女婿人选的事程桂棠想得长远些,当年李氏生下红珠,有个几年都没能怀孕,程桂棠念着这么个独女,就连招婿入门的话他都提过,可见他是如何看重这闺女。

    如今程桂棠去了,李氏为了不辜负丈夫当年那片心,且她也是心疼闺女,对红珠的婚事只有更上心的。她对丈夫的话都记得牢,也想着给红珠找个读书人。

    实则这想法也对头,这时候除了真真是那家道中落的,别的小门小户若真有那能耐供自家子弟读书的人家,家中长辈自然也有些见识,家底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好歹不愁吃喝。

    有这一条,比起找媒人去论家中人口多少、资财多少,正主儿品貌性情又如何这些细微处更可靠些。

    其实早些年,李氏还真没想过李家,两家虽亲近,可程家是秀才家,李家不过是街上一小摊贩,连间铺子都没有。但程桂棠一去,李氏一个寡妇带着儿女,也没个正经进项的,只得依附朱家生活,红珠的婚事就艰难了。

    程家三人日子拮据,又多受李二舅一家的照顾,李氏心中不由感念,也因着两家亲近着,李氏也对李南兴多看重了几分。

    后来李二舅在李氏面前提起自家儿子的亲事,因着程家守孝,话也不好说得明白,不过他本就是个直白的,多次赞过红珠能干,又说若能得此佳妇,心愿足矣。

    李氏性子虽懦,但也不笨,听了这些话哪有不明白的。她考虑再三,觉得李家知根知底的,长辈好相处,李南兴看着也有出息,心里肯了,便也给了李二舅几句话,两方这便是有了些默契了。李氏心里还想着,待他们除了丧,透个话过去,让李家去找了媒人来认真提一提。若没个差错,红珠的婚事也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