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出闺阁记 >

第72部分

出闺阁记-第72部分

小说: 出闺阁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的是,侦探先生只会查案,并不具备点亮科技树的技能,而第一世的陈滢则是死在了才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高三,除了一些基础学科,她根本就没掌握到带领民众走上致富道路的本领。

    在将能想的都想了一遍后,陈滢只得颓然地靠坐在了车壁上,与李惜一起叹起气来。

    她知道大海是个巨大的宝藏,海里有许多可以裹腹的食物,若是能够取之,解决胶东半岛的灾荒不成问题,就在离登州港不远的日本、朝鲜等海域,便有着紫菜、海带等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且可以进行人工养殖的水产。

    但是,在化工业与轻工业都不发达的大楚朝,人工养殖海带与紫菜无异于发梦,陈滢不懂孢子繁育,也不懂氨肥制造,海水养殖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她更是一片空白。于是,她的所有认知便都成了空中楼阁,在大楚朝起不到一点作用。

    便在她的无限感慨中,马车从港口一路驶向蓬莱县,入城之后,便有打前站的管事迎来,将他们接到了早就定好的一处宅子。

    这宅子原是登州富商韩家的产业,只那韩家从十多年前就开始走背运,做什么赔什么,生意一落千丈,这所大宅子便挪出来供人赁居,但却不卖。

    “这地方空了好些时候了,儿子见此处颇为宽敞,又不算很招眼,便做主叫吕管事赁了下来。”李恭在马车外低声说道,却是在向着母亲倪氏并姑母李氏禀报情况。

    倪氏扶着管事妈妈的手下了车,甫一抬首,迎面便是千万竿修竹,正是一碧无际,萧萧簌簌、离离苍苍,说不尽地洒然。

    倪氏心下立时先喜了三分,忍不住点头赞道:“真真好个所在。”

    陈滢与李惜此时也皆下了车,举眸四顾,亦是暗自点头。

    眼前白墙黛瓦、月桥碧栏,园中更引了一脉活水,自那东头流泻而下,绕廊转柱,颇得意趣。

    然这也就罢了,哪家的院子差不多皆是如此,并不出奇。这院子最与众不同处,还是在于那园中植物,花木只做了点缀,唯植了满院绿竹,近观潇然、远瞧疏落,似是连那风都比旁处洒脱了几分。

    倪氏平生最爱的便是竹,如今见满园绿影森森,如何能不欢喜?只转首往四下里看了又看,喜得那眉眼都弯了,道:“这宅子委实极好,地方又安静,园子又布置得雅洁,难为我儿想得周到。”

    李恭温温一笑,款声道:“母亲欢喜便好。”

    他精心挑选了这处宅子,就是希望母亲能够住得舒心,如今见倪氏果然满意,他便也放下心来。

第130章 茶馆见闻() 
众人下车之后,便由李恭在前引路,将众人引进垂花门中,那后宅里亦是满院的竹子,更有清奇怪石垒就的一座大假山,十分别致。

    到得此处,便是女眷们的天下了,李珩带着男丁们去前头安置,倪氏与李氏推让了几句,仍旧还是由倪氏这个主母做主,分派了各人的院子,众仆役便忙着安放行李,直是一通忙碌,所幸李恭此前调派得当,院子各处皆洒扫得一尘不染,却是省了好些麻烦。

    待收拾妥当后,众人在房中喝茶叙话,李氏便向倪氏笑道:“我瞧着恭哥儿委实是好,这才多大的年岁,竟比着那些大人还要老成,咱们这一路走得这么顺,全都是恭哥儿安排妥当。”

    倪氏闻言自是欢喜,口中却谦道:“他本就大了些,该由他担着的事儿他便需担着。只他到底没怎么在外走动过,都是有老成的管事帮忙,这才没闹出笑话儿来。”又转口去夸陈浚:“我瞧着浚哥儿更好,哪里来的这般俊俏的后生,又是那国子监的学子,倒瞧得我眼热。”

    若论相貌,陈浚的确是一干年轻人里最为出挑的,又进了国子监就读,确实堪称出众,倪氏专拣了这两点来夸,可见不是泛泛而谈,是真心实意地替李氏欢喜。

    李氏笑着摆手道:“罢了罢了,再这么夸下去就真成那王婆了,还是不说也罢。”

    这话引得众人皆笑,于是便又叙起别的话来,气氛十分融洽。

    细论起来,这倪氏当年嫁进李家之后,李氏尚待字闺中,姑嫂二人颇处过一段时日,脾味倒也相投,如今这几日朝夕相处,彼此间却是越发亲近。

    且不说女眷们如何在后宅闲话,只说李珩,放下行李就把李恭带进了书房,父子两个关着门说了会儿话,李恭便回屋了,而李珩则换了身竹青道袍,带着吕管事,消消停停地便出了门儿。

    那蓬莱县虽不是什么大地方,因临着海,贸易倒是颇为发达,市面上亦繁荣。李珩主仆两个自巷中出来,走不上几步便进了坊市,却见有不少店铺售卖各种海货,更有茶楼酒肆、衣铺油坊等等,一眼望去,倒也有几分气象。

    李珩对这些却并不曾多在意,他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人的身上。

    店铺虽多,但进出的客人却少;行人虽多,但衣着整洁、面色红润者亦少;而更有意思的是,在各类店铺之中最是门可罗雀者,只有一种铺面儿——米铺。

    若说别的铺子还是时有客人光顾,则这米铺便可谓无人问津,李珩一路走过大半个坊市,只瞧见两个人进米铺问价。

    他将这一切暗自记在心头,最后终是挑了间茶馆儿坐了下来,要了一壶清茶、两碟佐茶的零食,就像是逛得累了找个地方歇脚一般。

    这举动看似寻常,只那茶馆却斜对着一家名叫“新昌米店”的铺子,李珩挑的座头正对着大门,那米铺中的情景直是一目了然。

    那茶馆里只零零散散地坐着几个客人,店伙也有些无精打采地,并没无人注意到李珩的动向。

    观察了一会儿,李珩便招手叫来伙计,打赏了几个大钱,那伙计笑嘻嘻地谢了,李珩便笑道:“我这是初来蓬莱,都说你们这里风物特异,你且说说都有些什么好去处,我到时候便去赏赏,也算不虚此行了。”

    他形止超然,又不会说当地土话,外乡人的身份是遮掩不了的,索性便直说了出来。

    那店伙听了这话,倒是不疑有他,便陪着笑将那蓬莱的风景名胜说了一番,李珩便细细听着,偶尔问上一两句,话题便渐渐扯到了本地的风土人情上,那店伙便道:“咱们这地儿海产忒多,先生若是买些来送给亲戚朋友,那也上好的。”

    李珩便摇摇头,面上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情,道:“我看倒也不必了,你们这市面儿上不太热闹,铺子里都没什么人,我瞧着怕也没什么好买的。”

    那店伙已然与他聊开了,说起话来便少了些顾忌,闻言便叹气道:“这还不是这几年灾荒闹的?赶前三、四年的时候,咱们蓬莱也是个热闹的地方儿,如今大家伙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余钱买这些东西?这铺面可不就冷清了么?”说着又是一阵唉声叹气。

    “这话又是怎么说的?”李珩露出了惊奇的表情,顺手便将那碟子里的煮花生抓了一把递过去,道:“怎么就连饭都吃不上了?如今这四海升平的,又没打仗,再不济一口饱饭也该吃得的。”

    那店伙左右望望,见并无人注意到他们,便悄悄接过花生,剥了几粒丢进口里,指着前头那新昌米店,压低了声音道:“先生且瞧瞧,那铺子里一个客人都没有,先生道为何?”

    见话已入港,李珩自然顺着他的话往下说,便摇头道“不知”,那店伙便道:“还不都是那些奸商坏了行市!这几年天时不好,那米价可是一直见涨,就没往下落过,如今更是比往年翻倍地贵,可恨这些奸商,不说卖米,反倒屯米,直把那米价弄得越来越高,寻常人哪里吃得起?”

    “哦?那城里的百姓吃什么?”李珩也将声音压低了问道。

    那店伙便“唉”了一声,声音越发压低了些,道:“吃不起也得硬着头皮吃啊,那家里有余钱的,便买上一斤糙米掺上五六斤的糜子,也能吃饱。那家里无钱的,就只好去那一等专卖陈米的铺子买陈米来吃,就这还不一定能买到呢,也不过捱日子罢了。”

    居然还有专卖陈米的铺子?这可是前所未闻之事。

    李珩心头一动,正待再往下问,蓦见那茶馆外头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立时止住了话头,向吕管事使了个眼色。

    吕管事会意,趁人不注意,悄悄地走了出去,李珩也不再多言,只赏了那店伙几文钱,那店伙千恩万谢地去了,他便仍旧坐着喝茶吃花生,一面观察那米店的情景。

第132章 园中偶遇() 
不一时,吕管事便回来了,低低禀了句“人来了”,李珩闻言,精神一振,起身便往外走,吕管事忙忙将茶钱汇了,也跟了出来。

    那新昌米铺里如今倒有客人,是几个穿绸衫的男子,神情倨傲,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管事,正在那里趾高气扬地指使着店铺的伙计抬米。

    李珩也只扫眼看过,便带着吕管事转出了坊市,又闲逛似地在那巷弄里穿插来去,仿似那游人一般。。。

    那吕管事对此处地形似是极为熟悉,约莫一炷香之后,两个人便重新回到了韩家大宅所在的幽巷中,吕管事低声禀道:“回老爷,没发现有人跟着。”

    李珩点点头,面色陡地肃然起来,问:“人请去宅子了?”

    “是,老爷。丁六说那人一直记着老爷的恩情,收到老爷的书信后应该是动意了,最近也常见他与同僚走动套话。只他如今也不过一介主簿,到手的消息有限,登州府的情形他是摸不着的,最多县里罢了。”吕管事低声回道。

    李珩“唔”了一声,抚了抚颌下短须,道:“先回去再说。”停了停,又道:“你告诉丁六,把那几处盯牢些。”

    吕管事领命,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李珩独自回府后,当即便叫了个小厮往内院传话,只道“有事要做,晚饭送到前头来”,便独自去了书房。

    倪氏收到消息,便张罗着叫厨下煮水烧汤,饭菜也以清淡适口为主,又拣了两样李珩平素爱吃的做来,那管事领命去了。

    这厢她才忙定,谁想李恭也叫了个丫鬟过来传话,说要在书房看书,亦需在前头用饭,倪氏听了,便又忙着安置儿子的饭食衣物等等。

    见她手上事繁,李氏便也不多打扰,带着陈滢辞了出来。

    跨出院门的时候,外头已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阴沉的天空下,唯丛丛碧竹迎风轻动,却是将这秋日的萧瑟也减去几分。

    李氏与陈滢住的这一间院子,门楣上写着“观雪”二字,字迹峭拔、筋骨遒劲,也不知当年是谁题下的。

    陈滢在院门口停步,将青布伞抬高了些,举头望去,却见漫天雨线如幕,洗出满院葱翠,雨点落在竹叶之上,“刷刷”轻响,越发有了一种安静。

    母女二人沿抄手游廊进了屋,才要换衣,忽听外头有人说话,李氏便打发罗妈妈去外头瞧瞧,罗妈妈忙挑帘去了,不多时复又回转,却是将倪氏身边的大丫鬟秋霏给引了进来。

    见来的是她,李氏便笑道:“你这腿子倒快,我前脚刚进屋,你后脚就到了,可是有事?”

    那秋霏是个爱笑的,一张圆脸看着就喜庆,此时亦是笑出了两个梨窝来,躬身道:“夫人叫婢子来说一声儿,厨下现熬了银耳红枣羹,姜汤也熬上了,请姑太太得了空儿叫人去领回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