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扬帆1980 >

第53部分

扬帆1980-第53部分

小说: 扬帆198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觉得你们骑着回家没啥问题,三十多公里路程,确实显得稍微远点,但你们都是一帮青壮年,这点体力还没有?需要注意的是你们普遍车技不高,下坡时一定要推着走,不能骑,以免出危险。另外,带一两把打气筒,毕竟骑行这么远,以备半路加气之需。”胡国林给他们出主意。

    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办法。

    车间已经实行三班制,胡国林帮助员工们调了一次轮休,吃完早饭,这五十来人就骑着自行车上路了,他们顺着公路,往老家方向骑行,望着清一色崭新的几十辆自行车,一路上显得蔚为壮观。

    十二点左右,在元坝村村头附近干农活的村民,抬头望见一队骑自行车的人,由远而近往村里这边来,有村民停下手头的活计张望,不一会儿,这些人就到了跟前,认识的相互打招呼,有人问:“你们这次回家怎么会得这么齐?”

    “哦,这不回家送自行车嘛。”

    “你们这帮人全都是往家里送自行车的?”

    “对呀,我们每人买了一辆。”

    “谁帮买的?”

    “建平帮买的。我们第一批五十辆,往后每个月都有一批。”

    “嗬!这周建平真了不起呀,一般人找关系能买到一二辆就不错了,看人家,一买就是几十辆,厉害!”有人啧啧称道。

    在物资短缺的年代,能找关系买到紧俏商品就是一种本事,一次买到这么多自行车,村民们认为那就是天大的本事!他们其实不明白,对周建平来说这算不了什么,这种事打几个电话,最多厚着脸皮求朋友就能办成。

    迄今为止,周建平的健生食品厂在元坝村招收了六百来名工人,这六百名工人代表着六百个家庭,以每家平均四口人计算,意味着六百个家庭,近三千人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而且这种收入比在农村种地要高得多!这一惠及全村三分之二家庭的举措,才是周建平对元坝村悄无声息的最大贡献,与此相比,帮村民买个自行车,这种小事简直不值一提。

    。。。。。。

    因为客户对一项检验指标提出异议,周建平请张工来厂商量对策,问题解决以后,在吃饭过程中,张工提到他们国营向阳食品公司现在越来越难,市场销售不畅,生产开工严重不足,有时发工资都不及时。

    送走张工,周建平回到办公室,他脑子里有点乱,近段时间不仅生产部门出了几次问题,销售方面也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货款回笼明显减慢了。的确,一个六七百人的企业,里里外外全靠他自己一个人,疏漏之处在所难免,随着三班制的实施,产量不断扩大,客户越来越多,周建平时常感到忙不过来,很多事情力不从心。

    又是一个周末,下午三点左右,周建平从电话簿中找出一个号码拨了出去,电话那端接起来,“你好,请问你是哪位?你找谁?”

    “我是华兴市健生食品厂的周建平,请问赵馨梅科长在吗?”

    “周厂长?你好,我就是赵馨梅,请问你有什么事?”

    “赵科长,我想问问,这个周末你回华兴市的老家吗?”

    “这个周末,我先看看,嗯,按计划正好这个周末回父母家。请问周厂长你有什么事?”赵馨梅道。

    “哦,如果你有时间,我想跟你请教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

    “请教不敢当,相互探讨吧,你从零开始,把企业做的那么好,我向你请教还差不多。”

    “好,那就相互探讨,你明天有空吗?”

    “我每个月回一次娘家,也就是看看父母,他们刚退休,其实身体都很好,用不着我为他们做什么,实际上每次回家都是他们侍候我。”

    “你真有福,我好羡慕你。那就明天上午见,大约几点?我打车去接你。”

    “不用你接,我知道你厂子的位置,到时候我坐公交车过去就是了。”

    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赵馨梅出现在健生食品厂老厂门口,看门人告诉她办公室已经不在这里了。

    按照看门人的指引,赵馨梅在新厂区找到周建平的办公室,她在门上敲了几下,周建平应声开门,“赵科长,你来啦?请进!”

    眼前的赵馨梅,完全一副职业女性的打扮,面部略施脂粉,白皙的肤色跟精致的五官交相映衬,加上大波浪披肩秀发,更显高贵典雅气质。她身穿一身藏青色西服套装,脚蹬黑色中跟皮鞋,给人以干练洒脱的印象。

    赵馨梅一边打量着四周环境,一边走向茶几旁边的沙发,周建平则忙着沏茶。

    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端到赵馨梅跟前,周建平也在她对面坐下。

    “上回我来,办公室好像还在老厂那边吧?”赵馨梅问。

    “那时新厂正在扩建施工,办公室的问题还没考虑呢。”

    “后来怎么想起搬迁办公室呢?”

    “扩产以后,业务量大增,来往人员增加了不少,有时候同时接待两拨来访者,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另外,业务量增加以后,管理机构和人员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办公室也不够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扩建办公室,因为老厂那边地盘不够大,就把办公室建在新厂区了。”周建平道。

    “这段时间变化很大呀!要不说你这办事效率很高呢。”

    周建平又领着赵馨梅去新老厂区四处看看,特别在新厂区,不仅看了厂区环境,还从二车间到四车间逐个观看。回到办公室后,周建平说:“现在四个车间实行三班连续运转,息人不息机器。”

    “不用说,目前市场一定很好,三班运转,产量提高不少吧?”

    “现在的产量是扩产初期的三倍。”

    “三班连续运转,员工也要相应增加,你从哪里招来这么多员工?”赵馨梅道。

    “员工当然也要成倍增加,每当需要人手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回老家的村子里招人,一来可以给父老乡亲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另外,农村人要求不高,相对比较好管理。”

    “但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于生产工艺掌握起来是不是比较费劲?”

    “有这方面情况,但并不像想象那么严重,顶多在培训时间上多花点精力。回老家招员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像我这样的私营企业,不在政府用工计划之内,想在城市招工也没有资格。”

    赵馨梅点头表示理解,“其实,一个企业发展的好与不好,不在乎你招收什么样的员工,关键要看企业的领路人是什么素质,如果企业领导没有作为,再好的员工也无济于事。”

    “这方面因素当然不可忽视,如果企业带路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走,或者故意走歪路,企业自然也走不到正路上。赵科长,自从咱们上回见面以后,我这里还发生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

    “周厂长总有出人意料之举,说说又发生了什么?”

    “上回你来时,正处在扩建施工阶段,当时我告诉你,这个新厂区的地盘是租赁的。扩产完成后,我想办法把这块土地买了下来。”

    “要不说你总是出人意料。把地皮买下来了?这可真是一件大事,周厂长,别的地方我不知道,起码在我们那个地方和华兴市,我还没听说谁敢买地。只是不知道周厂长为啥要这么做,租赁不也很好吗?现在企业处在上升时期,资金也许本来就不宽裕,买地得花你一大笔钱呐!”赵馨梅甚是吃惊。

    “我也是想的多了点,这块地皮以前归当地街道办事处,你知道行政机关的领导总在调来调去,我怕哪天跟我签协议的领导调走了,新来的领导又有新打算,那不就把我坑死了吗?所以我决定想法买下来,以绝后患。”

    “周厂长,有你这样的带路人,做你的下属也省心!”

第62章 筑巢引凤() 
周建平起身给赵馨梅的茶杯里加了些水,回到座位后,他说:“尽管背了不少贷款,企业现在总算有了点模样,不过,扩大了产销量,增加了企业员工,各种事情跟着也就来了,现在我明显感到企业管理没有跟上去,前段时间产品质量接连出了几次问题,销售方面,拖欠货款的趋势也有明显发展。”

    “你们六百多人的企业,现在三班连续满负荷运转,我估计产量比我们单位少不了多少,而我们可是三千多人的大企业呀!光机关各科室的管理人员就有三四百人。我们当然属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了,可你这么大的规模,才这么几个管理人员,即使效率再高,也有照顾不过来的时候,发生疏漏和失误,就很难避免了。”赵馨梅道。

    “是啊,我也明显感觉到了管理人员匮乏,管理环节薄弱。这个企业现在给我的印象就像一台电脑,通过扩产扩员,企业的硬件配置上去了,但作为企业软件的管理水平并没有随之提高,可以说还停留在两年前的水准,在软硬件不匹配的情况下,企业运行必然受到一些影响。”周建平道。

    “你这个比喻很有意思,足见你对问题已经有了清醒认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你只需加强这方面力量就可以了。”

    “所以,我要把新厂区的地皮买下来,还有新建办公场所,改善厂内生产生活条件,我把自己这一系列举措称之为筑巢引凤。”

    “筑巢引凤?你要干什么?”赵馨梅对这句话很感兴趣。

    “你想啊,企业发展需要人才,要想对人才产生吸引力,除了工资待遇,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健生食品厂本来就是一家体制外企业,如果没有胜人一筹的条件,就没有人瞧得起我们的企业。”

    “看来,周厂长做事情总是计划周密,深谋远虑。你觉得现在筑好巢了吗?你打算引来什么样的凤凰呢?”赵馨梅打趣道。

    “赵科长,今天请你来厂里,就想听听你的意见,刚才你也去车间和厂区看到了,对我们的环境有了初步印象,请你谈谈实际感受,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足的地方,我好改进。”周建平非常诚恳地说。

    “周厂长,每一家企业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非要让我谈感受,我认为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你可能想让我挑出不足之处,我只能说企业的硬件提升是没有止境的,要吸引人才,企业硬件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企业领导的用人之道。企业硬件再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用人环境和好的企业领导,即使靠硬件把人才暂时吸引过来,最终也不一定留得住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赵馨梅,毕业后并没有做财务管理,而是到了向阳食品公司的企管科,现在是纯粹的管理人员,她对企业管理的真谛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按你的说法,筑巢是不是不那么重要?”

    “不,给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像年轻人找对象相亲一样,你的外在条件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我的意思是,企业提升硬件条件应该量力而行,只要尽力即可,关键是让人才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展现自我的空间,即使生活条件稍微差一点,对方也能理解。”

    “我明白你的意思,对待人才,不外乎知人善任,给足空间,充分信任,做到了这几点,还需要什么?”

    “周厂长,真要做到这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