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扬帆1980 >

第14部分

扬帆1980-第14部分

小说: 扬帆198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就去合成岗位,你把他领到生产现场,让车间技术员给他讲讲操作过程,工艺条件,再跟当班班长交代清楚,好好带一带他。”没有马兴伟父子的面子,对于一个新招的临时工,刘经理不可能这么重视。

    华兴市轻工机械厂附属企业公司主要生产食品添加剂,现有三个产品,生产流程包括合成、浓缩、结晶、干燥和包装等五步,其中合成车间是核心,技术含量高,控制条件复杂,要求精准,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控制。以周建平的性格,他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

    跟着商主任来到合成车间,嗬!巨大的车间内整齐安装着二十多台主要生产设备,加上大大小小的辅助设备,整个车间的设备不下百台,周建平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场面,让他很有些开眼界的感觉。

    听完车间技术员关于生产流程的介绍,周建平觉得这里的生产过程并不复杂,以他高中学过的化学物理知识,完全可以应付自如。合成车间尚有一些技术含量,后面的浓缩结晶和干燥,完全是一种物理过程,按照条件操作,就能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因为岗位缺人,商主任领着周建平听完车间技术员的介绍后,又去各岗位转了一圈,然后迫不及待地问道:“小周,你愿意跟着熟悉几天,还是现在就进班组顶岗?”

    周建平看出了老商的心思,他应允道:“随便,现在进班组顶岗也可以。”

    解了车间缺人手的燃眉之急,老商当然高兴,“本想让你先熟悉一段工作流程,这样也好,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对生产工艺掌握的更快更好。”

    就在当时,周建平被编入了缺人的班组。

    周建平脑子里本来就喜欢琢磨事情,钻研问题,加上具有较多的文化科学知识,下班后在职工宿舍又有大把的时间,别人把这些时间用来打扑克下象棋,他却用来思考总结工作中的问题,不出一个星期,周建平就掌握了本岗位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要点,没有半年,他对整个合成车间各岗位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要点了然于心,公司组织的月度考核,自从周建平来到附属公司以后,无论实际操作还是理论考核,如果周建平的成绩第二,别人就不可能第一。

    一年以后,周建平已经成了附属公司生产一线的万金油,无论哪个车间的任何岗位缺人,他都可以顶岗。要不是那个临时工身份限制了他,说实话,公司刘经理早就对他提拔重用了。

    周建平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知道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但他从未表现出一丝一毫的自满,相反,在领导和同事们面前,周建平处处表现的很谦卑。

    过了一年,公司产品出现滞销,据说社会上又有别的企业生产同类产品,跟附属公司形成竞争。

    春节跟马兴伟相聚时,闲聊中,刘经理知道了周建平以前经过商,“如此说来,这个周建平还有些商业头脑?”

    “前几年政策还不像现在这么宽松,他就敢于只身闯广州,还敢在华兴市摆地摊,你说他要是没有商业头脑,敢跨出那一步吗?”马兴伟说。

    “嗨!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附属公司的产品出现滞销,现在销售科那帮人,我看他们是一筹莫展,根本拿不出什么好办法。”老刘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刘经理,你是不是有事儿?就咱俩这关系,你想说什么不妨直说。”

    “兴伟,我想把周建平从车间调出来,让他搞销售。”

    “你是附属公司经理,这事儿跟我没关系。”

    “周建平是你介绍给我的,我不得跟你通报一声嘛。”老刘故意在马兴伟面前买好。

    “呃,你觉得我这个老同学怎么样?”马兴伟问道。

    “没说的,在生产一线,全公司没有人比得上他。跟你说实话,要不是他那个临时工身份的限制,我早就提拔重用他了。”

    “可是刘经理,你要调他到机关搞销售,他的临时工身份就没有阻碍吗?”马兴伟担心道。

    “也有,但名义上我可以对外宣称,由周建平承包附属公司销售科,这在有关政策上是允许的。既然是承包,身份就不那么重要了。”

    “刘经理,你真有办法,这个变通太妙了!”

    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二天,老刘用内部电话把周建平从合成车间找到他的办公室。“刘经理,你找我?”周建平站在老刘的办公桌对面。

    “你先坐下,我跟你探讨点事。”老刘让周建平坐在茶几正面的长条椅上,他拉了把椅子,坐在周建平对面。

    探讨二字,让周建平捉摸不透,不知道领导要跟自己谈什么,“刘经理,请问你有什么事?”

    “建平,我听马兴伟说你以前经过商?”

    “我以前,是做过生意,可那都是几年前的事儿了,刘经理怎么突然问起以前的事?”周建平感到不安。

第16章 同场竞技(1)() 
“你别想多了,我没有别的意思。”看出了周建平的不安,老刘解释道。

    “那你这是。。。。。。?”周建平还是有点忐忑。

    “哦,你可能也听说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产品出现滞销,现在库存比较大,我想对销售科进行调整。”

    “刘经理对销售工作不满意,这事儿跟我。。。。。。?”周建平更加莫名其妙。

    “那我跟你明说吧,既然以前经过商,说明你有一定的商业头脑,我想听听你对销售工作有何见解。”

    “见解,这一时半会儿我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刘经理,我想知道,现在产品滞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据说社会上出现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跟咱们竞争。”

    “竞争?这个词在政治经济学课本中屡有提及,现实中真要面对了!竞争不必你死我活,但商场如战场,在跟对手开始较量之前,先要弄清对方的实力背景,所谓知己知彼。”

    “我同意你的说法。建平,如果我让你来负责销售工作,你有什么想法?”

    “刘经理,这个问题很突然,我没有思想准备,如果让我说实话,我在生产一线待得很好,工作得心应手,跟一线员工和领导们相处的非常融洽,我还想继续在一线工作。另外,销售科的人没有功劳有苦劳,你把他们晾在一边,他们能服气吗?”

    平心而论,周建平很想离开生产车间,说得再好,那也是个按部就班的地方,对于他这种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长期呆下去,如同把一只鹰关进笼子里。但周建平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这样的临时工身份,能在生产车间站稳脚跟,已经相当不易,再有其他奢望,那就是异想天开。

    要问周建平想不想去做销售?他内心的答案是肯定的,在生产一线干一辈子,除了车间上下那百八十号人,还能跟谁打交道?做销售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接触的人点多面广,而且接触那些人的层次,跟生产一线的职工根本不在一个平面。

    但是,周建平不能在老刘面前表现的急不可待,否则得领他多大的人情?另外,如果对老刘的话积极响应,要是传出去,外界还以为周建平早有什么想法。

    要打开销售局面,周建平手里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当然用不着三顾茅庐,但他觉得起码应该受到老刘的真诚邀请。

    “嗯,你倒是提醒了我。倒不是考虑销售科那些人的功劳苦劳,而是怎么把这件事办得更加顺理成章,合乎情理,让他们说不出啥来,对你将来开展工作也有好处。”老刘道。

    考虑良久,老刘说:“要不这样,先把你调来销售科,做一段时间的业务员,等你对销售业务熟悉以后,再做打算。”

    老刘这样做有一箭双雕的意义,一方面,产品滞销,调周建平来销售科,为的是加强销售力量,销售科的现有人员不会多想。另一方面,马兴伟说周建平有商业头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让周建平跟其他销售人员同场竞技,看他是不是有过人之处。如果确实表现出超过一般人的能力,让他承包销售科,顺理成章,销售科的其他人也会口服心服,如果能力一般,业绩平平,就把他当做个一般业务员对待,也好避免各方尴尬。

    “刘经理,我在生产车间已经很习惯了,如果还有更加合适的人选,把机会让给别人吧。”周建平知道老刘的目的,他不想成为卧底。

    “我主意已定,你就别推辞了,先调你来销售科当业务员。”

    三天后,附属公司人事科的一纸调令,将周建平调离合成车间,他拿着派遣通知单到销售科报到。

    为此,刘经理专门给销售科开了一次会,他强调了公司面临严峻的销售形势,希望所有销售人员高度重视,努力工作,并顺便提到调周建平到销售科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销售力量。

    个中原因外人不知,周建平心知肚明,老刘调他到销售科,就是想让他找出销售不力的原因。

    刚开始,销售科的领导加上原有的六七名业务员自成一个圈子,他们想把周建平排除在外,以周建平前些年在社会上的历练,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他没见过?

    周建平看在眼里,哼!就你们这点伎俩,我在社会上早就见识过了,你们不是想排除我吗?我主动往上贴,看你们能把我怎样?顶多笑话这小子脸皮厚,笑话算什么呀?背后议论又能把我怎么样?前些年在马路边上摆地摊,就没少被人笑话,在老家元坝村,多年前就有人在背后议论周建平这小子不务正业,我他妈照样活得好好的。

    成竹在胸,周建平倒要看看圈子里的人如何表演。

    下午三点多,有人提议为方科长接风,这位销售科方科长昨天刚从外省开完订货会回来,张罗这件事的人说话声音很小,集体办公室又比较大,周建平的桌椅离说话人较远,他只隐约听见几点在哪家餐馆集合,aa制之类的话,显然,这些人不想让他参与。

    下班后,五点半左右,估摸着那帮人已经在餐馆聚齐,周建平在商店买了两瓶白酒提着,来到那家餐馆,他从服务员那里得知附属公司来就餐那些人所在的房间,周建平在门口定了定神,他敲门而入,见桌上还空着,看来还没上菜。

    “你怎么来了?”问话的,正是下午张罗这件事那个姓闫的同事。

    “我来凑个热闹。”周建平把两瓶酒放在桌上。

    “用你凑什么热闹?这里不缺酒!”姓闫的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好像周建平耽误了他们的好事。

    周建平并不生气,“哥们,今晚聚会好像是为方科长接风,大家都是方科长手下的,既然你来得,为啥我就来不得?要是为了你,我肯定不会来!”

    “可是我们这里不欢迎你!”

    “我就不明白了,你看我不顺眼,请问我是耽误你发财,还是阻碍你升官了?如果都没有,你这么烦我很没有道理呀!”周建平这话,可不仅仅说给老闫一个人听。

    “别说这些没用的,我们不愿跟你参合。”老闫还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这些人不愿接受周建平,一方面因为他是刘经理亲自安排进来的,他们有一种抵触情绪,另外,周建平农村家庭的背景,也确实有点被他们轻视。

    “嗬!高人一等是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