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扬帆1980 >

第13部分

扬帆1980-第13部分

小说: 扬帆198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着李科长开具的安排通知书,在单身职工宿舍楼大门右侧的办公室,找到了宿舍管理员,马兴伟把通知书递到管理员手里,“我们来找床位。”

    “205号前几天刚退出一张床位,这个房间朝阳,你上205吧。”管理员是位六十多岁的退休职工,态度和善。

    “多谢大爷!”马兴伟从管理员手中接过房间钥匙,跟周建平上了二楼。

    进到205室,十几平方米的房间,从东往西摆放着三张单人床,一张空着,另两张床上铺有行李,马兴伟也是第一次见到单身宿舍楼的情况,“这就和咱们高中时的宿舍差不多,建平,将就住吧。”

    “兴伟,这可比高中的宿舍强多了,咱们那个宿舍跟这差不多大小,里面安了四张上下床,住了八个人呀!”周建平对宿舍情况比较满意。

    转了一圈出来,马兴伟告诉周建平,“我就回单位了,你要不要回家准备一下?”

    “我得回家准备一下,再跟家里人说一声,明天回来,后天上班,可以吗?”

    “附属公司刘经理不是说了嘛?哪天上班都可以,老刘这人不错,你随时可以去找他。回来后,宿舍安顿好了,上班后有什么事情也可以随时去找我。”

    下午四点多,周建平回到家里,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傍晚时分,见玉玲跟公公婆婆从地里收工会来,周建平主动打招呼,“你们回来啦?”

    “你啥时候回来的?”周建平的出现,让玉玲跟陈秀华也很吃惊,但周学成对儿子的行踪不感兴趣。

    “我到家一个多小时了,来,我帮你们做饭。”

    “嘿!太阳每天从东面出来,西面落下,难道今天是从西面出来,东面落下?”常玉玲奚落道。

    “玉玲什么意思?嘲笑我是不是?我不会做饭可以烧火嘛。”周建平倒很大方。

    一家人围在桌前吃晚饭的时候,陈秀华问:“建平,每次你外出,都至少要十多天才回家一次,这回怎么才三天就回来了?”

    “妈,这回我没远走,就在华兴市里。”

    “在华兴市里?你不外出进货吗?”

    “不进货了,以前那个生意我不做了。”

    “不做以前的生意,那你准备干什么?”

    “这次我回家就是要告诉你们这件事,刚才正要跟你们说,妈把话题岔开了。”周建平当众宣布,从后天开始,他就要去华兴市的单位上班了!

    “什么?你要去华兴市的单位上班?”周学成第一个怀疑儿子吹牛说大话。

    “难道你们不相信?我回家一是为了跟你们说一声,二是带些行李被褥和换洗衣服。”

    “你说的是真的?”玉玲用将信将疑的目光看着周建平。

    “这种事我跟你们能开玩笑吗?你们怎么啦?都不相信我。”周建平有点恼火。

    “建平,你是不是赶上招工的机会了?”陈秀华很认真地问。

    “返城知青还安排不过来呢,现在哪有招工的?即使招工,也是针对城市居民,像我这种农村户口,想都别想。”

    “那你怎么会去单位上班?”大家还是不解其中缘由。

    “以前没跟你们提起过,我在高中阶段有个非常要好的同班同学,叫马兴伟,我们两个脾气相投,很谈得来。三四年不见了,这次到华兴市,我去看望这位老同学,谈起这几年的经历,他也觉得我以前做的那些生意风险太大,不是长久之计。正好,他们单位新近成立了一家附属企业公司,需要一线员工,他就把我介绍过去了。”

    “这位同学真是个好人,他一说就成了?”常玉玲道。

    “哪有那么简单呐!换成其他人,即使想帮我,也有心无力。但是,马兴伟他父亲是他们那个大企业的厂长,一把手,他要办这事儿,就简单多了!只需他父亲的一个电话,附属企业公司的经理就同意我去上班了。”

    “建平,你这次出去真是遇到好人了!”陈秀华感叹道。

    “不仅让我去上班,马兴伟还利用他厂长公子的身份,帮我安排了职工宿舍。我亲自在场,要不是看他父亲的面子,这些事都办不了。”

    “以后可得好好感谢这位同学。建平,知不知道每月工资多少钱?”

    “这个,具体多少还不知道,据马兴伟说,估计工资四十来块钱。哦,对了,我还得告诉你们,我只是临时工,跟他们厂里那些正式职工不一样。”

    “管他什么临时工还是正式工,挣的工资不都是钱吗?呃,建平,有这么好的一个同学,你咋不早点去找他呢?”陈秀华的脑子产生了联想。

    “做事情讲究个水到渠成,首先,以前我从不知道马兴伟有个在大企业当厂长的父亲;另外,这次也是偶然提起,我并不是故意找他帮我办事;第三,最为关键的是,即使以前我知道马兴伟他父亲是厂长,我去找他也没有用,因为几年前的政策还没有放开,那时候任何企业都不允许聘用临时工。”周建平解释道。

    。。。。。。

    第二天早饭后,常玉玲帮周建平收拾行李,因为天气逐渐转暖,她认为一床被褥足够用了,倒是春夏的衣服应该多带几件。周建平朝玉玲坏坏地一笑,他说单位离家不算太远,夏天到来之前,他肯定会利用星期天节假日休班的机会,回家看望她,到时候再带夏天的衣物不迟。

    上午九点多,收拾完需要携带的用品,常玉玲把被褥绑在她从娘家带来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的后衣架上,细小用品装在一个帆布包里,挂在车把上,玉玲推着车,她要送周建平去乡里的长途汽车站站点乘车。

    这是周建平外出时第一次有人给他送行,也是他跟常玉玲的新婚之别,走在路上,周建平心里既有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喜悦,也有离别新婚妻子的恋恋不舍。

    玉玲推着自行车往前走着,周建平跟在她身后,他想跟玉玲说话,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往前走了十多分钟,周建平终于开口说话:“玉玲,我不在家,没人照顾你,我妈那人还行,我爸对我有陈见,可能迁怒于你,他说话不好听,你别跟他一般见识。”

    “嗬嗬,周建平啥时候知道关心媳妇了?真让我感动啊!放心吧,我跟你父母不会产生矛盾,在家里我二话不说,只顾干活,你家现在的农活我干的最多,我不相信他们还能说出啥来。”

    “让你受累了,玉玲,你也该抽时间回娘家看看你妈,从你出嫁以后,老人家现在独自一人扛起整个家庭,非常辛苦。”

    “这我知道。你在外面也要照顾好自己,记得勤往家里写信。”

第15章 最早的打工仔() 
东山乡交通不便,仅有一条市级公路从乡里通过,这是全乡人外出的唯一通道,每天只有四五趟华兴市跟邻市互发的长途汽车经过,在这里乘车外出,等车一两个小时是常事。

    所谓乘车站点,既无站牌,又无遮风挡雨之物,更没有候车座椅,要不是有人已经在此等候,第一次来此乘车的人根本找不到站点在何处。

    周建平多次乘车外出,他知道站点就在马路边的一颗大杨树下,根据他的经验,等车的人越多,说明前一趟车已经过去很久了,等待的时间将越短。如果没有人候车,或等车的人很少,表明前面那趟车刚过去不久,等待的时间就越长。

    到了站点,发现只有两三个人,周建平告诉玉玲,起码得等一个多小时才能来车。玉玲把车支住,周建平动手想把车上的行李拿下来,“你干什么?”玉玲问。

    “这车还不知道啥时候来,你回去吧。”

    “怎么,多陪你一会儿都不行?你就这么急着赶我回家干活?”玉玲白了他一眼,像是跟他闹着玩。

    “不不不,玉玲,我不是这个意思。”周建平急忙解释。

    “那就先别动,等车来了再往下拿也来得及。”玉玲道。

    婚前,周建平跟玉玲相处的时间并不短,但真正待在一起的时间却不多,要说他俩有多深的感情,那倒未必,谈恋爱,没有谈的机会,哪来的恋爱?

    他们两个最终能走到一起,完全是他们的性格决定的,在婚姻问题上,周建平和常玉玲都很现实,女的心中没有白马王子,男的也不奢望校花美女,他们自己是平凡的农家子女,对另一半也没有过多奢求。

    抱着这样的心态走到一起,他们各自对对方反而没有更多的束缚。

    社会上也有一种先结婚后恋爱的现象,不过在这种聚少离多的状态下,周建平跟常玉玲之间,谁知道能不能建立起真正的恋爱关系?

    百无聊赖地等了一个多小时,周建平终于看见自东往西有车驶来,“车来了。”说着,他动手往下卸行李。

    常玉玲将挂在车把上的帆布包取了下来,等周建平扛着行李上了车,她才把包递给他。玉玲在路边等着,直到车驶出老远,她才骑上车往家走。

    下午三点左右,周建平扛着行李提着包,辗转到了单身职工宿舍的205室。高中时他住过集体宿舍,知道如何跟室友相处,把床铺好后,他又打扫了一遍室内卫生,甚至把室外的走廊都用拖把拖了一遍,为的是给已经住在这里的人一个好印象,说明新来的室友很讲卫生。

    第二天早上,周建平随便糊弄了一口早饭,跟正常上班的职工一齐入厂,他有幸成了北方最早的一批打工仔。

    七点二十之前,周建平来到附属公司刘经理的办公室门外等候。

    接近七点半,周建平老远看见刘经理走过来,他迎了上去,“刘经理你好!”

    “你……好!你是马兴伟的同学,周”贵人多忘事,老刘一时想不起周建平的名字。

    “刘经理,我叫周建平。”

    “对,周建平,你看我这记性!进屋说话吧。”

    进到办公室,老刘放下手中的公文包,“你想今天上班?”

    “兴伟前天跟你是这么定的,让我今天来找你。”

    “对,这事儿我记得。你的住处安排好了吗?”

    “多谢刘经理关心,兴伟已经找人帮我安顿好了。”

    “对,后勤方面的事,兴伟出面最好办。前天跟你讲了,先安排你去生产一线熟悉一段时间,以后再做打算。”

    “刘经理,我老家是农村的,什么环境我都能适应。”

    “那就好,不过生产一线也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艰苦。”老刘顺手抓起桌上的内部电话,“老商,你来我办公室一趟。”

    几分钟后,一个接近五十岁的中年人来到经理办公室,“刘经理,你找我?”

    “这位就是我跟你说的周建平,马厂长打过招呼的,把他安排在你们车间,你看哪个岗位比较合适?建平,他就是合成车间的商主任。”老刘介绍道。

    周建平主动上前握手,“商主任,你好!”

    “哦,欢迎来我们车间。刘经理说你跟马兴伟是同学,看来你也是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应该很强。刘经理,先让他去合成岗位吧,那里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而且现在也缺人。”商主任道。

    “好,就去合成岗位,你把他领到生产现场,让车间技术员给他讲讲操作过程,工艺条件,再跟当班班长交代清楚,好好带一带他。”没有马兴伟父子的面子,对于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