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扬帆1980 >

第129部分

扬帆1980-第129部分

小说: 扬帆198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什么事?”

    “老家的事。昨天回了一趟家,村里这几年建了蔬菜基地,经济条件改善了,对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

    “好事呀!他们有什么要求?”

    “看见有些地方都通了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他们也想要。”

    “我记得前几年不是给你老家的村里接了一根电话专线吗?”

    “那是村委会的,现在很多村民想在自己家里安装程控电话,还有闭路电视。”

    “据我所知,程控电话的放号现在基本放开了,关键是专门往村里拉外线,这钱谁出?闭路电视嘛,暂缓一步再说。”马兴伟道。

    “立杆子拉外线,村委会答应出钱,我觉得闭路电视好像比程控电话还要紧迫,因为没有信号或信号太差,据说村里好多人家买了电视都没法收看,电视这玩意,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喜欢,有电视没法看,村民们更着急。”

    “我给在电信局上班的同学打个电话,向他咨询咨询。”马兴伟拿起电话就要拨号。

    “你稍等,别在电话里咨询了,干脆让他过来,中午在一起吃饭,上次他帮了忙,我还没请他呢。”周建平道。

    马兴伟举着电话没有拨号,“你跟继明也有好久没见面了吧?要不要把他也叫来?”

    “当然,这已经形成了惯例,只要聚会,必是咱们三个同时出席。”周建平道。

    “那我先告诉他。”马兴伟打通了徐继明办公室的电话,但铃声响到最后也没人接,“他有大哥大了,看能不能打通。”马兴伟又从记事本中翻出一个号码,拨了出去,“嗯,通了!”

    “你没在单位吗?”马兴伟问。

    “我到外地出差了,有事吗?”

    “建平来我这里,他想找你我聚聚。”

    “你们聚吧,我在外地,下次再参加。”

    周建平已经听清楚了,他告诉马兴伟,“继明出差了,咱们还得聚,跟你电信局那位兄弟联系。”

    马兴伟拨通了电信局小闻的电话,“你找哪位?”

    “请问小闻在吗?”

    “小闻?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姓闻的,你是找闻科长吧?请稍等。”

    “闻科长?哦,就是找他。”马兴伟没想到这位小学同学也当上科长了。

    一分钟后,电话那端传来熟悉的声音,“谁找我?”

    “当科长了,也不通告一声,好让朋友们给你祝贺祝贺。”

    “你。。。你谁啊?声音听着耳熟。”

    “马兴伟。”

    “哎哟!兴伟呀,失敬失敬!你别多心,我没听出来。”

    “多什么心呀!一帮大男人,至于那么小心眼吗?怎么样,今天中午有没有时间?”

    “你有事?”

    “我的一个好哥们,就是那年你帮他接专线电话的那位老板,人家想请你吃饭,还想跟你咨询几件事。”

    “我们中午本来不让喝酒,但是。。。,好吧,我请个假。”

    “中午十二点,在鸿盛酒店迎宾大厅见面,谁先到谁等着,不见不散。”马兴伟知道周建平请客,一般都安排在鸿盛酒店。

    结果周建平跟马兴伟先到,不一会儿,小闻急匆匆走进迎宾大厅,马兴伟给双方作了介绍,相互寒暄一番,“你现在当科长了,我是称呼你闻科长呢?还是像以前那样继续称兄道弟?先把称谓搞清楚,好说话。”马兴伟打趣道。

    “称什么科长呀?还跟以前一样,称兄弟,显得关系密切。”小闻道。

    周建平说:“兴伟,我跟闻科长初次见面,咱们进包间说话。”

    在预定的包间坐下,各自点了自己喜欢的菜品,周建平把酒水安排妥当,马兴伟道:“周总老家是西山乡的,上次那根电话专线,就是为他老家那个村的村委会接的,周总在老家兴建了大型蔬菜生产基地。”

    小闻再次起身跟周建平握手,“听兴伟说,周总是大老板,佩服!”

    “什么大老板呀,我们就是一个体企业。”

    “周总的老家如今条件好了,村里人都想安装程控电话,你能不能给想想办法?”马兴伟开门见山。

    “装程控电话?现在号码资源没问题,关键是外线,到西山乡的外线是有了,从西山乡到你们村里,这段外线怎么解决?”

    “就说从西山乡政府到元坝村村委会吧,那段距离在五点五公里左右,请闻科长给估算一下,包括立杆子和拉外线,大致需要多少钱?当地村委会决定出这笔钱。”周建平道。

    “只要有人拿钱拉外线,事情就好办了。”小闻以前就是负责外线的大班班长,他对外线非常熟悉,只用了几分钟就估算出了需要的资金。

    “兄弟,你在广播局有熟人吗?”马兴伟问。

    “找广播局干什么?”

    “不是说了嘛,村民们有了电视机,因为信号不好或没有信号,根本收看不了,周总他老家的村民还想把闭路电视信号引进村里。”

    “这个,你这大律师,还不认识广播局的人?”

    “我就给他们代理了一桩案子,那纯粹是一笔生意,从那以后就没跟他们打过交道,我上哪儿认识广播局的人?你别卖关子了,你们管电话的,手握电信资源,没有单位不买你们的账,你快给想想办法,帮个忙。”马兴伟敦促道。

    “我在广播局还真认识一个人,他好像是管什么对外联系的,要不是时间有点晚,现在就可以把他叫过来。”小闻道。

    “这才十二点半,一点也不晚,再说咱们点的菜都还没上来,你上总台给他打电话,让他过来吃饭。”马兴伟巴不得一次把这两件事都办好。

    广播局离鸿盛酒店不远,小闻打过电话后,不到十分钟,邀请的人就到了。“兄弟你给介绍一下,这位领导怎么称呼?”马兴伟提醒道。

    小闻向广播局的客人介绍了马兴伟和周建平,并告诉二人,这位客人是广播局的史科长。

    “我们正在等着你,史科长,请你点菜。”周建平递过菜单。

    “其实我在单位食堂已经吃过饭了,菜我就不点了,陪你们坐一会儿吧。”

    “那不行!既来之则安之,史科长,你也要点自己喜欢的菜品,要不一会儿没法喝酒。”马兴伟热情地招呼道。

    盛情难却,史科长只得翻开菜单点菜。

    等待上菜的功夫,小闻说:“史科长,这位周总是马律师的好哥们,也是我的好朋友,他老家在西山乡下面的一个村子,现在想往村里引闭路电视信号线,你觉得好办吗?”

    “其实作为电视台,他们巴不得越来越多的人收看他们的闭路电视节目才好呢,问题是往偏远农村引线,需要资金呀!电视台属于半事业单位,他们的资金是用来发工资和维持日常运转的,倒是有一部分广告费,那也不可能拿出来为偏远农村架设闭路信号线。这件事办起来并不难,关键是架设线路需要的资金谁来出?”史科长道。

    又是资金!要是没有钱,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周建平道:“架设信号线需要的资金,可以由当地村委会出。”

    “史科长,请问你能不能估算一下,从离西山乡最近的城区引线过去,需要多少资金?”

    “这个问题我不太懂,但我知道架设一公里信号线需要多少钱。”

    知道了这个数据,周建平自己就会估算需要的资金了。

    酒局结束后,周建平告诉小闻和史科长,他回去让村里准备资金,一旦资金到位,可以马上动工立杆拉线。

    为了老家的村民早日收看闭路电视,用上程控电话,做好预算后,周建平又专程回了一趟老家,见到元坝村村委会的领导们,他把架设程控电话外线和闭路电视信号线的预算向他们做了通报,大家一听都傻眼了。

第150章 不忘初衷(大结局)() 
几名村委成员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村主任周建良表情有些夸张地张着大嘴,“需要这么多钱呀!”

    “怎么,嫌花钱太多?这可是拉外线,既要买材料,还要用人工,哪一样不得花钱!就这些预算,还是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很多小配件人家都没算钱。”周建平道。

    “建良不是嫌花钱多,而是”许支书欲言又止。

    “那是为什么?”周建平顿觉奇怪。

    “我们对这些一窍不通,认为花不了几个钱,原以为村委会这点钱够了,听你报出的预算,村委会这点钱差的太远了!”许支书道。

    “差多少?”

    “我看得差百分之七八十。”周建良低下头,显得非常沮丧。

    “差这么多呀!那可怎么办?”见此情形,周建平也是一脸的失望。

    “是啊,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上哪儿找这么多钱呀!要不这事别做了,这么多年不通电话没有电视,不也照样过来了吗?”有村委成员建议道。

    “以前那些年,因为大家都没有,日子就这么过来了,现在别的地方已经有了,村民们就得比较,而且好多人已经把电视机买到家里,就是不能收看节目。另外,风已经吹出去了,全村人都知道村里要通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就这么撂下,村民背后会怎么议论?”周建良道。

    “建良主任的担心很有道理,消息已经传开了,如果不声不响地撂下,跟村民没法交代,要是硬着头皮往下进行,资金缺口怎么解决呢?”村支书一皱眉头,“要不,咱们也来个募集?”

    “向谁募捐?”

    “当然是向全体村民,为他们做事,村委会钱不够,不向他们募捐还能找谁募捐?”周建良道。

    “嗯,这倒是个办法,你是向每户摊派,还是采取自愿?”有村委成员问。

    “是啊,采取那种方式更好呢?”周建良也没了主意。

    “我的体会是摊派容易让人反感,有些人可能因为反感而故意不捐;自愿的话,就跟村民的觉悟有关系了,不知道最终能募集多少钱。”周建平道。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不过我比较赞成采用自愿的方式,摊派让人反感,传出去也不好听。另外,现在村里不是家家都有电视,也不是每家都想安装程控电话,要是进行摊派,那些还没有电视不想装电话的家庭必然有意见,他们肯定不愿出钱;如果这些家庭将来买了电视,既想收看闭路电视,又想安装程控电话,对现在出钱这些家庭就不公平。”许支书道。

    周建平也认为自愿的方式不错,“如果从明天开始动员,大概几天能知道募集结果。”

    “几天,哎哟,怎么也得一个星期吧?”周建良看着支书老许。

    “嗯,一星期差不多。”

    “好,那我就先回去了,一个星期后,是我给你们打电话?还是你们给我去电话?”周建平道。

    “一旦有了结果,我们马上给你去电话。”

    第五天下午,周建平接到元坝村周建良打来的电话,“这么快就有结果了?”周建平问。

    “结果是有了,但是离你的预算还差得远呢。”从周建良说话的声音就能听出他很失望。

    “集了多少?”

    “把村委会和募集的资金加在一起,也才达到你预算所需资金的百分之四十。”

    “哦,资金缺口还不小哩!二哥,你先把电话挂断,情况我知道了,让我考虑一下,再跟你们联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