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无双夜二之统一 >

第60部分

无双夜二之统一-第60部分

小说: 无双夜二之统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往下引申,那就是什么样的才是无损害的和有损害的。不过,问题引申到这一步,基本上已经算是非常清晰明了了,因而最后这一步就需要留给世人自己去寻找答案了。如果你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话,那么你便可以称之为「得道高人」了。 

第八十三章 分裂(一)() 
“说完了「道」,咱们现在来说一说「德」;所谓「德」,对于它的含义我先不说,我想问一下,你二人知不知道人与禽兽的区别在哪里?”我问。

    这时,刘协不禁说:“这个我知道,人有礼义廉耻,而禽兽没有。”

    我摇了摇头说:“不,禽兽同样也有礼义廉耻,只不过人并不知道而已。”

    “啊?此话怎讲?”刘协很是不解地问。此时,一旁的何太后也有些不解了。

    我便说:“我可以用「狼」这种动物来举个例子;在我的家乡曾有人对狼做过调查,在狼的每一个族群里都会有一个首领,族里所有的族民都会自行服从首领的命令,此可谓之为「礼」;而当族里的族民受到外来捕食者的侵害时,所有的族民都会一起上前与捕食者殊死搏斗,此可谓之为「义」;当族群一起外出捕到了猎物时,首领便会将猎物分给所有族民一起吃,以保证族群可以正常的发展壮大,此可谓之为「廉」;而每当有下属侵犯了首领的权威时,首领教训了牠以后,牠便不会再轻易违犯,此可谓之为「耻」;因而,禽兽跟人一样也是有着礼义廉耻的。”

    “哦,原来如此。”二人不禁都释然地点了点头,旋即刘协又问:“那人与禽兽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道:“人与禽兽最根本上的区别,就是人有「道德」,而禽兽没有;倘若有一天禽兽也有了「道德」,那么禽兽也将不再是「禽兽」了;反之,人若是失了道德,那么很可能连禽兽都不如。”

    何太后不禁点了点头说:“如此说来,确有道理;正所谓虎毒不食子,然而有些人却——唉!”

    她说着不禁叹了口气,看起来很是忧伤的样子。蓦然间,我不禁在想,也许在别人的眼里她是yin狠强悍的何太后,但我却看得出她还有着另外多愁善感的一面。可能这个世上再坏的人也有好的一面,只是多数人往往不善于去发现而已。相信,不是谁想去做一个坏人的,只因现实中往往会让人有很多的无奈,而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但如果想要破除现实强加给自己的束缚,那么就必须要逆转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思想。

    我微微笑了下,旋即又说:“其实,在禽兽的世界里,往往只有生存与利益,并没有丝毫道德可言;而人却不同,通常有德之人即便是你对他不好,他也一样会以德报怨;所以,我将「德」理解为「心态」,即「人在面对外在事物变化时内心的态度」。”

    “在我家乡有一句俗话,叫做「心态是第一」,而里也有一句话,叫作「先莫先于修德」;这说明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意识到了「心态」的重要性,因而才会有「修身先修心」的观点;那么修心修的是什么?修的正是一个「德」字。”

    刘协不禁释然道:“噢,难怪孔圣人要倡导为人应要先有「德」,而后方可称之为人。”

    我点点头说:“没错;说起来,孔子领悟的道理还是比较正确的,只是他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更精确通俗地表达出来,以至于在一些人看来那只是一些肤浅的道理而已。”

    “哦。”刘协点了点头,又问:“那又当如何「修德」呢?”

    我回道:“想要修德,首先还得弄清「德」有哪些性质?德,主要分两种情况——美德与伪德;所谓「美德」,即「不带有任何目的的行善」,所谓「伪德」,则指「夹杂着个人私心的善行」;做为一个求知上进的人,应当要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是非观」来分辩,什么样的行为是美德,什么样的行为又是伪德,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对与错之间迷茫。”

    何太后不禁点头说:“嗯,听你这样一说,哀家顿觉豁然开朗。”

    刘协不禁也道:“是啊,自古以来,还不曾有一人能将世间大道说的这般通透,仿佛只要是人便可以理解一般。”

    我笑笑说:“道理本来就是要让人越听越明白才好。”

    二人点了点头,何太后不禁又问:“那什么又是「仁」呢?”

    我回道:“当年,孔子除了倡导一个「德」字以外,还推行一个「仁」字;所谓「仁者爱人」,这话还是有道理的,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因为人的内心都有其自私的一面,因而孔子只将「仁」单纯地理解为「爱人」,就显得有些一厢情愿了;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以,我将「仁」理解为「修养」。”

    “所谓「修养」,即「修炼涵养」;其引申含义就是「为了让自己做到不去伤害他人,而不断的修炼自己的涵养,亦即一个肯为了善待他人而改变自己的人,就是一个仁者」;说白了,如果你能够不去伤害别人,那么你就算是一个「善人」,如果你能够主动去善待别人,那么你就是一个「仁者」。”

    “原来如此。”二人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所谓「义」,我将之理解为「品格」;想必有些人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凡是重大义之人,其品行都是刚正不阿的;一个「义」字不仅包含了不阿的品行,还包含了高尚的人格;比如你们常说的忠君、孝顺、爱人,这其实都是一种「义」的体现;试想一下,如果你对国君不守义,你会忠诚于他吗?对父母不守义,你会孝顺他们吗?对子女不守义,你会爱护他们吗?很显然不可能会的。”

    “至于,人为什么会需要「义」这种品格呢?因为世人如果都无义的话,那么这个世道必然会纷乱不堪;只因无义之人通常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人,而自私的人又总是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与他人争斗不止;所以,无义之人一旦多了起来,这个世道就会纷乱不堪了。”

    “那如何才算作是「有义」呢?”刘协不禁又很是好奇地问。

    我微笑着回道:“很简单,一个具有上进心、责任心、担当心的人,就是「有义之人」。”

    “哦,我明白了。”刘协释然地点了点头。一旁的何太后也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我看了看二人,旋即又接着说:“最后,咱们再来说一说「礼」字的含义;所谓「礼」,我将之理解为「素质」,其具体表现在于「尊重他人」,即「不轻易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的身上」;正如,孔子也曾说过「己所不yu勿施于人」,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而要尊重的这些人里面,同样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伴侣、子女。”

    “其实,也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世上每个人都能做好为人应该做的本份,每个人都不必强迫别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并且人人都能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那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是否就会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富强呢?很显然,这是肯定的;可是,用我家乡的一句俗语来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美好的愿望不过只是一个幻想而已。”

    何太后不由掩嘴笑了下,说:“你说话还真是风趣;其实,幻想与否,那只是最初而已;哀家相信,有朝一日,你定能达成所愿的。”

    刘协不禁也点头说:“太后说的没错,如闵常侍这般有智慧有才华的人,我汉家能得到你的辅佐,可真是幸事啊!只可惜皇兄跑去玩耍了,没能在这儿听从闵常侍的教诲。”

    这时,何太后却微笑着看了看刘协说:“无妨,辩儿在不在已不重要了,只要你在就可以了。”

    “为何?”刘协不解道。

    她回道:“以后你就知道了。”

    “哦。”刘协不禁挠了挠头,实在有些不大明了。

    人生在世,应要敢想、敢为、敢当,方才不负来这世上一遭。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那么你的人生是没有丝毫价值的。也许你的能力有限,以至于只能做一丁点有益的事情,但是你存在的价值却将会是无限的。 

第八十四章 分裂(二)() 
话说,袁绍几人从司空府出来了以后。袁绍便说:“看眼下的情势,董卓是非要行废立之事不可了;我打算弃官离去,你二人怎么说?”

    袁术不禁意外道:“兄长你不至于吧?董卓行废立之事,对咱们又没什么坏处,为何要弃官离去呢?”

    袁绍却道:“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你听他说事成之后加官进爵,可谁知道他是不是在糊弄咱们?况且我袁家四世三公,又岂能就此被他董卓掌控于股掌之间,且还背上了篡汉的骂名不说。”

    袁术不由道:“话虽如此,可也不至于弃官而逃啊,如此岂不让世人以为咱们怕了他吗?”

    袁绍却摇了摇头说:“如今有何太后为其撑腰,倘若咱们要与之为敌,只怕会招来杀身之祸;如此,还不如以退为进,待其所作所为引得民怨沸腾之时,咱们再趁势另作打算。”

    这时,曹cāo不由点头说:“也好,本初你可就此离开京师,我与公路留下观察情势,咱们日后再作联络。”

    袁绍点头说:“好,我走了,你二人要多加小心。”

    “嗯。”二人点了点头。

    旋即,袁绍便直奔外城的东门而去,又将司隶校尉的印绶符节悬挂在城门上,恨恨地道了句:“董卓,终有一日,我要让你后悔莫及!”于是,便就此逃离了京城。

    蓦然间,张骁突然从一旁的角落里走了出来,而后将印符取下,摇了摇头便往回走了去。

    随后,张骁回到司空府,将印符呈给董卓,说:“启禀司空,司隶校尉悬节于东门上,单人匹马逃离了京师。”

    董卓不禁啐道:“这个竖子,逃得倒挺快的;罢了,袁绍的事且先放在一旁,另外那两个呢,可有何反应?”

    张骁稍稍迟疑了半拍,回道:“暂时还没有。”

    董卓微微皱了下眉头,旋即沉吟了下,摆手说:“罢了罢了,老夫量他们也耍不出什么花样来;好了,你退下吧。”

    “诺。”张骁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此时此刻,一旁的奉先不禁有些奇怪不已,为什么袁绍要弃官离去了,袁术和曹cāo却没有一起走呢?尤其是曹cāo那人,反对之意不是极其强烈的么?尽管奉先对此感到很是奇怪,却也一时弄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夜晚,华灯初上。何太后让其他侍女全都退下,独留我一人在近前侍奉。她说:“过了今夜,明日我便不再是何太后了。”

    我微微叹息了下,说:“其实,你原本不用这样的;身为太后,你可以母凭子贵,拥有至高的权势,享尽荣华富贵;如今却自甘坠废,说起来多少有些得不偿失啊。”

    她却微笑着说:“正如你所说,只要开心了满足了,也就幸福了;哀家的前半生一直斡旋于权力的争斗,拥有了至极的荣华与富贵,可哀家一点都不觉得幸福;打从今日听了你所说的道理,哀家仿佛明白了怎样活着才是有意义的;况且,依照你的品性,你会在利用完哀家之后就不管不问了吗?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总之哀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