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领主-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灿邢右伞!八悄缓笾甘梗俊�
“没有证据,属下不敢断言。”满宠拱手,额头竟流下汗来。
卫铭看着满宠,看来,你是有了目标了。
“主公,依满宠所禀,此事仅从表面看,就不一般。相信其中,必有逆魁。”金曹禀道。
“即刻起,此案便由你负责,给本刺史一查到底,找出幕后。所有涉案人员,不论职权高低,严厉不贷。”卫铭翻手,抛下‘元金令牌’。满宠机警,依法办不能不依法办的事,是个人才。而满宠在齐县府任职,不会牵涉到州府。由满宠缉查此事,最合适。
“谢大人信任!”满宠手持颇有重量的元金令牌,这就是传言中的元金令牌?
元金令牌,卫铭专设的一种处理临时要事的从权型令牌。以卫铭临驾律法之上的无上权威,所持元金牌者,不受律法限制,青州所有官员、衙门,都要予以配合,有先斩后奏之权。
“敢问大人,若是卫氏族人犯罪,该当如何?”满宠问道。
卫铭面色一沉,满宠不会无的放矢。如今的大卫庄卫氏,已经是青州贵族。而自古以来,总是有一些贵族族人,有着优质的物质享受,却依然做着非法的勾当。
有得就有失!有了物质享受,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作为贵族,可以无所作为,但是胡作非为,绝不允许。
“罪加一等!”
————
第一篇开局。未完待续。
第三章 变局()
卫铭跪坐案席:袁术显然是不想我趁机坐大,他可是一直以为可以操控我的。
现在各路诸侯当中,属袁术的实力最为强大。其次就是袁绍、董卓、公孙瓒、刘焉。
袁术忙着平定荆州,与刘表大战。孙坚作为袁术的前锋大将,节节报捷。但是在攻打江夏时,遭到黄祖的狙击,意外兵败身死,全军覆没,输的十分诡异。
卫铭很难相信,拥有王级强者巅峰战力的孙坚,会死于黄祖之手。就算孙坚兵败,可是在大军中独自逃离,凭借着高超的战力,黄祖军是拦不住的。除非是中了毒箭。
“大人,庐江太守送来奏章。”门下掾史禀道。
卫铭阅览着奏章,“就知道,你孙坚没这么容易战死。”
……
庐江郡,属于扬州治下,位于荆州江夏郡以东,是长江北岸的重要据点。
庐江城内,孙坚充满欣赏的看着年仅十七岁的隐隐有着儒将之风的周瑜。
周瑜,孙策的总角之友,昔日洛阳令周异之子。洛阳遭董卓焚毁,周异无法面对,自尽以谢汉室。周异既死,周家没了支柱,没落下来。
孙策得知后,赶赴落阳,开解周瑜,反被周瑜开导:男儿生于乱世,当掌神器,令百万雄师,逐鹿中原!
周瑜将天下大势,展现在孙策面前,“西蜀有绵竹王刘焉,西凉有马腾韩遂,董卓掌司隶。袁术、曹操、陶谦、卫铭掌中原大地,河北有袁绍、公孙瓒。大汉十三州,只有江东之地。无强主。大汉河流纵横,无水师不可到达之地。若能入主江东,训练水师,进,可达蜀地、河北;退,凭借长江天险可保无虞。”
孙策稚嫩的雄心,被周瑜的一番话激起,两人立即回到江夏前线,说于孙坚。
孙坚早在洛阳得到玉玺。日夜谋划脱离袁术,独自起事。一直没有十足的把握,而问题就纠结在地盘上。
孙坚曾在荆州长沙郡任太守,根基全在长沙。而如今的长沙,已是刘表的治下,孙坚作为前锋全力攻打刘表,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要夺回长沙旧地。
听到周瑜的分析后,孙坚立即决定,脱离袁术。回江东起事。孙坚亲自谋划了整个事件,遣使暗通荆州刺史刘表。
刘表被袁术攻打甚急,又屡遭孙坚攻城掠地,如今孙坚欲去庐江自立。脱离袁术,已经是削弱了袁术的实力。更能结为同盟,共抗袁术。刘表欣然答应,并许诺支持孙坚发展落后的庐江。于是同孙坚演了一出好戏。
即。孙坚军在江夏‘全军覆没’。
孙坚军顺江而下,到达庐江。庐江仍属大汉的扬州治下。而孙坚军神兵天降,庐江郡守出城投降。孙坚遂自立为庐江太守,奏章欲送往长安献皇帝。
周瑜谏言,应送往复甄城少皇帝。
孙坚道:“少皇帝是卫铭的傀儡,卫铭与袁术交好,不会封我为太守。”
“若是拥立献皇帝,恐怕遭到周围诸郡的讨伐,陷入难境,刘表也不会与您同盟。”
周瑜谏道:“孙伯,瑜以为,卫铭与袁术交好,只是假象。卫铭能拥立少皇帝,至今的所作所为,极为明智。他交好袁术,封袁术为丞相,只是因为袁术势大。若在以前,他断不会承认孙伯的太守之位。但是如今形势不同,整个天下,绝大多数的诸侯,已经拥立少皇帝。对卫铭来说,袁术才是大敌,想办法削弱实力都来不及,哪还会助他对付您。您可向卫铭索要征南将军封号,以利于南进江东。”
……
“索要征南将军封号?看来是要向江东发展。”卫铭合上奏章:袁术势大,孙坚能剥离出来,等于是削弱了袁术的实力,当然是好事。只是就这么让孙坚得好处,平稳的向江东发展,等于是养虎为患。
“有请先生。”
“诺。”门下掾史拱手退下。
卫铭看向堂下跪着的满宠,说道:“此事就到为止,不用再查。从即日起,你便为复甄令,为本刺史治理复甄城。”
“谢大人。”满宠磕头,从小小的贼曹掾史,一跃升迁为复甄令——复甄城,卫铭统治区的核心,等同是大汉的帝都。除非得到莫大的信任与对能力的极大肯定,否则,再有才能,再有功绩,也得不到此职。
“属下举荐一人,请大人斟酌。”满宠道。
“刚升官,就举荐他人,有结党营私之嫌。”卫铭随口说道。
“为大人计长,不避亲疏。”
卫铭点头,“嗯,你是这样的人。”
“此人姓毛名玠,乃陈留人。如今已在属下宅院中,请大人赐见。”满宠说道。所有来投的大才,都要经过卫铭的亲自考核,才能出任官职。
“可。”
满宠退下,田丰进入。
了解形势后,田丰说道:“袁术与刘表大战,孙坚一直是作为主力。没了孙坚,袁术的进攻,必然受到影响。可以预见的短期时间内,双方会逞现一种拉锯战或是对峙状态。而孙坚,因为有刘表的阻隔,会安心向江东发展。但是刚得庐江,需要整顿兵马,发展内政,才有力量渡江南进,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孙坚素有江东之虎的称号,绝不能让孙坚发展壮大。他如今拥立少皇帝,可以说是迫不得已,更是为了巩固与刘表的同盟。主公可以将此奏章,送往刘表处。刘表自然就会看出孙坚用它挡住袁术的意图。”
卫铭点头,“就照先生的意思办。”
……
孙坚的奏章,转送到刘表手中时,刘表的首席谋士蒯良,为其谋划,假称对付孙坚,趁机与袁术讲和。
袁术得知孙坚假死后,气愤难平,咬牙切齿,答应与刘表讲和,让刘表去攻打孙坚。
刘表得到喘息的机会,全力休整,并未出兵攻打孙坚,依然与孙坚保持同盟。而孙坚本意是向刘表借物资,用于发展,刘表也早答应了。如今刘表对孙坚有了戒心,没有兑现承诺。
而江东诸郡,早就有了戒备之心,虽无力讨伐孙坚,但是戒备下的各郡,也是不能轻易拿下的。
面对刘表暗中的毁约,孙坚只能自己发展庐江,积蓄实力后再伺机攻打江东。而气愤的孙坚,不顾周瑜的劝谏,兵行险招,挥军偷袭物资丰饶的江夏。
黄祖早就有了戒备,身先士卒的孙坚中毒箭的攻击,不久身死。
孙策继承父志,在庐江潜心发展,以待时机。
……
长安的董卓,自从退守长安后,就居住在新建的‘郿坞’城塞,顿积粮草,整顿兵马,以备东山再起。得知孙坚战死的消息,董卓大喜。
董卓平生,最为痛恨的,就是行刺他的曹操;最为仇视的,就是令他失去挟天子权威的卫铭;而最为忌惮的,却是败他多次的孙坚。
董卓认为,数天下第一统兵大才,非孙坚莫属。一直认为正是因为昔日孙坚在盟军中的贡献,才致使他迁都。而曹操之流,卫铭之辈,他看不上眼。至于袁氏兄弟,在他眼中更是无能的纨绔。
董卓自信,孙坚一死,天下再无敌手,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大增。
而西凉诸侯马腾,虽拥立少皇帝,骨子里却是想着挟持献皇帝,自成汉庭。时常率军袭扰董卓。
西凉骑兵速度绝伦,来无影去无踪,打完一战换一地,只袭扰,不攻坚,令董卓头痛不已,不能安心发展。
就在董卓把注意力,放在应付马腾时,献皇帝的司徒王允,正在谋划一场惊天政变。
……
河北的袁绍、幽州的公孙瓒、益州的刘焉等诸侯,都是在暗中发展实力。唯有袁术东征西战,地盘没有扩大多少,却是损兵折将,徒耗实力。
就在半年之后,王允的美人计奏效,女儿貂蝉成功离间吕布与董卓。已经是神级无敌战力的吕布,轻易杀击董卓,夺取了长安的控制权。
王允在城内搜捕董卓旧部,一律车裂。却没有发现董卓女婿李儒的踪迹。
而董卓部将李傕与郭祀、张济、樊稠逃居陕西,遣使至长安求赦。
王允不允,誓要诛尽董卓所有旧部。
使者回报后,李傕无奈,准备各自逃生。
谋士贾诩也在被诛杀的名单中,他劝谏道:“诸位若要弃军单行,此后只能四处潜逃,终生不得安宁。不如集结军队,攻入长安,挟持皇帝。若是不胜,再走不迟。”
李傕点头。
贾诩又道:“此计,本是可以。但是如今形势不同,献皇帝,已遭众诸侯唾弃,挟之无用。不但不能号令诸侯,更会引来各诸侯的联合讨伐。不如,沿河南下,投奔卫铭。”
李傕道:“久为人下,如今当自立为主。”
郭祀、张济、樊稠,都是野心勃勃之人,赞成攻取长安。
于是四人整顿兵马,连夜扑向长安。
贾诩独自一人,悄然离军,沿河东去。
途中,遭徐荣部擒拿。
贾诩说服徐荣,率部共同东投卫铭。
———
稍后还有一更。未完待续。
第四章 域灵()
王允控制长安后,迎献皇帝,准备率部东归洛阳。
李傕郭祀二人率西凉军猛攻长安,三日即下。王允后悔不赦二人,跳城而死。
自此,李郭二人统治长安。
而长安的动乱,引起距离长安仅三百余里的南阳袁术的心思,袁术意识到拥立皇帝的好处。虽然他已拥立少皇帝,但是若能拥立献皇帝,再让献皇帝禅位给他,将给他的登基添加一丝的名正言顺。于是果断派军攻打长安,十万大军围攻长安,却遭惨败。
而一年多以来,袁术损失兵马十五万余,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只能积蓄力量,暂时停止扩张。
在郿坞的吕布,兵少将寡,回救长安失败。离开长安,暂归于袁术麾下,以图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