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来生再少年-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绿梨不明白张强的意思,一下子懵了。
“我们再联系吧。”张强说完,转身走了,绿梨看出来,他的背影有了些许落寞。
张强这是怎么了?带着满腹狐疑,绿梨回到了家里。刚到家,爸爸妈妈就围了过来。今天姐姐竟然也在家,大概也是为了了解绿梨的分数吧。
“多少分?”姐姐看起来比爸爸妈妈都着急。
“505”绿梨有些丧气。
“还可以啊。”姐姐惊叫道,大概这个分数比她当年高了许多吧。
“能上中师吧?”妈妈记得绿梨跟自己提过要上中师。
“上不了,差20分呢,不过可以上高中或者中专。”
“上不了中师,那就上中专吧,都一样的。跟你姐一样,上个护士学校,将来去医院工作也挺好的。”爸爸似乎看得挺开。
“爸爸,妈妈,我想上高中。”其实,在看到成绩的那一刻,绿梨已经决定了,她要上高中,考大学。
“你想好了吗?咱们村还没出过一个大学生呢?”妈妈担忧的问,她知道,虽然村里高中生每年都有几个,可是最后都回家了。
“那我就做咱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妈妈的话刺激到了绿梨。
“啥时候填志愿去啊?”
“过个两三天吧。”
杨树林没有说什么,就让绿梨去休息了。从心底说,他是不愿意绿梨上高中的,这孩子太要强了,中考结束,人都瘦的脱了型了,如果在经过高中三年,她不知道这孩子还撑得住不?另一方面,绿梨是女孩子,在他那陈腐的思维里,女孩子早晚都是人家的人,上中专可以早就业,也可以早早帮家里减轻负担,他将考大学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呢。
他今天不想劝绿梨什么,他还没有想好怎么劝自己这个倔强的二女儿。这个孩子从小就不像她的姐姐那样随和,肯听家里人的话。再说,今天女儿刚看到成绩,心里肯定憋着一口气,他在等她那口气散了再谈。
绿梨很高兴,爸爸没有劝他,这个家总算有人了解她。她和姐姐将自己的行李抬进房间,姐姐因为晚上还要值班就先走了,只有她一个人整理自己的行李。不过,现在她不忙着管自己的行李。她将张强送给自己的礼物轻轻的拆开,尽量保证包装纸都完好无损。
包装纸脱离盒子的那一刻,一只可爱的风铃出现在她的眼前。这只风铃绿梨在学校门口的礼品店里见过,好像二十几元呢,看来张强对自己是真好。想到张强,绿梨嘴角微微上扬了。她轻轻的将风铃拿出来,挂在自己的书桌前,一阵风吹来,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悦耳极了。绿梨拿起装风铃的盒子,准备用它当个存钱罐,可是里面似乎有个什么东西。等拿出来,原来是一封信。
第四章 梨痴(5)()
绿梨:
你好。我再也不想叫你妹妹了,因为我爱你,我想让你当我的女朋友。
这个张强也真是的,每次都让自己脸红心跳。绿梨摸了摸自己滚烫的脸,继续读下去。
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今天我看了你的分数,我就知道我配不上你。你会上中专,或者高中,将来考上大学,而我仅仅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将在某个城市的某个工厂或者某个超市奋斗着,努力着。只是,丘比特之箭他射向了你和我,我躲都没有躲过。
我很矛盾,不知是否该给你写信,提起笔又放下,昨天,我喝了酒,虽然我不会喝酒。我醉了,是因为你,借酒消愁愁更愁,我无法忘掉你,我放不下你,我不能没有你。没有你,我就更一无所有了,知道吗?
我现在的感觉是无助和彷徨,有太多的话想和你说,我是那么用心的刻意隐藏,我是真的真的想在你心里有一个特别的位置许多时候,我盼望时间静止,静止在有你有我的那一瞬间,不会让你因为任何原因离开我,其实我一直在单纯的渴望你会说喜欢我,我想要你心中的那真正的东西,我想我值得。
我遵守诺言,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便会使之成功,我对你所说的都是真心话,我的追求是真爱,天长地久而不是三分钟的热血。是的,我是很清楚也很明白,在第一次见到你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了,你是我一生找寻的那一个女子,我很清楚地知道,也很明白的告诉自己,我要守着你直到我生命终止的那一刻。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恋爱是一定要有热烈的拥抱;牵手。现在才真正明白;单纯的爱情;其实只是一种淡淡的情绪;没有人会说出是什么时候;是怎样;又是为什么它就来了;而且;往往是在分离之后;才被突然的思念;不眠的长夜;莫名的期待,终于被一览无余的揭露出来终于知道什么是爱你的方法了,而我却是这样无悔的接受着,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就够了。
只有赢得你的爱,我的生命才有光彩。想你的心情实在无法用一句话代替,虽然我知道相思的痛苦,但是我愿意去承受这美丽的痛苦。是的,你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但是我相信自己,因为没有人会比我更爱你了。
不要问我爱你多深,我真的说不出来,只知道你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不可缺少的习惯。每天每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无法不想你我知道,要是我再不向你表白,就再没有机会了,那样的话,我想我会后悔一辈子的。于是,我鼓起勇气,当然,我知道,你有权利不喜欢我,但是,你没有权利阻止我喜欢你。不管你接不接受我,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的,我的世界因你而精彩,我是会让你幸福的,我不希望你放弃一个真正爱你的人。
我知道,你肯定会介意我和周苗,但是,我要告诉你,我是在遇到你的拒绝后,才答应了周苗的追求的。当时的我很痛苦,才会一时糊涂。写到这里,你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你可以给我写点什么吗?我殷切地期待着
祝快乐
爱你等你的人
看到这封热烈的表白信,绿梨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她很怕这封信被家里其他人发现,可是,撕掉或者烧掉她又舍不得。这毕竟是张强第一次这么明白的表达自己对她的那份爱啊。
可是,万一又是周强骗自己呢。想到张强和周苗,绿梨的心又好像掉进了冰窟窿,这份感情她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接受。绿梨叹了口气,将张强的信夹在了自己初三的笔记本里,然后塞进了一摞书的中间,这样,就不会被别人发现了。
这样,过了两天,家里再也没有人提到绿梨报考学校的事情。绿梨很高兴,也许父母已经默认自己报考高中的事实了。
“绿梨,过来一下。”第二天就要填报志愿了,杨树林终于决定在这个晚上找女儿谈一谈,商量她报考学校的事情。
“爸爸,什么事情?”绿梨还不明白,为什么这时候父亲找她。
“我想跟你商量一下你报考学校的事情。”
“那有什么好商量的,我已经决定了,我要上高中,考大学。”杨树林知道女儿的倔脾气,没有责怪女儿的意思。
“爸爸考虑了几天,觉得你还是上中专比较好。第一、中专学业轻松,而且毕业了县上就安排工作,到时候就是铁饭碗了;第二、上高中,考大学耗费时间太长,你想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这一下就是七年啊,到时候你都多大了啊?”
“那那么多人都上大学了啊,要都这么想的话,大学校园里还有人么?”
“绿梨啊,爸爸看你这次成绩退步挺大的,人也瘦了一圈,怕你去高中受不了啊。”提到成绩,绿梨的眼泪猛一下就下来了。虽然自己那么努力,可是这次成绩仍然不理想。她知道自己是个容易分心的人,也知道自己太要强的性格其实不能再承受大负荷的学习了。
看到女儿哭了,杨树林一下子不知所措了,他张了张嘴,可是又怕女儿哭的更伤心,只好选择了沉默。许久,看到女儿渐渐止住了哭泣,杨树林才接着说道:“绿梨,你好好考虑一下爸爸的建议,看到你这段时间瘦这么多,爸爸心疼啊。”
绿梨知道爸爸是心疼自己,可是她就是转不过这个弯。也许父亲说的是对的,初三一年就要了她的小命了,高中三年自己还能撑得住吗?就算撑过高中三年,一定会考上大学么?有太多的未知摆在她的面前。上中专就不一样了,毕业了就会由县上统一分配,虽然自己这辈子可能要永远待在农村了,但毕竟也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啊。
杨树林看到绿梨不在说话了,知道她的想法已经转变过来了。现在就是那点可怜的自尊心还在作祟,让她不能马上承认自己的改变。杨树林了解女儿,他也不逼迫,只是又将道理向女儿讲述了一遍,直到绿梨终于点头为止。
第二天,绿梨在爸爸的陪同下去学校填报了西安市的一所护士学校。填报完的那一刻,她就像卸掉了千斤重担一样彻底放松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好好过一个暑假,然后等待开学,从此过另外一种人生。
第五章 苹拗(1)()
紫苹一直搞不明白,苹果要么是青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爸爸要给自己取紫色的苹果,还有二姐的名字也一样,紫桃,这有悖自然规律嘛。可是,这也没办法,谁让大姐叫紫藤呢,她们两个姐妹就顺着大姐的紫取了名字。
紫苹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准确的说,是第三个女孩子。紫藤是这个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虽然是女孩,但是也让爸爸李安民兴奋了好一阵子。两年后,随着二女儿紫桃的出生,李安民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可是村里好多人家都是两个女儿之后才生的儿子,他也就不再抱怨什么了。紫苹出生后,爸爸一看又是女儿,险些将紫苹送人,后来还是爷爷坚持,紫苹才留在了这个家里。
因为紫苹和两个姐姐年龄差距太小,妈妈一个人实在照顾不过来,奶奶也已经去世了。无奈,紫苹被妈妈交给二奶奶抚养。二奶奶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远嫁到了西安市,很少回来,唯一的儿子在18岁的时候患羊角风去世了。从来没有抚养过孙辈的二奶奶对紫苹百般疼爱,紫苹也喜欢留在二奶奶身边,省的回家看爸爸那张阴沉沉的脸。
这样大概过了四年时间,紫苹的妈妈一直都没有怀孕。后来听说香山的菩萨很灵,爸爸和妈妈就专门跑了一趟香山许愿,结果回来不长时间,妈妈就怀孕了。村里人都说,这是菩萨显灵了,这次肯定会生男孩。
也许是爸爸妈妈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上天,在紫苹五岁的时候,弟弟降生了。那时候,爸爸妈妈每天在地里劳动,大姐和二姐也都上学了,就这样,年仅五岁的紫苹被爸爸妈妈接回家里照顾弟弟。
一年后,二奶奶的女儿回来接走了二奶奶,从此以后,紫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早上六点钟,妈妈便把睡得正香的紫苹唤醒,一家人简单的吃完了早饭,爸爸妈妈便上地去了,大姐和二姐也上学去了,留下紫苹还有几个月大的弟弟。
紫苹熟练的照顾弟弟吃奶,换尿布,但是有时候,弟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哭,紫苹抱着他摇,轻轻的拍他,他还是哭个不停,哭起来没完没了的时候,紫苹也忍不住哭起来。那时候,村里人见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