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三部曲-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宴会时,心烦得厉害,自己都厌恶自己。妓女永远是孤立的个人,不适应家庭中复杂的生活。她决定以后再不去参加那种性质的宴会。
所以到了家,她就进了自己的屋子,躺在床上,一直躺了一个下午。怀瑜问她有什么不对,她不回答。将近日落的时候,她说她要在自己屋里吃。怀瑜决定不去理她,让她的闷气自己消散吧。
仆人听说二太太身体不舒服,都来问候。厨子做了特别的菜送到她屋里来。
怀瑜一个月以前回到北京租这栋房子的时候,他带来牛家一个仆人,姓梁,为人机警精明,年纪是三十五岁,现在来做门房儿。老梁在北京长大,深知他现在当的这个差事的性质。他和别的仆人都知道主人的新宠原是个颇有名气的妓女,他们现在要讨欢心的是两位女主人,不是一个,当然新的更重要,而且不久,这两位女主人的势力就要分庭抗礼不相上下了。老梁出主意,说二太太屋里需要装一个电话分机才好。他这种善体人意,不久就赢得二太太的欢心。
众女仆都争着到二太太院子里去伺候,而莺莺却选中了老梁的妻子。这自然有她的理由。老梁的妻子去伺候莺莺时,莺莺对她说:“我看你是个聪明人,我这样提拔你,你一定明白。你们两口子若是忠心好好儿伺候我,我会厚赏你们的。”老梁夫妇之外,他们的小儿子也帮着打杂儿,管买水果、买香烟等事,做事很伶俐。另外,还有一个汽车司机,当然给莺莺开车的时候多,给太太开车的时候少,因为她很少出去。莺莺带来了她的丫鬟蔷薇,蔷薇跟她已经多年,所以在她房里出出入入,是蛮有重要身份的。全家只有正太太的老用人丁妈,对她的女主人是忠心耿耿的。
那天下午,快近傍晚了,莺莺的院子里,就颇为忙乱,因为大家都争先恐后像伺候女王一样去伺候她。蔷薇传布命令,没人敢反抗她。厨子平日傲慢无礼,也去站在门外,接受蔷薇的命令。只有丁妈没有在这位新宠的院子里露过面儿。
莺莺叫老梁。老梁来了,到了卧室的门口儿,她叫他进去。老梁畏畏缩缩地向前走了几步,迈进了门槛儿。他看见莺莺躺在床上,半盖着身子,他不敢抬头看,毕恭毕敬立在那儿,眼睛看着地。
莺莺说:“老梁,我有几件事情要跟你说。来拜访老爷的客人越来越多。你知道,老爷现在这个身份,他不能谁来就见谁。有谁来了,先来禀报我,我决定见不见。再者,你必须有适合你身份的制服。客人来了,必须有专人管茶水、送毛巾。这个我留给你做。不管事情大小,必须有一个首脑的人负责任。不然,有什么事要做,你让我做,我让你做,那就全乱了。不能再像从前那个样子。”
老梁回答说:“是,太太。您吩咐得对。我原也这样想。人多口杂,没有一个头儿来管。您说做件制服,我想起来了。昨天我想买几个花盆,就很难办。丁妈不肯向太太要钱,我什么也就办不成了。”
莺莺很泼辣地说:“我没想到事情会糟到这个地步。你若听我的命令,你想有谁敢不听你的话?”
“那当然没人敢,太太。只要您传下将军令,小的一定遵照您的吩咐,担保把事情做好。在我们牛府上,小的只知道有一位太太。”
莺莺微笑说:“老梁,你真会说话。但愿能言行一致。我要用的是个忠心的仆人。我向来对我的人都有厚赏。”
老梁回说:“我得夫人恩宠,真是三生有幸。您若降恩差遣,您就吩咐小的一件事,您就看得出我老梁是不是不识抬举,是不是知道感恩图报。”
莺莺大笑说:“难道你的意思是,我若万一叫你去杀个人,你也肯去?”
“不是,夫人,那小的不敢。”
莺莺微笑说:“过来。”老梁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了几步,踟蹰不敢再往前走,但是莺莺叫他到床前去。莺莺从头到脚把他端详了一下,说:“比如说,我发下一支令箭,命令你做全家仆人的总管,你怎么报答我?”
老梁就像将军得到皇帝的圣旨一样,双膝跪下,扑通向夫人磕了几个头,他说:“夫人这么抬举小的,小的一辈子有了依靠,小的老婆和全家都永远向您效忠尽力。”
莺莺说:“起来。我会跟老爷说。现在没有什么事情让你做。但是”她用雪白的手做了个手势叫他再往前走,要在他耳边低声说话,所以老梁必须走近。老梁看到这种阴谋诡计的样子,非常紧张。莺莺说:“你知道那个丁妈。她是这个家里的老人,现在渐渐端起架子来了。她是大太太的仆人,我不愿用人多管事。”
莺莺在老梁耳旁吩咐了他要去做的事。
晚饭之后,怀瑜来看莺莺好了没有,并且问她自己是否那天晚上到大太太那边儿去睡,因为那天是十五。
“你若是生病没好,我就明天再过去。”
莺莺说:“你到她那儿去吧。我并没有什么真病。这儿也有人伺候。叫我好好儿安静一晚上吧。”
过了一会儿,怀瑜又问:“你是不是跟我生气了?”
“不是,不是跟你。坐下。我想跟你说说话。你要不要听?”
“小心肝儿,当然要听。什么事?”
莺莺说:“我当初到你们家来时,我指望这个家真正像个家,平安无事,井井有条,像个做官的人家。在这几天看来,简直是乱七八糟。有的用人听这位太太,有的听那位太太。真有什么事要做了,反倒没有一个人做。圣人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每个仆人的职责要划分清楚。得有一个人当权主事才行。”
怀瑜听了心才放下去。他说:“是这件事吗?你知道,雅琴不能管家。家里一直就是这个样子。你来管这些下头人怎么样?”
“不,你错想了。我没有工夫管这些用人。我只是想要有个头儿来管他们。比方说吧,像老梁,我看他可以。不然,你这边下个命令,叫一个仆人向东,那边又下一个命令,叫他向西。我想老梁人很好。”
怀瑜说:“就照你这个意思办吧。”所以第二天早晨,他就下命令,教老梁总管家事,别的男女仆人,一律听老梁吩咐,一切零用杂项费用由他决定。结果是,大太太开始感觉到有些小烦恼。她每找一个仆人,那个仆人总是忙着没有空儿,而丁妈必须要烧水沏茶,若是大太太需用东西不愿久等时,甚至于还要派丁妈自己出去买东西。
丁妈很生气,对家里这种新情况也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她跟太太雅琴已经六七年,她帮忙把孩子们拉扯大,帮着太太渡过多少难关,所以她就犹如雅琴的母亲一样。因此,她一向是家里最有地位的用人,而太太什么事也都听她的话。她带着孩子去逛公园。若请客,她帮着安排菜单子。现在这种权力被剥夺了。又多了个蔷薇,她在家里横冲直撞,根本不把丁妈放在眼里,而且她开始指派丁妈去做事。丁妈不服,反抗她,吵过几次。大太太弄昏了头,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丁妈哭着到大太太面前,当时莺莺也在。原来丁妈要出去买东西走出大门时,对家中的事情发了几句牢骚,偏巧让老梁听到,打了她一个嘴巴。丁妈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太太我不能在您这儿做了,他们都跟我作对。老梁,他家的,蔷薇,联合在一块儿讨好二太太。别的下人,看见老梁有力量,能够向二太太说话,当然都去讨二太太好。司机愿给蔷薇开车出去办事,我找他干什么都不行。您看,咱们落到这步田地了。真是俗语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
牛太太把老梁叫来平息这种争吵。老梁来了,不是一个人,把他家的和蔷薇也一齐带了来。
老梁说:“太太。家里有这么多仆人,老爷派我管着他们。他们各人有各人的事情做。只有丁妈不肯听我的话,仗着她资格老,比我来得早。我跟她说话,她连理都不理。我们都是伺候老爷和两位太太的,她为什么就特别一点儿?”
丁妈哭着说:“叫你做总管就是教你打人吗?”但是丁妈还没来得及往下说,蔷薇就插嘴说:“你顶好少开口吧。我若把什么都说出来,那就不好听了。”
老梁家里说:“咱们要算旧账,索性算个一清二白。要说的话可多着呢!她说我们什么话,倒没关系。她说太太的话,可太不中听。”
蔷薇说:“是啊,我听见她说二太太是狐狸精。”
丁妈说:“我没说。”
蔷薇说:“你说了。厨子也听见了。”
老梁说:“你若想辞工不干,我们也辞工不干。”
莺莺刚才一直不说话,静静地听着,现在说:“你们都不听管教。要知道,丁妈是家里的老用人,什么事都要让着她一点儿。丁妈,我不知道他们说你说我的话,是不是真的。我是不是狐狸精,与你没有关系。你的眼睛不要让米汤粘住,要放亮一点儿。你们用人之间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只要不沾我的边儿,我都懒得管。”
莺莺又转过脸去对大太太说:“姐姐,这件事闹得也太厉害了。不过,今天我不想把丁妈怎么样,就这么过去算了。可是以后不能老是这么吵哇闹的。不管在哪一家,大家都应当尊重一个管事的。比方叫丁妈做个管事的,我想她得不到大家的尊重,大家也不会听她的。所以,若是她还打算在咱们家做,她必须和别的人处得来,也让家里消停一点儿。您说怎么办?”
大太太没料到二太太有这段话,当时只说:“你们都听见二太太刚才说的话了吧。谁也不要说辞活不干,大家要相安无事才好。”
老梁打了丁妈的嘴巴,主人并没有命他向丁妈道歉,而且不知为了什么,过错儿都落在丁妈身上,而且在每个人眼里,丁妈似乎并没被治以当得之罪,反倒是由主人从轻发落。老梁这一党是大获全胜了。
怀瑜听到大太太和二太太说这件事时,他认为莺莺很够宽大,他认为丁妈说闲话,嚼舌根子,把她狠狠地骂了一顿。由那天以后,丁妈的地位很快就保不住了。老梁对她是一副鄙视嘲笑的态度。有时到吃晚饭的时候,偏偏差她出去买东西;回来时,往往发现别的仆人早已把饭吃光。她很气恼,有一次派不动她,老梁又打她嘴巴,并且说:“去告诉太太,干什么不去?到时候大家一齐滚蛋。”
丁妈哭着去见太太说:“我不能在您这儿做了。”
大太太说:“丁妈,你不能走。孩子们都离不开你呀。”
丁妈坚持说:“没办法。我也顾不得这八块钱一个月的饭碗了。我宁愿去挣一月三块钱,落得个平安心静。不过,我只为您担心。我走了之后,您的处境可就更难了。”
她拿布衫的下摆擦了擦眼泪,大太太和她相对而泣。孩子们听到丁妈要走,也都哭起来。
丁妈刚走,老梁家的就推荐她的表妹来伺候大太太。大太太和孩子们开始觉得四周围充满敌意仇恨,甚至于在新来的这个李妈面前不敢说什么话。父亲和孩子们越来越疏远,孩子们心中暗恨莺莺。母子们都对这位姨太太怀恨在心,常常密谈,这样,大家越发相依为命。那些密谈成了母子之间的乐事,是雅琴和孩子们后来永难忘怀的事。儿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