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梦双姝 >

第137部分

梦双姝-第137部分

小说: 梦双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经过两日的车程。司徒璧的车马到达了宁州。宁州乃是宜州和祁城之间一道十分重要的关卡,若是司徒牧想要攻占祁城。必定要拿下宁州。所以,司徒玺帮司徒璧选择了这里,作为亲征之地。

    宁州知州卢广闻早早就在城门外等候。一看到明黄的队伍驶过来,他立即招呼手下和百姓,纷纷跪倒在地,山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司徒璧掀开轿帘,有气无力地说道,又唤,“卢知州……”

    卢广闻一听司徒璧在喊自己,立即膝行几步,跪在龙辇边,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司徒璧抚着额头,虚弱地很:“朕乏了,想即刻歇着。你尽快去置办一下吧。”

    “是,是,微臣立刻去办!”卢广闻点头如捣蒜,应下之后急忙起身,一溜烟跑开了。

    当日,司徒璧就在宁州府住了下来。卢广闻把家中老小,并几房如夫人,统统送回了乡下老家,只留下一众奴仆。司徒璧自然住在主院之中,另外一处较好的院落,则留给了司徒玺居住。冯元辰和谭宗也都各自分到了不错的住所,只是可怜了这宅子的主人卢大人,只能去最偏僻的厢房睡了。

    是夜,待到司徒璧歇下了,司徒玺特意来到卢广闻房里小坐。看着面前端坐着的宰辅大人,气度不凡,还对他温和地笑着,卢广闻只觉得受宠若惊。他急忙敬上一杯清茶,谄媚道:“宰辅大人亲自来看下官,下官真是不胜荣宠!只是宁州偏僻,不比京城,若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还望大人告知下官!”

    司徒玺接过茶盏,喝了口茶。这茶叶倒还不错,入口清香。虽说不是今年的新茶,但在宁州能喝到上好的茶叶,也是不易。看来卢广闻为了巴结自己,把家底都拿出来了。司徒玺轻轻一笑,道:“卢大人心思细腻,把皇上的起居事宜置办地不错。只要这十日在宁州城里,陛下能一切安顺,卢大人还愁不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吗?”

    “是,是,借宰辅大人吉言!”卢广闻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下官还需要大人多多提携,多多提携!”

    司徒玺眼中精光一闪,接着说道:“卢大人,不知城中百姓对陛下亲往一事,都有何看法啊?”

    “这……”卢广闻被稳住,愣了片刻,道,“百姓们大都知道陛下来了宁州,至于看法嘛,有谁敢私底下议论陛下之事,下官决不轻饶!明日下官就让府兵清道,宁州府百米之内,不得靠近,绝不让百姓扰了陛下的清幽!”

    “唉,卢大人,你曲解本官的意思了……”司徒玺一边摇头,一边做出十分惋惜的表情,“你有所不知,陛下这次亲征,一是为了鼓舞士气,二是为了亲近百姓,收复民心。若是卢大人把百姓都驱逐开,使得他们不能同陛下有所接触,那陛下的苦心,岂不是白费?”

    卢广闻惊觉自己差点酿成大错,吓得连连摇头,急忙向司徒玺求助:“这、这,下官着实不知,陛下是这般用意!那依大人的意思,下官该如何去做?”

    司徒玺用手指轻轻扣了扣桌子,过了片刻,才道:“这宁州城虽是大周一道要塞,但能耕种的土地资源匮乏,财力并不雄厚,想来城中贫民,也不在少数吧?”

    卢广闻点头:“是。大人的意思……”

    “若是在城中分发布施些粮食衣物,应该可以赢得百姓的尊崇吧?”司徒玺一步一步引导着卢广闻,“等明日陛下歇过来,定然要传召卢大人问话,询问城里百姓之事。卢大人何不提议,请陛下广施恩泽,救济贫民呢?这样只需短短一日,就可以令宁州城百姓对陛下感恩戴德,省时省力。卢大人再寻些人去,到附近城池乡镇散播此事,令其他地域的百姓也知晓陛下的善举。此事办得好了,陛下定会对卢大人另眼相看……”

    “啊,大人之法,果然妙哉、妙哉啊!”卢广闻果然对司徒玺所说的话深信不疑,激动地站起身,对着司徒玺深深作揖,“下官一定按照大人所说的去做,一定,一定!”(。)

第二百二十章 硝烟四起(4)() 
次日,司徒璧果然如司徒玺所说,把卢广闻叫到房中,仔细盘问起城内百姓对他亲临宁州的反响。卢广闻按昨夜司徒玺教给他的话,逐一回答了司徒璧的问题,并适时地提出了请司徒璧在城内救济贫民的建议。

    “陛下可以去城郊处的广济寺实施善举,广济寺是宁州香火最旺盛的寺庙,是百姓聚集之地。而附近城中的百姓也常来这里上香祈福,来往的人群不断。”卢广闻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想法,“陛下体贴子民,爱民如子,御驾亲临宁州,安抚士兵,还在广济寺广施善德。这样一段佳话,定会在宁州及周边迅速传播开来。百姓们得知此事,一定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司徒璧听完卢广闻的话,并未立时作答,而是选择了沉默。他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个唯唯诺诺、官位不过从四品的知州:卢广闻是他在位七年时的进士,才思还算不错,只是为人怯懦,偏偏又急功近利。为官十余载,与他一同入朝的几人,大都官居高位,留在了京城。而他,不过坐到了知州的位置,就停步不前了。若不是这一次来宁州,司徒璧怕是这辈子都很难记起还有这么个人。刚刚卢广闻一袭谏言,说得头头是道,的确是个良方。可若此人真有如此的见地和心思,怎会还只是个小小知州呢?

    疑心又犯了,司徒璧的眼神也跟着变得阴鹫凶狠。虽说他身体极其虚弱,但毕竟多年来积攒的气势还在那里。这么一阴沉着脸,整个屋内的气氛瞬间变得严肃紧张起来。

    “卢爱卿,”司徒璧冷笑了一声,问道。“这个主意甚好,朕听后,都禁不住想抚掌称赞了。不过,这真的是卢爱卿想出来的吗?”

    “呃……”卢广闻心里一惊,不会吧,皇上也太“明察秋毫”了,一下就能勘破这并非他的主意?想起昨夜司徒玺对自己说。一定要对此事守口如瓶。卢广闻拼命挺直了腰杆,咬紧牙根,“这。这的确是微臣的主意。微臣人微言轻,但一心想为陛下分忧解难。昨夜一宿未睡,才想出这样的法子……”

    司徒璧皮笑肉不笑:“唔,这么说来。真是难为卢爱卿了。不知这一宿的思虑过后,卢大人还替朕想出什么办法?”

    “陛下!”卢广闻脚下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冷汗直流。不过毕竟浸润官场多年,他脑子在这一刻终于变得灵光,“微臣。微臣还想,陛下政务如此繁忙,都能记挂着一方百姓。微臣乃是宁州百姓的父母官。理当主动拿出自己的粮饷,献给陛下。用于本次救济!”

    “这样啊……”司徒璧倒是没想到卢广闻竟真的舍得大出血,看来,他是真的想要把握住这一次机会。罢了,无论是谁的计策,只要目的是为了他的皇位,也无需深究。这么想着,司徒璧的面色缓和了许多,语气也温和,“爱卿真是朕的贤臣,本次朕随命人带来一些衣物粮食银两,但毕竟京城路远,路上不便。若真是分发给百姓,怕是有些不够。既然卢爱卿慷慨解囊,朕自然会给你记上一笔功劳!”

    此事便算是敲定,卢广闻终于得了司徒璧的夸奖,喜滋滋地去安排了。司徒玺一直跟在司徒璧身侧,一言不发,静观其变。今日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司徒璧的死期,也不远了。

    皇帝以九五之尊之躯,在广济寺救济贫民一事,果然很快就在宁州城内传开了。能一睹盛筵,这可真是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碰到的大事!更何况,听说他们平日里吝啬到极点的知州大人也要开仓放粮了,怎能不去?到了既定的这日,整个宁州城万人空巷,全部聚集在了广济寺。

    司徒璧事先服下了冯元辰特地为他配制的两颗丹药,果然立时容光焕发,身子也爽利了许多。今日驾临广济寺,司徒璧显得精神奕奕,很有气派。他对自己给百姓留下这样一个英朗神武的印象十分满意,却不知这是回光返照的征兆。一路上车马驶过,百姓皆俯首下跪,叩拜帝王。司徒璧的心情空前地好,颇有兴致地朝着沿途百姓微笑点头,一副亲和之态。

    不过,毕竟是万金之躯,容不得有丝毫差池。司徒璧说是要亲民,但真正能靠近他的百姓少之又少。除了刚刚来到广济寺时,他象征性地对百姓讲说了几句,挥了挥手,之后就端坐在一旁,彰显天威去了。不说别的,光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禁卫军,就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大多数的人更感兴趣的,还是正在分发的粮食衣物。

    司徒璧看着百姓们兴冲冲地排队去领物资,每个人看上去都很高兴,偶有言谈传到他耳中,也都是对他的认可和感激。这些百姓就是这样,单纯地可笑,一点东西,就可以将他们收买。司徒璧心里暗讽,不过对这次亲民之举的效果,还是很满意的。那个不肖子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拉拢人心,他作为大周天子,稍稍施些恩德,岂不更能使人臣服?

    卢广闻一直站在一旁,偷偷观察着司徒璧的反应。见这位不苟言笑的帝王,唇边竟扬起了弧度,卢广闻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宰辅大人真是神机妙算,若此次他能够顺利加官进爵,以后可得好好孝敬宰辅他老人家才是!

    正当卢广闻美滋滋地打着心中的小算盘时,人群中发生了小小的骚乱。几个不知从哪里过来的年轻男子,竟不知死活地跑到分发物资的地方闹事。

    其中一个身着石青色布袍的男子,看上去是这伙人的小头目,正扯着嗓子对排队的百姓喊道:“诸位乡亲,万不可被眼前这点小恩小惠就收买了!这么多年来,朝廷将我们弃之不顾,前几年旱灾,饿殍遍野,也无人问津。现在,不过是因为自清王起义,咱们宁州乃是关隘重地,皇上才来此施恩,收买人心的!大家一定要看清事实,切勿被一时小利蒙蔽了眼睛呀!”

    正在领取物资的几个百姓,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疑惑地看过去。其余或是还在排队,或是已经领完东西未走的人,也都纷纷望过去。

    “对啊对啊,”又有一人附和,“宜州那边,自清王是真心爱民护民,时常分拨银两,发放物资,没有目的,没有企图,那才叫真正的善举。朝廷不过效仿自清王之举,拉拢人心,利用我们。万一自清王败了,朝廷就不会再理会咱们。还不如投奔了自清王,往后的生活,也能过得更好些!”(。)

第二百二十一章 硝烟四起(5)() 
被这几人一鼓动,不少人开始点头附和。他们宁州地势险峻,虽是关隘要塞,地理位置险要,却不适合耕作。前些年,宁州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多半田地颗粒无收,饿死了许多人。朝廷只是象征性地分发了些许赈灾物资,之后就不闻不问。那时还是太子的自清王,曾上书多次请求皇上拨款赈灾,均被驳回。随后,其他地方遭遇灾害,朝廷也大都是不管不问。听闻自清王就是因为替百姓打抱不平,才跟皇帝闹翻,随后被迫起义的。这皇帝老儿根本没有那么好心,只不过因一时之需,来收买他们罢了!

    这么一想,百姓们纷纷扔下手里领取的物资,自动自觉地站在了一起,无声地抵抗。石青衣袍的男子见状,立即带动百姓高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