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闪脱逃,又舞起来,几次三番将二人逗引得欲忍不能,欲得又不得,险些口涎要滴到衣襟之上。
第131章 诸王的灭亡(4)()
二人不顾饮酒,终于起身将二女抱入各自帐中,寻欢作乐去了。
他二人一去作乐,这里副将李昆就用了心机。他将副将陈化招到自己的帐中商议。二人本就有心将王、曼献出。那时的高官厚禄就成二人的手中之物,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而此时陈一败,军心就已乱。王、曼二人又无德行不能服众,这样一种情况二人看在眼里,想到此事的利弊,于是便商定这夜间行动。
王黄、曼丘臣二人得了两个心肝自行享受,自然顾不得军中的事,此时也只有李昆、陈化作得军中的事。
二人各自带了几个随从,秘密商议好行动计划。天将三更,二人便出发,李昆带两个随从来到王黄的营帐,王黄营帐的护卫军被李昆派的人拉去饮酒,李昆一路通行,进了大帐。王黄正搂着那女子睡的香甜。李昆将王的兵器收去,然后拿出绳子将王黄和那女子连同床一起绑了起来。这一折腾,王黄和那女子都醒了,王黄大怒,却无可奈何,急的嗷嗷直叫,那边曼丘臣的帐中也一样行事。王黄和曼丘臣轻易就擒了。
第二日,李昆带领一哨人马将王黄、曼丘臣押在马上,前去见刘邦。
刘邦大喜,马上封赏李昆、陈化。
可怜王黄、曼丘臣就这样死在东垣。
高祖七年冬天,太尉周勃在太原打败了陈的军队,平定了代国。这时刘邦正在东垣与王黄、曼丘臣苦战。刘邦的悬赏终于有了收效,王黄和曼丘臣的部下为了获取赏金,而将他们绑去见刘邦。刘邦凯旋回到洛阳,就封儿子刘恒为代王。同时樊哙的军队也继续追击陈,在高祖八年冬天终于杀了陈。
陈举兵谋后时,刘邦率兵亲征,韩信称病拒绝随军出征,却暗中派人与陈沟通。他计划袭击吕后和太子,等待时机与陈会合。
不料韩信的一个家仆,因为做错事而被韩信责备,惧怕韩信杀他,所以连夜逃走,并将消息泄露出去。吕后得到消息后想召韩信责问,但又怕打草惊蛇,于是就和萧何商量,诈称刘邦已派使者回来,报告陈已被平定,要各王侯入宫庆贺。萧何又亲自到韩信府中,告诉韩信说:“您虽然卧病,但依礼也应该入宫朝贺。”
韩信不知是计,就入宫朝见。
吕后命武士将手无寸铁的韩信拿下,捆绑起来。
韩信质问吕后:
“皇上曾赐我‘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我看你怎样处置我?”
吕后冷笑一声:
“我自然不会违背皇上的圣旨,只是你最后还有什么话说吗?”
韩信知道此次定然在劫难逃,就仰天叹道:
“我真后悔当初不听蒯通的劝告,以致今日死于妇人之手,唉,这也许是天意吧!”
吕后命人拿来一块大布和许多根削尖成一人多高的竹签。武士们将竹签一根根竖在地上,另外八个武士用布将韩信从头到脚裹上。
吕后对着包裹在布里的韩信说:
“我今天让你死在这竹签之上。你现在抬头看不见天,低头看不见地,你到死都见不到铁器。
说罢,得意的笑起来。
八个武士得到吕后的命令,将韩信一下子抬起来,架到削尖的竹签顶端。
竹签深深的刺进韩信的身体。鲜血顺着竹签慢慢的流下来,染红了未央宫的地面,渗入了未央宫的泥土里。
韩信死后,他的全家也被满门抄斩。
刘邦平定了叛乱回来,听说韩信已经死了,虽然大大松了一口气,但想起韩信曾为他打下天下,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也不免伤感万分。他问吕后,韩信死前可曾留下什么话,吕后告诉他说:“韩信曾说他很后悔当初不听蒯通的话。”
刘邦问左右随从说:“蒯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左右回答道:“蒯通是齐国的一个谋士。”
刘邦便下令逮捕蒯通。不久蒯通被带来见刘邦,刘邦问他:“你曾教淮阴侯谋反是吗?”
蒯通回答说:“我的确曾教韩信谋反,可惜他不听我的话,才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如果他当初听我的话,今天被杀的恐怕是陛下您了。”
刘邦大怒,命人将蒯通拉下去砍了,蒯通却大声说:“我又没有犯下什么重罪,为何要杀我?”
刘邦回答说:“你曾教韩信谋反,还说没罪吗?”
蒯通回答说:“秦国无道,天下英雄纷纷举兵争逐天下,谁的能力强,谁就能得到天下。古时候,盗贼的狗见了尧帝也会吠叫,这并不是因为尧帝不仁,而是因为狗只认识他的主人。以前我是韩信的属下,心中只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陛下,陛下怎能将当时与您对敌时的人全部杀死呢?”
刘邦听了,笑着对左右的随从说:“嗯!这么说来,蒯通也算是个忠臣。”
于是免除了蒯通的死罪,并封他官职。可是蒯通推辞不就,并求刘邦允许他带回韩信的尸首,将他埋葬,刘邦被他的忠诚感动,便准许他的请求。
第132章 诸王的灭亡(5)()
韩王信是已故韩襄王的孙子,在刘邦麾下屡建战功,被刘邦封为韩王。韩王信的领地,北从巩县、洛阳、南到宛、叶附近,东面接近淮阳,都是天下精兵集中的地方,又因为太原郡是韩国故地,所以刘邦让韩王信迁都晋阳(今太原),以防匈奴入侵。不久,韩王信立书要求刘邦说:“我国处于边境之地,屡屡遭受匈奴入侵,晋阳远离边塞,请允许我迁都马邑(山西省朔县东北),以便就近监视匈奴的行动。”刘邦答应了他的要求。
汉高祖二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率军入侵中原,韩王信戍守在马邑,突然受到匈奴的大举围攻,韩王信一面向朝廷求援,一面派人向匈奴求和,朝廷发兵前来救援,见韩王信与匈奴交往频繁,怀疑韩王信与匈奴有勾结。刘邦遣使奉书责问韩王信说:“匈奴进攻马邑,难道你没有足够的力量坚守城池吗?而且韩国为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我应责备你的地方了。”韩王信心里十分恐惧,于是干脆投降匈奴,转过来攻打太原。
韩王信其实并无十分信心去投匈奴。只是有他自己的苦衷,第一,粮草不足。第二,兵士勇猛远不及匈奴的骑兵。第三,匈奴兵善射,马邑城池不高,善射的匈奴对这样的城池之争并不困难。
韩王信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又分析了匈奴兵的情况,所以采取了一种折中作法,既不投降匈奴,又不和匈奴正面作战。他原以为刘邦会对此能明察,万没想到刘邦不分青红皂白,责备自己。韩王信一肚子委屈却没有地方诉苦。
正在此时,韩王信的部下王黄求见,王黄进见韩王自有自己的想法,王黄是降番的主张派,这次来见韩王,就是要再次劝韩王投降。
韩王的屋内烛火辉煌。韩王和王黄各怀心事。王黄先上前开言:
“将军对匈奴议和之事,如何考虑。”
韩王现在的苦衷无法讲出,只叹气。
“将军的隐情,属下有所了解。”王黄接着说:“将军苦衷在下自不必言,只是王黄有一言不能不讲,单于那面已经传话回来,说将军只要讲和、原来所说的一概不变,将军属地仍由将军统辖,军队仍由将军带领,只要将军愿意合兵攻打刘邦,一切都好商量。”
韩王信略带疑虑:“单于果真全部条件都答应了?”
“是真的,这里有单于写的书信为证。”
韩王忙接过书信,果然是单于的亲笔书信。这书信为韩王吃了一颗定心丸。多日以来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减轻了一些负荷。
韩王信深吸了一口气,一掌击在案上:“议和!”
韩王信走上了彻底的反叛刘邦之路。
刘邦得到韩王信降番的消息大怒。
“寡人待这贼子不薄,当初这韩王信是个穷小子的时候,寡人将他带在身边,重重提拔、扶持他,每有重任必委于他,朕一步一步地培养他,他才有今日,不是朕,他哪有今日。“刘邦已气得语无伦次。他没有想到他认为最忠实可靠的韩王却最早背叛了他。
彻夜不眠,烛光通宵达旦,吕后望着高祖窗内不熄的灯光,也为国事深为忧虑。
吕后慢慢踱到高祖的书房,推门进去,高祖已伏在案上睡着,吕后轻手轻脚的拿了一件衣服披在刘邦身上,此时,刘邦醒来,望着多年来为自己操劳而渐已衰老的吕后,刘邦也颇为感慨。当年如花似玉的吕雉,现而今已皱纹渐多。杨柳细腰也因生育变的粗大,乌黑的秀发也爬上丝丝白发。吕后曾为自己操持家务。为自己生育的儿女,扶持自己的政路,又帮自己的军事出计献策,吕雉年老色衰自己就慢慢疏远了她。不管怎样,吕雉还是一心扑在自己的身上。
“韩王叛乱,起兵攻打太原。太原告急,这可恶的韩王,寡人待他不薄,他居然敢反叛,他还把什么君臣之礼放在心里吗?”
吕后只有劝他:“你不必太着急,韩王信是背后有番兵,才这样放肆大胆,皇上只要御驾亲征,就可保手到擒来,以皇上现在的兵力,策略,后援都远远超过韩王,那韩王的叛乱就是蚂蚁摇大树,他不自量力。”
刘邦心中其实早有主意,吕后一说,更加强了刘邦的信心。“朕要御驾亲征,定要活捉韩王小儿,让他后悔莫及。”
“皇上明日可召集大臣商议此事,万不可焦急过度,伤着身体,皇上还是早些休息吧。”
一夜无话,第二日,高祖召集文武群臣来商议亲征之事。各种议论均有,有赞同,也有反对,但高祖决心已定不会更改。
高祖亲点人马,东进山西境内,在铜靼与韩王信的叛军正遇上。
韩王信心中本有悸怕,见刘邦亲征,前几日闭门不战,向匈奴单于发信告急,要求增援。单于接信,派援军昼夜前往援助。
第133章 诸王的灭亡(6)()
高祖见韩王免战牌高悬,心中暗喜,召来谋士商议攻破韩王之计。高祖命各营晚间作好战备。二更发兵,夜袭韩营。
韩营中并无防备。军士都闷头睡觉。忽然粮草库燃起了大火,火势趁着呼呼的秋风,顿时蔓延了整个韩营,韩营大乱。这时高祖早命伏军正面攻击。韩王被火一烧,又遇强军,带领一支人马向东北溃逃。
高祖并不追击,只是收拾战利品,告知士兵养精蓄锐,以备再战。
韩王溃逃的路上,无远看一骑人马迎面飞奔而来。他本是惊弓之鸟,以为是高祖派的伏兵,大惊失色,高呼:“我命休矣。”
等那骑人马到来,韩王大喜,原来是单于派来的援兵,并非高祖伏兵。韩王悲喜加交,让援兵调转马头,一起奔往匈奴,以期修整,东山再起。
韩王逃到了匈奴,兵败的痛苦,使他再也打不起精神。多日闭门谢客,反复思虑。
王黄并不甘心就此收手。兵败之时王黄带领一支人马先逃出了山谷。曼丘臣也收集各部残兵几千人,一路劫掠,逃回匈奴,王黄与曼丘臣合兵,驻所在匈奴边界的一个小镇。
这一夜,月色格外皎洁。潺潺的月光流洒到这草原上的古镇里。古镇那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