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诡计全集-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
第110章 进攻要快速()
魏国新城太守孟达一心密谋反曹,在得到孙吴、诸葛亮的暗中支持后,便在新城举起了反曹的大旗。
孟达反曹的消息很快便传到驻守在宛城的曹军元帅司马懿那里,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后左右为难。他一心想出兵消灭孟达,但需要得到皇帝诏书方能行动。从宛城到朝廷所在地洛阳来回有1200里路,快马也要十来天。若是孙权、诸葛亮的援军再来相助,那就更难征讨了。
司马懿想自行采取行动,又想到朝廷已嫌自己权势过大,而等皇帝诏令,又会对国家不利。思量再三,司马懿觉得还是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于是他一边上疏报告情况,解释原因,一边率大军即刻进发。
既然出击就要讲求“快、狠、猛”,司马懿准备偷袭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于是,他让三军偃旗息鼓,分为八队齐头并进,昼夜兼程,8天就行完了1200里路程。
司马懿的兵马一出现就引起孟达军中的一片惊慌。原来孟达以为司马懿请示朝廷后才会率兵至此,这个过程少说也要一个月。所以他按照一个月的时间来安排加固城墙的任务,准备把司马懿闲在城外等他粮草不济准备退兵时再突然袭击。哪知司马懿仅8天便到了新城,这样就打乱了孟达的部署,新城城墙不坚固的弱点也一下子暴露出来。
在这样的形势下,孟达的部队敌不过司马懿的部队。孟达手下见大势已去,便开门投降。司马懿挥师杀进城去,杀了孟达,平定了叛乱,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如果要选择强硬的“鹰策略”就要讲求战术上的快速进攻,不要延误了最好的时机,否则局势演变成一种稳定的均衡再采劝鹰策略”就可能被吞并或者形成双亡的局面。司马懿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在局面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出击,面对强硬的老鹰,孟达无疑成为一只被捕杀的鸽子,只有被吞食的份儿。
在稳定均衡尚未形成前,强硬的“鹰策略”尚有发挥的余地,在稳定均衡形成后再采取行动只会形成双亡或者自取灭亡的局面。因此,想要得到效益就要出手快,要想吃到热豆腐也要尽早。
女皇武则天晚年非常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这两兄弟经常侍候在武则天左右,百般讨武则天欢心。他们倚仗武则天的宠幸做一些贪赃枉法的事情,还常常欺凌群臣。因为被武则天袒护着,群臣对此也无可奈何。
武则天对张易之、张昌宗的宠幸胜过了自己的骨肉子孙。她的儿子李显虽然贵为太子,却被幽居东宫,不得参与朝政。李显生性懦弱,惧怕武则天,这更让武则天厌恶他。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只让张易之、张昌宗二人陪伴在身边,并把国事统统交给二张处理,不许大臣近前。大臣们担心二张擅权篡位,焦急地筹划对策。宰相张柬之虽然年已80岁,却决心自己冒风险,出面组织策划铲除二张。
张柬之联络了朝中的武将、大臣和部分皇宫御林军,又逼迫太子出面,以太子的名义号召宫廷上下讨伐二张。到了预定的时间,张柬之和武将们率领500多名御林军来到了宫廷外的玄武门,并事先派李多祚等人到东宫去迎接太子。
太子虽然懦弱但是面对强硬的大臣们的恳求和激励,迫不得已随同他们来到玄武门。在张柬之的带领下,众将径直闯入武则天的寝宫,乱刀砍死了二张。武则天在寝宫内听到响声,正欲起身,张柬之却先一步进前奏报:“张易之和张昌宗谋反,我等奉太子之命,已将逆贼杀死。”武则天一听此言,轰地一下晕过去了。待她醒来,有气无力地问太子李显:“这件事是你指使的吗?”李显点头承认。武则天虽然痛恨杀二张的大臣们,但由于是秉承太子的旨意,也无法降罪于大臣。大臣们又乘机进言,希望武则天传位给太子。迫于无奈,武则天只得让太子继位。
在这场宫廷博弈中,任何一步差错都会导致杀身之祸。张柬之强硬的“鹰策略”得力于他把握了最好的有利时机,心思周密、先发制人。借助太子的名义先行一步除掉二张,以免武则天死后皇权落入二张的手里。这就如同“鹰鸽博弈”一样,在稳定均衡形成前,要想取得最大的利益就只有快速地出击,早一步行动就少一分危险,多一份利益。如果等待稳定均衡的局面形成,自己就会成为多余的那只老鹰遭到排挤和迫害。
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现象,以前看到的或者接触到的第一件东西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是其他同类产品无法替代的。这用“鹰鸽博弈”也可以解释,这件东西就如同稳定均衡状态,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路径依赖和习惯性思维,因此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了。基于这个道理,我们应该在这种均衡状态尚未形成前早点破坏或者形成有益于自己的稳定均衡状态,这样才能在这种均衡状态中享受到最大的利益。
博弈智慧
稳定均衡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产生路径依赖。这正如人们所熟悉的第一印象,只要他们接受和默许了第一印象的东西,就会对此产生一种同有的思维和依赖。
第111章 出名要趁早()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布赖恩阿瑟是将数学工具加以发展运用于研究路径依赖效应的先驱者之一。他这样描述我们选中汽油驱动汽车的缘由。
在1890年,有三种方法给汽车提供动力:蒸汽、汽油和电力,其中有一种显然比另外两种都更差,这就是汽油。但是历史性的转折点出现了,1895年,芝加哥时代先驱报主办了一场不用马匹的客车比赛。这次比赛的获胜者是一辆汽油驱动的杜耶尔,它是全部6辆参赛车辆当中仅有的2辆完成比赛的车辆之一,据说是它很可能激发了r。e。奥兹的灵感,使他在1896年申请了一种汽油动力来源的专利,后来又把这项专利用于大规模生产“曲线快车奥兹”。汽油因此后来居上。
蒸汽作为一种汽车动力来源一直用到1914年。当时在北美地区爆发了口蹄疫,导致马匹饮水槽退出历史舞台,而饮水槽恰恰是蒸汽汽车加水的地方。斯坦利兄弟花了三年时间发明了一种冷凝器和锅炉系统,从而使蒸汽汽车不必每走三四十英里就得加一次水。可惜那时已经太晚了。蒸汽引擎再也没能重振雄风。
毫无疑问,今天的汽油技术远远胜过蒸汽。不过,这个比较并不公平。假如蒸汽技术没有被废弃,而是得到了以后75年的研究和开发,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呢?虽然我们已经永远不会知道答案,但一些工程师相信蒸汽获胜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之所以选择汽油引擎而非蒸汽引擎,选择轻水核反应堆而非气冷核反应堆,原因与其说是前者更胜一筹,倒不如说是历史上的偶然事故。
研究路径依赖,对于我们个人的一个重要启迪在于,早日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发挥出来,可以为明天取得成功获得更多的优势。这是因为,一旦我们取得了足够大的先行优势,其他人哪怕更胜一筹,恐怕也难以赶上。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经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他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一种让人心理不太平衡的社会现象:名人与无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得到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者和访问者接踵而至,各种桂冠也纷至沓来;而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实际上,这也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富人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结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则往往一直孤独;名声在外的人会有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因此更加出名;一个人受的教育越高,就越可能在高学历的环境里得到发展。
马太效应,似乎可以看作是在路径依赖的作用机制下形成的一种现象。它的启示在于:成功是成功之母。人们喜欢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如果一个人屡屡失败,从未品尝过成功的甜头,还会有必胜的信心吗?还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一本名为超越性思维的书曾经提出过“优势富集效应”的概念: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累积。起点对于整件事物的发展,往往超过了终点的意义。这就像在100米赛跑的时候,当发令枪响起的时候,如果你比别人的反应快几毫秒,那么你就可能夺得冠军。
事实上,马太效应使成功有倍增效应,你越成功,就会越自信,越自信就会使你越容易成功。成功像无影灯一样,不会给人心灵上投下阴影,反而会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成为不断进取的加油站。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某项方案一旦占据支配地位,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问题,那么就必须在全力以赴地投入之前,预留更多的空间,寻找更加多样化的方案。
博弈智慧
在研究什么样的方案能适应今天的需要的同时,花更多时间考虑什么方案最能适应未来发展,那么未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收获,也能避免更多的遗憾。
三人对枪自决,甲乙丙枪法优劣递减。最后无奈而神奇的结局,将不取决于同时开枪还是先后开枪,最优良的枪手,倒下的概率将最高;而最蹩脚的枪手,存活的希望却最大。因为没有人会把威胁最小的枪手列为头号清除目标。
第112章 扮猪吃老虎()
在一个公司中,有三个人格外突出,张三销售业绩突出,连续三年打破了公司创下了销售纪录;李四思维敏捷,公关能力强,常能处理好突发事件;王五做事认真负责,能及时完成领导所布置的任务。这三人都深受领导好评,但相比而言,张三是这三个人中能力最强的,王五的能力则最弱。一次,公司要进行人事变动,从这三人中挑选一位提拔为公司经理。此时,办公室里所有的同事都认为张三最有希望获得提拔,而王五希望最校但最后的结果却大出人们意料,恰是能力被认为最差的王五当眩
原来,尽管王五相对于张三和李四来说,工作能力稍逊一筹,但其人有个最大的长处,不与人争,和颜悦色,为人低调。当张三和李四为取得经理一职斗得不可开交时,王五却表现得很超脱,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让两位对手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却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因此,尽管王五的工作能力并不特别出色,表面看来对谁也不构成威胁,正是这一“弱点”最后却促成了他的成功。
这个例子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博弈规则: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机会不仅取决其本事的大小,还要看你是否威胁到别人。中国有句俗话叫“功高震主”,一个人能力越高,成就越大,就越有可能走向悲剧结局。中国历史上皇帝之所以大肆诛杀功臣,就是因为功臣的能力和声誉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使得皇帝必欲除之而后快。现在,许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