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

第10部分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第10部分

小说: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而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最后,能出主意的人太多,自诩自己能出主意的人更多。这些话如果别人都听的话,那么这个人也就成了处理信息的机器,而没有自己的主张,而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张,必须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会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来贯彻自己的想法。过多地干涉别人的决策,别人会十分不高兴的。有些人看到别人偶尔采纳了他的一条建议,就老是给别人提建议,殊不知别人偶尔采纳只是意思意思而已,是不想让你失望罢了。如果你反复提的话,总有一天别人会不耐烦的。

    忠言如果是杯苦药,那么千万要记得多加点糖。只要目的达到,多加点糖并不是损失。千万不要用迂腐的道德束缚自己做事,那样做很容易得罪人。说真话固然重要,但是要注意表达方式,表达方式错了,真话也没有人听。

    “无才无德痴顽老子”是一个古人对契丹国君说的话,他这句话把契丹国君给逗乐了,结果契丹国君下令自己的士兵不再屠杀中原百姓。因为这句话,拯救了几十万中原百姓的性命!

    也许会有人说高估了这句话的分量,然后拿出什么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之类的理论来证明不是这句话有分量,而是契丹国君有仁慈的心,或者说什么这是直接原因,还有根本原因之类的道理。

    其实这句话就是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对于手握天下百姓生杀大权的国君来说,他的一念完全可以改变历史,而他的一念往往又会因为别人的话而改变。这个人说了个很自我贬低的笑话,结果把国君逗乐了,下令不杀中原百姓是完全有可能的。

    然而这句话可以一分为五,它描述了说话人的五种特征,其中前四种特征是假的,是故意自我贬低的,他有德有才,不痴呆也不顽固,而且可以这样形容:他非常有德,德被天下;非常有才,才华横溢;从不痴呆,是天下少有的聪明人;也不顽固,他做人做事泾渭分明。而最后一个特征确实是真的,当年他确实是拄着拐杖去见契丹国君耶律德光的。

    成大事者认为,忠言也可以不逆耳,只要你善于委婉表达。

第22章 话不投机,就要少说() 
成大事者认为,如果话不投机,就要少说。但人们经常忘记这条经验,越是话不投机,说得越多,生怕别人没有听清楚自己的意思。

    人与人对话很多时候是凭借感觉的,感觉对了,话语自然就多。同种性格、有相同经历的人往往共同话题多,原因就在于同样的性格和共同的经历让他们产生了同样的感觉。

    当感觉不对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少说话,因为你说的每一句话对于别人来说可能都不值得相信。人话一多,就容易失言,更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有些时候,或许你是想活跃气氛,但是别人却容易认为你轻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冷场就冷场,并不是你的责任,你没有必要通过自我贬低来让场面活跃起来。话不投机的时候就要少说。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想交谈下去,就要找恰当的机会。话不投机很多时候还是因为机会不好。历史上,忠臣进谏有的容易被采纳,有的却始终无法被采纳,有部分原因是时机不对。其实谈话的最好时机在于别人对你有求的时候,尤其是问你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说的话是针对他的问题而来,容易受到别人的重视。

    唐太宗到了晚年,由于天下太平已久,原先那种虚怀纳谏的气度已变得少有了,越来越听不进去反面的意见。魏征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忡忡,一直想找个机会向太宗指出这个问题。

    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唐太宗心情十分舒畅,笑着问魏征:“你看近来政治怎么样?”魏征巴不得皇上这么发问,便回答说:“贞观初年,陛下主动引导人们进谏;几年之后,再遇到有人进谏也还能愉快地接受;而近一两年来,只能勉勉强强接受一半意见,而且心里总觉得不舒服。”

    太宗听了有点吃惊,便向他问道:“你凭什么这样说呢?”

    听到皇上要他摆事实,魏征顺势说道:“陛下还记得在您刚即位的时候,要判元律师死罪,大臣孙伏伽进谏,认为按照法律不应该判死罪,陛下就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的园子赏给了孙伏伽。大家都说皇上赏得太厚了。您说,‘即位以来,还没有人向朕进谏过,所以赏得特别厚。’这是您主动引导人们进谏。后来,柳雄假冒在隋朝做官的资历,被主管部门发觉检举,要判他死罪。大理少卿戴胄说只应该判他有期徒刑,他再三申述自己的主张,您终于同意赦免了柳雄的死罪。当时您还对戴胄说,‘只要像你这样坚持守法。就不愁滥用刑罚了。’这是您能够愉快地接受意见。”

    说到这里,魏征看见太宗听得非常认真,略微停顿了一会儿后,又摆出第三条根据。他说:“近来皇甫德上书,说修洛阳宫是劳民伤财,收地租是严重地剥削老自姓,妇女流行高髻是宫中传出来的,陛下却恨恨地说,‘这人要使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取一文钱,宫女都没有头发,才称心满意呢?’当时我说,‘臣子上书,若不激烈直率,就引不起君主的注意,而激烈直率就近于毁谤。’当时陛下虽听从我的话,赏他绸缎了事,但是心里总不舒服,这就是陛下难于接受意见了。”

    太宗明白了,说道:“如果不是您,就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一个人苦于自己不知道自己啊!”

    话不投机半句多,更何况是批评,而且是对圣上呢!同样的话,说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氛下,效果就会大不相同。而把握良机,选择最佳地点、最佳时间、最佳气氛、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环境进行说辩,则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魏征进谏批评太宗,就是趁太宗高兴和发问的时候,这时候是皇帝接受劝谏的最佳时机。于是魏征抓住这个机会,大胆地向皇帝进谏,说服了皇帝,自己也免遭了责难。

    在别人不需要话语的时候,给他一两句他都会觉得你啰嗦。当别人迫切需要指点的时候,你说上千句万句,他都嫌不够。为此,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对方的需求,他们想听什么样的话,他们现在的忧虑在哪里,什么样的话能让他们感觉更好,什么样的话能解决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等等。这些点如果找到,然后针对这些点来组织语言,说话往往能够起到最大的效果。

    成大事者认为,很多时候话本身没有任何错,但关键在于机会的把握和对谈话对象的把握。对所有人,在任何场合都说千篇一律的话,肯定反响是不同的。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时机来组织语言,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对于那些根本就不愿意听我们说话的人,那就千万不要说什么,否则他们会觉得我们过于聒噪,对于那些愿意听我们说话的人,也应该选择好的时机,说些应当时风景的话。

第23章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成大事者认为,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有些人很会说话,说得很得体,但是很多时候都不如沉默的人。因为巧言乱德,宁可显得笨拙,宁可显得沉默,也不要让人对你有所防范。

    殷纣王荒淫无道,不理朝政,不分昼夜地设宴饮酒作乐,连今天是什么日子都不知道了。他问左右大臣,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于是,他就派人去问箕子。箕子是王族中十分贤能的人,他对身边的侍从说:“作为一国之君,日期都不知道,看来世道是该变变了。既然如此,别人都说忘了日子,如果就我说知道的话,那么大王就会对我起戒心,我就很危险了。”这样,箕子就对来问日子的差使说:“我也醉得忘了日子了。”箕子聪明人装糊涂,知佯装不知,众人皆醉我也未醒,消除了纣王的戒心,免遭杀身之祸。

    在历史上,还有一个人是能够适时沉默的人,当他的兄长无端被杀的时候,他都没有争辩,隐忍生存,最后终于为他的兄长报了仇,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光武帝刘秀。

    汉朝光武帝刘秀小时候,在家表现得十分勤快,愿干实事不尚虚夸,显得十分憨厚、性格平和。虽想出人头地,但从不露声色。为此,他的哥哥刘演自比刘邦(少时是一个浪荡公子),把刘秀比作刘邦的二哥刘喜(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很瞧不起他,并常常以此嘲笑刘秀。刘秀去长安读书,当他读到论语中“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句时,简直是手舞足蹈地说:“说得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一杆见底!”从此,他便以这句至理名言规范自己的言行。

    刘演、刘秀兄弟二人发动青陵起义,结果皇帝却没当上,致使刘演心中不快。刘玄也清楚刘演性情蛮横,又野心勃勃,再加上以他为首的青陵兵在与王莽的军队作战中,又节节胜利,战功卓著,无疑,这一切对自己的皇位宝座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总想找个借口除掉刘演。

    刘稷是刘演的部将,听说刘玄当了皇帝,心中也十分不满,便大发牢骚说:“今起兵图谋大事,全是刘演的功劳,他刘玄算个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配称皇帝?”刘玄听后,想收买刘稷,封他为抗威将军,刘稷拒不接受。刘玄要杀刘稷,遭到刘演反对。刘玄一怒之下,便将刘演、刘稷—起杀掉。尔后,为了斩草除根,便伺机将刘秀杀掉。

    刘玄为找借口,便派人去对刘秀宣布诏书说:“太常偏将军刘秀英勇善战,特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还没等刘演谢恩,接着又宣布说:“大司徒刘演,一向图谋不轨,常有抗帝之意,所以把他杀了。”以此来试探刘秀的反映,如稍有恨意,便就地将其正法。刘秀是何等聪明,对刘玄的这点用意怎能不知?小不忍则乱大谋。刘秀听完诏书后,极力克制住内心的杀兄之恨,慌忙磕头谢恩说:“陛下赏罚甚明。我建功微小,不值一提,皇上如此嘉奖,秀实在受之有愧。兄刘演素有反意。我也常劝他野心必毙,但他就是不听,发展到今天刑极其身,实在是罪有应得。”刘秀一席话语,表现得十分真诚,不要说报信宣诏之人深信不疑,就连他的部下也都信以为真,无不为刘秀的大义灭亲之举感动得流下眼泪。

    宣旨人走后,刘秀回到帐内,关紧房门,便捶胸大哭,恨得咬牙切齿地说:“杀兄之仇不报,还配做人!”但在第二天,他又立即跑到刘玄住处,言必称陛下,口必言皇恩浩荡,绝不提昆阳大捷之功。刘秀既显得十分恭谨,又表现得粗犷大度,平时谈吐,不透半点哀痛意,也不为刘演服丧,饮食谈笑和平常一样。

    刘秀“以小忍成大谋”的表演,终于使刘玄解除了猜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以为刘秀真的忠于他。三个月以后,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被派往河北。从此,刘秀便摆脱了刘玄的监视和控制,迅速招兵买马,网罗人才,扩充实力。他在到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发展到十余万人,有了一大批既能征善战,又对其忠心耿耿的战将,使其很快具备了和刘玄抗衡的力量,便公开和刘玄分道扬镳了。

    刘演易于喜怒,专横跋扈,锋芒外露,成了皇帝的刀下之鬼。刘秀性格内向,事不外露,城府深沉,容忍一时而不乱大谋。当刘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