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回到山村当老板 >

第44部分

回到山村当老板-第44部分

小说: 回到山村当老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嘛”方立人皱着眉头,没有着急表态。

    孙鹏举眼珠子一转:“每个月六十个本子,六十个铅笔,这就是十几块钱呢。我说你们能拿出这么多钱来?”

    “孙校长,我们不在乎赚多少钱,重要的是参与这件事,然后每个月差不多也就赚这么些钱了。”刘青山觉得,该谦虚的时候,还是得谦虚谦虚的。

    方立人终于表态了:“你说的这个,我们倒是可以考虑考虑,不过,你们搞这个事情,会不会影响学习呢?”

    “这个绝对不会,我保证每次都能考全乡第一名。”刘青山当然有这个信心了。

    孙鹏举好像忽然想到了什么,忙对方立人说道:“方校长,孟宪良班里的,上次全乡前十名。”

    方立人看着孙鹏举笑呵呵得说道:“聪明人,这小子绝对是个聪明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同学,愿意搞你们就搞吧,校长们也没法说公开支持你们,毕竟下一步发生什么影响还不好说,要是影响好啊,我们开大会表扬你。”

    刘青山一听,这件事情基本上就算是搞定了,忙冲着方立人和孙鹏举弯腰感谢道:“谢谢方校长,谢谢孙校长,那没别的事情我先走了。”

    “你走吧。”

    前后几分钟的功夫,刘青山便将这件事情的前期工作全部都搞定了。

    从校长室出来,刘青山刚巧遇到来找自己的曹明。

    “山子,咱们早上为什么不摆摊呢?”

    早上也有四十分钟的功夫,而且他们清泉岭村的几个人早上的时候还不用吃饭,好像早上摆摊对他们来说也是可行的。不过,刘青山却摆了摆手。

    “现在这会儿早晨还比较冷,再过几天天暖和了再考虑早上,咱们现在就把中午喝下午放了学做好就行了。”

    曹明点了点头,觉得刘青山说得还是有道理的。

第79章 学校门口小摊开张啦() 
上午八点十分上第一节课,八点四十下课;九点半上第二节课,十点下课;然后是一个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全校在一块做二十分钟的广播操,接下来一个小时就是自由活动时间了,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自由活动时间学校大门是关着的,没有人能出去;十一点半上午最后一节课,然后十二点放学。

    记忆里,刘青山的小学上的是非常轻松的,整个记忆一直就是在玩儿,根本就没记得上过几节课。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很轻,反正作业用不着带回家去,在学校里面就做完了。

    唯独让刘青山觉得不解的是,为什么学校把吃饭的时间规定的这么短,而在校园里面的时间这么宽松?

    不过,现在刘青山也很容易理解这件事情了。

    学校里面师资紧张,要是把课程排的紧,老师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怎么会上好课呢?学校的课时安排这么松,就是为了让老师们有充足的备课时间。

    刘青山手头还有那本武侠,打发大把的自由时间还是很容易的。下一步门口地摊生意上了正轨,完了之后算算账,数数钱,也是个不错的打发时间的办法。

    反正,刘青山是不会去跳房子、分地图、玩斗兽棋的。

    上午十二点的下课铃声一响,刘青山就以百米冲刺得速度,向大门口跑去。

    因为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都是自习,老师这会儿也不在,所以下课铃声一响,这课也就下了。

    刘青山一马当先,后面曹明、曹喜才、曹华紧随其后,然后曹玲玲摆动着手臂,很有节奏感得跟在后面跑着。

    开仓库门,刘青山扛着凉席,曹明、曹华和曹喜才他们一人提着一个大黑色塑料袋,跟着刘青山就出了仓库。

    仓库门不用锁,搁他们摆摊的地儿就看得一清二楚。

    刘青山将凉席铺在了早就看好的地址,然后接着曹明、曹华和曹喜才他们便一样样得将他们四个从泰南城小商品批发中心采购来的货物摆到了凉席上面。

    “这边,这边放文具,这边放零食,这边放玩具。”

    刘青山指挥着,然后曹明、曹华和曹喜才三个人听话得按照刘青山的指挥行事。

    这会儿,曹玲玲终于来了。

    “山子我干什么?”

    “你吆喝吧,就喊昨天我教你的那些话。”

    曹玲玲胆子大,听刘青山这么一说,便扯直了嗓门大声喊道:“上好的铅笔哎,写字好看不断芯儿;上好的本子哎,皮子漂亮纸还厚啊;上好的瓜子来哎,还有粘牙糖等着你来买哎;上好的小手枪哎,还能打出小子弹来!”

    说句实在话,曹玲玲的嗓子真厉害,声音很有穿透力,这一嗓子,整个操场的人都能听得到。

    小孩子们爱凑热闹,然后看到这边有人摆地摊,便围上来了不少。

    “哎,这不是五年级的曹明么?”

    “那个是四年级的曹喜才啊!”

    “三年级的曹华也在这里呢!”

    “二年级的曹玲玲在干吗?刚才是她喊的!”

    “那个一年级的小娃娃叫啥?”

    “他叫刘青山,我们隔壁班的。”

    大家围上来是因为好奇,等到商品都摆开了,大家便因为好奇心问起来。

    “这个本子多少钱?”

    “八分钱。”

    “这么便宜,比小卖部里面还便宜一分钱呢。”

    “这个手枪多少钱?”

    “三块钱。”

    “可是我钱不够,我攒够了钱就买这个手枪。”

    不同的货品,刘青山加的利润不一样。像本子、铅笔、橡皮、瓜子、麦芽糖等的热销商品,加利润就很低,然后主要是以量取胜。而像大件的玩具,平时很少卖出去,然后加的利润就比较大了。要是能卖出一把三块钱的手枪,他们能赚两块五毛钱呢。

    问清价格,一对比,这边的铅笔本子这么便宜,于是打算到供销社和小卖部里面买铅笔本子的,就立刻改变了主意,打算从这里买了。

    本来一个本子一毛钱,现在八分钱就能买到,然后质量也差不了多少,完了还能买两根麦芽糖吃呢,何乐不为呢?

    刘青山一看买卖上来了,然后立刻安排曹明和曹华负责卖铅笔本子,让曹喜才和曹玲玲卖零食什么的,而自己则负责玩具的买卖。玩具因为价格都比较贵,所以问价的多,能买得起的少。

    不过,刘青山知道,许多喜欢自己摆出来的那些玩具的,下一步回家肯定会跟家里要钱买的。甚至于,有的小孩回家之后会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到这边来买玩具。

    中午吃饭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然后刘青山他们这个小摊子的交易高峰就是刚放学前的十分钟,完了之后,买卖就冷淡多了。

    这一阵儿忙完了,刘青山忙说道:“明子哥、喜才哥,你们先回去吃饭吧,我和玲玲还有曹华在这边先看着。”

    曹明和曹喜才几乎异口同声得说道:“我上自习课的时候就吃完了。”

    说完,两个人相互看着笑了笑。

    然后曹玲玲和曹华也有些不好意思得说道:“我也上课吃了。”

    刘青山一听,摇起头来:“什么?你们都吃了?”

    “都吃了。”

    “那行,那你们在这边看着摊子,我可得回去吃东西去了。”

    四个人相互监督着,然后刘青山也不会担心说有谁一时财迷心窍把钱给黑起来。

    回到教室里面,教室里面留下来吃饭的几个同学可就炸开锅了。

    “咱们老大在门口卖东西呢!”

    “咱们老大可真牛气,这么小就当老板了,我听说那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听他指挥嗯!”

    “咱们老大可真是真人不露相啊,这么久了,我怎么这几天才看出老大厉害呢?”

    大家对于刘青山的崇拜,已经如同滔滔江水一样连绵不绝了。

    “老大回来了!”

    “老大,您可回来了,老大您现在是大老板了么?”

    刘青山面对大家山呼万岁般的待遇,有些不好意思起来,笑着说道:“吃饭,吃饭,大家都过来吃饭,我今天带了咸菜炒肉了。”

    这年头,只要带肉,他就是好东西,大家一听,呼啦一下都围了过来。

第80章 供销社里的皱眉者() 
庙子村小学,大多数学生中午都是回家吃饭的,然后每个班里面还剩下六七个人在学校里面中午带便当。这样,中午的时候,在学校里面吃饭的应该有四十来人。

    小孩子东西吃得少,没一会儿,也就十来分钟,就都吃完饭了。

    吃完饭,往常的时候,大家便在校园里,操场上疯跑着玩儿。

    可是,今天不一样。今天周一,学校门口忽然摆了一个文具玩具零食的摊子,而摆摊子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同学。这样的事情,可就厉害了。

    刘青山回到教室里面吃饭的空儿,全校留下来吃饭的那伙人已经吃完了饭,然后便都凑到大门口刘青山的摊子前面凑热闹。

    这个多少钱,那个怎么卖什么什么的,大家问这问那的,这摊子就重新又热闹起来了。

    今天是正月十四,明天就是元宵节了,不过这会儿元宵节可不放假,学校是该怎么上课怎么上课。所以明天刘青山的买卖还是可以继续做的。

    刘青山的五人地摊小组获得了成功,头一天的成交额就达到了三十五块钱。

    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庙子村小学总共也就只有不到三百人,人均一天的零花钱不会超过两毛钱。也就是说,因为刘青山的小地毯,然后导致小学生生意圈里大多数的贸易额,都被刘青山占领了。

    蛋糕就那么大,别人吃一口,原先一直吃这块蛋糕的肯定就不高兴了。

    总成交额三十五块钱,纯利润超过二十块钱,按照事先约定,这二十块钱大家平分,一人就能分到四块钱了。

    刘青山很仗义,当天晚上就每人给了他们四块钱。这下,大家搞这个地摊的积极性更加大了,信心也更加足了。

    不过,刘青山心里有数,好事多磨,校门口地摊这件事,绝对不会说是一帆风顺的。

    就在刘青山他们收拾完了摊子,将东西放到林木匠的仓库里面,锁好了仓库门,往回家走的时候,庙子村供销社门口,一个不怀好意的眼神看向他们这边。

    在1992年的时候,老百姓还没有穿西装的习惯,但是一些讲究的人却穿起了西装,跟农村汉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站在庙子村供销社门口,穿着西装,带着墨镜的中年男子名叫韩克,是庙子村供销社的经理。别看庙子村供销社不大,但是养活的人可不少。

    经理一个,司机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仓库保管员三个,售货员六个,总共十三个员工。

    三间屋的营业厅,一间屋的仓库,一间值班室,建筑总面积不到一百五十平米,这就是庙子村供销社的全部。

    实际上庙子村供销社一个月的营业额到不了五千块钱,可是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支出就已经有两千三百多了,勉强能够收支平衡。

    现在已经五点半了,供销社打烊了。不过,每天晚上,供销社都需要留一人值班,今天晚上轮到韩克值班了。

    庙子村供销社职工里面,除了经理韩克和司机小赵是男的以外,其余的人都是女的,而让女人值班的话,万一遇到点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