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村当老板-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刘青山的计划,现在父亲一年赚个十万二十万的就行了。一年赚这些钱,也不至于说让父亲太过于膨胀,而接下来自己有什么想法呢,也有条件去做。
思路吗,刘青山想到了两个,一个是增加成本,另外一个呢,就是降低销量。
降低销量这个思路,估计不好办了。市场一打开,总不能人家来了不卖给客户吧。而增加成本呢,确实是个好办法。
现在刘家鱼饵店的销量,一天就要二百斤多,然后刘青山放学回家之后呢,就要按照比例将鱼饵配好,接着再让马军、马向江和包海亮他们三个搅拌,完了之后第二天就可以卖了。
今天的鱼饵已经配好了,也都搅拌好了,然后明天就有大约三百斤鱼饵可以卖了。然后明天晚上再配鱼饵,完了之后后天卖。
刘青山想到了主意。
周五这天,白天刘青山他们在学校里面又搞了一次市场调查,完了之后刘青山将结果也都统计好了。
回到家里,刘振远便催促着刘青山抓紧时间配料。
在配料上,刘青山在配方上面稍微的做了手脚。就算是自己的父母,刘青山也没有告诉他们鱼饵的配方,所以做点手脚,谁也看不出什么情况。
刘青山配好了鱼饵,然后刘振远便带着自己手下三个干活的,开始拌饵。
“行了嘛?山子?”
刘青山脸上露出有些无奈的表情,摸起鱼饵面子闻了闻,然后摇着头说道:“就算行了吧。”
刘振远没有看到儿子脸上表情的意思,还以为儿子着急看电视呢。
“行了,咱们装袋吧。”
刘青山回到自己屋里,恢复了微笑的表情,开始看起。
明天是周六,只有上午有课,然后下午的时间就放假了。每当到周六的时候,刘青山都会和同学们相约在下午的时候找地方玩去。
不过现在,刘青山却没有了这个心思。
周六回到家里面,刘青山重新检查了一遍明天到泰南市小商品批发市场要购进的货物名单,然后便到了鱼饵店里面去了。
“刘老板,怎么昨天买的饵料,不如上次的呢?我昨天买了一斤饵料,拿了六两打窝子,剩下四两饵料,总共才掉了四十几斤鱼。”
现在已经快到二月份了,东区的活鱼市场开始进入淡季,活鱼的零售价格已经跌到了一块五一斤,而收购价格只有一块钱了。
一斤鱼饵的价格是十块钱,然后他钓四十几斤鱼,算下来也就能赚三十几块钱了。虽然说这个收入在当时来说还算是高的,但是比不上头几天,一天赚一两百的时候了。
“哦,这位叔叔,兴许是水库里面鱼少了,你现在在哪个水库里面钓鱼?”
“我啊,就在黄庄村水库里面钓。哦对了,他们都说了,说是昨天买的饵料不如以前买的饵料容易上鱼。”
刘振远皱起了眉头:“这个情况,可能是你运气不好吧。大兄弟今天打算买多少饵料?”
“给我来二斤吧,明天我到远处去,带上饭,钓他个三天三夜。”
“好嘞。”
马向江很快给前来买鱼饵的客户秤了二斤鱼饵,然后何太昌记好帐,接着林士花也收好了钱。
账款分离,这是刘青山要求的。
如果按照刘振远自己的安排的话,他恨不能让卖东西的记账的和收账的统统让一个人干。
送走了客户,刘振远摇着头,然后看着自己儿子问道:“山子,待会咱们去配饵料去。”
一旁的马向江有些担心得问道:“表姐夫,今天反应饵料问题的人可不少啊。”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刘振远也皱起了眉头。
这时候,刘青山叹了口气,说道:“哎,我也知道,这饵料肯定出问题了。”
刘振远他们一惊,一块看向了刘青山。
第72章 把爹坑了()
“到底是咋回事,山子,咱们的鱼饵刚打开销路,要是质量出了问题,下一步可就前功尽弃了。”
刘振远有些着急地看着自己儿子。
刘青山摇着头,说道:“这老方子呢,其实是我姥姥家一本老书上记下来的,那本书上说,这方子用一段时间之后呢,效果会越来越弱,甚至于到最后啊,还不如蚯蚓能上鱼呢。”
刘青山的姥姥家里,有许多书,其实那些书都是当年刘青山的大姨上学时候的课本啥的,刘青山倒真是经常翻看那些书,不过刘振远不识字,也不知道自己儿子看得是什么。
“真的?儿子,你最好把那本书找回来拿到咱们家里来,这是一本神书。”刘振远瞪大了眼睛说道。
刘青山无奈得摇着头说道:“爸,寒假那几天我住在姥姥家,就是为了找那本书,不过怎么也没找到。”
刘振远满脸的失望,然后看着自己儿子:“那么说,咱们这个鱼饵店,下一步就干不了了?”
“那倒不至于,解救的法子,我倒是还记得。”
刘青山一听,立马又高兴了起来。
“什么法子,山子你快说。”
刘青山一脸认真得看着自己的父亲说道:“就是找一百个成年男人,光着脚丫子,围成圈,踩我们的鱼饵。在打麦场铺上塑料布,然后把我们的鱼饵均匀的铺开,然后再让一百个成年男人,上午踩四个小时,下午踩四个小时,这样加工出来的鱼饵,效果会一直保持下去。”
刘振远张着嘴巴,半天没有说话,他旁边,马向江一脸着急地看着自己的老板。
“只能这样?”刘振远皱起了眉头。
刘青山使劲点了点头:“爸,只能这样。”
旁边马向江忙说道:“表姐夫,咱们现在一天能卖两千多块钱呢,找一百个人,一天给他们十块钱给我们踩鱼饵,也才一千块钱,咱们还有得赚啊。”
确实有得赚,只不过比以前要少赚多了。
找这么多人踩鱼饵,实际上只是刘青山增加成本,减少家里收入的策略。要说对鱼饵本身的效果有用吗?也还真有点用处,那就是鱼饵搅拌得更加均匀了。
鱼饵搅拌均匀了,质量上面也更加可靠了。
“哎,如果只能这样的话,我们也只能招人了。”
一天十块钱的工钱,还是很容易招到人的。毕竟现在建筑队的工钱,也就是一天十块钱而已。而建筑队的工钱,是一年一结算,每年结算的时候,包工头子还会想方设法得克扣工人的工钱。如果刘家的工资是按月结算的,然后每个月再给个四天的带薪假期,那么大家都会挤破头得到他们家来的。
这工作也太轻松了,每天就是光着脚丫在软绵绵的鱼饵上走来走去,还有这么多人一块开开心心得聊天说话,多有趣啊。
“表姐夫,那咱们怎么招人?”
刘振远继续看向自己的儿子,问道:“哎对了儿子,咱们怎么招人?”
刘青山早就有主意了,然后他看着自己父亲说道:“这样,爸,咱们村总共才二三百口人,男劳力绝对不够,然后咱们得从全乡范围内来招聘,谁来都行。不过,咱们最好得招聘家近的,就临近村的,家近的上下班方便一些。这个人选呢,咱们也不能说啥都不讲究,年龄要在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学历方面可能不好要求,这样吧,初中以上学历的优先。这样明天你安排他们到咱们村,庙子村,西峪村和仙女庙村贴一下广告,谁愿意到我们家来干活呢,直接来报名,快一点凑够人呢,咱们快一点保证鱼饵的质量。”
刘振远点头看着马向江说道:“对,这件事不能耽误,向江,你快点找人给写大红纸广告,咱们今天下午就抓紧时间贴出去。”
“表姐夫,不用找人,老何的毛笔字就很好。”
刘振远点着头说大:“对呀,找他就行。”
然后他又看向自己儿子问道:“这个广告怎么写?”
“走,咱们去找我何大爷,我跟他说怎么写去。”
然后呢,三个人便走进了石头屋子,现在何太昌和林士花正在石头屋子里面核对今天的账目呢。
“老哥哥,先别忙那个了,有别的更急的事?”
刘振远说完,忽然想到了什么,忙说道:“哦对了,还没有红纸呢,向江,你去买他二十张红纸去。”
说完,刘振远给了马向江十块钱。
“买红纸干什么呢?”何太昌问道。
然后刘振远便将他们刚才议论的议题向何太昌和林士花说了一遍,听完刘振远的叙述,林士花和何太昌也都纷纷点头,同意抓紧时间把招聘员工的事情办好。
红纸买回来了,刘青山口述,然后何太昌执笔,很快就写好了广告。
在1992年的时候,农村地区你找个打字复印社是根本不可能的,广告公司更没有,要想做个广告宣传,只能自己动手写了。
广告上面写的很详细,招聘有什么要求,待遇怎么样,到哪里报名,地址什么的,都有记录。因为过年期间大家的宣传,清泉岭村的刘家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他们家招聘人,应该会有很多人报名的。
当天下午,刘振远便安排马向江和马军到附近的几个村子里面去贴广告去了。就在马向江和马军贴广告的时候,刘青山安排刘振远他们把明天要卖的鱼饵也都配好了。
这些鱼饵,刘青山又做了手脚,效果比今天卖的鱼饵还要差。
他这样做,就是为了让那些钓鱼的人给父亲压力,让他觉得招聘一百个人是必要的,而且还得快点招聘过来。
刘青山心里盘算着,有这笔工资支出,想必就能把家里今年的纯收入控制在二十万以内了吧。这样,自己就很放心了。
钱是很东西,但是一夜暴富绝对不是件好事,按照刘青山的安排,他们家要一步步,慢慢地成为远近闻名的超级大富豪。而自己,就是最牛的山村老板!
第73章 坐火车()
鱼饵店那边,刘青山成功的忽悠了自己父亲,家里准备招聘一百名精壮的农村汉子到家里帮工。
刘青山心里有数,将来自家里用人的地方多了,别说一百人,就是一千人,一万人,凭着自己超前二十几年的记忆,也能给妥妥得安排好。
将来自己可是要当大老板的,手下没有人怎么成?
手下有这一百人,下一步整个大寨村谁敢欺负自己?
家里的事情就这样了,然后第二天周日,刘青山拿上了一百块钱,再加上十来块钱的零钱,带着曹明他们,坐上了去泰南市的火车。
在1997年之前,火车的速度是很慢很慢的,要是有急事的话,坐火车肯定不是首选。
就算是第一次火车提速之后的1997年,火车运输的速度仍然没法跟公路运输相比。
好在徐家庄村距离泰南市火车站不远,只有二十公里不到的距离。不过,就这么点距离,也得跑一个半小时。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火车没有一次准点的。徐家庄车站上面贴出的列车停靠站次时间表,纯粹是应付检查用的,如果按照上面的时间,肯定会成功避开火车。
刘青山他们是早晨六点半出发的,大家做马军的农柴三轮车,来到了徐家庄火车站。
徐家庄火车站位于大寨村北边,挨着大寨村最肥沃的北河大田。小伙伴们等了半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