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村当老板-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1991年的时候,对违章停车,路边摆摊这种现象的处罚管理力度还不是很严格的。而且这个时候,路边摆摊,尤其是像钢城县这种小县城,情况还不是多么严重。
甚至于在2002年刘青山上大学的时候,在泉城市的山师东路上,路边随便摆摊的情况也是很严重的。虽有城管管这件事,但是很多时候只要上面要求的不是那么严格,谁又愿意去得罪人呢?
东区的人流量很大,是钢城县的商贸中心,马军的三轮车停好之后,刘青山就把三个盛满鱼的水桶摆在跟前,然后安排马军和林士花路边站着卖鱼,而自己则坐在路边的木凳上,悠哉悠哉得吹起了口哨。
他回头看了一眼,后面是个小公园,不过以后这个地方要建一个超市。
1991年的时候,钢城县最大的购物场所就在东区,名叫新华百货公司,是新华厂的附属企业。后来新华厂破产,新华百货公司也很快倒闭关门了。又过了几年,新华百货公司被当地一家个体百货公司兼并,成了馨百超市。
馨百超市是钢城县第一家超市,是2005年开张营业的。再后来,2010年的时候,贵和商厦在东区这边又开了一家超市。
过年期间,东区非常热闹。
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几乎全是自行车,摩托车都是少数,更别说轿子车了。
刘青山有意让马军和小姨林士花接触接触,反正前世的时候自己觉得小姨夫这个人还是不错的。
早接触接触,有了感觉,然后下一步不就早一天吃上小姨的喜酒了吗?
马军今天一天都被刘青山雇了,连人加车,一天的辛苦钱是一百,车八十,人二十,都是高价。
五百斤鱼,大约百十来条,而刘青山目测估计,就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一天的人流量少说也得两万,固定人流量得三千,流动人流量得超过一万八。
这么大的人流量,卖百十条鱼,是很轻松的。
价格方面,在县城里面也有保证。城里人在1991年的时候比较农村人是有充足的优越感的,每个月都有工资,一个月一二百,绝对够花了。
刘青山的鱼标价是一块五一斤,懂行的一看是野生的,不带讲价得就买个两三条。
一条鱼五斤重,三条总共也才二十多块钱,放在冰箱里面能吃好长时间。
在1991年的时候,城市里有些家庭已经开始购置冰箱洗衣机等的大型家电,而在农村,这些东西的普及,是到新世纪以后的。
五百斤鱼一上午的时间就卖光了,一算账,扣除给马军的一百,刘青山赚了六百多块。
回家的路上,林士花和马军相谈甚欢,看样子前世的姻缘这一世又要牵起来了。
前世的时候,马军和林士花的亲事是由林士花的三姑姥姥牵线搭桥的,而现在,早知道一切的刘青山着急地当了媒人的角色。
回到大寨村,刘青山直接来到了南水库,那边下午的钓鱼工作已经开始了。
刘振远听到儿子说五百斤鱼都卖了,非常高兴。
因为是头一天在东区的转盘路边上摆摊卖鱼,所以许多人都不知道这边有卖鱼的,销路还没有完全打开。等到销路全部打开,刘青山估计南水库一天钓出来的三千多斤鱼也不够卖的。
现在的情况,刘青山到东区卖鱼,一斤鱼的成本跟每天鱼的产量有很大关系。现在刘青山搞这个钓鱼队,一天的成本不便宜,分为两部分,也就是路费以及给钓手和阎家虎他们的钱。这些钱是固定的,钓手每天需要四百六十块钱,阎家虎他们总共需要四百块钱,运输成本一百,总共的成本是九百六十块钱。
这可是一笔大投资,按照每斤一块五的零售价计算,刘青山最少每天卖出去六百四十斤鱼才能保本。
南水库这边现在每天能钓出三千斤左右的鱼,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顶多三四天以后,这边的产量就会骤然下降了。
刘青山要想稳定地维持这个团队的话,就必须寻找出路。
刘青山暂时没有别的计划,所以眼前他是打算把这个钓鱼的事情给经营好的。而要想干成一件事,团队建设是很重要的。
不管明天怎样,今天刘家更是大丰收了,新华厂那边又收了刘家三千一百斤鱼,净赚了五千三百多块,加上刘青山到东区卖鱼赚的钱,今天的收入接近六千了。
两天时间,一个万元户出来了。
第23章 不安分的人()
刘青山的暴富,在整个大寨乡掀起了热议。
有人说他赚了五千,也有人说他赚了五万,真相是什么,没有人说清楚。
反正,大家都知道他赚了钱。
在刘青山的二十三个钓手里面,有些知道些许实情的人,便动了心思。
马军有个邻居,姓孙,叫孙越,二十出头,刚结婚还没孩子,跟着刘青山钓了三天鱼,赚了五十块钱,心里纳闷钓的鱼都去了哪里。一打听,说是今天的时候,村里马军的三轮车被那小孩雇了,拉着鱼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孙越是个有想法的人,回家看到自己老婆正在喂兔子,眼珠子一转,拿起一根木棍,走到兔笼旁边,揪出一只兔子,一棍子就给敲死了。
孙越的老婆是清泉岭村,姓苏,叫苏梅,跟孙越相仿的年纪。
“你干什么?孙越你干什么?”
“吃兔子肉!”
孙越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娘,父亲又是个好吃懒做的人,从小家境就很穷。孙越的老婆苏梅是个胖女人,不过倒也勤快,喂猪喂鸡的活儿都干得了。
自打今年秋上结了婚之后,孙越便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干建筑,一天十块钱的工钱。不过,交九之后,天寒地冻,建筑队里没有了活,他便闲了下来。
干了三个月的建筑,孙越总共干了八十个工,一个工十块钱,总共应该赚八百块钱。可是呢,建筑包工头说账目没要上来,小年的时候结账只给了四百。
孙越是个闲不住的人,那天在南水库看了个热闹,结果学了些钓鱼的本事,三天工夫赚了五十块钱。
手里有四百五十块钱,像他们这样的年轻家庭,应该也说得过去了。
在这个年代,青菜里面莲藕算是贵的了,几毛钱一斤,其他的青菜,像什么大白菜啊,青萝卜啊,芹菜啊韭菜什么的,都是几分钱一斤。过年买青菜什么的,买足伺候年后吃的,总共也花不了十块钱。
除了青菜,肉是最大的消费项目了,一斤猪肉一块六毛钱,买十斤猪肉已经算是非常奢侈的家庭了,也才花十六块钱而已。
水果、瓜子、糖等等的消费,加起来十块钱也已经很不错了。
然后就是买新衣服了,在1991年,成品衣服不多,大家都是到集市上面裁了布之后找裁缝给做的。当然了,也有许多衣服是家里的妇女给做的。这项支出不超过二十块钱。
这样总算下来,年前的时候能有一百块钱,就绝对够过年的了。
至于说过年压岁钱的支出,在1991年的时候,最重的压岁钱也就十块钱而已,普通情况下两块钱、五块钱也说得过去。
也就是说,孙越手里有四百五十块钱了,完全可以过一个好年了。大多数不求上进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不会想三想四了。然而孙越却不是个容易满足的人,他有更大的想法。
苏梅辛苦了三四个月养大的兔子,结果被自己丈夫一棍子打死要吃肉,心头有些气不过,便说道:“你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我辛辛苦苦养了这么久了,你就是想吃兔子肉跟我说一声也行,你什么都不说,就一棍子敲死了?”
“辛辛苦苦辛辛苦苦?整天辛苦也没见你瘦下来!”
孙越的话让苏梅很受伤,眼泪吧嗒吧嗒得就掉了下来。苏梅是那种喝凉水也长肉的体质,这一点自己也很无奈。而自己的丈夫孙越,却是高高瘦瘦帅帅的那种男人,夫妻两个站在一块确实有些不怎么般配。
看到自己老婆默不作声得哭了,孙越也有些觉得过意不去了,便拉了下自己老婆的胳膊,然后说道:“刚才跟你开玩笑呢,还当真啊?行了,笑一个吗。”
苏梅见自己丈夫竟然哄自己,有些喜出望外得噗嗤笑了,然后叹了口气说:“哎,你这一个玩笑,我这三个月白费了。”
“苏梅你放心,你的辛苦不会白费的。你去烧些热水,我今天晚上要请客人。”
苏梅听到说自己丈夫打死兔子的原因是要请客人,内心深处反倒是因为刚才责问丈夫而内疚起来了。
苏梅是个胖胖的女人,除了父亲,从小到大没有得到别的男人的疼爱,而自己现在的丈夫,虽然平时对自己不理不睬,但是有时候也会哄哄自己,她觉得自己这辈子也算得上幸福了。
人一旦满足了,就幸福了。
“那行,孙越你今天请谁?”
孙越一边给兔子扒皮,一边说道:“请马军。”
马军比孙越小一岁,因为是邻居,也算得上是从小到大的小伙伴了。
“行,你们哥俩也好久不在一起喝一杯了,要不我再去小卖部买包花生米?”
“哎我说老婆还是你想得周全,快去快去。”
自己老婆走了,烧开水的工作也只能由自己来做了。坐在炉子边上,一边烧着开水,孙越的眼神有些迷离得看着前方,看得出来,他对现状不满。
不一会儿,苏梅回来了,看到炉子上的水开了,忙喊道:“孙越孙越,水开了,水开了。”
孙越一听,这才缓过神来,忙将水壶从炉子上提了下来。
苏梅将一包五香花生米放在饭桌上面,然后弯着腰就要去拾掇那只自己养了三个多月的兔子。
“孙越,你去叫马军去吧,另外我觉得你也把方立平和方立刚也一块都叫过来,你们兄弟几个也都好久不在一块喝酒了吧。”
“对呀,把他俩也叫过来,这个事情就好说了。那行,老婆你在家先忙活着,我出去了。”
说完话,孙越站起身来走出去,先去了找方立平和方立刚。
方立平和方立刚是兄弟两个,方立平老大,今年十八,方立刚老二,今年十七。兄弟俩年纪虽然不大,但是早就辍学多年,干了几年活了。
这哥俩这三天也跟着刘青山钓鱼,每个人赚了五十块钱,心里头正高兴着。
“孙越哥,来了啊。”
“立刚,你哥呢?”
“在屋里呢。”
孙越一边说着,便走了进去。
第24章 小心思()
“孙越来了啊。”
孙越进了方家的堂屋,看到,方立平和方立刚的父亲,方红敏正坐在八仙椅子上面抽旱烟。
方红敏跟孙越的父亲是老相熟,看到孙越来了,抬头看了一眼,打了个招呼。
“哎,叔,我找方立平方立刚有点事。”
方立平正蹲在地上用蒜臼子臼蒜,抬头看着孙越,笑着说道:“孙越哥,我家今天晚上吃水饺,你就别走了。”
“吃什么水饺,方平方刚,跟我走,你嫂子杀了个兔子,到我家吃兔子肉去。”
方立平一听,有些惊讶。
“嫂子巴结了一季度的兔子,不是留着下小兔的吗,怎么忽然就杀了呢?”
“吃兔子肉呗。”
方红敏因为常年抽旱烟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