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八零年代纯女户奋斗史 >

第11部分

八零年代纯女户奋斗史-第11部分

小说: 八零年代纯女户奋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英玉听她这话,心里直犯恶心,可是她今天不是为着一争长短,而是为了她们母女三人往后的生活。这家里杨婆子吝啬,但是最听儿子的话。

    她盯着杨六虎眼里落下泪来:“六虎,你我夫妻一场,也生了三个孩子。你以后再娶,还不知道后面的人能不能善待我的杏儿跟桃儿,俩闺女我都带走,可是我们娘仨也不能一分钱一口粮食都不带的离开杨家庄,那不是活活要逼死我们娘仨吗?你总得给我们娘仨给点钱,给点粮食吧?”

    杨婆子一听她带孩子走不是净身出户,竟然还谋算钱跟粮食,声音都高了八度:“你走就走,要什么钱跟粮食?”

    话都摊开了,吴英玉现在一点都不怕她,而且她也不准备跟杨婆子正面对上,只是面对杨六虎不住流泪:“六虎,你不是想饿死我们娘仨个吧?没有钱没有粮食我们哪里也不能去,只能继续留在家里了。”

    杨婆子都恨不得上手去打吴英玉,不住向杨六虎使眼色:“六虎,你别听她的,她娘家三个哥哥呢,难道还能眼睁睁看着亲妹子饿死?”

    吴英玉哭的更厉害了:“我昨天回去就是跟他们商量这事儿,可是他们不同意,我嫂子们都怕我回去吃白饭,家里又没我的地,我的地还可是分在杨家庄了。”

    提到地,杨婆子不吱声了。

    吴英玉要离婚没问题,她走了之后,原本分在她跟俩闺女名下的地就留给后面的媳妇跟大孙子了,还没听说谁家媳妇离婚能把婆家地给带走的,没有的道理!

    杨六虎也不知今天是怎么想的,竟然转过弯来了,跟杨婆子说:“妈,你拿五十块钱出来,再分一袋粮食给英玉,算是给她跟孩子们的口粮。”

    这可是要了杨婆子的命了,分产到户总共也就分了五十块钱,家里原来每年攒的钱,包括三个闺女出嫁的彩礼,就是所有家产。

    “五十块钱太多了,十块!十块!”

    杨婆子算是看出来了,姓吴的临走不从家里挖一笔是不肯走的。为了她尽早抱上大胖孙子,她也是忍痛割肉了。

    吴英玉哭:“六虎,十块钱也太少了。”

    杨六虎最后拍了板:“五十块,妈你现在就数给英玉,粮食也装好,等我们到乡上办完手续,我就送英玉回去。”

    离婚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隔天两人就去乡政府打了离婚。

    一路上杨六虎都很是沉默,平日也不见得他对吴英玉有多上心,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可是真正分开了,他似乎又有些留恋,快到家了硬梆梆说:“你以后以后带着孩子们要是有难处了,就让人来给我捎个信儿。”

    吴英玉以为提离婚要钱要粮总要大闹一场的,说不定还会挨一顿打,没想到杨六虎这么痛快,她点点头:“我跟孩子们的户口还要迁回我娘家去,你帮我跑一跑吧。”

    杨六虎应了下来,回去就办迁户口的事情。

    吴英玉又在杨家拖延了两天,等迁户口的事情办下来之后,她收拾好了孩子们跟她的衣物,结婚时候娘家置办的两套嫁妆被褥,还有杨婆子装好的一袋粮食,雇了郑家的驴车去送她。

    分产到户,他们家也分了五只羊一头驴,杨六虎倒是想套架子车去送她,被吴英玉拦住了。

    “我几个哥哥本来就不同意离婚,上次还跟你打过一架,现在你送我回去万一打起来怎么办?不如就让郑三哥去送我。”

    杨婆子一听杨六虎送人说不定还会挨揍,立刻就拦住了:“六儿啊你别去了,万一再打起来吃了亏。”

    吴家人跑来杨家闹也就不说什么了,但杨六虎把吴英玉送回吴家庄,不是羊入虎口嘛。

    有了杨婆子的强力阻挠,杨六虎也没再去送,目送着郑三驾着驴车,拉着吴英玉娘仨离开杨家庄,他失魂落魄站在村头,呆呆站了许久。

    郑三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也很是健谈,等驴车离开了杨家庄,才问起吴英玉:“吴家大妹子,好端端的,你跟六虎离了,娘家人知道不?”

    吴英玉苦笑:“娘家人不同意,我在杨家也呆不下去了,还能怎么办呢。三哥,我不回吴家庄,想去县城,你能不能把我送到县城去,我给你两块钱?”

    郑三愣了:“你去县城投亲戚去?”

    吴英玉摇头:“我们家哪有在县城的亲戚啊,就是就是没地儿去,想着县城地方大点,说不定还能讨一口饭吃。”

    郑三媳妇生了俩秃小子,见杨杏儿姐妹俩乖乖巧巧的,都有些同情这娘仨:“好嘞,你坐好,咱们这就去县城。”他调转车头,直奔着永喜县而去。

第十五章() 
永喜是西北内陆的一处县城;产水泥、硅铁、麦芽、石膏粉、煤炭等;县城内有厂矿企业以及各事业单位;也算热闹。

    郑三把吴英玉母子三人拉到了县城一处小旅馆门口;问明白了价格;帮她们卸了东西;收了车钱就回去了。

    这家小旅馆是今年春天才开的;跟街边冒出来的小饭馆们都是三中全会之后,政策的春风吹到了这偏塞的西北小县城而应生的产物。

    旅馆的老板是个秃顶的老头,老板娘是个精明能干的中年女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我们这旅馆自打开起来,住过不少客人,大妹子这是要去哪?”

    吴英玉开了一间房;跟老板娘一起把粮食铺盖都扛进房间;惶惶然说:“我也不知道去哪。”

    老板娘看看她的穿着打扮,猜测:“大妹子这是让婆家赶出来了?”

    吴英玉苦笑:“也差不多。”也不知道是无人可以倾诉;还是她也想要通过老板娘对县城有点了解;在老板娘好奇追问之下;她把自己的经历讲了一遍:“我现在是娘家回不得;婆家去不了;想着不行就来县城讨口饭吃。”

    老板娘看起来很是喜欢孩子;摸摸杏儿跟桃儿的脸蛋,跟她一同谴责杨家:“这么漂亮的小闺女,也舍得不要;真是狠心的一家子。”她建议吴英玉:“住旅馆房费也不便宜;大妹子要不找着租个房子安顿下来再说?”

    吴英玉进了县城两眼一抹黑,也就认识眼前的老板娘,被个陌生人关心,她的眼泪都差点下来,红着眼眶说:“大姐,我以前就来过县城一回,还是结婚的时候来买东西,不瞒大姐说,这会儿走大街上街道都不熟,也不知道要去哪租房子,求大姐指条道儿。”

    “你想要租什么样的房子?我得空替你问问街坊邻居。”老板娘是个热心肠,尤其见她一个单身女人带着俩小闺女被婆家扫地出门,也觉得可怜。

    有了老板娘一句话,吴英玉感念她,也觉得稍稍心安,等收拾好之后,便带着俩闺女去外面转转,顺便找点吃的。

    杨桃儿姐俩也是头一次来县城,走哪都觉得新鲜。

    永喜县街道宽敞,除了大部分平房,竟然也还有几处是两层的水泥楼。她们出来的时候正是下班时候,街上还有不少骑着自行车的人一路铃声回家,车把手上还系着菜。

    街上也有人推着小推车卖东西,姐俩凑过去瞧,小推车里放着筐,有杏子桃儿,还有一些小白菜土豆之类的,上班的人们路过,也有停下来问问价格,买一点回去的。

    吴英玉站在俩孩子身后,见她们盯着小推车里的东西不作声,拉住了俩孩子,小声央告:“妈身上的钱还要留着租房子吃饭,等妈有钱了就给你俩买好不好?”

    杨桃儿仰头小声回她:“妈,我跟姐姐是想看看他们卖什么,我们也可以卖啊。”

    杨杏儿点头附和,还安慰杨桃儿:“杏子跟桃子不好吃,酸酸的。”

    杨家庄也有菜园子,除了每家有六七分自留地,菜园里还有杏树桃树梨树榆钱树等,到了成熟的季节,队里会集中人手下果,到时候各家都端了筐去分。

    杨婆子吝啬的紧,除了留一部分给杨六虎吃,还要给三个闺女分出来三份,轮到吴英玉跟杨杏儿的都是蔫果,或者生了虫子的坏果,好的是轮不到她们的。

    那人小推车里的杏子跟桃儿都是挑出来的好果,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吴英玉心酸的拉着孩子们一头走,一头在街上溜达,路过一家包子铺买了俩拳头大的菜包子,一个白馒头,算是一餐饭。

    杨桃儿跟杨杏儿懂事,各自分了一半包子给她,当她拿着孩子们硬塞到手里的菜包子,忽然觉得原来离婚也不是那么糟糕,至少吃饭的时候没有人在旁边喝斥她,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对她生的孩子们各种嫌弃。

    她想通了之后,高高兴兴跟孩子们分吃了包子馒头,继续在街上逛。

    傍晚的时候,吴英玉带着孩子们回去了,吃了旅馆老板娘做的一顿汤面片之后,跟她谈论起今日的所见所部。

    她自己不知道,中午来的时候还无精打彩,惶惶不安,可是在街上转了一大圈之后整个人反倒精神了,拉着老板娘的手跟她商量:“大姐,你说我要是去外面卖吃的怎么样?今儿我瞧着街上挑着筐推着车卖东西的人不少,数了数他们赚的也不差呢。”

    老板娘见她打起精神了,也帮她出主意:“这一二年间搞活经济,街上也不禁卖东西的小摊小贩了。有不少家里种的果子菜蔬吃不完的,都挑到街上去卖。不过这个也就能卖一段时间,不是长久之计,你再想想能做些啥吃的长久的卖起来才好呢。”

    吴英玉低头看自己粗糙的手,除了常的下地干农活,家里厨房灶上的事儿她也能提得起来。吴婶子的茶饭本来就不错,她又是吴婶子手把手教起来的,打小就开始在厨房帮忙,灶下打转。

    “烙发面饼,油饼,糖油糕这些我都会。”

    她也是今天在街上看到人家卖包子馒头想到的,只要一根扁担两个筐就能担着四处叫卖了。

    老板娘也是心善,还给她指了条道:“你也别满大街转悠了,你要是做的好吃的话,就专等各单位快下班的时候过去,在他们单位门口叫卖。拿工资的人条件都不错,像水泥厂啊石膏粉厂啊硅铁厂啊职工多,买的人应该也不少。”

    吴英玉大喜:“行的通?”

    “行的通,怎么行不通?”

    直到此时,杨杏儿才终于笑开了:“妈要做糖油糕喽!妈要做糖油糕喽!”

    糖油糕是个矜贵吃食,每年只有过年她三个姑姑回娘家,杨婆子才会允许吴英玉烙油饼子做糖油糕招待小姑子,一年也就那么一回,才让杨杏儿念念不忘。

    吴英玉既打定了主意,便想着先租好房子安顿好了,再开始出工。

    老板娘姓周名婉,娘家也在县上,家里还有哥嫂,都在乡上小学教书,家里就老父母住着堂屋,东西厢房都空着,她见吴英玉模样周正,性情温顺,便跟她提议,要不租她娘家的房子。

    周大娘是家庭主妇,周大爷今年才退休,闲下来整日出门找老同事下棋,乍然进入退休生活还有些不适应,老是嫌弃家里冷清,跟儿子媳妇说了好几遍,让他们把俩孩子送到县上来,但俩孩子都跟着父母在乡镇小学读书,就一直没回来。

    吴英玉母子三人来看房,周大爷带着她们房前屋后看了一遍,东厢是他儿子媳妇的房间,西厢是老板娘出嫁前的房子,里面盘着个两张床大小的炕,还有柜子桌子之类的,屋后有菜园厕所,离着县城正街热闹处有点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