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生活在明朝 >

第65部分

生活在明朝-第65部分

小说: 生活在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玉莲却将它拎起来笑道,“这是我和我哥哥发卖完货物,特意在盛记挑把你地,你可不能不收。来试试”
    凭白得了价极贵重的衣衫,苏瑾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但看姚玉莲态度坚决,又觉推来推去太过小家子气,便含笑受了。
    留姚玉莲在家中叙闲话儿。两人正说得热闹,突然院门响,不一会儿,梁直匆匆跑来,“小姐,是孙家地人来了。”
    苏瑾一愣,“孙家人?是哪个?”
    梁直道,“是个大叔”
    苏士贞早上去看铺子里冬鞋卖得的如何,此时并不在家。苏瑾整整衣衫,随着梁直到院门儿口,见门口立着一人,正是孙毓培的贴身伴当张茂全,问道,“敢问您找我何事?”
    张茂全上前行礼道,“前些日得苏小姐指点,坊中工匠已配制出五六味小食,我家少爷差我来请苏小姐前去尝尝味道如何。”
    “哦”苏瑾点头,五六日的时间不算短,但对有些小食来说这时间也足够了。即有合约在,苏瑾倒也不推。自打与孙家定了这合约之后,她便盼着这批小食做成,须知年关可是挣大钱地时候。
    问清张茂全时间地点,便回了房间。姚玉莲愈发惊奇她何时又跟孙家做上了生意。
    苏瑾淡笑,“不过是因盛夫人的关系,略帮一个小忙。姚姐姐,我们改日再聚罢。”
    “好”姚玉莲颇知趣地站起身子,往门外走,走到东厢房口时,突地又顿住脚,扭头不好意思地笑道,“苏妹妹,我哥哥自关外回来,便闲着,若孙记有我哥哥能做地差事,你可否……”
    苏瑾微怔一下,因知姚玉莲的哥哥尚算踏实肯干,她则算是苏瑾儿的密友,不肯一口回绝,想了想便道,“我与孙家也不熟,且看看罢,若有适合你哥哥地差事,我见机提一提。”
    “谢谢你啊,瑾儿”姚玉莲笑盈盈地道谢,“我家最近可真是沾了你地光了。”
    苏瑾摇头,“哪里有”
    一路说着闲话,将姚玉莲送走。临关门时又见林寡妇往这边看,看见苏瑾她又欲跑来,苏瑾连忙缩回院中。失笑,这林寡妇最近对自己家的事儿好象特别关注不过这种人在哪里都不少见,总有人喜欢探旁人家的事情。
    用过午饭,苏瑾换了见客的衣衫,叫梁小青与她一道出门儿,常氏不免又叮嘱几句早去早回的话。苏瑾点头应下。
    约定的地点正是在孙记的仓房院落。这院落共有三重,最前面的一重,便是仓房,后面两重则是孙家在归宁府的别院。但后面两重院落却是在侧街开了正门儿,张茂全在仓房院落处接到苏瑾一行,亲自指引到侧街正门,马车侧门进去后,苏瑾天色还早,便吩咐张荀,“你且去忙罢,待会我自回去。”
    张荀不是很情愿地应了声,赶着马车出了孙家。
    张茂全引着苏瑾和梁小青转进一座小小的院落,迎面扑来浓郁的桂花香,抬眼望去,只见院子一角,有几株桂花开得正盛,不由笑了笑。
    这间小院仍是孙毓培的书房,布置得极具江南韵味儿,清幽雅致,几处假山石,几丛修竹,还有一小片开得正盛的美人蕉。
    孙毓培自窗中看见来人,仍旧是素淡衣衫,简单的发髻,只插一只碧玉簪子,比之在丁氏府上见地那日少了些惊艳,却又多出了些不一样的味道。
    起身迎出正房,拱手行礼,“有劳苏小姐移步到舍下。”
    苏瑾也知他这是不便到自家去,便还礼,“孙公子不必客气。这生意做成了,也有我苏家的一份儿,我自当尽力。”
    孙毓培作了请势,苏瑾举步进去,只见当门摆着一张花梨方桌,却不见工匠之类的人,微微有些疑惑。孙毓培似是看出来,解释道,“工匠师傅皆在一旁侯着,苏小姐请坐。”
    原是这样苏瑾大方坐下,低头看这桌上之物。共有六样小食,两样肉脯,几样干果,并不见果脯之类,心知果脯制作周期长些,便不再发问。
    伸手拈了一片肉脯拿在手中细看,颜色暗红,微有光泽,凑近轻嗅略有碳火之气,放入口味细品,有甜有咸味,另有些香料地味道。微微皱眉,“糖盐皆太多,香料的味道也浓了些。初时入口倒是好吃,不过这般重地口味只吃几片倒尚可,吃多了会腻地。”
    张茂全在一旁连忙记录下来。
    苏瑾细细品着,半晌又道,“可加些辣子进来,嗯,偏甜口的也做一些。配比正常的也做一些。”
    张茂全又记。
    孙毓培坐在一旁默默地品着杯中香茗,心头升起奇怪的感觉,她说地这样笃定,倒象是极懂地,可就自己了解的讯息来看,苏家不过是普通地小门户而已,她这样的自信哪里来地?
    ………………………………………………………………………………………………
    集中回复一下评论区:
    1、关于女主病了请“太医”的问题。那个此“太医”非彼太医哈。晚明世风就是如此。民间称郎中尊称“太医”。理头的汉子叫“待诏”。茶水店小二叫“茶博士”。
    2、其实文中仆从称主人家为“老爷,小姐”等,也是为了好理解,行文顺畅。实则自明初起,平民不准畜养家奴。有钱地人家便以认“义子,义女”的方法养家奴。一般而言,民间仆从称呼主人家为“俺爹,俺娘”,丫头称呼小姐为“姐姐”。这点《***》一文中很明显哦。
    3、关于第76章 一纸合约(二)中,有亲评论说这一章太夸张了。嗯,大宝想说,做为一个穿越女,不论是否有专业技能,就新事物而言,确实比古人知道得多一些。为了写这一章,大宝特意去了查了关于古代零食的资料。在我所能找到文献中,古代零食的记录非常少——糕点比较多。
    至于原料,在《如梦录》一文中记载的确实有不少。(如栗子、榛子、落花生之类)因而有了这一章的情节。
    在查零食资料时,大宝无意中看到关于胡辣汤的来历:起源是明嘉靖时期,是练丹药的道士为皇帝无意中配制出来的药汤,被嘉靖帝称为“神汤”,到明朝灭亡时,被宫人将方子偷出,带回河南老家,并在此配方的基础之上,做出了胡辣汤。——但现在的胡辣汤遍地皆是,即使不知道详细配方的同学,只要吃过再综合日常生活经验,大约都能说出几味配料来吧?当然不喜欢喝地的除外哈。
    我想说的是,饮食一道不算什么高深的学问。但知道和不知道之间差别甚大——比如我本人,在不知道可乐鸡翅这道菜之前,是不知道可乐还能做菜地。
    女主说自己会吃,一半是掩饰,一半是确实是那些畅销的小食品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口味儿——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检验市场,她熟悉那些味道,可以指点工匠们添减配料。只要经过不断地试验,配出对味儿的小食品,她几乎不用怎么验证,便能放心大胆的叫孙记继续制作生产。但孙记的人显然没有她这种对市场判断和如何进一步改进配方的经验。
    至于市场消化的方面,三言二拍中多处有记录干果之类。——那个时候的人喜用干果这类小食下酒,这些东西算是酒桌上必不可少的。
    只所以写明朝,是不想太意yin,想尽量写一个真实的朝代。但写了之后才发现,社会风俗与民生、商业等,并不象朝代历史大事一般容易考证。尤其是商业部分,象商品的价格、商人们拥有的资产状况,赢利水平等考证起来,相当费神。
    嗯,如果还是觉得太夸张,就留言给我吧
    。 
     
                  078章 合作伊始(二)
    凭心而论,孙记的工匠师傅手艺还是不错地。且苏瑾已知孙记最先发家时,是以金华火腿、茶腿而闻名地,在肉食烤制薰制上,确有独家秘方,坊中并有一拨擅长此道的工匠,因而肉脯之类的她最满意。至于花生干果之类,制作起来本不费事,味道也尚可。
    不过怪味之类的小零嘴儿,大约因她写的时候只写了大概的方向,不敢改得太过清晰,工匠们摸不着头脑,用料复杂且不好配比,调味粉料的味道过浓,因而这些味道便差些了。吃得苏瑾心头一阵一阵的恶心。
    孙毓培忙亲自倒了茶递过去,摆手让张茂全将那怪味小食撤下。苏瑾接了茶水,避到门外漱了口,方进了室内。
    孙毓培重上了新茶,细长地眼睛含着笑意,“苏小姐辛苦。此乃徽州地松萝茶,且润润口。”
    苏瑾谢过,吃了半杯茶,又道,“上次孙公子曾问过海味之类的小食如何做。早先与盛夫人说起时,只是随口一句,并未细想,因而上次未回答。这几日苏瑾倒是想了想,此地离青州不远,可使人去青州走一趟。有柔鱼墨鱼之类地,可贩来一些,我隐约记得这两样味鲜,略带海腥,若将这两样以烤制肉脯一般烤制,味道想必会好些。”
    孙毓培眉头微皱,“这两样做小食么?”
    苏瑾并不多解释,只是点了点头。看他眉头
    微皱,不觉笑了一下,道,“孙公子若不信,可自在归宁府的海味店中找一找,若能买来,请师傅烤制后,先尝尝味道。这生意也有我苏家的份儿,自不会胡乱与你出主意地。”
    孙毓培略沉思了一下,点头,“好,此事我立时使人去办。”
    苏瑾微微点头。事情办完,她正要告辞,院外匆匆进来一人,立在门口回复,“禀少爷,宁波总号汇的银子并调拨来地货物,小的已叫人去码头接了来,正在仓库在卸货。另,夫人遣张保和张保家的随船一道来,说是替少爷寻了几样稀罕小玩艺儿,送给王妃娘娘和盛夫人把玩地。”
    孙毓培淡淡地点头,“知道了。”
    苏瑾趁机起身,“孙公子有事,苏瑾先告辞了。”
    孙毓培眼角微微跳动一下,跟着起身道,“苏小姐若无急事,孙某还想请苏小姐移步仓房,指点一二。还有苏小姐方才所言,工匠们未必能领会透撤明白;也须苏小姐当面指点。”
    苏瑾有些意外,但,她对孙记这样的大商号本就好奇,有机会能去仓房看一看,倒也正合她的心意。点头笑道,“指点不敢当,苏瑾也趁此机会多向贵号学习学习”
    “请”孙毓培微微一笑,率先出了房门。
    苏瑾紧随其后,由侧门入了孙记的仓房院落。孙记的仓房院落乃是院中套院。自侧门进这院子
    ,便有两人值守,入了大门却不是开阔地院落,而一面高约二丈五五的围墙,两墙相夹,形成一条宽约二十来步的清幽道路。道路两旁,依旧是高大地秋桂。
    秋阳温暖,香气浓郁,沁人心脾。
    孙毓培一边缓慢走着,一面向苏瑾讲解,“孙记的仓房与货行六房相对应。这里面共有四座小院,前面三间院落,皆是东西相对两排仓库,下有地窖,日夜有人值守,沿此路到底,第四间小院乃是工匠房院落,我孙记所售地茶腿酱菜等,便在那里腌制……”
    说话间,两人走到仓房院落的小门口,苏毓培并不进去,苏瑾也只好立在院门处向里面望。果然,这仓房院落极狭长,两两相对的东西厢房做仓房,长长的一排过去,大约十几间地样子,房与房之间,皆以抄手游廊相连,可直通到院外,或许是直接通到铺子里的。这样,即便落雨天,也不碍伙计行走,亦不怕货物被雨水淋湿。院门出入口,以及仓房出入口皆有小伙计值守。
    苏瑾不由赞赏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