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尽桃花,锦书难寄-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高氏虽盛宠不衰,但是从不恃宠而骄,所作所为皆遵照宫规礼数,毫无差池,且后宫之中没有任何能够牵制她的人,若要扳倒她,也绝非易事。
修仪达奚氏,一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卷入了后宫易主,权力更迭的漩涡之中。
“佩荣,现在嘉福宫那里可有什么消息传来。”此刻的天色将明未明,胡真这才惊觉已是黎明时分,皇后在佩荣关上门的那一刹那,悠悠醒转,亦或者是彻夜无眠,有些慵懒的问道。
“回禀皇后娘娘,刚刚佩荣进殿,嫔妾怕惊扰了娘娘清梦,刚刚让她退下了。”胡真抬手,抬手将帘子掀起,缓步步入内室。
皇后微微有些惊讶,慌忙起身,坐在那里,赞许道:“有心了。”
“既然佩荣不在,那便让嫔妾侍奉娘娘吧。今日是皇后娘娘封后礼后的第一日,在嘉福宫的主殿接受众妃的朝拜之礼是万万少不得的。”胡真试探道。
“嘉福宫中现在是何情形本宫也不知道,现下贸然回去怕是有些不妥当。”皇后起身,向妆台走去。“你且先别急着给本宫梳妆,先把佩荣叫进来,本宫有些事情想要问她。”
一片赤诚之心和一腔热血就这样被皇后轻描淡写的回绝了,胡真虽然微微有些不甘心,奈何人微言轻,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依依不舍的走出内室,将在侧殿门口守了一夜的佩荣复又叫了进来。
“娘娘,现在嘉福宫那边风平浪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是。”佩荣面无表情。
“是吗?如此倒是真的有趣。”皇后顿了顿,接着说道:“本宫昨夜道是做了一个甚为有趣的梦。”
“能让娘娘如此回味无穷,定然是好梦。”一时之间有些好奇,胡真便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本宫突然想到,当初先皇后刚刚薨逝,后宫无主,修仪妹妹家世高贵,进宫资历又比本宫早,继位为皇后也是众望所归。”
“而本宫出身寒门,即便后来家里日渐兴旺,也是承蒙皇恩浩荡,皇上的日渐提携。正是因为如此,本宫所言所行,皆依照宫规而行,不敢有丝毫行差踏错,生怕祸从天降,祸及家人。”
“只是不知为何,前朝,后宫皆以本宫红颜祸国之名,在背后私议本宫。”
皇后高氏的神色微变,继而有些痛苦,虽是隔着镜子,胡真却将皇后眼角滴落的那一个眼泪看的清清楚楚。
“连本宫都未曾想到,皇上未提及立后之事,本宫也没有提及立后之事,那些自诩为朝廷重臣的人,为何要率先提出来。还要做的如此明目张胆,毫不留情。”
“后来所做之事,更是将皇上和本宫逼上了绝路,令皇上和本宫不得不周密计划,反戈一击。”
第50章 封后之路()
胡真没有想到,原来人人艳羡的当朝第一宠妃,竟然是这样。
当朝第一宠妃又如何,锦衣玉食又如何,若不得快活逍遥,倒不如在瑶光寺中清修百年。
不知怎得,胡真感到一片心惊。
若说前面的事凶险,后面的事,才是真真的令人害怕。
朝中重臣越是逼宫,皇上越是感到了自己的皇权受到了威胁,越是不肯想方设法的拖延立后议程。
可是谁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皇上突然性情大变,在与朝臣关系最为微妙的时候,不顾前朝,后宫之人的劝阻,突然传出了立贵嫔高氏为后的圣旨。
消息传到前朝,朝臣哗变,众臣相约罢朝,以红颜祸国为名,在午门处长跪不起,求太皇太后出来主持朝局。
在各地就番的亲王们也蠢蠢欲动,想要从这场朝变之中分一杯羹,纷纷与朝臣勾结,拉帮结派,密谋造反。
国之将危,天下大乱,一触即发。
“其实太皇太后也是反对本宫立为皇后的,说来可笑,也是因为红颜误国,本宫母家出身寒门。皇上虽非太皇太后的亲孙,可是多年的养育之恩不可灭,若是太皇太后也反对,自是无话可说。”皇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不悲不喜。
“皇上颁下立本宫为后的旨意,实则是为了试探前朝的态度,若前朝没有反应,太皇太后稍加反对,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是啊,立后之事有关社稷,牵涉甚广,岂能想立便立。”胡真不解,又问道:“后来呢?为什么后来的情况完全变了。”
“在午门长跪逼宫,看似合理,实则有辱天朝尊严,也将太皇太后陷入不义之地。”
本朝自立国之初,便有后宫不得干政之说,虽然后宫数次干政,但是至少有皇权加以牵制,故而朝局甚为稳当。
“太皇太后也知道,她此番真的不能在反对了,如果她在此情况下依然反对,便是同皇帝公开决裂,就算以后可以借助大臣之力控制朝局,因为自身的限制,必定会被大臣所牵制,到时候不仅仅是逼宫那样简单了。江山易主,并非难事。”皇后接过佩荣递过来的一蛊茶,一饮而尽。
“当日众臣逼宫的事传到乾式殿时,皇上怕惹怒太后,准备将此事尽力压下去的,可谁知太皇太后一早就知道了此事,为了缓和皇上与众位朝臣的矛盾,搬出了这祖宗之法。也是上天垂怜本宫,竟然让本宫赢了这一局。”
“想不到在外人看来简单的事,对娘娘来说却是如此凶险,当真是可怕。”胡真低下头,接着又劝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皇后娘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集万般荣华于一身,集天下大权于一身,自然也是会失去一些东西的。”
听到这祖宗之法,胡真心惊,早年在瑶光寺时,闲来无事,平日里住持管理寺院又甚为严格,不准随意出寺。她便时常前去拜访经常出入宫闱的姑母,听她讲一些宫闱秘事,其中曾经讲到过有关立后的祖宗之法
第51章 祖宗之法()
这有关立后的祖宗之法,还要从这大魏朝的第一代君主说起。
人人都道这位君主开始的番地不过是蛮荒之地,远离文化繁盛的国都,以为只凭借这一点,他便不足为敌。
当时的时局混乱,势力最大的八国皆以自己为皇室正统,以安定国家,清君侧的名义纷纷起兵,皇城一夜之间被焚为灰烬。
这位远在蛮荒之地的君主自知不敌,并未参与到那场斗争之中。
后来百姓们为避战乱,纷纷逃到了这位君主的番地,随之带来的,便是国都先进的农耕技术以及发展繁盛的文化。
那位君主以此为契机,高价聘请当时最是德高望重的,隐居于此地避祸的王先生前往王宫讲学,甚至在闲暇时,与这位王先生秉烛辩学。
一时之间,举国上下,皆以此为佳话,形成了乐学好学之风。
君主的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举国上下的向善求学之风,再加上远离战争,使这个蕞尔小国,蛮荒之地,不过三年时间,一跃成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争取最大的支持,这位君主采用了最古老的联姻制度。从对国家经济,政治影响最大的世家大族之中甄选适龄女子入王宫为王妃。
可是最可能影响全国政治局势的王后之位却一直空悬。
在未打下天下的时候,大家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倒也相安无事。
可是在王先生的谋划之下,那位君主以惊人的速度将已经争斗多年,两败俱伤的八国势力消灭殆尽,占领了当初的皇城遗址。
矛盾,也在此刻爆发。
在修皇城,迁国都之后,接着便是这位君主即位为皇,在背后出谋划策,立功最大的王先生无疑官拜宰相。
但是立国之前王后之位空悬,立国之后皇后之位却再不能空悬。但是宫中后妃皆是功臣世家之女,便是按她们母家的功绩来看,依然有五位后妃的母家不相上下。
由于刚刚立国,皇帝掌权极少,且朝局不稳。而那五大家族几乎将全国的经济牢牢掌控,若是不立这五大家族之中的所出之女,势必会引起这五大家族的不满。
可若是立了其中的一位女子,势必会得罪其他的四个家族,而各大家族实力不相上下,若是其余的四大家族联合,轻则逼宫,重则会废帝,刚刚稳定的朝局又将不稳。
皇后不能不立,也不能随意立,新帝陷入了深深的愁苦之中。
那位王先生洞观朝局,皇帝又极为倚重,因故成为了各大家族争相拉拢的人物,但他不想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此无一例外,所有大家族的拉拢都被他回绝了。但是从各大家族的费心拉拢之中,他预见到朝局又将变乱,不忍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心血毁于一旦,也不忍天下苍生重新饱受战乱之苦,他苦思冥想,突然柳岸花明,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当时正直深夜,他顾不得休息,急忙入宫面圣。
第52章 手铸金人()
不出所料,当晚这位王先生又是与君主秉烛夜谈,没有人知道,那一夜他们到底谈了一些什么内容。只知道第二天一早,风云变幻。
第二天早朝时,立功最多的王先生突然请辞,告老还乡,君主不舍,百般挽留,亲自派侍卫护送王先生回府,指派太医院最好的太医前去诊治。
待王先生回去以后,皇上突然下旨,让平准令丞带后宫众位夫人妃嫔前往文思院侯旨。
众臣百思不得其解,文思院是专管内廷铸造的,皇上让众位夫人妃嫔前往文思院,有违常理。
当皇上的圣旨圣旨传遍后宫时,合宫震惊,有好事者为了一探究竟,买通内侍,想假扮成侍卫前往文思院一探究竟。只是那些人统统没有想到,但凡不是乾式殿的人,统统被挡在了殿外,似乎这件事十分隐秘。
因为此事太过隐秘,皇上越是不想让人知晓,越是有人费劲心思的前去打探。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终于还是有人易装,冒着株连九族之罪,成功的潜入到了文思院之中。
据后来的坊间传闻,当时皇上让后宫的众位夫人妃嫔以介品高低坐好,同时置办了数个熔炉,招了京中最好的百位铜匠进宫,将国中成色最好的铜矿汇聚于此,只说是冶铜。
待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皇上齐声令下,让众位铜匠齐齐的点燃发、熔炉之火将铜矿融化,一时之间,文思院烟雾缭绕,一大片的烟雾将整个文思院所笼罩,冶铜所生之烟,直冲天际,众人皆以为是佛祖显灵,所见之人无不震慑与烟雾之威,跪下来不住的叩首祈福。
只有文思院的众位夫人妃嫔们痛苦不堪,她们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从小衣食无忧,不食人间烟火,此刻那里会突然受得住这烟熏火绕,早已被呛的近乎于窒息,烟雾进入眼中,造成的眼部酸涩令她们痛苦不堪。
此情此景之下,早已有些人支撑不住,向皇上所在的地方偷偷望去,许是想要趁机溜出这文思院。
皇上或许知晓此刻众位夫人妃嫔的心思,又或许是他有意为之,故意考验众妃的忍耐力,就在众位夫人妃嫔最痛苦的时刻,最想要放弃的时刻,他突然下令:“但凡身体不适者,可自行退出文思院,不必前来跪安。”
院门被内侍们缓缓的打开,白色的烟雾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出口,不住的向外冒出。有些低等介的妃嫔,早已按捺不住逃跑的心,火速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