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雨村顿了一顿,高潮来了。
臣伏见冠军侯李敛,出自行伍,勇武过人虽未见其显过,然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推其所因,盖由其以金银财宝、小恩小慰收买人心,军士本是小人,见利忘公,乐为其同类,见其进用,既以为荣,遂相悦慕。加又敛之事艺,实过于人,比其辈流,又粗有见识,是以军士之心,共服其材能,为军士所喜。所谓一犬吠形,百犬吠声,遂皆翕然,喜共称说。这番说话猛地一听是在赞赏李敛的,但是实则很多内容都对李敛非常不利,表示李敛刻意收买人心,士兵都非常的崇拜、敬佩他,只要李敛一声令下,士兵们不辨真相,只管随声附和。
尽管贾雨村和李敛都算是同宗同谱,他本人更是由李敛的姐夫林如海举荐,李敛的次兄贾政亲自下场替他谋了正四品的顺天府治中的缺儿,而他也曾经想过要投靠李敛的,奈何李敛对他爱理不理,现在更成为众矢之的,他自然不会犯傻去站李敛那边!
贾雨村声音洪亮,落地有声的道:臣观其心不恶,任天策府统领以来,未见过失,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武臣掌大权而握重兵,岂是国家之利!不惟于国家为便,亦于其身未必不为害。欲乞罢敛天策统领一职,任以一州,既以保全之,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皇上脸色立时大变。
冠军侯素来忠心为国,天下人皆知,贾卿今日露章劾之,至恐其有他心,岂人臣为国爱惜人才之道!他微微眯眼,冷冷的斥道。
这可是极其罕有的严厉斥责。
皇上即位十数载,对大臣说得最重的那一句都不过是如:卿,失言了、卿有失体统之类的,从来都没有直接训斥、指责过大臣半句。
但没法子了,贾雨村的那一句武臣掌大权而握重兵,岂是国家之利不单止是在表示对李敛掌重兵的不满,矛头更是直指天下握有兵权的将领。
贾雨村也懵了,心下一虚,但瞄到旁边的同伴,思及自己等人反复商议,已经布局了很长的一段日子,就不由得直起腰板,硬气的道:宋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宋太祖赵匡胤得军心,因而有陈桥兵变,登基为皇,如今李敛亦得军心,焉知不会成为下一个宋太祖!
皇上沉下脸来,一语不发,一时间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起来。
他心里暗暗恼怒着。
什么叫为国家消未萌之患!?这明摆着是说李敛有篡位之心!
作为一个皇帝,尽管他心知李敛会谋反的机率等于零,但他也不得不考虑李敛会谋逆的可能性。然而,脱离皇帝的身份,李天玠是明白李敛是绝对不会反的。
皇上眯起双眼,这群人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他冷淡的道:朕不是周世宗柴荣,李敛也不会是赵匡胤。本朝向来都是文武各施其职,文官管政务,武臣掌兵权。要说得军情之人也不只有冠军侯一人,赵国公、镇国公等人比比皆是。
眼见贾雨村顶不住了,兵部尚书蒋严出列。
启禀皇上,按祖制,武官非蓝田将军不可握重兵,平日除却亲卫外不得掌兵,只有战时才能领兵作战,昔年即使是上将军也不能例外。然,今有冠军侯李敛任天策府统领一职,于京畿重地握有十万重兵,一旦有变,后果不堪设想。
蒋严正色俯下身子,扬声道:请皇上下旨罢去冠军侯李敛天策统领一职,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的而且确,在李敛未组建天策府之前,即使是深得太上皇信重的上将军牛继宗也不能在平日指挥大军,只能领着自家亲卫下朝后去套大臣麻袋。大周立国以来,只有蓝田将军可以在日常统领、调动驻守在蓝田大营内的数十万兵士。
监察御史孙佑站出列继续道:臣闻冠军侯李敛领兵在外,军纪散漫,放纵士兵烧杀抢掠,奸淫良家妇女,恶行累累。纵有百姓冒死告状,却被其判断为外族细作、扰乱军心,下令打入大牢。臣更闻士兵在抢掠之后,都会把最好的东西送往中军帐,在中军帐里,已经聚集十多位美人和无数金银财宝!意思很明显,咱们有证有据,不怕师出无名,皇上您尽管放心去做吧!
皇上听后,气极反笑。
就李敛那怕媳妇儿的妻管严,他敢当着冯延年的面收下美人!?见识过李敛和冯子芝那种粘糊劲儿的皇上,甚至怀疑李敛看到那些美人能不能硬得起。
底下站住的大臣却误会了皇上的笑容,以为皇上是在表示他们做得很好,十分满意。
有更多的大臣受到鼓舞站出来,弹劾李敛各种治军不严,行事嚣张,甚至养寇自重,里通外敌。
当中不止文官,也有为数不少的武官。
这些武官皇上大多都认得,本身没有太大的才干,全都是一些靠父祖余荫之类的武将勋贵后人。虽然上过战阵,捞到了一些小官职,但却都不是什么实权要职来的,只能算是军方里边缘再边缘得不得了的边缘人。
正如冯子芝所想,李敛的崛起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了。
李敛提拔了大批有真材实干的武官上位,把其他能力一般及平庸的武官往其他岗位调迁。这下子,大周军事实力开始全面而迅速的强大起来,造就了大周将士这十数年未尝败绩的赫赫威名。同时,李敛一系在军方的势力立马就独占鳌头。然而,有实权的要职或者有油水可捞的职位就那些,李敛的人把那些位置都占全了,自己吃肉还不给别人喝汤,这叫其他人怎么办!
久而久之,心怀怨气的那些武官就自自然然联合起上来。在李敛坐镇京城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闹出什么幺娥子的,李敛当年连先太子和十皇子的亲眷都敢往死里怼,自身还分毫无损的战绩可不是光好看的。不过,李敛现在远在边境,京城无论发生什么事都鞭长莫及,他们的小心思立马就活跃起来了。加上文官那边儿又有大佬向他们伸手,他们这不就和文官搞合在一起吧!
皇上没有说些什么,就仔细地看着他们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大有不除李敛誓不罢休的模样。
好不容易,等殿上数十个文武挥斥方遒完后,份量最重的那一位也终于上场了。
那人总结道:武臣于京畿之地手掌重兵,而为军士所喜,不计冠军侯之用心如何,臣恭请皇上深思远虑,制患于未萌,早决宸断,罢敛机务,与一外地之职,以此观敛去就之际,心迹如何。若敛之忠孝言行如一,待流言渐消,则其诚节可明,可以永保终始。臣官拜保和殿大学士,闻外议喧沸而事系皇上安危,不得不上奏皇上,请皇上下旨罢去冠军侯李敛天策统领一职,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请皇上下旨罢去冠军侯李敛天策统领一职,为国家消未萌之患!其他人如同打了鸡血似的激动地喊道。
见得此人,皇上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下朝后,安德海前来禀报,说保和殿大学士康禾泰联同数十位大臣有要事要向皇上禀告,是以皇上才推迟处理折子的时间,接见他们。
皇上对文官心里的弯弯道道都知之甚详,本以他们今次这么隆重又不便在早朝禀报的事情,是想要弹劾武英殿大学士高拱,怎料自己十中八九,弹劾的确是弹劾,但弹劾的对象居然是李敛。
看着殿上头发斑白却又铁骨铮铮的康禾泰,皇上心里又是气愤又是憋屈。
朕的好老师啊!这个时候你又在闹什么啊!?
尽管皇上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胡思乱想,疑心李敛的忠诚,忌讳他的功高盖主。但是刚才殿上文武大臣所说的话,他是一个字都不会相信。不好说李敛本人不是这样的人,大周将士都不是这样目无军纪的将士,单说有性情谨直,恪守军规,驭下甚严的贺齐在,他绝不会允许有烧杀抢掠、骚扰百姓的事情发生。
似乎察觉到皇上的目光,康禾泰顿首再拜,嘴上重复道:请皇上下旨罢去冠军侯李敛天策统领一职,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请皇上下旨罢去冠军侯李敛天策统领一职,为国家消未萌之患!其他人紧随其后。
皇上勉强按捺住内心升腾的怒火,飞速转动大脑,思索这群臣子究竟是想要玩什么的把戏。
皇上虽然有点心慈手软,多疑,好名的小毛病外,他绝对算得上是个聪明人,一个皇家少有的聪明人。
越想,他的心就越冷,大脑就越是清明,前所未有的清明。
武官的意图很明显,不外乎是干掉李敛后,趁军方一系群龙无首之时,自己能够乘机在军方一系里晋身。
而文官
表面看起来,李敛的倒台对文官不会有什么影响,也不会有什么益处,但是从他们刚才的一字一句听起上来,皇上大概也就知道他们的想法了。
不得不说,虽然在李敛即将携不世之功率大军回京的时候弹劾他,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愚蠢、以卵击石的举动,但实际上在皇上看来却是高明至极。
其一,李敛立下不世之功,收复大半个草原,把死对头匈奴干得一乾二净,大快人心。但这已经是两年多前的事情了,皇帝心里再高兴,再欣慰都该冷静下来,开始会担心、猜忌李敛的功高盖主。这时候,皇上想要搞死李敛的心思应该已经到达了顶峰;
其二,李敛立下的功劳太大了,待他回朝,难保皇上除了加封爵位外,还会把他塞进内阁或者放在什么兵部尚书之类的位置!有功劳有爵位还有两皇的看重,届时满朝清贵的文官都得看这粗人的脸色行事!这可不就是平白呕心人吧!所以,此时出手更易激起满朝文官同仇敌忾的心思;
其三,挟大胜之势,满大周上下将士都欢欣鼓舞,士气爆棚,恐怕他们绝对不会想到这个时候居然有人敢去摸老虎屁股。这一下子定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继而一步错,步步错,全面落入文官的掌控之中;
其四,匈奴、突厥两族都已经被狠狠被打垮了,柔然和鲜卑根本不足为惧,西南夷人已经归顺大周,南方倭寇都被大周打怕了,这时候四海升平,除了必要的陈兵之外,武将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大不如以前。若能够在这个军方势力看似如日中天,实则外强中干的时候搞死搞垮军方的领头人──李敛,那么军方士气定然大跌,文官再一拥而上一顿组合拳打上去,保管打得军方晕头转向。日后只要多在皇上面前细数军方的坏话,再捱到贺齐告老,之后出手或离间或打压军方余下几个出挑的刺头儿,说不定就能夺去武将的兵权,改由文官指挥军队。
康禾泰对当年宫变自己想要夺去李敛兵符不成反被怼回去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从这件事上面,他深刻体会到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只有拳头大,才有说话权利,没有兵权,到了关键时刻谁会理你?是以,他多年来一直暗地里谋划着。
当然,这也与文武之争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寒窗苦读数十年才身居高位的清贵文官,就是瞧不起那些粗鲁不堪的泥腿子。无他,谁叫那些武官凭借自己的军功就嚣张拔扈、横行霸道,只要斩下足够的首级,就算是再低下的军户、奴隶也能够一登龙门,身价百倍,与文官平起平坐。文官是发梦都希望本朝能够一如宋朝,提高文人地位,文官往往要比同等级的武官更有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