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20部分

锦衣杀明-第20部分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十两白银。彭峰还没有慷慨到,自掏腰包,发放另外的奖励。

    计算起来,当然是徐兴夏的奖励最多,七个鞑子,那就是二百一十两银子。基本上相当于小两个马鹿了。相对来说,还是杀鞑子奖励丰厚。不过,杀鞑子的风险,又要比猎杀马鹿强太多了。这样的战功,一般人都是羡慕不起的。

    这笔钱,当然不是彭峰出的,而是宁夏镇出的。准确来说,最后还是朝廷出的。这个奖励规定,本来就是朝廷制定的。不过,彭峰很乐意,自己首先垫资。为什么?扬眉吐气啊!只要想想乌大头的脸色,这不足七百两的银子,他就出得心甘情愿。

    “现在,请各位有功的将士,排列好队伍,依次上来领赏。请千户大人给有功的将士嘉奖。其他所有人等,请为有功的将士鼓掌!”余力钧最后大声宣布。

    在热烈的掌声中,彭峰兴致勃勃的站在一个土坡上,旁边就放着装好了银两的白色布袋。这是专门颁奖用的白色布袋,都是朝廷兵部按照统一的规格定制的。布袋的表面,是书写有专门的嘉奖文字的。话说,这样的布袋,在平虏千户所,也不知道闲置了多久,现在终于有机会派上用场了。

    牛角墩的守军士卒,一个接一个的上去,从彭峰的手里,将沉甸甸的白色布袋接过来。有人悄悄的往布袋的里面看了一眼,发现纹银的成色,还算是不错。难得的是,居然没有怎么克扣。这可是少有的事情。看来,上头这次,的确是很高兴了。

    事实上,彭峰的确很高兴,所以,以前习惯性的克扣啊,折色银之类的,都被他制止了。他发下去的白银,都是货真价实的,分量也合乎规矩。他就是要让宁夏镇的其他所有人都看到,咱们平虏千户所,这次是立了大功了。咱们的奖励都是实打实的,绝不打折。你们要是眼红,就想办法创造战功吧!

    宁夏镇是九边重镇之一,一直处在对抗鞑靼骑兵的最前线,兵力的配备还是比较雄厚的,光是直接管辖的卫所就有十个。这十个卫分别是前卫、后卫、左卫、中卫、右卫、前屯卫、后屯卫、左屯卫、中屯卫、右屯卫等。另外,还有庆王府的卫队。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庆王府的卫队,也是要被调动参战的。

    每个卫下面,又管辖有五个千户所,全部加起来,那就是五十个千户所。每个千户额定军户数量是1120人。如果全部卫所都满编的话,光是下辖的士兵数量,就超过五万六千人。加上各级军官,超过六万人。如果加上战兵,宁夏镇的编制兵员,有七万多人。

    当然,这些都是账面上的数字,实际上的兵员数量,可能还不到账面数字的一半。但是无论如何,两三万人的军队,还是有的。在这么多的兵员里面,能够杀死的鞑靼骑兵,又有几个?平均下来,一年肯定不会超过一百个,有时候甚至一年都只有二三十个。

    牛角墩的士卒,在一次的战斗中,就消灭了宁夏镇一年才能消灭的鞑子数量,他这个千户,指定是要升官发财了。一个卫指挥佥事的职位,是绝对跑不了的。以后要是还有战功的话,说不定,可以取代邓如柏,成为宁夏前卫指挥使。

    宁夏镇的卫所数量,为什么那么多?那是有缘故的。蒙古铁骑横行的时候,西夏王国被蒙古人灭亡,人口被大量屠戮。李姓的西夏王室,几乎都被屠戮干净。只要是姓李的,都被蒙古人毫不留情的杀掉了。明国建立的时候,宁夏的人口非常稀少,整个宁夏平原,只有不足五万人。显然,这对于稳固边防,是非常不利的。

    朱元璋采取的,乃是老法子,就是直接将军队迁徙过来,在宁夏平原屯田。他老人家大笔一挥,就一口气建立了十个卫。大量的军户,就从全国各地,迁徙到了宁夏镇,在这里生根发芽,繁衍后代。可以说,现在的宁夏镇,就是在这十个卫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万人。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上百万人了。其中,军户的数量超过一半。

    只可惜,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一手创建的制度,经过两百年的延续,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宁夏镇,同样如此。在宁夏镇,卫所的架子,还是全部存在的,的确是有十个卫,五十个千户所。只是每个千户所,到底还有多少人,那就有鬼才知道了。

    好像平虏所,编制是1120人,实际上存在的,肯定不到七百人。其他的,基本上都逃亡了。这还是彭峰这个人,多少有点本领制止军户逃亡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的。别的千户所,逃亡情况,比平虏所还严重。比如说驻守在荒漠地区的宁夏后卫,部分千户所剩下的军户数量,已经不到四百人了。

    饶是如此,相对于其他的边镇来说,宁夏镇的军户,还算是比较好的。宁夏镇毕竟处在宁夏平原,有黄河穿过,有足够的水源灌溉,有贺兰山阻挡风沙,各种农作物的产出还算不错。加上发达的畜牧业,宁夏镇的收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只要军户们自己努力,吃饱还是可以的。

    相对来说,延绥镇、甘肃镇、固原镇的边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所处的地方,都是荒漠地区,在小冰河期的影响下,气候越来越干旱,冬天的温度,越来越低。这导致土地的粮食产量,是越来越低,越来越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逃亡的军户数量更多。

    好像延绥镇有些千户所,只有不足三百人。甘肃镇最西面的一些千户所,甚至还不足两百人。鞑靼骑兵到处肆虐,和明军的兵力空虚,也是有很大关系的。账面的数字再多,那又有什么用?几百名甚至是几十名的鞑靼骑兵,就敢窜入内地洗掠,不是没有原因的。

    后金鞑子兴起的时候,明国朝廷,空有百万大军,都对付不了鞑子,常常令人费解。其实,说白了,一点都不费解。这个所谓的百万大军,都是账面上的字数,实际的兵员有多少,鬼才知道。至于能打仗的兵员有多少,估计连鬼都不知道。

    【第六更了,18000多字了,还有一更就20000字了。兄弟们,用推荐票支持我吧!我要狂飙了~~~~】

正文 【第024章】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0024)

    【今天的第七更送到!】

    “徐兴夏!”

    余力钧大声的叫道。

    终于轮到最大的功臣徐兴夏上来领赏了,周围的所有人眼里,艳羡的目光,更加的浓厚了。两百多两的银子,总旗的职务,简直可以令人发疯。不过,想到凶残的鞑子,羡慕者又不得不悄悄的叹息一声。鞑子的首级,可不好拿啊!

    徐兴夏稳步上来,从彭峰的手里,接过沉甸甸的布袋。入手的时候,他的双手,微微下沉。话说,二百一十两的纹银,分量还真是不少。换算过来,那也是二十多斤了。幸好,现在的他,力气比以前大了很多,才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障碍。

    除了赏赐银子,更重要的,自然是升职了。朝廷兵部有明确的规定,小兵、小旗和总旗这三级,只要有三个鞑子的首级,就可以晋升一级。徐兴夏有七个鞑子的首级,可以连续提升两级。有关徐兴夏的告身文书,一早就有人准备好了。

    徐兴夏提拔为总旗,千户所自己就能做主。只需要报卫里、镇里、兵部备案即可。换言之,有彭峰的决定,从现在开始,徐兴夏就是总旗了。至于正式的手续,自然有经历司的人去处理。彭峰当即宣布,将徐兴夏提拔为总旗。

    “谢谢千户大人栽培!”徐兴夏弯腰行礼。

    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语调,怎么很像是后世的某些电影电视剧呢?幸好不需要下跪行礼,否则,自己还真是有点不习惯。还是想办法尽快的混上去,让别人参见自己吧。不过,似乎就算日后自己真的有机会做到参将,在自己的头顶上,还是有人管着……哪怕是做到总兵官,也有人管啊……这似乎有点不爽啊!

    一想到那个乌大头,徐兴夏就有点郁闷。为了自己的前途,他是得罪了整个战兵系统了。这意味着,以后,来自战兵系统的打压,将是时时刻刻存在的。自己想要立下更多的战功,捞到更多的升级资本,和战兵的矛盾,肯定是会激发的。到时候,不知道战兵那边,又会使出什么样的手段来对付自己。

    彭峰自然不知道徐兴夏这时候的心情,心情畅快的他,期待的对徐兴夏说道:“徐兴夏,鞑子肯定还会继续到来的。我对你的期望是很高的。平虏千户所的未来,还得依靠你呢。我问你,如果鞑子下次还来,你还能杀他们吗?”

    徐兴夏昂头朗声说道:“当然!只要鞑子从属下的身边路过,属下一定会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彭峰欣赏的说道:“好!以后,守备牛角墩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牛角墩的防守官!记住,牛角墩是整个宁夏镇抗御鞑子的最前线,你要努力建立更多的功勋!”

    徐兴夏脸色凛然的说道:“属下一定不辜负千户大人的厚望。”

    他的预测,果然没有错。他的确被留下来镇守牛角墩,继续镇守宁夏镇对抗鞑子的最前线。不过,这正好是他需要的。他需要一块相对独立的空间,才能发挥自己的本领。同时,也只有时刻处在对抗鞑子的最前线,才有机会创造更多的战功。

    徐兴夏既然留下来,陈海自然就要被调走了。他有三个鞑子的首级在手,提升一级,问题不大。经过简单的商议以后,陈海被提拔为镇抚,调回去平虏所,接替余力钧,专门负责战功的记录。余力钧则专门负责军队的纪律。

    接下来,就是关于战利品的分配问题了。首先要处理的,就是鞑子的战马。宁夏镇本身畜牧业发达,每年都可以出产相当数量的战马,因此,宁夏镇不是很缺乏战马。这也是宁夏镇的奖励里面,不计算鞑子战马的主要原因。这些鞑靼人的战马在作为战利品登记以后,将会返还给牛角墩的士卒使用。

    至于鞑子的弓箭,那就不能返还了,必须一级一级的上缴。鞑子的弓箭,和明军的弓箭是不同的,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最终,这些鞑子的弓箭,有可能作为永久的战功印证。还有鞑子的衣服皮甲也是,都是要层层上缴,最后作为战功保存的。

    这样说来,牛角墩将获得二十三匹的战马。这正是徐兴夏需要的。宁夏镇这个地方,有个好处,就是大人小孩,只要是男人,几乎都懂得骑马。甚至有不少的女人,骑术也相当的不错。塞上江南嘛,首先是塞上,然后才是江南啊。骑马从威镇堡到牛角墩,只需要一盏茶的功夫,比步行可要快多了。

    牛角墩的士卒,都是会骑马的,包括死去的刘金彪在内,骑术都相当的不错。如果不是要在马背上作战,单纯是骑马赶路的话,一点问题都没有。换句话来说,只要徐兴夏有足够的金钱,完全可以将自己的部下,都从步兵全部转为骑马的步兵。嗯,注意是骑马的步兵,可不是真正的骑兵啊!

    即使是骑马的步兵,徐兴夏也相当的满意了。骑马的步兵,机动能力和原始的步兵完全是两个档次。以前的唐军,战斗力之所以如此强悍,战马的大量配备,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盛唐时期的唐军,几乎人手一匹战马,赶路都是骑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