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历代赋评注 >

第36部分

历代赋评注-第36部分

小说: 历代赋评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3]异:不同。

    [44]虽然:尽管这样。

    [45]修身:指提高自身修养。

    [46]“鼓钟于宫,声闻于外”:见诗小雅白华,意谓宫室内敲击钟鼓的声音传得很远。宫,宫室。

    [47]“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见诗小雅鹤鸣。原句为“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意谓在极为弯曲的沼泽中,仙鹤嘹亮的鸣叫声传播四野,响彻云霄。九,虚数,极言弯曲之貌。皋,沼泽。

    [48]苟:如果,假如。

    [49]荣:显荣。

    [50]太公:指姜太公吕望(字子牙),曾辅佐周武王灭商,以功封于齐地。体行仁义:身体力行于仁义道德之事。

    [51]设用:施展才能。

    [52]信:通“伸”,陈述并被采纳。厥说:他的主张,见解。厥,其,他的。

    [53]七百岁:从姜太公被封于齐至田和代齐,约七百年。

    [54]孳(zi)孳(zi):同“孜孜”,勤勉。

    [55]敏行:敏于行动。怠:懈怠。

    [56]辟:同“譬”,如同,好比。鹡(ji)鸰(ling):鸟名。诗小雅小苑有“题彼鹡鸰,载飞载鸣”之句。此处喻指勤勉、努力。

    [57]恶:厌恶。辍(chou):停止,中止。广:广阔。匈(xiong)匈:同“汹汹”,吵吵闹闹的样子。易:改易、变更。这几句是说,上天并不由于人的厌恶寒冷而中止冬季的来临,大地并不由于人的厌恶危险而中止地貌多种多样的广阔,有德行的人不由于识见短浅之人的吵嚷而改易他的行为。

    [58]常度:经常不变的法则。

    [59]计其功:计较它的功利。

    [60]“礼义之不愆(qiān),何恤(xu)人之言”:诗经无此诗句。句意谓如果礼义上没有差错,又何必顾忌别人的议论呢?愆,差错、过失。恤,担忧,忧虑。

    [6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见汉戴德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句意谓水太清则鱼不能藏身,人过于苛察求全责备,就不能容众,也就没有朋友了。徒,同类伙伴。察,苛察。

    [62]冕(miǎn):古帝王卿大夫所戴礼帽。旒(liu):古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

    [63]蔽明:遮蔽视力。

    [64]黈(tou)纩(kuàng):黄色丝绵。充:塞。

    [65]聪:听力。

    [66]举:用。

    [67]赦:宽恕。

    [68]求备:求全责备,指过于苛求。

    [69]枉:曲。直:改正。揆(kui):揣度,推测。索:求索,寻求。这几句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意谓:纠正人的错误,应使人认识改正;对人宽恕柔和,是为使其自觉上进;对人揣情度理地诱导,是为使其自己去求索。

    [70]教化:政教、风化。

    [71]敏:品德敏勉。广:学问广博。

    [72]处士:有才能而未被录用为官的士人。

    [73]魁(kui)然:孤独的样子。魁:同“磈”。

    [74]廓(kuo)然:寂寞的样子。

    [75]许由:相传是帝尧时代品行高洁的隐士,尧欲让帝位于他,许由不受而逃。

    [76]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避世,因其迎着孔子的车而歌讥嘲孔子醉心功名利禄的歌曲,故称接舆。

    [77]范蠡(li):越王勾践的谋臣。看破事君如伴虎的政治内幕,功成身退,泛舟五湖而去。

    [78]合:同。子胥:即伍子胥,楚大臣伍奢次子,为报父仇,投奔吴国,辅佐吴王阖闾攻破楚都,鞭楚王之尸雪恨,后被谗杀。

    [79]相扶:相合而行。

    [80]耦(ou):同“偶”,双。

    [81]固其宜也:本来是应该的。

    [82]乐毅:战国时燕昭王之臣,曾大破齐国,下其七十余城。

    [83]李斯:秦始皇之臣,辅佐始皇统一全国。

    [84]郦食(yi)其(ji):汉高祖刘邦谋臣,以舌辩著名,曾说服齐王广降汉。

    [85]行:通“畅”。

    [86]曲从:委曲己意以顺从他人。

    [87]功若丘山:功绩之大有如丘山,喻功绩广大。

    [88]埂和肮堋薄s唬╨i):瓢。筳(ting):小竹枝。前两句均喻以浅见揣度深广。以筳撞钟是说,以小竹枝之类的小器物敲不响大钟鼓。

    [89]条贯:条理、系统。此指“以管窥天”之“天”的条理系统。

    [90]文理:纹理。此指海水波动之貌。

    [91]繇:同“由”。

    [92]繇(jing)鼩(qu):一种体小嘴尖的老鼠。

    [93]豚(tun):小猪。咋:咬。

    [94]靡:通“糜”,烂,粉碎。

    [95]下愚:愚蠢之人,此指“客”。非:非难。

    [96]困:窘困。

    [97]固不得已:一定办不到,决然不可。

    [98]适:恰好。明:表明。权变:变通,随机应变。或:同“惑”,迷惑、不解。大道:指知人论世之道。

    评

    东方朔答客难采用了客主对答的形式。全赋由设问对答而可分为客方诘难、主方对答两部分。关于客方诘难,根据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补曰:“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议论,共难之。”可知本赋之“客”,系指博士诸先生。“客”首先发难:作为“士”的杰出代表人物,苏秦、张仪等人高居卿相之位,享尽荣华富贵,且恩泽施及后世。东方先生也“好学乐道”、“博闻辩智”、“海内无双”,可是,他事奉武帝“旷日持久,积十数年”,却不过做执戟侍从这样低贱的郎官,是不是主观上有什么过错呢?东方先生官卑禄薄,以至于连亲兄弟也失于照应,到底是什么缘故呢?显而易见,“客”的诘问欲抑先扬,扬的目的却是为了抑,充满讥诮、嘲弄意味。

    “客”方预料中的喜剧场面并没有出现。素以诙谐滑稽著称的东方先生,在捍卫自身人格尊严时所采用的,是正剧方式。他的答辩从“喟然长息,仰而应之”的感叹中开始。这里既饱寓怀才不遇的慨叹,也有昂头挺胸、针锋相对论战的果敢。“是故非子之所能备也”这一全盘否定句式表明:东方先生虽怀才不遇,并不失居高临下的气势,博士诸客虽诘难如斯,却难以掩饰他们的短浅识见。“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一向好绕圈逗乐的东方先生,此时则直面论辩焦点,径将苏秦所处时代与自己所处的汉武时代进行对比。东方先生剖析道:苏秦、张仪生当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崩坏、动荡不已的战国乱世,当时决定天下发展大趋向的力量之一就是“士”。“得士者强,失士者亡”,士在诸侯各国图存亡、求富强、谋称霸的激烈争战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这种历史时势造就了苏秦、张仪之类的当时英雄。至于汉武帝时代则属于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圣帝德流”、“诸侯宾服”,“天下平均,合为一家”。时代对人才的渴求程度与战国时代相较,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贤与不肖,“何以异哉”?这就造成了才智之士施展才能,建立功业机遇的相对减少。如此犀利的剖析,为自己“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的尴尬处境作了貌似圆满的回答。东方先生更进而剖析,盛世之下,一个人的荣辱浮沉,进退黜陟,往往不由个人才能决定,才智之士的“争”是徒劳无益的,因此应“遵天之道”,“顺地之理”,以便使“物各得其所”。他用几个对比的无主句指出,帝王对时代英才“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举之则上青云,抑之则下深渊,“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将封建体制下才智之士无以自主他的命运,个人的升沉荣辱全凭帝王的喜怒好恶支配这样一种黑幕予以揭穿。正因这样,东方先生断言:倘若苏秦、张仪失去了适合自己施展才能的时代而生于汉武时代,甚至还远远比不上我东方先生呢!这可谓东方朔式的“黑色幽默”了。至此,文章轻而易举地得出了“时异”因而“事异”的结论,指出人才的得时或者与时代“错位”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文章接下来讨论太平盛世中怀才不遇者应不应该积极努力、追求功业的问题。可以看出,东方朔对官卑不遇虽有牢骚,但仍对人生抱有期待,较少悲观自馁,还在等待时机。这就告诉“客”方:今日不遇,未必将来不遇。

    之后文章又举许由、接舆、范蠡、伍子胥等著名历史人物,正面回答才学之士终其一生不为时所用的问题,指出由于“天下和平,与义相扶”,人才不易骋其才能而有所建树,对这种现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至于在历史上建立了勋业的人物,如乐毅、李斯、郦食其等,他们之所以青云直上,功成名遂,正因他们是“遇其时者也”。这就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时异事异”、“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的观点。

    最后,文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连用“以埂欤泽徊夂#怨j撞钟”、“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这样几个贴切比喻,反嘲博士先生们其实都是些故作文雅的“下愚”,既“不知权变”,也不明“大道”,又有什么资格和理由非难嗤笑东方先生这位一时怀才不遇的“处士”呢?

    (刘志伟)

第39章 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伟大史学著作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是我国最早的通史。赋作共有八篇,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全赋仅二百字,意思不完,当非全篇。

    悲士遇赋直面“士”的生命存在价值问题,“悲”是文章主旨。刘熙载艺概赋概云:“司马子长悲士不遇赋云:‘没世无闻,古人唯耻。’此即述往事思来者之情可见古人言必由志也。”

    悲夫![1]士生之不辰,[2]愧顾影而独存。[3]恒克已而复礼,[4]惧志行之无闻。[5]谅才韪而世戾,[6]将逮死而长勤。[7]虽有形而不彰,[8]徒有能而不陈。[9]何穷达之易惑,[10]信美恶之难分。[11]时悠悠而荡荡,[12]将遂屈而不伸。[13]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14]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15]哲之乱也。[10]炤炤洞达,[17]胸中豁也。[18]昏昏罔觉,[19]内生毒也。我之心矣,哲已能忖。[20]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21]古人惟耻。[22]朝闻夕死,[23]孰云其否。[24]逆顺还周,[25]乍没乍起。[26]理不可据,智不可恃。[27]无造福先,无触祸始。[28]委之自然,终归一矣。[29]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中华书局影印本)

    [1]夫:句末感叹词。

    [2]不辰:即生不逢时。辰,时。

    [3]顾:回看。

    [4]恒:经常。克己复礼:论语颜渊有“克己复礼为仁”的话。克己,指约束自我的言行和私欲等,使之合乎某种社会伦理规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