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马踏天下-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李榷和郭氾为首的一些将领明确提出要趁胜追击,从而一劳永逸地除去丁原这个麻烦。但李儒和胡轸这两个董卓最为信任的下属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虽然并州军这一次败了,但他的主力尚在,若我们逼得太紧,只恐会让他们以死相拼,到时候我们纵然胜了也是惨胜,于主公控制洛阳乃至于整个天下大局的意图是相背的!”
对此,李榷却并不赞同:“这虽然是个问题,但并州军对我们的威胁也不容忽视。若是纵其离开,便是放虎归山了,谁也不敢保证丁原回并州后会不会再次纠集人马与我们为敌。末将之见,还是该趁胜追击,将此威胁彻底消除为是!”
李儒随即反驳:“你们以为这追击之战就一定能胜么?我们在兵力上其实并不比他们多多少,之前取胜只是因为策略得当,杀了他们个措手不及。现在若是追击战,还要提防他们沿途设下埋伏,只怕真交上了手,这胜负还很难料哪。而且,我们总还要留下部分人马守在洛阳,兵力一分散了,这胜算便更是低下,到时又凭的什么为主公建功?”
“可要是纵虎归山,中原其他州郡之人更会效仿丁原所为,到时候我们便要四面受敌了。末将还是以为当杀一儆百,让天下人知道我们西凉铁骑的厉害。”郭氾又道。
双方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好不热闹,也让董卓难以做出最终决断。其实他之前也曾想过追击,但却被李儒给劝止了,现在李榷他们的一番分析又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之中。在听了半晌依然难有抉择之后,董卓便把目光落到了那个一直不曾开言的马越身上,这回他倒想听听马越怎么看待此事了:“仲凌,对于此事你又有何看法?”
自从西凉军入洛阳后,马越就在刻意地减少自己的戏份,使他在外人眼中不怎么醒目,这当然是在为今后的变故作打算了。他很清楚董卓在夺取了大权之后便会成为天下公敌的这个既定的事实,而这会导致他麾下之人最终也会沦落为过街老鼠。要想不至于将来受到牵连,他就必须让外人不怎么注意到他,少说少做才是正经。
但是,当董卓把问题抛到他面前时,马越却还是得用心回答的,毕竟现在董卓还是他的主公,在不短的一段时日里,他还要依靠这个主公来发展自己的势力呢。所以在沉吟之后,马越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下以为,这次还是该追击的,不然不足以震慑天下,而且这更是为了让洛阳城里的那些人知道主公的威势!”
“可是仲凌,兵法中所言的穷寇莫追的道理你也应该明白吧,逼得太紧你就不怕并州军与我们拼命么?而且,那吕布又极其骁勇能战,在其带领之下,即便是新败之军,也不能够小觑哪。”李儒继续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穷寇莫追……”马越口里念叨着这句兵家名言,突然脑海里就闪过了另一句后世伟人所写的一句气魄非凡的诗句来,此时正好适用,便开口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却以为追穷寇也是一种气势,只要得了势,赶尽杀绝有何妨?”
这句诗确实不凡,让众人听了都是一怔,仔细品咂其中滋味后,董卓更是抚掌笑道:“说得好,这一句当真是道出了破敌之后的精髓所在哪!古人一直只道穷寇莫追,却从未想过养虎为患,当初项羽对刘邦多次大败之,却总不忍杀。最后却落得个垓下兵败,乌江自刎的结局,我董卓是不会做这样的糊涂之事的!”
听他直呼高祖大名,马越心里便是一动,看来这个董卓是真不把自己当作汉朝的忠臣了。但其他人就没有心思去体会这话里隐藏的含义了,李榷等摩拳擦掌地想要请战,而李儒等几个反对追击的却依旧不很同意。
突然,李儒又道:“即便我们真追击了,这一战的胜负依然难料,未知仲凌可有什么妥善的法子么?”
“这个……在下以为,其实我们并不必非要将并州军全数杀死才算得胜的。本次交战,我们也胜得凶险,伤亡不小,若是能将并州军击败之后收为己用,才算是完胜了。所以主公,在下以为,我们的确要杀一儆百,但目标只该是丁原而非并州全军。只要咱们能想法子将丁原除去,再通过威势压迫,使并州军归顺于我们,这才是最有利的。”马越脑子急转,很快就想出了个最佳的方案来。
“这个恐怕比全歼他们更加困难吧?”董卓听了之后却摇头道:“并州军乃是丁原所立,我们岂能在不与之交战的情况下杀了他?难道还能叫他们内部自乱投向我们不成?”
“办法总是有的,在下以为那个让我们颇感头疼的吕布或许就是个突破点。”这时马越已顾不得最近行事的准则了,把自己所知的历史拿出来说事:“就我观来,这个吕布不但武艺了得,也颇懂兵法。如此有才之人,却屈居丁原这等人物手下似乎是有些委屈了。若是主公能想法子将其收为己用,对我们将来的发展也必大有助益。”
“将吕布收为我用?”心里转过这个念头,董卓也不觉有些心动了。对于这个能在自己面前轻易杀死数名亲卫,又能在沙场之上把华雄都杀败的虎将,董卓当然是非常欣赏的。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若是真能让吕布归顺,他就真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了。
但随即,董卓又想到了一事:“这个吕布可是丁原的义子,非比寻常将领,我们又凭的什么去说服他呢?”
“主公,在下或能在此事上尽心!”这时,一个向来不怎么被董卓重视的将领突然站起身来说道,众人顺眼看去,发现是郎将李肃。
李肃是董卓在建立自己班底时最早归附于他的人,但因为自身能耐有限,所以直到现在反而不怎么被董卓重视了。对此他也一直很是不甘,但技不如人之下,也只能忍了。可随着吕布的出现,李肃心里便开始活泛了起来,只因为他与吕布本是同乡,而且幼时还有不浅的交情,他便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
只是他的身份摆在那里,一直都不得时机向主公进言,所以让李肃很是焦急。今日大家商议大事,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马越更是提到了要招揽吕布,因为担心这事被马越给抢去做了,抢了自己功劳,所以李肃终于忍不住上前毛遂自荐了。
见所有人都看向自己,李肃便在咽了口唾沫之后说了实话:“在下与吕布乃是同乡,有着些交情,对他也算了解。他幼时就有报复,要在这天下间做出一番事业来。可就目前来看,他不过是个听从号令的武将而已,若主公肯让在下去和他密会,在下有五成以上的把握说服他归顺主公!”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他已是豁出去了。
“哦?竟还有这种事情?”董卓听了这话,脸上顿时露出喜色来。他本来还在发愁该如何派人去与吕布交涉呢,他也真想把吕布收为己用。现在李肃这么一说,事情的可能性就增加了不少了:“好,若是你当真能让吕布来归,某必会重赏于你。”
“在下必竭尽全力劝说吕布来归!”李肃忙抱拳应道,这一刻他竟产生了极大的信心,可以让吕布听从自己的说辞。
而李儒等人也没有想到事情竟会发生如此转折,都有些愣怔了。好半晌后,他们才纷纷表示赞同:“这倒确实是个好法子。要是能说得吕布归于主公,那要除去丁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毕竟吕布身为丁原信任的将领和义子,要杀他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且,以吕布之勇武,在并州军中地位必然极高,一旦他开了这个头归顺主公,并州军的余部必然不敢不从。”李榷也点头说道。
“哈哈,好!若事情真能如此顺利,我凉州军在洛阳就彻底站住脚了!李肃,你这就去准备一下,待明日就随大军一道北进,然后趁夜去见一见吕布,务必要说得他归降于我。”董卓最终拍板道。
“喏!”李肃叉手应道。
马越见自己一番话决定了董卓的最终行为,心里也不由暗叹一声,看来历史还是朝着它该去的方向前行了。想必李肃这一去后,吕布就会反了丁原,随后便是董卓独霸洛阳,权倾天下的时刻了。而自己,这段时日里就该想着如何韬晦,以免最终殃及池鱼了……
第112章 游说()
并州军在洛阳城下一败之后,并没有就此远去,丁原依旧不死心,认为或许能在得到其他地方势力相助之下再次打回洛阳。但是两日之后,他们不但没有等到其他地方军队赶来,反而等到了凉州军新一轮的追击。
这一回,双方的斗志和士气已彻底不同,而且西凉军也已学了乖,知道将领单战非吕布对手,便不再单独作战,而是采取了更加直接的方式,正面对并州军发起了强攻。
这次董卓已打定主意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掉丁原这个麻烦,所以动用了近两万大军,除了凉州铁骑之外,原来隶属何进的吴匡所部也被调遣了过来。数场战斗下来,并州军又折了不少人马,再次后退,这回是真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而并州军之所以在接连的失败里依然能保持不崩溃,靠的还是吕布个人在军中的威信,他一人一戟多次奋力杀进敌阵救出过不少并州军被困之人,这才能让他们有决心继续抵挡,但长此下去,他的用处也会渐渐消失的。
这日在又一日战斗之后,满身疲惫的吕布回到了自己的军帐之中。这几日来连续作战,饶是强横如他,也已感到了疲惫,甚至都已忽略了去跟义父禀报战况就一头倒在了帐中木榻之上,很快就鼾声如雷响起。
但吕布才睡了没多久,就被帐外守卫的亲兵给叫醒了。他很有些奇怪地看了看外面依然还有些光亮的天色道:“可是义父使人来唤我么?”
“不,将军。是有人突然找上门来,说是你的旧识,因一件要事才夤夜造访的。”
如此深夜,又是在两军阵中,怎的会有旧相识找上门来?这让吕布大感不解,不过他还是点头道:“那就让人进来吧。”说着他还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使自己看上去不那么的狼狈。
半晌,一个穿着青衣的男子就大步走了进来,一见吕布便拱手行礼:“奉先兄,可还记得我么?”
“你是……”吕布眯起了眼睛上下仔细打量了来人半晌之后,才记起了这个旧相识的身份来:“你是李肃?当初与我一起习过武的李家三郎!你怎的突然出现在这里,我记得数年之前你便外出了,多年不曾有音训传回来……”
“奉先兄果然是好记性,居然还认得出老朋友来。却不知道你这几年来又过得如何哪?”李肃见对方认出了自己,心里也大感高兴,呵呵笑道。
“自跟随了义父从军之后,我吕布总算是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倒也算过得不错。“吕布随口答道,但随即想到如今的困境,却又有些笑不出来了。随即,他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李肃怎会突然来的这里,还是如此深夜,究竟他是因何而来。想着这些,律布的脸色便更凝重了几分:“你便直说自己的来意吧。我想你总不是真因想念我才突然出现在此地的吧?说吧,是何人让你来做说客的?”
“奉先兄还是如以往般明理哪,一下就猜中了在下了来意。”李肃略一怔后,便承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