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则攻之,〔曹『操』曰: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曹『操』说:五倍于敌,则应该用五分之三的兵力从正面进攻,五分之二的兵力做奇兵。
倍则分之,〔曹『操』曰:以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曹『操』说:以二敌一,则应该用一半兵力进行正面进攻,一半兵力可以用来包围迂回。
敌则能战之,〔曹『操』曰:己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伏奇以胜之。〕曹『操』说:在敌我兵力相等的情况下,善于用兵的人就应该设埋伏,用骑兵来战胜敌人。
少则能逃之,〔曹『操』曰:高壁坚垒,勿与战也。〕曹『操』说:构筑坚固的工事,不和敌人作战。
不若则能避之。
〔曹『操』曰:引兵避之也。〕曹『操』说:主动退却,避开敌人。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曹『操』曰:小不能当大也。〕曹『操』说:毁灭敌国,而不必长期用兵。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
〔曹『操』曰:不与敌战,而必完全得之,立胜于天下,不顿兵血刃也。〕曹『操』说:不和敌人作战却能取得全面胜利,无敌于天下却不必直接交战。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曹『操』曰:以十敌一,则围之,是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若主弱客强,『操』所以倍兵围下邳生擒吕布也。〕曹『操』说:兵力十倍于敌就可以围歼他,这是说在将帅智谋、勇力相等、士卒的战斗力相同的情况下应该如此。如果敌弱我强,就不用十倍的兵力。我用一倍的兵力包围下邳活捉了吕布,就是这个道理。
五则攻之,〔曹『操』曰: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曹『操』说:五倍于敌,则应该用五分之三的兵力从正面进攻,五分之二的兵力做奇兵。
倍则分之,〔曹『操』曰:以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曹『操』说:以二敌一,则应该用一半兵力进行正面进攻,一半兵力可以用来包围迂回。
敌则能战之,〔曹『操』曰:己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伏奇以胜之。〕曹『操』说:在敌我兵力相等的情况下,善于用兵的人就应该设埋伏,用骑兵来战胜敌人。
少则能逃之,〔曹『操』曰:高壁坚垒,勿与战也。〕曹『操』说:构筑坚固的工事,不和敌人作战。
不若则能避之。
〔曹『操』曰:引兵避之也。〕曹『操』说:主动退却,避开敌人。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曹『操』曰:小不能当大也。〕曹『操』说:按照正规的打法,实力弱小的军队无法战胜强大的敌军。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曹『操』曰:将周密,谋不泄也。〕曹『操』说:只要将帅辅助得周密,军情就不会泄『露』出去。
辅隙则国必弱。
〔曹『操』曰:形见于外也。〕曹『操』说:各种情况就会显『露』出来。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曹『操』曰:縻,御也。〕曹『操』说:这个“縻”在这里就是牵制的意思。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曹『操』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以治兵也。〕曹『操』说:治理军队的方法不能用来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同样不能用来治理军队。所以“礼”是不能用来治理军队的。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曹『操』曰:不得其人意也。〕曹『操』说:下边的将是不能理解君主的意图的。
军士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曹『操』曰:引,夺也。〕曹『操』说:“引”就是夺权的意思。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曹『操』曰:君臣同欲。〕曹『操』说:国家和人民的愿望相同。
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曹『操』曰:《司马法》曰:“进退惟时,无曰寡人也。”〕曹『操』说:《司马法》上说:“战时的进退要根据战机来决定,没有必要再回来征求国君的同意。”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曹『操』曰:此上五事也。〕曹『操』说:文中的“此五者”就是指以上所说的这五种情况。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曹『操』曰:将周密,谋不泄也。〕曹『操』说:只要将帅辅助得周密,军情就不会泄『露』出去。
辅隙则国必弱。
〔曹『操』曰:形见于外也。〕曹『操』说:各种情况就会显『露』出来。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曹『操』曰:縻,御也。〕曹『操』说:这个“縻”在这里就是牵制的意思。
第69章 曹操批注《孙子兵法》 (3)()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曹『操』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以治兵也。〕曹『操』说:治理军队的方法不能用来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同样不能用来治理军队。所以“礼”是不能用来治理军队的。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曹『操』曰:不得其人意也。〕曹『操』说:下边的将是不能理解君主的意图的。
军士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曹『操』曰:引,夺也。〕曹『操』说:“引”就是夺权的意思。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曹『操』曰:君臣同欲。〕曹『操』说:国家和人民的愿望相同。
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曹『操』曰:《司马法》曰:“进退惟时,无曰寡人也。”〕曹『操』说:《司马法》上说:“战时的进退要根据战机来决定,没有必要再回来征求国君的同意。”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曹『操』曰:此上五事也。〕曹『操』说:文中的“此五者”就是指以上所说的这五种情况。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军形篇第四〔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曹『操』说:“形”,就是军队的实力情况。我动彼应,敌我双方相互观察、了解彼此的情况。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曹『操』曰: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曹『操』说:把自己的军队管理好,来等待敌人出现漏洞。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曹『操』曰:见成形也。〕曹『操』说:因为敌军显『露』了一定的军形。
而不可为。
〔曹『操』曰:敌有备故也。〕曹『操』说:原因是敌人有了防备。
不可胜者,守也;〔曹『操』曰:藏形也。〕曹『操』说:力量不足所以防守。
可胜者,攻也。
〔曹『操』曰:敌攻己,乃可胜。〕曹『操』说:敌人在进攻我方时暴『露』出弱点,就可以打败他。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余也。〕曹『操』说:我所以防守,是因为力量不足;所以进攻是因为力量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曹『操』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于九地之下;因天时之变者,动于九天之上。〕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军形篇第四〔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曹『操』说:“形”,就是军队的实力情况。我动彼应,敌我双方相互观察、了解彼此的情况。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曹『操』曰: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曹『操』说:把自己的军队管理好,来等待敌人出现漏洞。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曹『操』曰:见成形也。〕曹『操』说:因为敌军显『露』了一定的军形。
而不可为。
〔曹『操』曰:敌有备故也。〕曹『操』说:原因是敌人有了防备。
不可胜者,守也;〔曹『操』曰:藏形也。〕曹『操』说:力量不足所以防守。
可胜者,攻也。
〔曹『操』曰:敌攻己,乃可胜。〕曹『操』说:敌人在进攻我方时暴『露』出弱点,就可以打败他。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余也。〕曹『操』说:我所以防守,是因为力量不足;所以进攻是因为力量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曹『操』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于九地之下;因天时之变者,动于九天之上。〕
曹『操』说:依靠山河丘陵有利地形进行防守。适应天气的变化发起进攻。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曹『操』曰:当见未萌。〕曹『操』说:应及时发现取胜的时机。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争锋也。〕曹『操』说:那是经过交锋取得的胜利。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视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曹『操』曰:易见闻也。〕曹『操』说:这都是容易见到和听到的。
古之所谓善者,胜于易胜者也。
〔曹『操』曰:原微易胜,攻其可胜,不攻其不可胜也。〕曹『操』说:能及时发现有利的战机,就容易取胜。要攻打那些能够战胜的敌人,不攻打那些不能战胜的敌人。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曹『操』曰:敌兵形未成,胜之无赫赫之功也。〕曹『操』说:敌人兵力还没部署好,战胜他看不出显赫的功绩。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曹『操』曰:察敌必可败,不差忒也。〕曹『操』说:能够看清敌人的弱点,所以不会出意外。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曹『操』曰:有谋与无虑也。〕曹『操』说:这是有智谋与无智谋的表现。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自修治,为不可胜之道;保法度,不失敌之败『乱』也。〕曹『操』说:善于统率军队的人,首先加强自己军队的治理,创造不可被战胜的条件;保证法令、制度的实行,不放过打败敌人的时机。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