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

第8部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第8部分

小说: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古文译读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若使敌军全国上下不战而降是上策,用兵击破敌国则是劣一等的用兵策略;若使敌军全军上下不战而降是上策,用兵击破敌国全军则是劣一等的用兵策略;若使敌军全旅上下不战而降是上策,用兵击破敌国全旅则是劣一等的用兵策略;若使敌军全卒上下不战而降是上策,用兵击破敌国全卒使之降服则是劣一等策略;若使敌军全伍上下不战而降是上策,用兵击破敌国全伍而取胜是劣一等策略。所以说,百战百胜,并不一定就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如果可以使敌人不战而降,使敌人屈服,那才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

    因而,最好的用兵上策就是用智谋胜敌,其次才是用外援的手段胜敌,再次就是通过双方互相厮杀来取得胜利,最下等的策略就是攻城。在作战中攻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办法。若是准备攻城,就要耗费人力财力来修造望楼车,还要准备好各种攻城器械,这样一来前后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还要堆积攻城的土丘,这样又需三个月才能完成。等到这个时候,将帅们早已是焦头烂额,无心作战了,到时候还要驱使着士兵像蚂蚁一样去爬城,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战死了,但城还是没有攻下来,这就是使用攻城策略的危害!所以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就会使用让敌军不战而降的办法而不用双方将士互相厮杀的办法,夺取敌人的城池也不用蚁附攻城的办法,消灭敌国并不是时间越长久越好。一定要本着让敌国不战而败的原则来争胜于天下,这样将士不致受到挫伤而大获全胜,这便是谋攻的原则。

    所以作战用兵的规律就是,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应该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应该猛烈地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应该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人相当的兵力就应该予以对抗,如果比敌人的兵力少就应该设法摆脱敌人,如果自己军队的兵力不如敌人强大时就应该避免与敌争锋。如果说只有少量兵力,还与敌军顽固硬拼,那就只会被强大的敌军所俘获。

    军中的统帅,就是国君的辅佐。如果辅佐得周详,那国家就会强盛;如果辅佐有疏漏,那国家就必然衰弱。

    不懂得用兵的君主会对军队造成危害的情况有三种:不知道不可以前进而让军队前进,不知道不可以后退而让军队后退,这叫束缚、羁縻军队;不知道如何管理军中的事务却胡『乱』干涉军中的行政管理,这样的话就会让军中的将士们感到『迷』『惑』;不懂得如何决议军中的权谋之变而胡『乱』参与军队的指挥,这样的话就会让军中的将古文译读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若使敌军全国上下不战而降是上策,用兵击破敌国则是劣一等的用兵策略;若使敌军全军上下不战而降是上策,用兵击破敌国全军则是劣一等的用兵策略;若使敌军全旅上下不战而降是上策,用兵击破敌国全旅则是劣一等的用兵策略;若使敌军全卒上下不战而降是上策,用兵击破敌国全卒使之降服则是劣一等策略;若使敌军全伍上下不战而降是上策,用兵击破敌国全伍而取胜是劣一等策略。所以说,百战百胜,并不一定就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如果可以使敌人不战而降,使敌人屈服,那才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

    因而,最好的用兵上策就是用智谋胜敌,其次才是用外援的手段胜敌,再次就是通过双方互相厮杀来取得胜利,最下等的策略就是攻城。在作战中攻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办法。若是准备攻城,就要耗费人力财力来修造望楼车,还要准备好各种攻城器械,这样一来前后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还要堆积攻城的土丘,这样又需三个月才能完成。等到这个时候,将帅们早已是焦头烂额,无心作战了,到时候还要驱使着士兵像蚂蚁一样去爬城,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战死了,但城还是没有攻下来,这就是使用攻城策略的危害!所以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就会使用让敌军不战而降的办法而不用双方将士互相厮杀的办法,夺取敌人的城池也不用蚁附攻城的办法,消灭敌国并不是时间越长久越好。一定要本着让敌国不战而败的原则来争胜于天下,这样将士不致受到挫伤而大获全胜,这便是谋攻的原则。

    所以作战用兵的规律就是,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应该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应该猛烈地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应该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人相当的兵力就应该予以对抗,如果比敌人的兵力少就应该设法摆脱敌人,如果自己军队的兵力不如敌人强大时就应该避免与敌争锋。如果说只有少量兵力,还与敌军顽固硬拼,那就只会被强大的敌军所俘获。

    军中的统帅,就是国君的辅佐。如果辅佐得周详,那国家就会强盛;如果辅佐有疏漏,那国家就必然衰弱。

    不懂得用兵的君主会对军队造成危害的情况有三种:不知道不可以前进而让军队前进,不知道不可以后退而让军队后退,这叫束缚、羁縻军队;不知道如何管理军中的事务却胡『乱』干涉军中的行政管理,这样的话就会让军中的将士们感到『迷』『惑』;不懂得如何决议军中的权谋之变而胡『乱』参与军队的指挥,这样的话就会让军中的将

    士们感到疑虑。如果是因为君主没有思路谋略而把三军将士搞得既『迷』『惑』又疑虑,这个时候诸侯就会乘机起来反攻,到那个时候便是大祸临头了。这就是君主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的机会。

    有五条规律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情况: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开战,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开战的,就能胜利;懂得兵力众与寡该如何灵活运用的,就能胜利;全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就能胜利;能以有准备之师攻击无准备之敌的,就能胜利;将领富于智慧谋略而君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就能胜利。这五条就是预知胜负的方法。

    因此就可以说:打仗的时候既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在战争中才可以百战百胜,百战不败;如果说不了解对方只了解自己,那就会是双方胜负各半;而既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那一定是每战必败。

    前沿诠释本篇为计谋中的最后一篇。在本篇中,孙武一直在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这个上策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应用的,所以孙武再次提出了“中策”以及“下策”,也就是战斗之前对整个战争的估量以及准备,而这些准备就包括了对敌方的观察、了解等,这也是孙武在最后提出的“知己知彼”。

    上策中主要体现的是“攻欲”以及“攻心”。在《史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夏末有一个贤人名叫伊尹,在一个叫有莘的地方耕田。商的国君汤久闻伊尹的名声,于是派人去请他,但伊尹并没有答应。汤只好再次去请。

    直到第三次,伊尹才答应接受汤的邀请,来到商都辅佐汤兴国。

    商一天比一天强盛,这让夏桀很害怕。这时夏桀的一名手下就献计让汤来朝拜,然后把汤囚禁起来。夏桀依计将汤囚禁了起来。汤被囚禁以后,商国没有了领导人,所有人都非常地着急,众人想攻打夏国,救出汤。

    伊尹知道商国力不足,并不能用武力,于是出面阻止了大家。伊尹搜集了各种奇珍异宝、青铜器皿、文秀以及美人等,并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这些物品到了夏桀那里。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贿赂了夏桀的手下,才能救出汤,伊尹,生卒年不详。

    商初大臣,今洛阳人。奴隶出身,随母亲伊氏姓,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士们感到疑虑。如果是因为君主没有思路谋略而把三军将士搞得既『迷』『惑』又疑虑,这个时候诸侯就会乘机起来反攻,到那个时候便是大祸临头了。这就是君主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的机会。

    有五条规律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情况: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开战,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开战的,就能胜利;懂得兵力众与寡该如何灵活运用的,就能胜利;全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就能胜利;能以有准备之师攻击无准备之敌的,就能胜利;将领富于智慧谋略而君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就能胜利。这五条就是预知胜负的方法。

    因此就可以说:打仗的时候既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在战争中才可以百战百胜,百战不败;如果说不了解对方只了解自己,那就会是双方胜负各半;而既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那一定是每战必败。

    前沿诠释本篇为计谋中的最后一篇。在本篇中,孙武一直在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这个上策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应用的,所以孙武再次提出了“中策”以及“下策”,也就是战斗之前对整个战争的估量以及准备,而这些准备就包括了对敌方的观察、了解等,这也是孙武在最后提出的“知己知彼”。

    上策中主要体现的是“攻欲”以及“攻心”。在《史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夏末有一个贤人名叫伊尹,在一个叫有莘的地方耕田。商的国君汤久闻伊尹的名声,于是派人去请他,但伊尹并没有答应。汤只好再次去请。

    直到第三次,伊尹才答应接受汤的邀请,来到商都辅佐汤兴国。

    商一天比一天强盛,这让夏桀很害怕。这时夏桀的一名手下就献计让汤来朝拜,然后把汤囚禁起来。夏桀依计将汤囚禁了起来。汤被囚禁以后,商国没有了领导人,所有人都非常地着急,众人想攻打夏国,救出汤。

    伊尹知道商国力不足,并不能用武力,于是出面阻止了大家。伊尹搜集了各种奇珍异宝、青铜器皿、文秀以及美人等,并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这些物品到了夏桀那里。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贿赂了夏桀的手下,才能救出汤,伊尹,生卒年不详。

    商初大臣,今洛阳人。奴隶出身,随母亲伊氏姓,尹为官名。甲骨卜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伊尹同时贿赂了为夏桀献计的那名手下。这样一来,夏桀和他的手下都非常地高兴,就把汤给放了。

    各国见夏桀无故就将汤给囚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