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新马超-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我暂不亮底牌,让你摸不到,从而有所顾虑。可董卓这么做倒好,既彻底得罪了袁绍,又惹得天下之人以为袁氏报仇为名纷纷举义,让自己处在四面楚歌的地步。
“那屠夫,已然丧心病狂若此?”孟达思虑一番之后,开口说道。
“不仅如此,董卓还命令手下诸将紧守要塞驻地,按兵不动。”贾诩又开口说道,只不过,这些话,更让庞德、丑哥、韩枫迷茫。
而马超是知道贾诩意思的:徐荣在荥阳击败曹操之后,董卓就应该清楚士人群雄的不堪一击了。这月初,伐董联军的东线联军又解散了,以董卓的力量北上击破袁绍的北线联军,南下击破袁术的孤家寡人应该是易如反掌的。可拥有着绝对军事优势的董卓却选择了防守的姿态,这说明了什么?
“最后,老夫还探得消息,董卓令朝廷废‘五铢钱’、熔化铜像铸造‘小钱’使得长安地区物价飞涨,百姓财富流入董卓囊中,并且,董卓还抓壮丁建立堳坞”贾诩最后如此说道,喝了口茶后,不禁叹了口气。
而庞德、韩枫、丑哥三人,均是一幅傻愣愣的样子,丝毫不知道少主、贾狐狸以及孟他这些人在打什么哑谜。
马超看得这三人模样,也叹了一口气,向他们解释道:“董卓杀袁氏一族,说明他的弱智;而他下令手下按兵不动,说明他已无与关东联军抗衡到底的决心;最后他铸造小钱,横敛百姓财富、兴建堳坞,说明他短视,并开始贪图享乐。综合以上三条,说明董卓此时丧失了争霸天下的大志了,由此,他一方面以残暴的措施报复士人,另一方面穷凶极恶地为自己积敛财富。其所作所为,莫不是想偏安一隅,享乐一生。”
“哦,原来如此”三人纷纷点头表示听明白了,可后来一想,还是满脸迷茫,最后,丑哥忍不住问道:“那这些跟我们的封赏有何关系?”
马超脸色一黑,不禁心中想到:丑哥,你这样就太不美丽深沉了,跟贾狐狸那种聪明人说话,就是要装神秘撒。你这个样子,就跟扒了裤子就上一般,一点情调都没有虽然,虽然我也不知道董卓这些转变,跟咱的封赏有啥子关系的说。
第84章 打死也不降()
贾诩来到马家集团之后,只觉自己有些明珠暗投的意味:自己恐怕不是殚精竭虑死去,而是会这些人给气死!
无奈叹了一口气,贾诩强忍心中的不忿,缓声说道:“董卓的转变,便说明他对我们雍州策略的转变。之前,董卓大力封赏主公,恐怕是想打着让主公一统雍凉两州,从而为董卓卖命的想法。最不济,也是要将马家拴在雍凉两州,使得他可以专心致志对付关东群雄。”
的确是这样,马超当初定下大战略,也正是看到了董卓和关东群雄的矛盾,从而钻了董卓的空子,想要从中渔利,得到董卓的支持。事实上,一切也正是如此发展的:马腾原先只是一伙叛军,却能一下得到朝廷平西将军的封赏,其中绝对少不了董卓的运作。因为,董卓需要一张替他遮挡西方的屏障,而高官厚禄,无非就是最佳笼络手段了。
可现在贾诩从长安带回的消息,充分证明了董卓已经放弃了争霸天下的野心。而思路决定出路,经验又决定思路。对董卓来讲,他的政治经验就是在东汉末年担任边关将领时的经历,因此他自然而然就把其政治经验应用到主持朝政方面了。
按照董卓的经验,既然不想打仗了,那就制造矛盾让你们自己内讧,只要你们打得快活又打不着我,那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老夫在长安时,秘密查探,居然查出韩遂也派了使者入京城,并密会了董卓与李儒。并且,诩还探查出,韩遂得到了大汉平北将军,关外侯的封赏!”
“什么?!”马超这下赫然起身,脸色极度阴郁,隐隐有暴怒的预兆:“董贼真的这样做了?”
“千真万确。”贾诩一低头,如实说道。
马超焦躁地来回走了两步,他彻底明白了贾诩为何只能带回来那些虚而不实的封赏了:不是贾诩不肯用心,而是董卓的意志,就决定这封赏只能这样!
按照董卓目前的状况和想法,马超已经隐隐猜出:董卓想要凉州韩遂跟马家相互残杀,只要两家打得不可开交,他在中间就可以左右制衡,如此一来,雍凉两州,就只能是散沙一片。永远也没有威胁他董屠夫的实力!
董卓如今已经丧失争霸天下的大志,而出此主意的李儒,恐怕心中也是十分悲哀,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局,马超只能一头栽在里面!
“老狐狸,你是否探查出,韩遂是恰逢其会,还是背后另有高人指点?”马超极力使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这个困局。
“应该是恰逢其会,也可能是韩遂自己嗅到了一丝味道,但不管怎么说,韩遂这厮的运气倒是蛮好的。”贾诩思索了一下之后,才如此答道。
“嗯,若然如此就好”马超这才有些放下心来:历史上那个韩遂可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可他做出这些,也实在超出他的眼光能力了。不对!李堪、程银侵扰扶风郡之时,里面可是有冀城杨阜以及冀城郡兵的。若是将这两件事儿联想起来,那韩遂可就是所图不小了
当今之计,就是要赶紧搞清韩遂的动向,若是说韩遂是在派遣使者入长安之前,就用计令李堪程银攻扶风郡;还是在此之后!
这两项看似所差不大,但实质上,却差了十万八千里:若是说韩遂在派遣使者入长安之前,就用计令李程二人攻扶风,那说明韩遂当初只是想灭了马家,报当初一箭之仇,并未跟朝廷大势联系起来。若不是如此,那韩遂就太可怕了,这说明他想在董卓心思转变之后,谋得最大利益,一举铲除马家后,逐步占领雍凉二州,从而相机而动,图谋天下!如此心机能力,怕是董卓、袁绍、曹操都犹未及也。
想到这里,马超越发焦虑起来,此时什么铁铺子、什么菜园子,什么医馆子,什么扶风郡善后,什么招降纳叛等等杂事一股脑钻入马超的脑子当中,令马超头痛欲裂。
“少主莫忧,成大事,首要就是能做到处变不惊,心渊如海,似少主这般,忧虑万千,却苦无头绪,徒增忧虑,又有何用?”看到马超神色,贾诩焉能不知马超忧虑?立时便沉声厉色,向马超大喝道。
而马超吃得这一喝,脑中竟蓦然清明起来:是啊,自己穿越过来,的确感到历史风云变化莫测,自己来回折腾心力交瘁,可恰如贾诩所说,如此那般,又有何用?
“超拜谢诩先生教诲,是超太过焦躁了。”马超思绪清明后,诚挚对着贾诩鞠了一躬。
“嗯,孺子可教。”贾诩又轻呷了一口茶,向着马超问道:“不知老夫离去这十几日,扶风郡又发生了何事,令少主如此焦虑不堪?”
马超听得贾诩问起,只觉心中立马又了主心骨,一股脑儿将李堪、程银进犯扶风郡,以及自己对这幕后的猜想与贾诩说了,此外,还有俘获那女子是韩遂之女,用计留华佗、阎行行刺、扶风郡善后等事儿,全都给贾诩说了。至于说自己还想改造铁铺子,发展菜园子以及令丑哥四处绑架人才之事,马超暂时没提,一来这个是自己最后的底牌,二来这三件事儿跟今天的议题无关。
“哦?却不想,诩一去长安诡秘纷杂,原来扶风郡中也是这般风起云涌,少主病体之身,犹可定计击败贼兵,并逃得阎行刺杀大难,真乃天佑马家,天佑大汉啊!”贾诩捋着自己那山羊胡,眼中精光熠熠,口里由衷说道。
“那时是因为先生不在,若先生在,恐怕贼兵却是连城门都进不了吧?”马超可不敢自夸,在这老狐狸面前,自己还是老实点好,偶尔开开玩笑不要紧,若是品性浮夸,说不定老狐狸真会把自己给卖了。
“少主不过弱冠之年,能想出那般计策已然可嘉。然少主还未纵观全局,莫要忘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贾诩看到马超是由衷尊敬自己,只是有些言语孟浪后,倒也对马超有些佩服。
莫要忘了,马超今年不过十五岁,自古明君,有此气度和进退的,又有几人?
“请先生明示。”孟达对贾狐狸也是深深忌惮并佩服的,他想了一下马超的计策之后,扪心自问,自己当时在场,说不定还不如马超做得如此全面谨慎、环环相扣。
“仲坚、日谷得基、浑图等首领,以及那些东羌部落,可都是可用之兵,若然他们相助,区区李堪程银,何足道哉?”贾诩笑了一下,那笑容当中,竟然是森森杀机。
而其他众人一愣,随即心中凛然:若是如贾诩所说,引得羌族前来,那莫说是六七万贼众,就是十万大军,也能留得一半下来!哪里还会向马超一般,只留下不到两万俘虏?
“先生大才,我等敬佩不已。”马超带头,众人均是向贾诩揖了一礼。
“然少主所说那杨阜,倒是个人才,为何不见少主将此人降服?”
阎行、韩英这两人是不可能归降的,所以贾狐狸也不会问,但深知马超爱收拢人才德行的贾诩,又怎能不问这点?
“莫要说那杨阜,那家伙虽是个文士,骨气却是硬得很!”提起杨阜,马超牙根儿就痒痒:这杨阜,在历史上可是跟马超有过很大过节的,而自己穿越过来,原想着一切还未发生,那就急忙避免发生呗,可那杨阜甚至执拗,誓死不降。
无论是威逼利诱,还是亲自上演肉戏,甚至是编造流言,可那杨阜就是咬死了五个字:打死也不降!
“义山果真如此?”贾诩听完马超抱怨,嘿嘿笑了,带着一抹子诡异味道说道:“明日少主随老夫走一趟,定然要那杨阜拜倒在少主脚下!”
第85章 西凉良臣杨阜()
历史上杨阜与马超不得不说的故事,是在建安十七年的那个冬天。
浩风如刀锋掠过脸颊,夜寒胜过冰冻的雪峰,那个冬天,兵败曹操手下两年后的马超率领戎狄卷土重来凉州。
那个冬天,那个寒风凛冽的严冬里,大雪鹅毛般飘洒,望眼天地白茫茫一片。傲立在冬雪里的西凉铁血儿郎,白衣胜雪,激愤的眼眸带着仇恨的颜色,天地就笼罩在白色的肃穆里,静如即将破晓的黎明。
风中摇曳的帅旗,猎猎飘扬,帅旗下矗立着决心重拾辉煌的西凉第一猛将。
那一年冬天,马超的锦袍已被染得斑驳,银枪画出卷卷的旋风,白龙马健蹄如飞,凉州诸郡莫不响应。
那一年冬天,唯杨阜所在冀城久攻不下。立于城头的杨阜,磕头泣血苦劝韦康抗马超到底。然而,自别驾阎温潜水出城求救不成,为马超所杀后。韦康眼中看到,只有马超手下的西凉健儿手中的刀剑如风,黄土被流淌的鲜血染红,战鼓声震苍穹
韦康怕了,他开城请降,然马超性格冷冽如冰,厌恶韦康抗击八月有余才最后投降,一气之下杀了凉州刺史及冀城太守韦康。后马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雍凉军事。
夏侯渊领兵救冀,与马超交战不利,退还。杨阜那时以丧妻为由,逃离冀城,投奔外兄姜叙,哭诉马超之恶行,劝其起兵,与乡人姜隐、赵昂、伊奉、姚琼、孔信、武都李俊、王灵结谋共讨马超,同时暗结梁宽、赵衢、庞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