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绝世名将-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顺见吕布弃主而逃,心下失望不已,奋力死战,与陈到战经三十回合,抵挡不住,被陈到一枪刺中肩膀,摔落马下,擒了高顺陈到见高顺忠心护主,武艺也不赖,暗生佩服,故不取他性命高顺手下几百陷阵营本来守在一处,无兵马可与敌,四下兵马具莫敢近见,此时见主将被俘,心知无望,遂一同降了。
这边张辽大战赵云,两人斗在三十回合之上,张辽威武倍加,恶战赵云,赵云见张辽刀法并无半点破绽,心下暗暗佩服。关羽见张辽与赵云大战,素知张辽忠义,飞马而来,“子龙且住,此人乃忠义之人,勿伤了他。”
赵栩也已到赵云等面前,道:“张辽将军,某见你乃赤心之人,何故甘愿从于吕布这等无义小人,此时大势已去,何不早降,我主刘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乃大汉正统传人,归顺我主,也不枉你忠义之心,但你若不愿归降,某愿以性命保你出去,任你去哪,我等绝不阻拦!”
张辽被赵栩一言唤醒,恍然大悟,又见赵栩言语真挚,为赵栩所感动,遂下马跪道:“张辽愿意顺降。”赵栩大喜,下马扶起张辽,关羽、赵云在旁见又得一猛将,也是十分高兴。
董卓这西凉军马本来就被赵栩和刘备、曹操杀得大败,早有降意,更何况众多士兵对董卓所作所为早已有不满之心,只是畏惧董卓之威而以,此时董卓一死,再无畏惧,大多投降。只是郭汜等几将引几千残兵劫了天子及诸多大臣逃出去了,当时赵栩等只顾厮杀,一时没看到,竟忘了天子等诸多大臣。
赵栩、关羽等俱是大喜,但刘备却摇头叹息:“如今天子还被劫走,我等无能啊!”关羽与赵栩见刘备情绪低落,在旁安慰。
“主公不必伤感,如今贼兵大势已去,他日我等自提一军,定可夺回天子”刘备想想也是,贼兵大势已去,也不必急于一时,做事不能急啊!又见得了张辽,擒了高顺,转悲为喜。
赵栩看着董卓头颅,心生感叹:真是善恶到头终有报,董卓叱咤风云一时,到头来也不过落个身首分离的下场。感慨万千。
曹操这是骑马来到董卓尸身旁,翻身下马,扳开董卓的手,拿起七星宝刀,细细打量,说道:“某家能名动天下,诏集这诸侯讨伐董卓,多归功于此刀!”曹操看这七星刀,若有所思。
当日刘备与曹操即清点死伤,收理降兵,整顿兵马,刘备这边清点得死者一千多,伤者不过三千人也,而曹操这边损伤过半,搞得曹操都十分不好意思,叹刘备精兵强将,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啊!后共收得降兵六万余,刘备分一半给曹操,把曹操弄的感激涕零,连连称谢。当天便派人飞马传讯与袁绍,报大捷。
十几路诸侯无不大惊,不少诸侯都捶胸顿足,恼恨自己为什么不跟去,这名震天下的机会就此错失了,刘备和曹操杀败董卓,日后便可借此招兵买马,以后若与刘备、曹操有争纷,自己肯定吃亏啊!
刘备和曹操等追杀董卓,大败十几万西凉军,名震天下,赵栩斩杀董卓更是被民间广为流传,曹刘两家声明即盖过了四世三公的袁绍,天下诸侯闻名无不变色。
第二十三章 玉玺之争 诸侯散盟()
话说刘备等大破董卓,虽然没有夺回天子,但也是大胜,众将士打扫战场,虽然大都混身是血,但也是脸露喜色。
赵栩看着战场上横尸遍野,也不禁发怵,向刘备道:“主公,这么多死尸倘若任由他去,不仅有损仁义之名,还有可能引发瘟疫,祸害百姓,何况这些战死的将士都是烈士,也该当厚葬。”
“伯雄所言极是,战争无情啊!”即便令手下将士先埋了战死的人,而后再清点战利品。这一举动,不但让刘备自己手下将士连连称赞,还让诸多降兵都心生感动,这刘备仁义过人,比那董卓可好上万倍了。
曹操见刘备此举,也称赞道:“玄德真乃仁德之士也,曹某佩服。”曹操又看向赵栩,若有所思,长叹良久。
而后也不知是曹操良心起,还是为了讨好刘备、赵栩,或是为了让降兵心服,也令手下将士帮忙掩埋已死的士兵。
“如今董卓已死,玄德有何打算呐!”
“袁盟主已经派人邀我们回去,现下先回洛阳一趟,再做打算。”
“嗯,正合曹某之意,我们择日便启程,如何。”
“嗯,就依孟德之言。”
却说袁绍等人听得曹操与刘备杀败董卓,斩董卓首级,但没有夺得天子,大喜过望,都喜曹操和刘备破了董卓。
不日袁绍等即商量庆功之事,派人邀请刘备、曹操回来庆功,分屯与洛阳。
且说孙坚救灭洛阳长乐宫中馀火,屯兵城内,设大帐于建章殿基上。扫除宫殿瓦砾;但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闭,给死者一丝安慰。在太庙基上,草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祭毕,皆散。
孙坚返回帐中,看夜空星月交辉,按剑露坐,仰观天文,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不禁感叹:“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不觉挥泪尔下,正伤感间。忽有军士来报,发现一古井中有光射出,孙坚当即令士兵下井打捞。捞起一妇人尸首,与一朱红小匣。打开视之,见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书篆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见到大喜,道:“此乃传国玉玺也。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不想竟然在这古井里。”
孙坚举手将玉玺细细打量,不禁起了一丝邪念。身后孙策与程普等亦是大喜,孙策道:“此乃天意,让父亲得此宝贝。”程普也道:“今天授与主公传国玉玺,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地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嗯,你所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商议已定,密诏军士勿得泄漏。
不想这还是泄露了出去,袁绍听得孙坚获得传国玉玺,自然心生贪念,唤孙坚来,想要索其玉玺,孙坚不从,差点就要厮杀,幸好被众诸侯劝住。
正在孙坚和诸侯争吵间,刘备和曹操率兵回到洛阳,一进洛阳城,刘备和曹操便心生不满,那洛阳中的诸侯士兵,基本都是喜气洋洋,真心搞不懂现在汉献帝还落于郭汜之手,这讨伐董卓战只是诛了董卓,天子还没得来,如何这么高兴。曹操拉了刘备之手,便奔往盟军大帐,正见那孙坚与袁绍争执。
众诸侯突见曹操与刘备等闯了进来,急忙迎住曹操与刘备,袁绍因和孙坚抄了一架,心情自然不是很好,但曹操和刘备大胜归来,也不好摆出一张臭脸。
“孟德、玄德得胜归来了!天子迎回来没有啊!我派人去请你们,不想你们早到了。”袁绍迎住刘备等人,笑道。
曹操叹道:“曹某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曹操初意,本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尔等迟疑不进,丢了天子,大失天下之望。曹某窃耻之!”刘备也长叹一声,应和曹操,袁绍等无言与对,低头不语。
孙坚也叹息一声,向曹操和刘备告辞,竟不理袁绍,自回营帐去了,袁绍怒目而视孙坚离去的背影,既而席散,赵栩看在眼里,心中暗叹:江东猛虎,就要陨灭了。赵栩心知孙坚一家日后定是敌人,也不必提醒他小心了。
次日,孙坚摆酒邀曹操与刘备相聚,赵栩、并关羽、张飞一同随刘备前来,赵栩看时,心中叹道:日后三国的三大势力,现在集聚于此,还能和平相待,日后可要兵戎相见了。
席间,孙坚问曹操、刘备日后打算。曹操道:“曹某见袁绍等各怀异心,不能成事,某打算先往扬州招兵买马,日后再除尽贼兵,劫回天子。”
“备也有此打算,备先回青州整顿兵马,再回来破贼。”
孙坚也称是,叹袁绍等各怀异心,曹操等正说话间突然一八九的小孩闯了进来,身后跟着一十七八岁的少年,看那二人,小的红发碧眼,跟各外国人似的;那少年威武雄壮,在刘备和曹操一看就是个将才。
赵栩暗暗寻思:这二人莫非便是孙策和孙权。孙坚大喝道:“策儿,谁让你把权儿带过来的。”孙策接口道:“是二弟硬要来的,不怨我。”孙坚正待呵斥。
曹操劝道:“文台且勿发怒。”曹操便唤孙策和孙权过来,细细打量,观孙坚和孙权容貌异常,叹一声:“生子当如此也。”
孙坚见曹操称赞自己的儿子,转怒为喜,笑道:“孟德过奖了,犬子能当孟德称赞,坚不胜荣幸啊!”
孙策见到关羽、赵栩、张飞三人站在刘备身后,极其雄壮,一眼便看出这三人武功卓绝,心想:听闻在虎牢关时关羽、张飞几人杀败吕布,这几人想必就是了,若非父亲孙坚不让自己出战吕布,说不定自己就名震天下了。当即叫道:“我看你们三人非寻常之辈,可敢与我比试武艺。”
赵栩就不用说了,关羽、张早已看出孙策武艺非凡,张飞性急,按耐不住,喝道:“有何不敢,俺就让你见识见识燕人张翼德的厉害。”两人说完就要打斗,关羽和赵栩急忙拉住张飞。
“翼德休得无礼!”
“休得放肆。”
刘备和孙坚急呵斥张飞与孙策,张飞平时素尊敬大哥刘备,不敢再言,只是“哼!”了一声,退回关羽、赵栩旁。孙策被父亲呵斥,也不敢再放肆,叫道:“他日若战场相逢,定叫你们知道我的厉害。”说罢带着孙权,头也不回的走了。赵栩心想:这孙策如此莽撞,也怪不得会被别人刺杀了,若刚才真动上手,这江东小霸王就该死于非命了。
一场猛将间的争斗瞬间被平息。曹、刘、孙三人各饮酒论事,此话不表。
当天孙坚即拔寨回江东去了,曹操也自引手下兵马往扬州去了。当晚刘备故友公孙瓒来访,对刘备、赵栩、关羽等道:“袁绍无能之辈,久必有变。我等且归。”遂拔寨北行,自去守地养军。
刘备还要往长安去夺天子,赵栩向刘备劝道:“如今数万兵马新降,军心不稳,先回青州养兵,方是上策”。刘备执意不肯。忽一小兵来报,泰山贼寇作乱,时常骚扰临淄,军师等正待讨伐,前来询问刘备意见。
“临淄乃根基之地,不可有失,主公何必再留此地。”赵栩劝道,关羽等也再三劝刘备先回青州,刘备方才同意,率兵连夜返回青州。
兖州太守刘岱,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推辞不与,刘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开洛阳,投关东去了。
一场看似浩浩荡荡的董卓讨伐战就此散了,这时天子和诸大臣还在郭汜手中,心中的阴影面积,不知有多大。
第二十四章 吟诗一首 泰山四寇()
不一日,刘备、赵栩等行至官渡,关羽此时满脸喜色,骑着一匹赤兔马,风光无限。你道赤兔马为何到了关羽坐下,原来赵栩将赤兔送与了关羽,赵栩早就有意将赤兔马送给关羽,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