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秦之大将赵佗-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快是和亲的日子了。”
吕后一怔,纵然她此刻极度的不愿意,但还是不得已点头答应,并示意刘恭拟旨。吕后十分清楚,此时外援赵佗的加入,再加上周勃的掌兵,汉帝身边的这群老臣腰杆子将会越来越硬,不过吕后也不会太担心,因为只要王宫禁军在吕家手里,宫中就还没人能够动摇吕家。
刘恭拟好圣旨,盖上印玺,此刻他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犹如于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看着陈平投过来的会心一笑,刘恭明白自己以后不必要在吕后面前逆来顺受了。
汉廷的宫廷斗争,使得所有野心家都恨不得卷入其中,历史上多少宫廷斗争中,胜利的一方往往是从此飞黄腾达,而失败的一方则是被赶尽杀绝。赵佗就是怀着这种三分忧愁、七分兴奋接受着汉帝的册封。
“奉天承运,汉高后二年,百越大将赵佗,文武德治,开疆拓土,以功德臣服百越蛮夷之地。故册封赵佗为南越武王,封秦侯。”
“叩谢吾皇圣恩!”
赵佗正式成为了汉帝的秦侯,在这场宫廷斗争之中,赵佗正式宣告了加入,这一决策至少将影响未来自己十年的道路。接下印绶和官服,赵佗面向背后这群向自己恭贺的人,缓缓说道:“将士们,大业尚未成功,各位仍需努力!此刻就是我们新征程的开始,无论未来格局如何改变,实力才是根本,所以日后拜托各位了。”说罢赵佗拱手行了一个礼,场下立刻响起了欢呼声,纷纷大喊道:“秦侯万岁!南越武王万岁!”
汉营中周勃正惬意的哼起了小调,幸得追赶及时,否则赵佗今日必定不能封侯,届时吕后又将借机掌兵,想到这里,周勃多少有些后怕,不过好在自己的鲁莽没有造成太恶劣的影响。“哎呀!今日乃是赵佗封王拜侯之日,我必须遣使表示祝贺啊!快来人。”
入夜之后,赵佗召开了幕府会议,主要是商议下一步的打算,如今同汉军的战斗已经结束,而此时财力尚足,士气也正是高涨的时候。
会议一开始便有了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闽越已经安定,应当向闽越东部的无主之地发展,这一选择的好处就是阻碍小,那些土地都只有一些土著部落,而缺点就是那些土地人口稀少,耕地稀少,需要大量移民才能开发。
而第二种意见就是由长沙国西征富饶小国滇瓯,此国地处巴蜀东南,有人口五十万以上,由于境内有楚江支流,使得其非常富庶,是一个真正的鱼米之乡。而攻下其最大的难度就是要面对滇瓯彪悍的军队,滇瓯几乎是全民皆兵,当年汉军曾尝试过征服滇瓯,但是多次都是无功而返,此后汉军就再也没有看上这块鸡肋之地。
赵佗细想了一下第二个方案,如果自己拿下了巴蜀的门户滇瓯,那么对日后的战略将有极大的便利。届时实力足够了之后,便可出兵从滇瓯入巴蜀,夺取战略大后方,然后分两路进军,一路由巴蜀进攻关中,一路由长沙国入楚地。然而计划虽好,但问题就是多长时间能拿下滇瓯,若是其内部团结,那么一旦陷入战争的泥潭,那么自己的这些家底可经不起折腾,所以进攻滇瓯时机还未到。赵佗将目光放在了百越西南的夜郎和交趾上,此二国皆为落后的奴隶制,且生产力水平低下,且打下来后就是自己的后方,这算是获利较多而且比较有胜算的一种选择。
赵佗向所有将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计划中规中矩,但是有一必要条件需要满足,那就是必须保证汉军在这段时间之内不会进攻长沙国。王轼率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嬴华也表示夜郎离此地五百多里,大军来回需要月余。
赵佗笑了笑,解释道:“攘外必先安内,汉廷此刻权力斗争已经到了极点,我预计明年这种情况还会更加激烈。我敢保证汉朝在这三五年内,不会有大的动作。”
王轼点了点头,对于赵佗他是无条件的选择相信,从平定句町和闽越起,王轼便明白赵佗其见识,远非一句天经地纬可以概括,多智而近妖才最符合他。
而此时芈心却说:“哎,我舍不得离开这里,我就带楚营士兵留下来把守长沙国。”
听到这句话,赵佗只感觉心猛的一紧,当年芈心带着如同自己孩子一般的芈莲和芈炎投靠自己,回想起来依旧是历历在目,可如今芈炎和芈莲却生死未卜,打听多日也只听说那天余下的楚营将士被江水卷走。赵佗叹了一口气说:“既然如此,芈叔便留下负责长沙国事物吧!我留下五万大军与你。”
众人皆无言,略带悲伤的气氛蔓延在营帐中。
第77章 血衣(一)()
随着赵佗的称臣,这场历时三个多月的战斗宣告结束,周勃率领汉军主力撤回到了丹阳驻地。丹阳乃是汉朝南部的枢纽,以前一直是南部大军的驻扎地,周勃率军入主丹阳,就表明此时以陈平为代表的保皇派,同以吕后为代表的外戚势力的分庭抗礼拉开序幕。此时吕家掌握禁军、长安驻军和北方最精锐的汉军,而汉帝则只有周勃手中的兵权,加上一个外援赵佗。
而此时赵佗正在南岸集结部队,战争已经结束,大军先要开往临湘城外休整。南方的闷热已经逐渐开始发威,赵佗打算休整到秋季,然后征集各地部队,直取夜郎国和交趾。
就在大军将要开拔的时候,嬴华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嬴华由于激动,脸上已经如同喝了酒一般红润。看见赵佗后,嬴华挥着马鞭喊道:“大将军!是芈炎,是芈炎回来了,他没死!”
赵佗只觉身体一颤,本来应该高兴的时候,心里却说不出味道,眼泪也有点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你可别诓我,你可千万不能诓我!”
嬴华:“嬴华没有诓大将军,大将军快随我来!芈炎刚刚到楚营。”
二话不说,赵佗飞身上马,赶紧朝楚营方向赶去。
二人赶到的时候,王轼也已经赶过来了,三人赶紧朝楚营大帐走去。然而眼前的一幕却令他们心痛不已,芈炎虚弱的躺在床上,他的胸口有一处伤,隐隐约约还能看到鲜血,看上去芈炎十分虚弱,军医就在一旁查看着伤势。
“怎么样了?”一旁的芈莲焦急的问道,看上去她也十分憔悴,原本秀气的脸庞也少了些许红润。
军医摸了摸胡子,拿出一个药瓶说:“芈将军体质强于常人,此次只是失血过多,拿这药敷几天伤口,便差不多能够痊愈。”
听到这话,众人都松了一口气,赵佗也松了一口气,此番算得上是经历了生死别离了。
赵佗看着神色有些慌张的芈莲,问道:“你们此次究竟怎么了?当初你们去袭击粮道,不是说已经被汉军……”
芈莲眼神中满是悲伤,叹了口气说:“一言难尽啊!当初我们拼死破坏了汉军粮道,但是随后被汉军分割包围,本以为必死无疑。然而上天眷顾,没让我们被江水淹死,我们被下游的百姓救起,两千人只活下不到二十个人。而我醒来才发现,我们被河水冲到了一个叫芒砀山的地方。”
听到这里,赵佗指着昏迷不醒的芈炎说:“那为何落得如此地步?连芈炎也受如此重伤?”
芈莲一脸悲伤的继续说道:“神秘本来我们伤好了,打算回大军,我们顺着当地百姓指的路出山找大军,然而路上却发现一批红色血衣人。芈炎察觉到了他们身上纹理同九行有关,便跟随了一阵,却不想被这些血衣人发现,芈炎的上就是血衣人留下来的。这些人普遍武功高强,且我敢断言,他们就是那个神秘的组织。”
阴阳家?赵佗眉头一皱,芒砀山乃是在楚境内,若是哪里发现神秘血衣人,那么只能表明阴阳家已经遍布各地。“你们可有其他新的发现?”
芈莲摇了摇头说:“芈炎可能知道更多,他自己只身前去探查,可能有其他的发现。”
赵佗思索了一下,立刻命令后军暂缓开拔,等待芈炎伤势恢复。
血红色?血红衣?若是他们也在找寻九行,那么势必就是阴阳家,赵佗心中感到了一丝恐惧,对未知的恐惧。本来自己能够多次战胜对手,靠的就是对对手的了解,如今自己对那群血衣人却没有一点点了解。想到这里,赵佗心中暗暗念道:“看来要加快收集九行的步伐了!”
而此时长安城未央宫内,吕后终于得知了吕产被周勃打死的消息,虽然吕产犯下的是死罪,但是吕后可没打算杀他,毕竟血浓于水。吕后得知吕产被周勃活活打死之后,暴跳如雷的骂道:“匹夫安敢如此?”
但是愤怒过后,吕后迅速恢复了平静,她立刻找来了吕台,吕后明白这是敲打汉帝的好机会。
吕台到来之后,吕后二话不说,直接进入了正题。
“吕产被周勃活活打死了,你怎么看?”
吕台咬了咬牙,暴怒道:“我即刻领兵,将那老匹夫斩了来祭奠吕产。”
吕后挥了挥手,缓缓的说道:“如此做吕产就白死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带兵回京施压,要求陛下严惩周勃,借机削弱周勃的兵权,并找机会将要刘恭同那群大臣分隔开来。”
吕台思索片刻,有点惊讶的说:“太后你想幽禁……”
吕后呵呵一笑,冷冷的说道:“既然他们认为自己腰杆子硬了,那就现在便好好的让他们看看,这长安城里到底谁说了算。”
……
第二天一大早醒来,陈平发现了长安城内多出许多甲士,看他们的旗号,居然是城外驻军入城了,陈平瞬间想到了当时吕后调兵剿杀张辟的情形。
陈平不敢怠慢,赶紧前往未央宫早朝,然而入宫才发现,四处都是甲士,看来此刻长安城已经被封锁,一股莫名的恐惧感从陈平心中升起,吕后此举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吕后要逼宫。
早朝开始之后,吕后命人将周勃打死吕产一事念与众人,旋即便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见状吕后冷冷的说:“周勃如此滥用军法,将本朝重臣杖责而死,何其忤逆也!”
陈平知道这下麻烦大了,无论吕产有没有罪,周勃都让吕后抓住了口实,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陈平赶紧拱手道:“太后,吕产败军辱国,死有余辜!周勃老将军也只是一时失手而已。”
吕后干笑了一声,看着陈平说:“没错,吕产是该死,但是难道不应该是押解回京,听候陛下的发落吗?周勃如此轻率鲁莽,本后就不得不给他派遣一个监军过去了,所以还请陛下拟一道圣旨,收周勃虎符,给其派遣一督军,共掌兵权,如此本宫才能放心。”
一半的兵权?陈平有些不舍,若是此时周勃兵权被限制,就相当于前功尽弃,然而如今他也没有好的对策。陈平只得拱手而退,不禁暗暗念道:“看来日后这汉廷,又得姓吕了!赵佗啊赵佗,如今也只有你能帮忙了!”
早朝过后,汉帝刘恭便被迁往永巷,名为加强保护,实则被幽禁其中,吕台率领大军从此久驻长安。
第78章 血衣(二)()
吕后最终派遣吕英担任丹阳驻地的都督,吕英乃是吕禄的义子,虽然同吕后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却也算是同族同宗,都是吕姓一族。面对陈平对于幽禁汉帝刘恭的不满,吕后的回应是陛下用人不当,特命其反思。陈平等人不好相救,毕竟吕台大